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张婴元

合集下载

多重耐药菌感控实践

多重耐药菌感控实践

Campaign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Healthcare Settings
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
12 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 11 隔离患者
10 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9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 8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 7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 6 专家会诊 5 应用当地资料 4 控制抗菌药物应用 3 针对性病原治疗 2 拔除导管
171823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esbl31481719102030405060任何抗生素三代头孢菌素esbl阳性菌菌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应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95ci1448118750008mdro与医院感染mdro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超过70的医院感染由多重耐药微生物引起mdro与敏感菌株感染的临床表现一致但可选的抗菌药物极为有限mdro也与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及病死率增加相无法阻止mdro从社区或其他医院带入也不可能完全清除医院中存在的或由医务人员携带的mdro但通过持续改进可阻断其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与流行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预防传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预防感染campaignpreventantimicrobialresistancehealthcaresettings12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11隔离患者应用当地资料10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三甲636款检查标准中48个核心指标院感占了三乙mdro防控标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
• 耐药菌愈演愈烈, 感染预防的价值越来越大!
需要我们做什么? 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 实践
二、MDRO概念
2011年卫生部指南: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 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011年欧洲、美国CDC制定: MDR_多重耐药: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 的获得性不敏感 XDR _泛耐药:只对1~2类抗菌药物敏感 PDR _全耐药: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的所 有药物均不敏感

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临床药师根据最近审核医嘱发现,普外科医嘱出现给药次数不合理情况,现把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区别和用药情况汇总,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概念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是指药物的疗效与剂量(Cmax)有关。

即药物的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增大。

1. 药物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2. 临床用药目的:取得抗生素Cmax/MIC >10 或AUC24/MIC>125临床应用中还要结合药物不良反应特征:①氨基糖苷类(AUC24/MIC)药效学为浓度依赖性,但其副作用为时间依赖,因此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减少给药次数有利于提高峰浓度,降低谷浓度,从而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②喹诺酮类(Cmax/MIC)药效学与副作用均为浓度依赖,因此,在提高剂量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老年人及具有神经疾病的患者。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是指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而与血药峰浓度关系不大。

1.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关系不密切,而与抗生素浓度维持在细菌MIC 之上有关。

2. 临床用药目的在于维持药物浓度在细菌MIC之上一定时间,一般为40% ~60%给药间歇以上。

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培养基中孵育18- 24小时后,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是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停止接触后,其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此时间(h)即为PAE。

二、常见抗菌药物时间依赖型与浓度依赖型分类抗菌药物PK/PD分类抗菌药物分类PK/PD指标临床给药方案抗菌药物备注时间依赖型(短PAE)T>MIC每天多次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头孢尼西除外)、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大环类酯类(阿奇霉素除外)、克林霉素、氟胞嘧啶1、头孢尼西、头孢曲松半衰期(T1/2)大于2h,一次给药可使T>MIC达12h到24h;每天给药1-2次。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疗进展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疗进展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疗进展
张婴元
【期刊名称】《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0(022)004
【摘要】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近十余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由该类菌所致感染呈增多趋势,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

主要有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大环内酯类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等。

【总页数】2页(P2-3)
【作者】张婴元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 20004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替加环素对414株需氧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J], 孙宏莉;王辉;陈民钧;张小江;徐英春;杨启文;谢秀丽
2.阳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疗进展 [J], 张婴元
3.皮肤感染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菌谱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J], 陈轼;康云平;
4.探讨患者PCT水平对区分血培养阳性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关宝翠
5.探讨患者PCT水平对区分血培养阳性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关宝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罗培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美罗培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美罗培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美罗培南为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严重感染的最佳和最后的选择,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极强的抗菌活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毒性低、对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耐药菌株的不逐渐增多,美罗培南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键词:美罗培南;耐药性;临床应用1.概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carbapenems)是一类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其中,美罗培南是目前碳青霉烯类中临床评价最高的品种,因其广谱抗菌且耐酶性较好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重症细菌性感染的初始经验治疗。

2.作用机制美罗培南为人工合成的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美罗培南穿透大多数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而达到其作用靶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除金属β-内酰胺酶以外,其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包括由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所产生的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的水解作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美罗培南不宜用于治疗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有时对其它碳青霉烯类的耐药菌株亦表现出交叉耐药性。

3.临床应用美罗培南为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极强的抗菌活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毒性低、对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对肾小球上皮细胞分泌的脱氢肽酶稳定。

但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美罗培南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多,其主临床应用主要包括:3.1 呼吸系统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脓胸等。

有文献报道余秉翔等用美罗培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8例,有效率92.11%,对照组相同。

刘刚等用美罗培南治疗老年肺部感染16例,有效率87.0%[1]。

3.2 腹内感染,如胆囊炎,胆管炎,肝脓疡,腹膜炎等。

王慧玲等临床研究中有3.3 例美罗培南用于腹腔感染,有效率100%。

张婴元等报道美罗培南用于化脓性腹膜炎及胆道感染17例,有效率88.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1 附录 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3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 头孢菌素类................................................................................................................................ 22 头霉素类.................................................................................................................................... 2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 碳青霉烯类................................................................................................................................ 25 青霉烯类.................................................................................................................................... 26 单环β-内酰胺类....................................................................................................................... 26 氧头孢烯类................................................................................................................................ 26 氨基糖苷类................................................................................................................................ 27 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 细菌性前列腺炎...........................................................................................................................57 急性感染性腹泻........................................................................................................................ 59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 腹腔感染.................................................................................................................................... 66 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 (72)眼部感染 ................................................. (73)阴道感染 ......................................... (75)宫颈炎 .............................................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 .. (77)侵袭性真菌病 ...................................... . (77)分枝杆菌感染 ...................................... . (80)白喉 ............................................. .. (81)百日咳 .......................................... . (82)猩红热 .......................................... .. (82)鼠疫 ........................................... . (82)炭疽 ........................................... ..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 .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 (84)布鲁菌病 .................................. (84)钩端螺旋体病 ............................ . (85)回归热 .................................. (85)莱姆病 ............................................... (85)立克次体病 ............................................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 (87)1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他唑巴坦的临床应用

他唑巴坦的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2 3例 , 静脉滴 注 4 5g 1y/ , . ,  ̄. h 8
疗程 7— 4d 结果 总有效 率 为 8 . % , 1 , 2 6 细菌 清除率 为
8 4% 。
3 合 理 用药
哌拉 西林/ 唑 巴坦 属 于 时 间依 赖 性抗 菌药 物 , 他
26 烧 伤感 染 .
72 6
G a g i e i ZJ 口 ,u . 0 0, o. 2, o 6 u n x dc o m fJ n 2 1 V 13 N . M a
膜炎患 者 随机 分 为两 组 , 疗 组 3 治 l例 静 脉 滴 注 哌拉 西林/ 他唑 巴坦 45g 1 ̄/ , 照 组 3 . , y 8h 对 , 0例 静脉 滴
烧 伤 感 染 是 医 院 内感 染 , 病原 菌 以
革兰 阴性 杆菌 占优 势 , 绿 假 单 胞 菌通 常 占第 一 位 。 铜
其杀菌效果主要依赖于药物接触时间。因此必须坚 ‘ 持 分 次 给 药 引。 《 国 药 典 》推 荐 的 常 用 剂 量 为 中
3 35g1次/ , 4 5g1次/ 。肾功能不 全 的 .7 , 6h 或 . , 8h 患者 内生 肌酐 清 除率 低 于 2 lmi 需 要 调整 剂 0m/ n者 量 。与大 多数 B 内酰 胺 类 抗 菌 药 物 一 样 , 于静 脉 . 应
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 说明哌拉西 他唑巴坦
治 疗 呼吸机 相关 性肺 炎 疗效 确切 。 刘 环春 等 用 哌 拉 西 他 唑 巴坦 治疗 慢 性 阻 塞 性肺 疾 病 并 肺 部 感 染 6 0例 , 脉 滴 注 哌 拉 西林 静 钠/ 唑 巴坦钠 针剂 4 5g 1 1 , 他 . , 次/2h 疗程 6— , 8d 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11)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 (13)附录3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15)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头孢菌素类 (22)头霉素类 (23)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碳青霉烯类 (25)青霉烯类 (26)单环β-内酰胺类 (26)氧头孢烯类 (26)氨基糖苷类 (27)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细菌性前列腺炎 (57)急性感染性腹泻 (59)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腹腔感染 (66)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72)眼部感染 (73)阴道感染 (75)宫颈炎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77)侵袭性真菌病 (77)分枝杆菌感染 (80)白喉 (81)百日咳 (82)猩红热 (82)鼠疫 (82)炭疽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84)布鲁菌病 (84)钩端螺旋体病 (85)回归热 (85)莱姆病 (85)立克次体病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87)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新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折点制定方案专家共识

新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折点制定方案专家共识
即便是同类药物,其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 PK) 和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PD) 参数并不完全一 致,简单套用同类品种折点的方法并不合适; 另外,不同 地区的细菌耐药情况和耐药机理也不尽相同、人种之 间也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均可以导致折点不同。
考虑到折点制定的复杂性,需要在国家层面组织 协调相关单位,如 医 药 企 业、医 院、监 管 机 构,通 过 相 关专家团队 来 建 立、规 范 此 项 工 作。 另 外,开 展 这 项 工作,也有利于我国 I 类新药的开发与推广、临床合理 使用新抗菌药物、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进行以及耐药 机制检测标准技术体系的建立。
DOI: 10. 13699 / j. cnki. 1001 - 6821. 2015. 11. 040
中图分类号: R978. 1; R969. 1; R969. 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 - 6821( 2015) 11 - 1069 - 08
Abstract: Clinical breakpoints are used in phase Ⅱ or Ⅲ clinical trials to categorize microorganisms if susceptibility to new tested antibacterial agents that means the patient infected by the pathogen will be enrolled the study or not. The role of this consensus is to define procedure and required data to setting breakpoints and how to revaluate it in clinical trials. Key words: susceptibility breakpoint; antibacterial agents;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pharmacokinetic; pharmacodynami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代头孢菌素品种比较
➢ 抗菌作用
头孢噻吩 头孢唑啉强,头孢噻啶最强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较弱
➢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头孢拉定相对稳定,头孢噻啶最不稳定
➢ 肾毒性
头孢噻啶最高(已淘汰) 头孢唑啉 头孢噻吩 头 孢拉定 头孢氨苄均较其明显为低
➢ 临床应用
轻症感染:口服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重症感染: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张婴元
感染病领域动向
➢社区获得感染日益受到重视
发病率高 CAP每年11.6人次/1000人(美、加,
1996)
病死率高,高危人群(年龄两端、糖尿病等)中
20-40%
➢难治感染增多
免疫缺陷、多重耐药、医院获得感染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
厌氧菌g+c 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
广谱青霉素类
1. 氨苄西林(ampicillin) 流感嗜血杆菌、卡 他莫拉菌、肠球菌、某些大肠、奇异变形杆 菌等敏感菌株所致呼吸道、胆道、尿路感染、 化脑、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2. 耐药菌增多、不耐酶、皮疹等过敏反应 多见
3. 2.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抗菌作用同氨苄 西林
第三代头孢菌素品种比较
➢ 抗菌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其他差 肠杆菌科:头孢哌酮略差,其他均强
4. 口服吸收约90%,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
广谱青霉素类
3.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 肠杆菌科+假单胞 菌
4.
耐药菌多、剂量大、含钠量高
4.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抗菌谱同羧苄西林, 抗菌活性明显高于羧苄西林
5. 阿洛西林(azlocillin) 肠杆菌科、对铜绿假 单胞菌作用强
头孢拉定
头孢西丁
头孢唑肟
cephradine(6)
cefoxitin
ceftizoxime
头孢美唑
cefmetazole
第四代 头孢吡肟cefepime 头孢匹罗cefpirome
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
1. 对革兰阳性菌,包括产酶金葡菌作 用强,仅对肠杆菌科少数细菌有效
2.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 3. 具有不同程度肾毒性 4. 对血脑屏障穿透性差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 g+b 难辨梭菌等(有芽胞)
双歧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等(无芽胞)
g-b 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其他拟 杆菌、梭杆菌
真菌
念珠菌属、隐球菌、曲霉、毛霉等
组织胞浆菌、孢子丝菌、芽生菌、奴卡 菌等
其他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卡 氏肺孢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 杆菌(鸟、龟分枝杆菌)
青霉素类
➢青霉素 溶链、肺炎链、草绿链、肠球菌等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 炎、蜂窝织炎等 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厌氧球菌等感染
➢耐酶青霉素 产酶葡萄球菌所致感染
苯唑西林(oxacillin,p12)氯唑西林(cloxacillin)
➢广谱青霉素类 革兰阳性菌+某些革兰阴性菌
cefuroxime
cefotaxime
头孢噻啶
头孢替安
头孢他啶
cephaloridine(2) cefotiam
ceftazidime
头孢氨苄
头孢克洛
头孢哌酮
cephalexin(4)
cefaclor
cefoperazone
头孢唑啉
头孢孟多cefamandole
ceftriaxone
进 入 夏 天 ,少 不了一 个热字 当头, 电扇空 调陆续 登场, 每逢此 时,总 会想起 那 一 把 蒲 扇 。蒲扇 ,是记 忆中的 农村, 夏季经 常用的 一件物 品。 记 忆 中 的故 乡 , 每 逢 进 入夏天 ,集市 上最常 见的便 是蒲扇 、凉席 ,不论 男女老 少,个 个手持 一 把 , 忽 闪 忽闪个 不停, 嘴里叨 叨着“ 怎么这 么热” ,于是 三五成 群,聚 在大树 下 , 或 站 着 ,或随 即坐在 石头上 ,手持 那把扇 子,边 唠嗑边 乘凉。 孩子们 却在周 围 跑 跑 跳 跳 ,热得 满头大 汗,不 时听到 “强子 ,别跑 了,快 来我给 你扇扇 ”。孩 子 们 才 不 听 这一套 ,跑个 没完, 直到累 气喘吁 吁,这 才一跑 一踮地 围过了 ,这时 母 亲总是 ,好似 生气的 样子, 边扇边 训,“ 你看热 的,跑 什么? ”此时 这把蒲 扇, 是 那 么 凉 快 ,那么 的温馨 幸福, 有母亲 的味道 ! 蒲 扇 是 中 国传 统工艺 品,在 我 国 已 有 三 千年多 年的历 史。取 材于棕 榈树, 制作简 单,方 便携带 ,且蒲 扇的表 面 光 滑 , 因 而,古 人常会 在上面 作画。 古有棕 扇、葵 扇、蒲 扇、蕉 扇诸名 ,实即 今 日 的 蒲 扇 ,江浙 称之为 芭蕉扇 。六七 十年代 ,人们 最常用 的就是 这种, 似圆非 圆 , 轻 巧 又 便宜的 蒲扇。 蒲 扇 流 传 至今, 我的记 忆中, 它跨越 了半个 世纪, 也 走 过 了 我 们的半 个人生 的轨迹 ,携带 着特有 的念想 ,一年 年,一 天天, 流向长
头孢孟多相对不稳定,其他稳定
➢血脑屏障穿透性
头孢呋辛穿透性较高(17-30%),其次头 孢西丁,头孢孟多低 头孢呋辛可用于小儿化脑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耐药菌具有强大
抗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差于第一、二代
➢对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对超广谱酶
(ESBLs)不稳定
➢无肾毒性 ➢可渗入炎症CSF中
6. 美洛西林(mezlocillin) 同阿洛西林,对肠 杆菌科作用强
注意事项
无任何种给药途径用药前均需询问青霉 素过敏史,并需先做皮试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需就地抢救 高剂量应用时注意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
应的发生 不可鞘内注射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头孢噻吩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cephalothin(1)
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
➢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均
具相当活性 对g+c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低, 对g-b作用强于第一代,差于第三代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高 ➢肾毒性低 ➢部分品种可穿透进入炎症CSF中
第二代头孢菌素品种比较
➢抗菌作用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对脆弱拟杆菌等厌 氧菌有抗菌活性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