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张婴元)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临床应用指南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临床应用指南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临床应用指南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感染的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耐药性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遏制耐药菌株的扩散,保持抗菌药物的疗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当务之急。

本篇文章将介绍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以及临床应用的指南。

一、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1. 遵循细菌感染的诊断原则对于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医生应当根据细菌感染的症状、病原学检测结果以及临床实践指南等多个因素,明确诊断是否为细菌感染,并确定感染部位和感染程度。

避免误用抗菌药物,保证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在确定细菌感染的同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对该菌株有高度杀菌作用的药物。

必要时,可以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进行药敏试验,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3. 使用最短有效疗程在用药过程中,应以最小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为原则,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 避免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滥用和误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临床医生应严格遵循药物使用指南,避免在病毒感染或其他不适用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

同时,应减少外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对皮肤和黏膜的不必要伤害。

二、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对于轻度上呼吸道感染,可以给予支持性治疗,不使用抗菌药物。

对于重症上呼吸道感染,建议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如头孢菌素类,药物疗程建议不超过7天。

2. 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等疾病。

在确定为细菌感染后,常规推荐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

对于重症肺炎,建议使用大环内酯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疗程建议7-10天。

3.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常见于女性,一般治疗期为3-7天。

轻度尿路感染可以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适量饮水和清洁外阴区即可。

对于复发性尿路感染或严重感染,建议使用β-内酰胺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

4. 腹部感染腹部感染主要包括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2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2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2年一、引言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正确应用抗菌药物变得更加关键。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指导,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二、概述1. 抗菌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抗菌药物可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分为不同类别,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各类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的不同靶点,具有不同的抗菌谱和临床应用特点。

2. 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病原体、感染部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耐药性情况。

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

三、常见感染病症的抗菌药物选择1. 上呼吸道感染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毒的种类和患者的病情综合考虑。

通常情况下,对病毒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2. 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多由细菌引起,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盲目应用广谱抗生素。

3.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多由细菌引起,如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对于尿路感染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孕妇、感染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避免药物过度使用。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管理1.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细菌耐药性发展的关键。

临床医生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明确感染的病原体和药敏试验结果;2)选择药物时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耐药性情况等;3)合理调整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度或不足使用。

2. 抗菌药物管理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0例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0例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0例冉亚林【摘要】目的观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干混悬剂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96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干混悬剂口服治疗,对照组46例予阿莫西林颗粒口服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效果较传统药物阿莫西林颗粒好.【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0(019)023【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作者】冉亚林【作者单位】重钢总医院儿科,重庆,4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R978.1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为儿科常见病,是由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炎症。

由于儿童皮肤和黏膜娇嫩,屏障功能差,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儿童较成人更易发生细菌感染,且感染后较成人更不易自愈。

因此抗生素的应用要及时,选择性地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甚为重要。

我院儿科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干混悬剂(奥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符合第6版《儿科学》中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的本院门诊及住院患儿96例,年龄4个月至6岁;临床表现为发热(高于38.5℃)、咳嗽、双肺呼吸音粗、肺部可有不固定的散在干罗音和粗中湿罗音,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小于1岁16例,1~3岁25例,大于3岁9例。

对照组46例,其中男23例,女23例;小于1岁14例,1~3岁24例,大于3岁8例。

两组患儿的就诊病情及实验室检查情况见表1,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023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3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23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用版)目录1.抗菌药物的演变历史2.抗菌药物的分类与联合用药3.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的应用4.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和预防性应用原则5.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正文抗菌药物在现代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 20 世纪初以来,随着细菌的演变,抗菌药物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从最初的青霉素到如今各种新型抗菌药物,它们的应用不仅治愈了许多患者,也挽救了许多生命。

然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了解抗菌药物的演变历史,掌握抗菌药物的分类与联合用药,理解抗菌药物在治疗性和预防性应用方面的原则,以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抗菌药物的演变历史从 20 世纪初至今,抗菌药物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920-1960 年:以球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导的抗菌药物应用阶段。

2.1960-1980 年:以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导的抗菌药物应用阶段。

3.1980-1990 年:以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等为主导的抗菌药物应用阶段。

4.1990-2000 年:以 MRSA/MRE、PRP、VRE 等为主导的抗菌药物应用阶段。

5.2000 年至今:以 ESBL、AMPC 等为主导的抗菌药物应用阶段。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与联合用药抗菌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青霉素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头孢菌素类:广谱抗菌,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红霉素类:对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和阿米巴原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大环内酯类: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菌感染也有疗效。

5.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对多重耐药菌有抗菌活性,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好。

6.磺胺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支原体和阿米巴原虫也有疗效。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疗进展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疗进展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疗进展
张婴元
【期刊名称】《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0(022)004
【摘要】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近十余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由该类菌所致感染呈增多趋势,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

主要有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大环内酯类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等。

【总页数】2页(P2-3)
【作者】张婴元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 20004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替加环素对414株需氧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J], 孙宏莉;王辉;陈民钧;张小江;徐英春;杨启文;谢秀丽
2.阳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疗进展 [J], 张婴元
3.皮肤感染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菌谱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J], 陈轼;康云平;
4.探讨患者PCT水平对区分血培养阳性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关宝翠
5.探讨患者PCT水平对区分血培养阳性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关宝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5)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5)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7)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0)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21)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26)青霉素类 (26)头孢菌素类 (27)头霉素类 (29)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9)碳青霉烯类 (31)青霉烯类 (32)单环β—内酰胺类 (32)氧头孢烯类 (33)氨基糖苷类 (33)四环素类 (34)甘氨酰环素类 (35)氯霉素 (36)大环内酯类 (37)林可酰胺类 (38)利福霉素类 (39)糖肽类 (39)多黏菌素类 (40)环脂肽类 (42)噁唑烷酮类 (42)磷霉素 (44)喹诺酮类 (44)磺胺类 (46)呋喃类 (47)硝基咪唑类 (47)抗分枝杆菌药 (48)抗真菌药 (51)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57)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57)急性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57)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57)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58)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59)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5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59)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60)社区获得性肺炎 (61)医院获得性肺炎 (62)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65)细菌性前列腺炎 (67)急性感染性腹泻 (68)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70)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72)血流感染 (72)感染性心内膜炎 (74)腹腔感染 (75)骨、关节感染 (76)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77)口腔、颌面部感染 (80)口腔感染 (80)颌面部感染 (80)眼部感染 (81)细菌性结膜炎 (81)细菌性角膜炎 (82)细菌性眼内炎 (83)阴道感染 (83)宫颈炎 (84)盆腔炎 (85)性传播疾病 (85)侵袭性真菌病 (86)分枝杆菌感染 (88)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88)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90)麻风分枝杆菌感染 (90)白喉 (91)百日咳 (91)猩红热 (91)鼠疫 (92)炭疽 (92)破伤风 (93)气性坏疽 (93)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93)布鲁菌病 (94)钩端螺旋体病 (94)回归热 (95)莱姆病 (95)立克次体病 (9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97)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消炎犹不忘红霉素

抗菌消炎犹不忘红霉素

抗菌消炎犹不忘红霉素
佚名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年(卷),期】2003()9
【摘要】作为传统抗菌药物,红霉素因价格便宜,疗效确切,故自上个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患者和医学界人士的青睐。

近年来,红霉素的许多新剂型和衍生物相继被开发出来,使抗生素的百花园里又多了一些“奇葩”,这本来是件好事。

可是一些“喜新厌旧”的医生,出于种种目的,将它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

红霉素真的一无是处了吗?亲爱的读者,且听我们的专家之言——
【总页数】3页(P20-22)
【关键词】抗菌;消炎;红霉素;临床应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1
【相关文献】
1.不忘初心真情犹记——致走过21个春秋《做人与处世》的一封信 [J], 粟文明;
2.消炎抗菌胶囊与消炎抗菌片的黄芩苷体外溶出性比较研究 [J], 袁秀芝;潘细贵
3.红霉素抗菌作用及细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机制 [J], 李凌凌;张部昌;马清钧
4.抗菌药物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经济学评价: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抗菌药物的观察性研究为例 [J], 管欣;刘强;马爱霞
5.抗菌消炎片的抗菌抗炎实验研究 [J], 梁志民;刘元;黄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43号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1 附录 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3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 头孢菌素类................................................................................................................................ 22 头霉素类.................................................................................................................................... 2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 碳青霉烯类................................................................................................................................ 25 青霉烯类.................................................................................................................................... 26 单环β-内酰胺类....................................................................................................................... 26 氧头孢烯类................................................................................................................................ 26 氨基糖苷类................................................................................................................................ 27 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 细菌性前列腺炎...........................................................................................................................57 急性感染性腹泻........................................................................................................................ 59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 腹腔感染.................................................................................................................................... 66 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 (72)眼部感染 ................................................. (73)阴道感染 ......................................... (75)宫颈炎 .............................................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 .. (77)侵袭性真菌病 ...................................... . (77)分枝杆菌感染 ...................................... . (80)白喉 ............................................. .. (81)百日咳 .......................................... . (82)猩红热 .......................................... .. (82)鼠疫 ........................................... . (82)炭疽 ........................................... ..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 .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 (84)布鲁菌病 .................................. (84)钩端螺旋体病 ............................ . (85)回归热 .................................. (85)莱姆病 ............................................... (85)立克次体病 ............................................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 (87)1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代头孢菌素品种比较
➢ 抗菌作用
头孢噻吩 头孢唑啉强,头孢噻啶最强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较弱
➢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头孢拉定相对稳定,头孢噻啶最不稳定
➢ 肾毒性
头孢噻啶最高(已淘汰) 头孢唑啉 头孢噻吩 头 孢拉定 头孢氨苄均较其明显为低
➢ 临床应用
轻症感染:口服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重症感染: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头孢拉定
头孢西丁
头孢唑肟
cephradine(6)
cefoxitin
ceftizoxime
头孢美唑
cefmetazole
第四代 头孢吡肟cefepime 头孢匹罗cefpirome
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
1. 对革兰阳性菌,包括产酶金葡菌作 用强,仅对肠杆菌科少数细菌有效
2.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 3. 具有不同程度肾毒性 4. 对血脑屏障穿透性差
6. 美洛西林(mezlocillin) 同阿洛西林,对肠 杆菌科作用强
注意事项
无任何种给药途径用药前均需询问青霉 素过敏史,并需先做皮试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需就地抢救 高剂量应用时注意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
应的发生 不可鞘内注射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头孢噻吩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cephalothin(1)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
广谱青霉素类
1. 氨苄西林(ampicillin) 流感嗜血杆菌、卡 他莫拉菌、肠球菌、某些大肠、奇异变形杆 菌等敏感菌株所致呼吸道、胆道、尿路感染、 化脑、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2. 耐药菌增多、不耐酶、皮疹等过敏反应 多见
3. 2.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抗菌作用同氨苄 西林
cefuroxime
cefotaxime
头孢噻啶
头孢替安
头孢他啶
cephaloridine(2) cefotiam
ceftazidime
头孢氨苄
头孢克洛
头孢哌酮
cephalexin(4)
cefaclor
cefoperazone
头孢唑啉
头孢孟多
头孢曲松
cefazolin(5)
cefamandole
ceftriaxone
头孢孟多相对不稳定,其他稳定
➢血脑屏障穿透性
头孢呋辛穿透性较高(17-30%),其次头 孢西丁,头孢孟多低 头孢呋辛可用于小儿化脑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耐药菌具有强大
抗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差于第一、二代
➢对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对超广谱酶
(ESBLs)不稳定
➢无肾毒性 ➢可渗入炎症CSF中
包括产AmpC酶者 治疗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感染在累积经验中
口服头孢菌素类
头孢克洛
头孢丙烯 头孢呋辛酯 头孢替安酯 头孢他美酯 头孢泊肟酯 头孢克肟 头孢布坦 头孢地尼 头孢地妥仑酯
Cefaclor Cefprozil Cefuroxime axetil Ceftiam hexetil Cefetamet pivoxil Cefpodoxime proxetil Cefixime Ceftibuten Cefdinir Cefditoren pivoxil
4. 口服吸收约90%,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
广谱青霉素类
3.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 肠杆菌科+假单胞 菌
4.
耐药菌多、剂量大、含钠量高
4.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抗菌谱同羧苄西林, 抗菌活性明显高于羧苄西林
5. 阿洛西林(azlocillin) 肠杆菌科、对铜绿假 单胞菌作用强
或氨苄西林耐药的脑膜炎球菌、流感 嗜血杆菌所致化脑的治疗 ➢头孢呋辛可用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
第一代头孢菌素适应证
➢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心 内膜炎等
➢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 菌等敏感菌株所致尿感、肺炎等
➢头孢唑啉常用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
第二代头孢菌素适应证
➢治疗适应证同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尚可用于对磺胺药、青霉素
头孢噻肟体内代谢 头孢他啶、噻肟主要经肾排出
第四代头孢菌素
➢ 对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菌作用,包括铜绿假单
胞菌
➢对染色体介导的Bush I组AmpC酶稳定
对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抗菌作用优 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增强 ➢ 对细菌外膜通透性增加 ➢ 血半衰期约2h,主要经肾排出 ➢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用于重症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 g+b 难辨梭菌等(有芽胞) 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其他拟 杆菌、梭杆菌
真菌
念珠菌属、隐球菌、曲霉、毛霉等
组织胞浆菌、孢子丝菌、芽生菌、奴卡 菌等
其他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卡 氏肺孢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 杆菌(鸟、龟分枝杆菌)
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
➢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均
具相当活性 对g+c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低, 对g-b作用强于第一代,差于第三代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高 ➢肾毒性低 ➢部分品种可穿透进入炎症CSF中
第二代头孢菌素品种比较
➢抗菌作用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对脆弱拟杆菌等厌 氧菌有抗菌活性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张 婴元)
感染病领域动向
➢社区获得感染日益受到重视
发病率高 CAP每年11.6人次/1000人(美、加,
1996)
病死率高,高危人群(年龄两端、糖尿病等)中
20-40%
➢难治感染增多
免疫缺陷、多重耐药、医院获得感染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
厌氧菌g+c 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
第三代头孢菌素品种比较
➢ 抗菌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其他差 肠杆菌科:头孢哌酮略差,其他均强
➢ 酶稳定性:对广谱酶除头孢哌酮略差外均稳定 ➢ 蛋白结合率:头孢他啶17%,曲松83-96%,
哌酮87-90%
➢血浓度 头孢曲松、哌酮高
半衰期 头孢曲松7-8h,其他1-2h 排出 头孢哌酮80%胆汁,曲松40%胆汁、
青霉素类
➢青霉素 溶链、肺炎链、草绿链、肠球菌等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 炎、蜂窝织炎等 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厌氧球菌等感染
➢耐酶青霉素 产酶葡萄球菌所致感染
苯唑西林(oxacillin,p12)氯唑西林(cloxacillin)
➢广谱青霉素类 革兰阳性菌+某些革兰阴性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