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地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地图的教案

初中地理地图的教案

初中地理地图的教案初中地理地图的教案初中地理地图的教案1 一、说教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开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根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开展过程和社会现状,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理解拉丁美洲。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2.编者的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3.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本节教材以人种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考虑世界人种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肤色又不同于世界三大人种,从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的内容。

教材在举例中采取"引而不发"的方法,让学生来总结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根底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根底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开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进展分析^p 。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络实际才能。

(3)在联络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

4.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巴西过去与如今经济构造差异的比照,理解巴西经济的开展历程。

让学生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影响及当今世界的开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难点:a.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

b.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p 。

5.教学目的:(1)认识目的: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人口最多的国家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消费的环境问题。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消费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才能目的:a.分析^p 独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的构成及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学会分析^p 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进步综合分析^p 地理问题的才能。

地理初中地图备课教案模板

地理初中地图备课教案模板

地理初中地图备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学会使用地图工具,如放大镜、尺子和指南针;(3)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各种类型的地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 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谜语导入:说大不算大,小小地方放得下,说小不算小,五湖四海装得了。

(答案:地图)(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何时会使用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2. 新课讲授:(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

(2)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方向:地图上的方位,包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

图例: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表示的意义。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据。

(3)地图工具的使用:放大镜、尺子、指南针等。

3. 实例分析:(1)分析一幅地形图,让学生找出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分析一幅交通图,让学生了解地图上的路线、站点等信息;(3)分析一幅世界政区图,让学生了解各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地图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如地理、历史、旅游等;(2)讨论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长度、面积的计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技巧。

6. 作业布置:(1)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标注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观察身边的地图,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图》教学设计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地图”是学生接触地理学习的入门课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地图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地图,对地图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图的种类、特点和使用方法的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会影响他们对地图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图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图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使用地图的积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历史地图等。

2.准备地图使用方法的讲解资料。

3.准备与地图相关的趣味故事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故事或实例引入地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述一位探险家在没有地图的情况下如何迷失方向,从而引出地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类型的地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图的种类。

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历史地图等。

同时,简要介绍地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操作地图,了解地图的使用方法。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图》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图》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3《地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图》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图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尚未养成,地图意识不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提高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特点,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图,善于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图的阅读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图意识。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地图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地图阅读方法。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地图使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类型的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历史地图等。

2.制作课件,展示地图的阅读方法。

3.准备地图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图的种类、特点,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分析地图的内容,讨论地图的使用方法。

4.巩固(5分钟)出示地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地图解决问题?展示:学生收集的地图相关资料。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完成地图练习题,选择一张地图进行深入研究。

8.板书(5分钟)地图的种类、特点、使用方法。

初中地理_七年级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图 基本要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七年级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图 基本要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如何绘制学校的平面图,绘图时要注意哪些地方?绘制学校平面图时要注意包括以下要素:指向标、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

2.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及内容详略的关系。

3.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不同类型的地图,判断方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2.通过比例尺的不同形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理解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及内容详略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比例尺准据计算实地距离,,培养地理计算能力,逐渐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及内容详略的关系,根据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

二、授课与活动(课件显示标题: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地图上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指向标。

地图上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如果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向。

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表示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表示方向。

学生通过认不同类型的地图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在经纬网地图上,应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

出示问题:上面三幅图中,A点分别在B点的什么方向? C点分别在B点什么方向?阅读:野外辨别方向在皎洁的夜晚,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北斗七星是七颗较亮的星,形状像一把勺子。

将勺口的两颗星连线,向勺子形状开口方向延伸至约5倍距离处,就是北极星。

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山地南侧的积雪往往比北侧先融化。

通过观察对比、画图求证,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要求。

明确科学精确的数据对说明问题十分重要,通过计算能具体感知地球的大小。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地图的运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在地图上量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并换算成实际距离;
初步具备在生活中读图、用图的能力,如辨别方向、查
找地理事物等。
2、过程方法: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生活经历、
INTERN 读图、讨论、交流、师生归纳、课堂练习等方
式进行学习,运用了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图的学习和初步
5、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探究 学习的起点和方向,力求从学生感兴趣地理现象入手, 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运用,采用实物展 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图析 图技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学目标圆满完成, 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所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非常重要,要让学生能正确认
识到地图的重要性、有用性,并且掌握读图和用图的基
本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点、难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和正确运用(辨
方向、识图例、量算比例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理解比例
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表达形式;记住经纬网地图和
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图例;能 教学目标
拓展归纳规律:思考在不同地图(经纬网地图、指 向标地图、无经纬网和无指向标地图)中如何辨别方 向,(归纳出要点)通过分类反复加以归纳。
四、练习活动题: 五、布置配套练习作业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主要以问题解决带动学习,能 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训练学生思维集中度与持久 度,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结合学生认知特点,重图例视觉感性认知,借 助互联网,选择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台湾旅游作为地图 的生活应用情景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到学习地图的有用 性,通过互联网查询地图信息,让学生量算比产生学习 兴趣; 课例研究综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绘图的能力。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常识,但对地图的认识和阅读能力有限。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地图,但对地图的深入学习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地图阅读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绘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种类及其特点2.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3.图例和注记的识别与运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地图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运用地图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准备地图、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教具。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地图实例和教学内容。

3.学具:为学生准备地图和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地图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发放地图,让学生尝试自主阅读。

2024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三节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2024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三节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第三节地图的选择和应用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2.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3.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1.掌握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并通过方法的介绍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训练读图能力。

2.了解电子地图的应用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地理挂图,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两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地图的基本要素和常用的地图——地形图的判读,那我们生活中还遇到哪些类似的地图呢?【讲授新课】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或讨论得出结论: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等。

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下列三位同学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请大家帮忙出主意。

(1)我们班级准备到郊外的大蜀山进行游玩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2)据巴基斯坦媒体,25日报道,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24日下午发生的7.7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93人,另有 200多人受伤。

我想知道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在哪里?(3)我们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我家比较远,我得想-想怎样乘车。

学生讨论回答:1.到郊外的大蜀山进行游玩活动需要当地地形图;2.需要世界政区图;3需要交通图。

学习阅读地图的三部曲,掌握地图的应用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1)在地图上找到**路,**路,科技馆。

(各小组同学找出相互交流读图方法。

)(2)从市内到**机场,要经过哪几条道路?(同桌同学合作看图,说出几种乘车方案。

)(3)在地图上标*火车站到**大学的最短路线。

(2~3名学生合作在图上用铅笔画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技术、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选择和使用地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地图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p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地图
第一课时2
【重点】
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白纸、小地球仪、剪刀、彩笔、胶水、橡皮泥或泡沫塑料、海绵、玻璃片。

2.教学器材:大地球仪、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北京市地图、校园平面图)、投影仪或计算机、等高线模型。

3.教学课件:
计算机演示——①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②经纬先的三种画法、③等高线的画法、④等高线的形状、⑤地形剖面图画法;
投影片演示——①有指向标地图、②有经纬网地图、③地形剖面图、④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教师指导与演示
学生活动
问题导入:
大屏幕出示:
1、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叫什么?它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什么高度?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出来?
2、“世界屋脊”指的是什么地方?有多高?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
过渡:大家阅读的这张地图,叫地形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阅读地形图。

学生可以阅读书后边的地形图,相互商量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
板书: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画板图:
过渡:
地面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可以测量出来,怎样表示在地图上呢?
计算机课件演示:
“海拔的测绘与等高线的绘制”
请学生上前标出:
1)a、b、c、d各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标出a点与b点的垂直距离
小结:
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
两地点的海拔高度之差——相对高度
板书: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过渡:
等高线上标有高度,如50米,10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叫等高距(等高距是垂直距离);多条等高线组成等高线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形状各式各样,它反映不同的地形部位。

大屏幕演示:
1)
2)教材提供的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状示意图
小结:
计算机课件演示:“山地各部位等高线特征”
发给学生一张等高线地形图
小组同学间相互商讨:
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

从b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山顶用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3)分五个小组分别用橡皮泥制作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模型。

(注意:各地形部位的特征要明显)
学生用彩色笔涂上不同的颜色
200 米以下绿色
200-500米浅黄色
500米以上棕色
过渡:在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
3、分层设色地形图
挂出世界地形图:
提出问题:
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读世界地形图,看地表形态都有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等高线地形图可直接读出海拔高度,分层设色地形图是用颜色表示海拔高度的范围。

地表的形态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1填写表格——比较五种地形的形态特征。

板书:
4、地形剖面图
计算机演示:
“地形剖面图”
小结:地形剖面图更能直观地表示没条线上地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学生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3——绘制剖面图。

本节课小结: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作业:
用硬纸片或海绵做原料,做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

(参考教材提供的制作步骤)
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