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1-2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1-2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三、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让学生总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回答:……
同学们,地理是一门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学,生活离不开地理;学好地理,将会对我们终生有用,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地理吧!
四、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生活中有关的地理现象
【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3、“在国际中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4、“这些漂亮的丝绸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讨论回答,每幅图片所反映的地理现象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它们各自所处的环境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那些异同?
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愿产生组织者,推荐发言代表。
【板书】(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1、请一名学生朗读“风沙掩埋了古文明”一段材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人们滥伐森林、过度放牧、陡坡种植,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了环境,带来了灾难;我们一定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积极植树造林等。)
【板书】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让学生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加深认识。(如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发生水灾;长江流域的洪灾等等。)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感知人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地球仪、资料图片、投影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再列举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教案

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总结一下。


度数起点线 赤道(0°纬线)
度数划分 向南向北各分作 90°
代 号 南纬(S)北纬(N)
半球划分 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
(用表格对比纬度和经度)


本初子午线 10°经线
向东西各分作 180°
东经(E)西经(W)
20°W、160°的 E 和经线圈作为划分东
西半球的界线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 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 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 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 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我们已经知道,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等 分为两个半球,那么东半球和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呢?
在国际上习惯用(3)20°W 和 160°E 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我们看 图 1:11 东、西半球的划分,那么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把 20°W 和 160°E 作为划分东 西半球的界线呢?同学们看,通过这样的划分,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通过,避免把非 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同学们看一看图,通过这样的划分,亚洲大部分在西 半球还是东半球?(东)北美洲在哪半球(西)好,刚才我们讲了纬度和经度。
(讲解)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度数,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2.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认识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

5.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6.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要求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课型:复习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

学生对照知识点看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更方便认识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

2、两极: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除极点外,所有的纬线都是园;②不等周长,赤道最长,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南北半球对称的两条相等);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的划分:①最长纬线是赤道,称为零度纬线。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增加,至南北两极增大到最大,为90度。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用“S”表示。

②国际上把00 -300称为低纬度,300-600称为中纬度,600-900称为高纬度。

③0000S)。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课教学设计张园园【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年(卷),期】2014(000)034【总页数】2页(P120-121)【作者】张园园【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2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一、教学目标1.复习运用地球仪,说明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复习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五带的划分界限及其范围。

4.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5.复习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别方向,识别图例。

6.复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

二、教学难点1.复习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复习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复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导入:首先介绍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这节课,我们将以当年的汶川地震作为背景,结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的重难点进行复习,希望大家在复习地理考点、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下面,我们首先看一下对当年地震的简单介绍。

材料: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震中位置是北纬31度,东经103.4度。

此次地震波及面积大,东南亚、东亚及部分中亚地区都有震感,地震的破坏性强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完成与此相关的6个题目。

1.下列对“5·12汶川地震”震中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N31°,E103.4° B.S31°,W103.4°C.31°N,103.4°E D.31°S,103.4°W【生】学生回答。

答案:C【师】这题的考点是经纬度的字母表示。

首先,大家要熟记4个字母代号:北纬——N (North);南纬——S (South);东经——E (East);西经——W (West)。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地球和地图章末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地球和地图章末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地球和地图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章地球和地图章末复习一、教学目标1。

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4。

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昼夜更替和地球公转现象.4.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5. 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6.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二、教学重难点1.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第一章我们学完了,今天我们进行第一章的复习。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1。

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4。

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昼夜更替和地球公转现象。

4.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1课时)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1课时)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答案】A
【注评】半球也划分人为的,南北半球的划分很容易掌握,但是东西半球就不能想当然了,为了更方便人类的活动,以尽量从大洋上通过的20°W和160°E两条经线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度小于20°在东半球,东经度大于160°在西半球。
例7、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B点地理坐标为:
地球和地图
章节(课题)名称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
学时
2
总课时
12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巩固掌握地球和地球仪
2、巩固掌握地球的运动
过程
方法
通过讲授、计算、比较以及试题练习等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锻炼学生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A、极昼、极夜 B、四季更替 C、昼夜更替 D、昼夜长短变化
2..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A.太阳和星星都绕着地球转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3下列有关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地球不透明B. 因为太阳光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
C. 地球公转不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D. 地球公转围绕的中心是太阳
6.地球公转的特点,不正确的叙述( )
A.地轴与黄道面成66°35′的夹角
【答案】C
【注评】经纬度的划分是人为规定的,其变化规律: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递增;纬度从赤道向南、向北递增。
例6、下列地点既属于东半球,又属于北半球的点是(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3-4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第1周3-4课时)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3课时)执教人:执教班级:七(1)(2)【教学内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纬线和经线、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教学准备】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表面积有5.1亿平方千米,地球每天都有许多事情发生,好像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什么事?(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轰炸)那么,同学们,有谁可以告诉我这两座城市的具体位置呢?(模糊不清)我们上堂课学习了一种手段,依靠它,就可以准确的辨别他们的位置,那样是什么呢?(展示手中地球仪)继续问还有什么方法?(地图)讲述:地球仪和地图的确可以比较准确地读出位置。

可是如何准确读出位置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所要讲的内容。

首先,同学们看看,地球仪上都画了什么?(喜马拉雅山、中国、海洋;还有一些相交的线)可能会回答经纬线那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经纬线?二、纬线和经线(板书)1、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1)纬线的定义和特点(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经线的定义和特点(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3)认识地轴、南极、北极、赤道(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提问: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够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2、让学生看教材图1.10(经线图)和1.11(纬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讲 与同学们谈地理● 锁定目标1、你知道地理讲什么吗?2、你知道怎样学习地理吗? ● 识别目标1、下列关于地理与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好多外地人到了西藏都感觉身体不适,是因为这里太热了。

B 、我国北方人爱吃面食与这里生产小麦有关。

C 、四季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D 、城市和乡村的变化与我们没有关系。

2.下列现象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现象不相符的是 ( )A 、 “小桥流水人家”。

B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C 、陕北有些人住窑洞。

D 、 水乡牧民多。

3 请说出你最熟悉的一种地理现象 。

● 攻克目标目标A 地理学什么例1、 右面四幅图说明了 、、 等都与地理有关。

[思路分析] 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气候终年炎热,降水稀少,可谓“滴水贵如油”,人们把旅馆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

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人文景观。

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有发展渔业的良好自然条件。

日本的渔获量居世界第一位,销售鱼等各种海产品的市场很多,人们也有喜食海产品的习惯。

非洲的东部是高原地区。

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大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们,适应了缺氧的环境。

中长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资讯平台:地理事物指客观存在的一切地理物体(如山脉、河流、湖泊、村庄、城市等)和地理现象(火山喷发、台风、水土流失)。

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而来自高原地区的人,无氧耐力具有优势,比较适合中长跑运动。

这就是他们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我国江浙一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桑树的生长。

桑叶是蚕的食物,蚕吐的丝经过加工,是纺织丝绸的原料。

因此,这带有悠久的植桑养蚕的历史,丝绸工业久负盛名。

这些漂亮的丝绸服装为国家换取了很多外汇。

【答案】居住,饮食、体育运动,服装【注评】生活离不开地理,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有关,生产生活中地理的知识更是随处可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3.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判定。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确定地球的形状是一个____ ____体。

经过精确地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________亿平方千米。

2、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航海家是,他是国人。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①②③
④⑤。

4、人们仿照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轴是地球的。

5、纬线和经线
比较项目纬线经线
定义
特点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与赤道的关系
6、0º纬线:地球上最长的纬线,也叫做,它的纪念碑建在
0º经线:也叫做,它的地面标在。

7、经度与纬度的比较:
项目经度纬度
零度线的确定
度数的划分
度数的变化规律
半球的划分
8、纬度的划分:为低纬度;为中纬度;为高纬度。

9、地球上的某一点可以用来确定,它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和
交织成的网。

二、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0、既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这种发展叫()
A、可持续发展
B、均衡发展
C、超前发展
D、差异发展
1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表面陆地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表面并不均一
D、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12、属于经线的是()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北回归线
D、南极圈
13、关于经纬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23.5°N------北回归线
B、0°经线------日界线
C、90°S------北极点
D、180°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
14、赤道是()
A、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15、最长的经纬线是()
A、本初子午线
B、赤道
C、极圈
D、回归线
16、经过经度120°,纬度40°的点,在地球上共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7、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赤道
B、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
C、20°E和160°W组成的经线圈
D、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18、关于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正确说法是()
A、经线表示南北,纬线表示东西
B、不同经线长度相同,不同纬线长度不同
C、经线是直线、纬线是圆圈
D、东经度在东半球,北纬度在北半球
19、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2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20、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
B、0°
C、160°E
D、20°W
21、表示地球某一点经纬度的正确写法是()
A、35°,115°
B、45°N,120°W
C、60°S
D、南纬30°,东经70°W
22、一个人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
A、0°经线
B、0°纬线
C、东京160°
D、北纬20°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