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材中乙醇的定性及定量检验的实验流程
乙醇的鉴定实验报告

乙醇的鉴定实验报告1. 引言乙醇(C2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于酒精饮料、消毒剂、溶剂等方面。
由于其重要性,对乙醇的准确鉴定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几种常用的方法对乙醇进行鉴定,并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方法2.1 熔点测定法1. 取一小量乙醇样品,装入用石蜡封好的熔点管中;2. 将熔点管放入熔点仪中,逐渐加热直到乙醇完全熔化;3. 记录乙醇开始熔化的温度。
2.2 红外光谱法1. 取一小量乙醇样品,将其涂抹在红外吸收仪的红外窗口上;2. 启动红外吸收仪,选择适当的红外检测模式;3. 打开红外光谱图仪,测量乙醇样品的红外光谱。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1. 准备乙醇样品和一系列乙醇标准溶液,分别装入带有进样口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中;2. 设置并启动高效液相色谱仪,选择适当的柱和检测器;3. 通过记录乙醇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乙醇含量定量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熔点测定法通过熔点测定法,我们得到乙醇开始熔化的温度为-115C,这与乙醇的熔点标准值-114.5C相近,表明所用样品为乙醇。
3.2 红外光谱法通过红外光谱法,我们获得了乙醇的红外吸收谱图。
根据该图谱,我们观察到乙醇特征峰位于3200-3600 cm^-1和1050-1100 cm^-1左右,分别对应着乙醇的羟基振动和C-O键的伸缩振动。
这进一步证实了所用样品为乙醇。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我们测得乙醇样品的保留时间为3.52分钟,乙醇标准溶液的保留时间为3.50分钟。
峰面积的比值为1.00。
通过与标准溶液的对比,我们可以确定乙醇的含量为100%。
4. 结论通过熔点测定法、红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三种方法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乙醇样品的鉴定结果如下:- 熔点测定法显示样品开始熔化的温度与乙醇熔点标准值相近;- 红外光谱法显示样品的红外光谱特征峰与乙醇典型谱图吻合;- 高效液相色谱法表明样品中乙醇的含量为100%。
气相色谱仪对血液中酒精(乙醇)分析

血液中乙醇含量分析测定专用气相色谱仪随着新《交通法》的实施,驾车者血醇含量的检测日趋普遍,气象色谱法定性及定量检测血醇含量是唯一司法认定的检测手段。
我公司血液中乙醇含量检测解决方案是参考国外同类检测方法,并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105-1995)而开发的用带自动顶空进样器并配有双柱双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进行的血液中的乙醇含量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分析。
本方案检测方法先进,仪器配置合理,操作简单,适合各级公安部门及司法鉴定中心配备。
饮酒驾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为饮酒驾车。
醉酒驾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100毫升为醉酒驾车。
自己估量据专家估算:排除个人体重、体温、性别、年龄、人体脂肪含量、是否经常饮酒等因素,一般喝2/5瓶普通瓶装啤酒,或半两50度左右的白酒,或2两左右的12度红酒,就能达到“酒后”标准。
仪器配置:适合用户:公安部门,司法鉴定中心,医院,研究单位。
分析图谱可用标准里面的图截取……酒驾新规内容一、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一)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二)饮酒后或者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三)驾驶公路客运车辆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五)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六)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
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增加大型客车、牵引车、中型客车准驾车型:(一)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二)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三)在本记分周期和申请前最近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有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行为的;(四)在本记分周期和申请前最近连续三个记分周期内有驾驶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以上行为,机动车驾驶证未被吊销的。
血液酒精含量的检验方法

血液酒精含量的检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液酒精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执法活动中对人员血液中酒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19522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A/T 122 毒物分析名词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 19522和GA/T 12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原理本方法利用酒精(以下称乙醇)的易挥发性,以叔丁醇为内标,用顶空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经与平行操作的乙醇标准品比较,以保留时间或相对保留时间定性,用内标法以乙醇对内标物的峰面积比进行定量分析。
5 试剂本标准所用试剂除另有说明外均为色谱纯,试验用水为二级水(见GB/T 6682-2008规定):a)乙醇;b)叔丁醇;c)乙醇标准工作溶液:精密吸取或称取无水乙醇标准品适量,用水配成1000 mg/100 mL乙醇储备液,密封,冷藏保存,使用期6个月。
将乙醇储备液按倍数用水稀释制成试验中所用系列浓度的乙醇标准工作溶液,使用期3个月;d)叔丁醇内标工作溶液:精密吸取或称取叔丁醇标准品适量,用水配成4 mg/100 mL叔丁醇内标工作溶液,密封,冷藏保存,使用期3个月。
6 器材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应具备以下器材:a) 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b) 顶空自动进样器;c) 分析天平:感量0.1mg;d) 精密移液器;e) 样品瓶;f) 硅橡胶垫;g) 铝帽;h) 密封钳。
7 操作方法7.1 定性分析7.1.1 样品制备7.1.1.1 案件样品制备取0.10 mL待测全血及0.50 mL叔丁醇内标工作溶液加入样品瓶内,盖上硅橡胶垫,用密封钳加封铝帽,混匀,待测。
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气相色谱检验方法

生物样品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气相色谱检验方法生物样品中乙醇、甲醇和正丙醇的气相色谱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和定量这些醇类物质在血液和尿液等生物样品中的浓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检验方法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一、试剂和设备准备1.气相色谱仪:用于分离和测定样品中的醇类物质。
2.色谱柱:选择无极性或低极性的固定相色谱柱,如HP-5、DB-1等。
3.样品瓶:用于保存和处理生物样品,建议选择带有盖子的玻璃瓶。
4.甲醇:优质无水甲醇,用于制备标准品和洗涤溶剂。
5.乙醇、正丙醇:优质乙醇和正丙醇,用于制备标准品。
6.氮气:用于色谱仪的气源,确保气体纯净无水。
二、样品处理和制备1.血液样品:将采集到的血液样品保存在冰箱中,避免发生样品的分解和氧化。
使用前取出样品,在4℃下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转移到干净的样品瓶中。
避免使用不锈钢类容器,以免发生金属离子催化反应。
2.尿液样品:将采集到的尿液样品通过离心法分离上清液,然后转移到干净的样品瓶中。
三、标准品制备1.乙醇标准品:取一定量的乙醇溶液(浓度约为20%),然后用甲醇稀释到合适浓度,得到一系列乙醇标准品。
2.甲醇标准品和正丙醇标准品的制备方法与乙醇标准品类似。
四、色谱条件设置1.色谱仪温度:色谱柱温度设定为常温即可,毛细管温度和检测器温度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
2. 气体流速:一般为1.0 ml/min。
3.注射量:通常情况下,使用0.1-1μl的样品量即可得到理想的信号。
五、样品检测1.将经过处理和稀释的样品注入色谱仪中,使用仪器的进样器进行样品的分离和检测。
2.设置检测器为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质谱检测器(MSD),获得准确的醇类物质浓度结果。
3.根据醇类物质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配合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计算出样品中醇类物质的浓度。
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1.每次实验前,应进行仪器的校正和预热,并检查色谱柱的状态是否良好。
2.给定实验条件下,浓度在线性范围内的醇类物质的检测结果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是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样品中的乙醇含量来判断人体的饮酒情况。
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酒精,在人体内摄入后会被代谢成为乙酸。
乙醇的摄入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还会影响人的行为和认知能力。
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如交通运输、安全和医疗)来说,对乙醇的浓度进行准确测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血液中测定乙醇含量通常采用的是双波长差值法,通过测量乙醇和乙醇内标(如异戊醇)在两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异,来计算乙醇的浓度。
测定乙醇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下面将以标准曲线法为基础,详细介绍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的步骤和原理。
1. 实验仪器和试剂准备- 乙醇标准品: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7%的乙醇标准溶液。
- 异戊醇标准品:浓度为0.3%的异戊醇标准溶液。
- 血液样品:采集被测者的静脉血样品。
-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量溶液的吸收光谱。
- 毛细管和吸管:用于取样。
2. 样品制备将待测的血液样品离心5分钟,将上清液转移到无菌离心管中。
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同等体积的乙醇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溶解。
再次离心后,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无菌离心管中,得到待测样品。
3. 标准曲线绘制将乙醇标准品分别稀释为0.1%、0.2%、0.3%、0.4%、0.5%、0.7%浓度的标准溶液,并将异戊醇标准品稀释为0.3%浓度的标准溶液。
分别取不同浓度的乙醇标准溶液和0.3%的异戊醇标准溶液,各取一定体积混合,摇匀后得到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混合液。
使用分光光度计在乙醇波长下(通常为340 nm)测量每个混合液的吸光度,并记录下来。
根据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4. 测定样品将待测样品稀释成适宜浓度的溶液。
取适量溶液与0.3%异戊醇溶液混合,摇匀后测量其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乙醇的浓度。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通过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来测定血液中乙醇的含量。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

血液中乙醇含量测定-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背景乙醇是一种常见的酒精类物质,其可以通过口腔、胃肠道等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测定血液中乙醇含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酶法、Raman光谱法等,然而这些方法无法同时测定多种酒精类物质,且操作繁琐。
异戊醇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性质的酒精类物质,其结构与乙醇相似,但其分子量大于乙醇,因此其可以被作为内标物来共同测定血液中多种酒精类物质的含量。
方法1. 实验操作1.1 标准曲线制备分别取异戊醇、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的标准品,溶于无水乙醇中,制成不同浓度的混合溶液。
取10μL混合溶液,加入10μL含有内标品的稀释液,用0.22μm滤膜过滤,然后注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器测量。
1.2 血液检测收集患者的血液样品,加入10μL含有内标品的稀释液,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器测量。
2. 数据处理对混合溶液进行气相色谱仪测量,根据不同化合物与内标物的谱图峰面积比值制成标准曲线。
取之前制备的混合溶液,分别将其稀释到10、20、50、200、500、1000、2000mg/L,每个浓度各测量三次,得到谱图峰面积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将测得的血液样品的谱图峰面积插入标准曲线中,求得血液中各种酒精类物质的含量。
异戊醇的浓度峰面积值作为内标进行相对定量。
结果在保证实验重复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测定血液中多种酒精类物质含量。
结论异戊醇内标标准曲线法能够通过同时检测多种酒精类物质的含量,具有快速、准确、稳定等特点,可应用于临床实际生产中。
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程序

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程序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程序概述:血液乙醇司法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司法鉴定,主要用于判断涉嫌酒后驾车、醉酒斗殴等案件中被告人是否存在饮酒行为及其程度。
本文将从采样、检测、结果判定等方面详细介绍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程序。
一、采样1.采样时间:一般在涉嫌犯罪行为之后尽早进行,最好在3小时内进行采样。
2.采样部位:以静脉血为主,可选择肘部或手腕处的静脉进行采集。
如无法取得静脉血,可取指头末梢血进行检测。
3.采样方法:使用无菌针头和无菌注射器进行抽取,每次抽取不超过5毫升。
二、检测1.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其中气相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2.标准物质:检测前需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检测结果:一般以毫克/升(mg/L)或克/升(g/L)为单位,表示血液中乙醇的含量。
在中国,酒后驾车的判定标准是血液中乙醇含量大于20mg/100ml。
三、结果判定1.结果解读:根据检测结果,结合采样时间、饮酒时间、体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被告人是否存在饮酒行为及其程度。
2.误差范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采样时间不当、检测方法不同等,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因此,在进行司法判定时需考虑误差范围。
3.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涉嫌酒后驾车、醉酒斗殴等案件中被告人的血液乙醇含量超过规定标准的,将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注意事项1.采样前应先询问被告人是否有过敏史、疾病史等情况,以避免采样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2.采样时应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感染。
3.检测前需进行标准物质校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在进行司法判定时需考虑误差范围,以确保判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结语:血液乙醇司法鉴定程序是一项重要的司法鉴定,对于维护社会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血液乙醇司法鉴定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液酒精含量检验方法2019

血液酒精含量检验方法 2019
本文介绍了 2019 年血液酒精含量检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2019 年,血液酒精含量检验方法主要分为三步:样品处理、分析方法和结果计算。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个步骤。
一、样品处理
1. 采集血液样本:血液样本应从被检测者静脉采集,采血器应洁净无菌。
采血后,应立即将样本放置在冷藏器中,保存温度为 2-8 摄氏度。
2. 样品制备: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倒入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混合均匀。
然后,取出适量的血液样本,加入特定比例的蒸馏水和甲醇,混匀后用于检测。
二、分析方法
1. 比色法:将处理后的血液样本加入比色管中,加入相应试剂。
通过比色计测量样本颜色的变化,计算出血液酒精含量。
2. 气相色谱法:将处理后的血液样本挥发出的酒精气体通过气
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计算出血液酒精含量。
3. 酶联免疫法:将处理后的血液样本与特定抗体结合,通过酶标仪测量样本的吸光度,计算出血液酒精含量。
三、结果计算
根据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血液酒精含量。
通常用毫克/百毫升(mg/100mL)表示。
注意事项:
1. 采血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样本。
2. 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在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检测时,应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检材中乙醇的定性及定量检验的实验流程血液检材中乙醇的定性及定量检验的实验流程 1 、实验目的
依据国家标准〜为检验交通事故案件中血液检材中是否含有乙醇成分以及其含量的确定制定本流程。
2、检材范围
血液检材。
3、仪器及器材
3.1 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色谱数据处理机3.2 高速离心机: 附带离心管
3.3 移液管,2ml、1ml、0.5ml,
3.4 试管
3.5微量进样器,10卩I,
4、检验流程
4.1 检材前处理
4.1.1 乙醇标准溶液的配置
准确吸取乙醇1.26mL于100mL容量瓶中〜添加重蒸馏水至刻度〜混匀〜
得?10mg/mL乙醇储备液〜再稀释10倍得1mg/mL的乙醇标准使用液。
4.1.2 内标物标准溶液的配置
准确吸取叔丁醇1.27mL于500mL容量瓶中〜添加重蒸馏水至刻度〜混匀〜得
2mg/mL叔丁醇标准液。
4.1.3 检材提取液的配置
取待测全血2ml于离心管内〜加100微升叔丁醇内标液〜约1克硫酸铵〜瓶口覆盖聚四氟乙烯薄膜〜硅胶垫〜用密封钳加封铝帽〜混匀〜置60摄氏度水浴加热15-20 分钟。
同时取空白血液两份〜其中一份添加内标溶液100 微升和乙醇标准使用液20 微升〜按上述方法平行操作以进行空白对照和已知对照。
4.2 定性分析
4.2.1 气相色谱法
4.2.1.1 进样
用10卩l微量进样器分别吸取1卩l上述各试样注入到设定好条件的气相色谱仪中〜每个试样平行进样三次。
4.2.1.2 记录及分析
分别记录各试样中内标物〜乙醇标准品和可疑峰的保留时间〜填入GC定性分析结果表中〜计算它们的保留时间平均值〜并以内标物的保留时间为1〜计算醇的相对保留时间值。
4.3 定量分析
4.3.1 进样
用10卩l微量进样器分别吸取1卩l各试样注入到气相色谱仪中〜每个试样平行进样三次。
4.3.2 记录及计算
4.3.2.1 记录
记录检材及空白添加标准品中乙醇及内标物峰面积值〜填入GC定量分析记录
表中〜并计算出各检材中乙醇及内标物的平均峰面积。
4.3.2.2 计算
空白检材中乙醇添加量*内标物峰面积平均值校正因子⑴二空白检材中内标物进样量*乙醇峰面积平均值
f* 检材中的乙醇峰面积值* 内标物添加总量*100 乙醇含量,mg/100mL,= 检材中内标物峰面积值*检材量*1000
4.3.3.2 相对相差计算
,X - X,*100 12
内标物回收率,%,= X
公式中:XX-- 两份检材平行定量操作测定值 1 2
X -- 平均值
5、剩余检材处理
实验完成后〜剩余的血液检材必须在送检人领取报告时交予送检人〜并由送检
人报告领取登记表上登记签收。
6、结果与讨论
若检材与标准试样在相同的时间出峰〜则表明检材中含有乙醇成分。
若检材中未出峰〜而标样中出峰〜则表明检材中不含乙醇成分。
若检材及标样均未出峰〜则表明结果不可靠〜应重新检验。
7、出具检验报告检验完成后〜由送检人在报告领取登记表上签字方可领取出具检验报告〜并且所出检验报告需留有备份〜方便复查。
抚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理化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