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月亮的自述
《月亮》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月亮》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1.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答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小明和月亮。
2.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答案: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小明的家和小明的学校。
3. 故事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答案:故事的主要事件是小明在晚上看到了月亮,然后追着它跑去学校,最后还是没有赶上月亮。
4. 小明为什么想追月亮?
答案:小明想追月亮是因为他觉得月亮很美丽,并且想要和月亮一起玩耍。
5. 故事结尾如何?
答案:故事结尾是小明追着月亮跑到学校,但是月亮已经消失了,小明感叹着回到家,期待下次再见到月亮。
6. 这个故事给我们传达了什么寓意?
答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事物,并且要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7. 你觉得故事中的月亮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角色?
答案:在故事中,月亮被描述成一个活动的角色,但从科学角度来看,月亮是一个自然天体,并不具备生命和行动能力。
因此,故事中的月亮是一种想象和拟人化的表达方式。
---
以上是《月亮》阅读测试题的答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月亮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月亮阅读理解题附答案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月亮阅读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月亮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
《月亮》阅读材料月亮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
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
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
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
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
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
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
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石物质。
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
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
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
月亮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月亮阅读理解题附答案月亮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
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
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
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
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
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
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
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石物质。
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
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
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
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
2021年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课后练习

2021年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项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
月亮的自述我一直是人们(想往向往)的仙境,人间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神话故事。
于是,我便被蒙上一层又一层(神秘神奇)面纱。
人们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愿望希望)。
首次乘着宇宙飞船来拜访我的人,一定会感到惊奇。
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我一直是十分美丽的:有银光闪闪的宫阙,有奇花异卉,到处是琼枝玉树。
可是事实上,我仅有成片的环形山、坑坑洼洼的地面和一些地球上没有的元素。
由于缺氧气,动植物根本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
有趣的是:行走在我的表面如同跳霹雳舞、太空舞。
因为我的引力相当于地球的1/6,( )是最糟糕的跳高运动员,只需轻轻一跃,( )会创造出数倍于奥运会跳高纪录的好成绩。
你们看见悬挂在空中的我,只有一个圆盘大,其实我的直径有3476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4,在太阳系的所有卫星中,我是老五。
因为我离你们38万公里,所以看上去才显得那么小。
你们看见的月光,其实是我反射的太阳光。
我是地球的卫星,环绕地球转,地球又自转,这中间平均每18年就有29次地球置身在我和太阳中间,太阳光正好被挡住不能射到我身上。
不见我的影子,好像被吞噬了,这种现象叫“月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狗吃月亮”。
太阳光全部被挡住叫“月全食”,部分被挡住叫“月偏食”。
还有,地球上的人终生只能看到我的正面,见不到我的反面,为什么?那是因为我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即我绕地球旋转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从1969年以来,人类已经六次实现了阿波罗载人宇宙飞船登月。
听说现在已有向月球移民的打算,我听了真高兴,( )我终日在茫茫宇宙中枯燥乏味地运动着,寂寞而孤独。
等到你们来了,就热闹了。
热忱(盼望渴望)你们来做客,来定居。
1.画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词语巧搭配。
实现( ) 创造( )( )地等( )的现象4.什么是月食现象?用“”在文中画出来。
《月亮》阅读答案半碗月亮阅读答案

《月亮》阅读答案|半碗月亮阅读答案月亮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
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
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
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
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 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
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
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
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石物质。
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
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
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
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
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
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月亮的自述_作文500字_关于月亮的作文_

月亮的自述
月亮的自述
我是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古往今来,地球上的人们给我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比如:玉盘、冰镜、蟾宫、玉兔、婵娟。
这说明人类对我有着深厚的感情。
有人觉得我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其实,我比太阳可小多了。
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而我比地球还有小得多。
我的直径是3476千米,体积只有地球的1/49。
我本身不能发光、发热,但是我能像镜子一样把太阳光反射给地球,使地球上的长夜有一个天然的光源。
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因而就没有风、云、雨、雪,声音不能传播,热量无法对流。
白天,在太阳光直射的地方,中午温度高达127℃;夜间则降到-183℃。
我这儿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
最高的山峰9000米,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那明亮的部分,就是山脉和高原,而黑色的部分则是平原和低地。
1969年7月19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到我这儿做客。
之后,人们发现我这里有近60种矿物,其中5种在地球上至今还没有发现。
中国人特别喜欢我。
有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是因为秋高气爽,地球大气层的透明度特别高,使我反射到地面的阳光更强了,“月是故乡明”则表达了中国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我——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正翘首盼望这中国的来客!。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汇集)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汇集)一、课外阅读。
月亮的自述我一直是人们(想往向往)的仙境,人间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神话故事。
于是,我便被蒙上一层又一层(神秘神奇)面纱。
人们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愿望希望)。
首次乘着宇宙飞船来拜访我的人,一定会感到惊奇。
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我一直是十分美丽的:有银光闪闪的宫阙,有奇花异卉,到处是琼枝玉树。
可是事实上,我仅有成片的环形山、坑坑洼洼的地面和一些地球上没有的元素。
由于缺氧气,动植物根本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
有趣的是:行走在我的表面如同跳霹雳舞、太空舞。
因为我的引力相当于地球的1/6,( )是最糟糕的跳高运动员,只需轻轻一跃,( )会创造出数倍于奥运会跳高纪录的好成绩。
你们看见悬挂在空中的我,只有一个圆盘大,其实我的直径有3476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4,在太阳系的所有卫星中,我是老五。
因为我离你们38万公里,所以看上去才显得那么小。
你们看见的月光,其实是我反射的太阳光。
我是地球的卫星,环绕地球转,地球又自转,这中间平均每18年就有29次地球置身在我和太阳中间,太阳光正好被挡住不能射到我身上。
不见我的影子,好像被吞噬了,这种现象叫“月食”,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狗吃月亮”。
太阳光全部被挡住叫“月全食”,部分被挡住叫“月偏食”。
还有,地球上的人终生只能看到我的正面,见不到我的反面,为什么?那是因为我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即我绕地球旋转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
从1969年以来,人类已经六次实现了阿波罗载人宇宙飞船登月。
听说现在已有向月球移民的打算,我听了真高兴,( )我终日在茫茫宇宙中枯燥乏味地运动着,寂寞而孤独。
等到你们来了,就热闹了。
热忱(盼望渴望)你们来做客,来定居。
1.画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词语巧搭配。
实现( ) 创造( )( )地等( )的现象4.什么是月食现象?用“”在文中画出来。
阅读理解《月亮》附答案包含答案

阅读理解《月亮》附答案包含答案
月亮
天上月亮()又(),
照在海里像玉盘。
一群鱼儿游过来,
玉盘碎成两三片。
鱼儿吓得赶快逃,
一直逃到岩石边。
回过头来看一看,
月亮还是()又()。
1.选一选,在儿歌中的()里填上合适的字。
【园原圆元】
2.月亮在海里像,因为它是圆的。
当月亮变成弯弯的,它就会像。
3.那群鱼儿游过来,月亮变成了什么?
4.你想对小鱼儿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1.圆圆圆圆
2.玉盘香蕉
3.变成了碎片。
4.示例:小鱼儿,你别逃,“玉盘”其实是月亮在水里的倒影,水波纹晃动,看起来就像玉盘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理解附答案
月亮的自述
我是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古往今来,地球上的人们还给我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诸(如:玉盘、冰镜、蟾宫、玉兔、婵娟等。
这说明人类对我有着深厚的感情。
有人觉得我和太阳的大小差不多,其实,我比地球小得多,直径3476公里,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多公里。
我本身并不发光,但我总是把阳光反射给地球,使地球上的长夜有一个天然光源。
我这儿没有空气,没有水,而且也没有风、云、雨、雪;声音不能传播;热量无法对流。
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中午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间则降到零下183摄氏度。
我这儿有山脉、高原、平原、低地和坑穴,最高的山峰达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那明亮的部分,就是我的山脉和高原,而黑暗部分则是平原和低地。
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到我这儿做客。
之后,人们发现我这里有近60种矿产,其中5种在地球上至今还未发现。
中国人特别喜欢我。
常有人说:“月到中秋分外明”,那是因为秋高气爽,地球大气层的透明度特别高,使我反射到地面的阳光更强了。
“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中国游子对故土的思念。
我——人类宇宙航行的第一站,正翘首盼望着中国的来客!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月亮上黑暗的部分是----------------------------------------
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发热但他能---------------------------------------、
人们给月亮起的名字有--------------------------------------
2.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选择合适的内容填空
气候和温度地形和矿物体积大小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月亮的------------
第四自然段主要介绍月亮的------------
第五自然段主要介绍月亮的------------------------
3.读读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其实”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在介绍月亮时用了哪两种方法?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
比较的方法()假设的方法()
比喻的方法()文字说明的方法()
举例子的方法()
答案1、平原和低地像镜子一样把太阳光反射给地球使地球上的长夜有一个天然的光源玉盘冰镜蟾宫玉兔婵娟
2体积大小气候和温度地形和矿物
3略
4比较的方法文字说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