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类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方案阶段-上海版
上海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上海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上海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绿色建筑是指通过选用环保材料、节能设计、合理规划和设计布局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有责任和义务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以下是上海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首先,选用环保材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一环。
建筑中的各种材料对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应推广使用可再生和可回收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另外,建筑材料应尽量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和污染物,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上海的气候特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潮湿。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减少能源的使用量。
比如,在建筑外立面上使用保温材料,增加建筑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减少空调和供暖设备的使用次数和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和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建筑的总体能耗。
另外,合理规划和设计布局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上海拥有繁忙的道路网络和密集的都市建设,因此,规划和设计布局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空间。
例如,通过合理的建筑高度和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可视性和采光度,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设置公共绿地和景观,增加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绿化面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
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采光度和声学效果等对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很大。
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应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例如,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和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采光设计和声学处理,改善室内的光照和声音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和工作舒适度。
总而言之,上海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环保材料的选用、节能设计、合理规划和设计布局以及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通过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上海可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为居民提供更健康和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方案阶段绿建设计说明【范本模板】

太仓共进科技大厦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编制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盖章) 设计单位: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盖章)建设单位:太仓市同维电子有限公司(盖章)2016年12月1、一般规定1.1本项目为江苏太仓共进科技大厦。
项目地处太仓市经济开发区,项目以绿色建筑二星作为设计目标,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进行设计,项目地上20层,建筑面积29522.13m2,地下2层,主要为停车位。
项目合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设计屋顶绿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空气处理措施、太阳能热水、室内二氧化碳监控系统等节能、节水绿色建筑技术。
1.2 本项目地块在太仓市经济开发区,紧邻市政府,南侧为县店东路,西侧毗邻东亭南路,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商业气氛浓厚,基础设施齐全。
项目主要功能为办公、食堂、金融服务等。
建筑地上20层,地下2层,地块用地面积14311.59m²,计容总建筑面积29522。
13m²,建筑占地面积2826.40m2,项目绿地率30。
00%,项目建筑密度19。
70%,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为甲类公共建筑,项目以绿色建筑二星作为设计目标.1。
3 设计依据应主要包括:1 《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 173-2014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6 《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20147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 32/J96-20108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9 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规划条件10 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其它相关标准和规定1。
4 本项目场地规划合理,内部各功能空间面积及配套设计合理。
上海市绿色建筑评星标准x

上海市绿色建筑评星标准3 基本规定3.0.1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应进行绿色建筑策划,明确绿色建筑目标。
3.0.2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结合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进行,应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
3.0.3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技术与经济特性,使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技术组合方案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确定。
3.0.4 方案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包括绿色建筑策划,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应编制绿色设计专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还应明确对绿色建筑施工和运营管理的主要技术要求。
3.0.5 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和电气专业应紧密配合,结合公共建筑特点,选择适用、经济合理的绿色建筑技术。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的评价应用详见附录B。
4 绿色建筑策划与绿色设计文件4.1 一般规定4.1.1 公共建筑设计应在方案阶段进行绿色建筑策划,应体现在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三阶段全过程中。
4.2 建筑专业策划4.2.1 前期调研应对场地条件、区域资源等进行调研:1 场地条件调研应包括:对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周边物理和生态环境、道路交通、人流、绿地构成和市政基础设施等规划条件进行分析。
提出远离污染源,保证日照条件,促进自然通风,满足公共交通,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场地声、光、热物理环境的技术措施。
2 区域资源调研应包括:对场地可再生能源可利用情况及建筑自身节能需求进行分析,以确认符合区域条件及建筑特点的能源利用节约方案。
4.2.2 建筑专业策划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 远离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 改善室外声、光、热、风环境质量的措施及指标。
3 场地交通组织。
4 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及指标。
5 建筑遮阳的技术分析和形式。
6 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及指标。
7 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措施。
8 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室内环境等方面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效益。
在上海的住宅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背景、原则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上海的住宅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这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如何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成为了促进上海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原则1.节约能源: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布局、采用节能建材和技术、提高建筑能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保护环境:在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遵循绿色建材使用的原则,选择环保材料,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方式。
3.节约资源:在设计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占用;合理使用水资源,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4.改善室内环境:在设计中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采用绿色室内材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采光条件,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三、方法1.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隔热、采光、通风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减少对空调和人工照明的需求。
采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和技术,减少能量的流失。
2.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绿色建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渣土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应得到合理的保障。
上海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上海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上海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建筑环境。
上海正在积极推动绿色建筑行动,以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和能源挑战。
下面是上海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详细介绍:1.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制定更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能源使用效率等方面,以促进建筑的能源效益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推广可再生能源使用:鼓励建筑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鼓励使用环保建材:推广使用环保建材,如可回收材料、减少VOC(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材料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改善建筑内外环境质量。
4. 发展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在建筑设计和建设中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如雨水收集、灰水回收等,以减少对传统淡水资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
5. 推广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鼓励建筑业在屋顶上种植绿色植物,或者在建筑立面增加垂直绿化,以提供城市生态系统,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景观。
6. 提供绿色建筑政策和金融支持: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提供财政激励措施,以鼓励开发商、投资者和业主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解决方案。
7. 建立绿色建筑评估和认证体系:建立绿色建筑评估和认证体系,为绿色建筑提供可靠的标准和认证,以促进绿色建筑的规范化和持续发展。
8. 加强绿色建筑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绿色建筑展览、研讨会和宣传活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和公众的意识和认同。
9. 加强绿色建筑研发和创新: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创新投入,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高绿色建筑的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0. 建立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在上海市内策划和建设一些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展示绿色建筑的最佳实践和效益,以吸引更多的开发商和投资者参与绿色建筑。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01.18
•【字号】沪建标定〔2019〕66号
•【施行日期】2019.07.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
正文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沪建标定〔2019〕66号
各有关单位:
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的《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经我委审核,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意备案(备案号为J12671-2018),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统一编号为DGJ08-2143-2018,自2019年7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3.1条、第8.4.4条、第
10.5.1条为强制性条文。
原《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
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特此通知。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九年一月十八日。
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5年9月前言本规定依据现行上海市标准《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结合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根据上海市建筑工程在绿色建筑审批、施工等方面对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编制。
本规定细化了建筑、结构、给排水、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电气等各相关专业的绿色建筑设计内容,明确了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等方面的要求。
本规定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批准。
本规定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规定的编制单位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总负责人:车学娅总则、场地设计、建筑部分:车学娅结构部分:郑毅敏给排水部分:归谈纯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部分:徐桓建筑电气部分:夏林本规定主要审查人:翁浩、张小龙、蔡兹红、瞿革、寿炜炜、马伟骏、徐凤、张伯崙、高小平、邵民杰目录1 总则 02 方案阶段绿色设计 (1)2.1 一般要求 (1)2.2 绿色建筑策划书 (1)2.3 设计图纸 (4)3 初步设计阶段绿色设计 (6)3.1 一般要求 (6)3.2 设计总说明 (6)3.3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9)3.4 建筑设计及室内环境 (10)3.5 结构 (12)3.6 给水排水 (13)3.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4)3.8 建筑电气 (15)4 施工图设计阶段绿色设计 (18)4.1 一般要求 (18)4.2 建筑 (18)4.3 结构 (29)4.4 给水排水 (32)4.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37)4.6 建筑电气 (43)1总则1.0.1 为加强对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工作的管理,保证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建筑工程的绿色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案例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今天来给大家唠唠一个超酷的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上海建科中心。
一、项目背景。
你想啊,在上海这么个寸土寸金、人多楼也多的地方,建个建筑可得有点新想法。
以前那些传统建筑,能耗高得吓人,对环境也不太友好。
于是呢,上海建科中心就应运而生啦,就像是建筑界的一股清流,立志要做绿色建筑的典范。
二、绿色设计亮点。
1. 节能方面。
这建筑的外形就很有讲究。
它的外立面不是随便设计的,而是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遮阳系统。
就像给大楼戴了一副很酷的太阳镜,夏天的时候,能挡住强烈的阳光直射,大大减少了空调的使用量。
这就好比你在大太阳下有个遮阳伞,里面自然就凉快多啦。
还有哦,它的屋顶可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
屋顶上装了好多太阳能板,就像一片片蓝色的小翅膀。
这些太阳能板可厉害了,白天吸收太阳光,把它转化成电能,能给大楼里的好多设备供电呢。
这就像是大楼自己在给自己生产“绿色小零食”(电能),自给自足的感觉超棒。
2. 节水方面。
上海建科中心有一套超智能的雨水收集系统。
下雨天的时候,雨水就像被邀请的小客人,顺着管道流到专门的收集池里。
这些收集起来的雨水可不是用来闲置的,它们可以用来浇灌大楼周围的花草树木,就像大自然的水循环在大楼里也有了个小循环。
而且,大楼里的一些非饮用水设备,比如冲厕所之类的,也可以用这些收集来的雨水,这可节约了不少自来水呢。
3. 室内环境质量。
走进大楼里面,你会感觉空气特别清新。
这是因为它有一套高效的通风系统。
这个通风系统就像大楼的“肺”一样,不断地把新鲜空气送进来,把污浊的空气排出去。
而且,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很用心,都是环保型的材料,不会释放那些有害的气味和物质,就像住在森林里的小木屋一样舒服自在。
三、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措施。
1. 材料管理。
在施工的时候,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那叫一个严格。
他们尽量选用本地的建筑材料,为啥呢?这就好比你吃饭的时候,优先选择本地的新鲜食材一样。
本地材料运输距离短,这样就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方案阶段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基于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编制)
一、设计依据:
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
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4 ;
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2010 ;
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1.5、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1.6、其他国家、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项目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分析;
2.1.项目特点及基础条件:
结合规划方案描述项目特点(如区位及地理条件、场地类型、建筑功能、建筑规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描述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保护建筑、文物古迹、古树苗木及绿化景观
等)、可转化利用的天然资源(如光能、风能、地热、天然水系等)、可利用的城市公
共基础设施(如城市公共交通、市政配套)000
2. 2、项目绿建要求:
按照当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意见,有关法规、及控修规的要求描述项目绿建要求。
三、拟在本项目中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
四、本着“被动优先、主动优化、节资高效、舒适健康”的技术策略,集成成熟适用
先进技术,对项目实施技术策划与预评估,本项目拟按照_______ 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
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如下:
五、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评估:
六、基于项目基本概况,结合以上绿色建筑技术策略,按照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
筑设计标准》相关标准,本项目满足_____ 星级绿色建筑目标。
项目评估见下表***星级部
七、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技术措施:
(一)建筑专业:(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
1、场地规划:
总体规划建筑容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所在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选址意见书等的意见及要求。
总平面布局避免污染排放物的建筑或场所为对环境正常使用产生影。
2、改善室外声、光、热、风环境质量的措施:
****** (提供总平面日照、风、声、光、热模拟分析图);
3、场地交通组织、利用场地周边公共交通设施的设情况:
本项目基地内道路系统通畅便捷,满足消防、救护及减灾等要求。
本项目基地所在地区附近有/无城市公共交通站点。
基地人行出入口结合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置。
本项目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并与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设施连接。
5、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及指标;
本项目建筑设计按照被动措施优先的原则设计建筑形体和朝向,并通过相应的围护结
构保温、隔热等措施降低建筑能耗。
本项目采用______________ 保温系统。
节能相关的指
标符合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有关规定。
外墙采用浅色饰面材料,东西向外墙外表面和屋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不大于0.6。
&建筑遮阳:
******(描述建筑遮阳的形式和部位。
)
7、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及指标;
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允许噪声等级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要求。
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需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规定。
本项目室内空气环境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要求控制室内空气中甲醛、苯、氨、氡和TVOC五类空气污染物浓度。
8、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措施;
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优先利用自然通风。
其采光系数标准值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
本项目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设置有可开
启部分或通风换气装置。
过渡季节典型工况下,90%^上靠外墙布置的主要功能房间平均
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
****** (提供标准层采光分析图。
)
9、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本项目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基地的面积之比为:」,且大于5%地下一层建筑面
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为:」;地下室主要功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可开放使用的公共交往空间
****** (描述可开放使用的公共空间,如:绿地、体育设施、活动场地、架空层、架空等
平台等。
)
11、绿色建材的利用;
本项目尽可能多地使用孝感当地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和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75%以上的建筑材料须要在距施工现场500km以内的工厂中生产。
实现建材本地化,可减少运输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
项目在墙体材料、节能门窗、外遮阳等工程材料中选用一种上海政府部分推荐目录中的新型材料,且其使用
比例大于同类材料的30%
1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本项目拟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13、场地总平面的竖向设计及场地排水组织和渗水地面的规划。
本项目场地竖向设计合理组织场地排水,增强地面透水能力。
除景观绿化地面外,在地面停车位铺设植草砖,建筑出入口周围区域采用细碎石或细鹅卵石铺路,小区广场、人行走道采用透水砖,路沿石也同样采用与透水砖相同的材料,使室外透水地面面积达到50%以上。
14、绿化与景观设计:
本项目景观绿地面积为__________ 卅,绿地率为____ 汇,集中绿地面积为___________ 卅,集中绿地率为—匚,本项目有/无屋顶绿化,位于 _________________ ,屋顶绿化总面
积为______________ m2;
本项目有/无垂直绿化,位于___________ ,垂直绿化总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m;
本项目绿化种植种类以上海地区的适合植物和草种为主,并选择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种植方式采用乔木、灌木、草坪结合的复层绿化。
本项目室外活动场地硬质铺地中透水铺装率不小于50%透水铺装采用渗水基础垫层。
(二)结构专业:
(三)给排水专业:
(四)暖通专业:
(五)电气专业:
附表A、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组合方案表
备注:
1必选、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应根据控制项对设计的要求,执行相应的设计条文。
2、可选:可根据确立的绿色建筑等级,针对项目特点选含施般项运营管理的指标项应根据选项对
设计的要求,执行相对应的设计条文。
3、任选可根据确立的绿色建筑等在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六类指标中综合选择优二星级不少于
6项,三星级不少于0项(含施工和运营管理的指标项应根据选项对设计的要求,执行相对应的设计条文。
4、其他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项没有直接对应的设计条文是绿色建筑设计应执行或宜执行的设计条文。
5、绿色建筑设计应以项目运营为目标,故设计选项均应符合运营要求,为项目运营打好基础。
6、本设计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无论是否在选项范围内,都必须严格执行。
附表B本项目绿色建筑设计评价应用表
•:达标控制项;O :达标一般项或优选项;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应执行条文□:公共建筑绿色设计宜执行条文;
—:定位为一星时可不执行的条文;:本项目实际实施应用项。
建筑专业:
结构专业:
给排水专业:
暖通专业:
电气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