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知识结构: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2. 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占卜决策:商王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 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诸侯争霸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表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石器锄耕(耒耜)。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四、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条件: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五、汉武帝改革根本目的:为了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
措施:建中朝:中朝是决策机构,由皇帝左右亲信充任中朝的主要官吏,原先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外朝”。
设刺史:刺史是一种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儿子也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郡守管辖。
通过推恩令,消弱了地方实力,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作用:积极:巩固、发展了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皇帝权力过于集中,造成后来外戚和宦官专权。
六、古代纺织业和冶金业的发展古代纺织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萌芽,原料初麻、葛,出现育蚕和丝织技术。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控制内服和外服来管理国家。
西周推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还实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引发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大。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1. 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 了解历史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掌握历史资料的来源和分类- 研究历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技巧2. 远古社会与原始文化- 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进步- 掌握远古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研究原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3. 文明起源与古代文明的诞生- 了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特点- 研究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4. 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奴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5.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掌握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6. 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与商业社会- 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商业社会对社会变迁的影响7. 世界古代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了解世界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点- 掌握世界古代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演变- 研究世界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8. 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衰与城市的兴起- 了解西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和历史意义- 掌握西方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研究西方城市对封建社会的冲击和变革9.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特点- 掌握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成就- 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的影响10. 世界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了解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特点- 掌握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成就- 研究世界古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背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必背在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背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以下是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和必备内容:一、古代人类的演化和原始社会1. 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经历了直立行走、智力的发展等进化过程。
2. 原始社会的形成: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的初级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社会组织比较简单。
二、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文明的标志:城镇的出现、农业的兴起、文字的发明等是文明的标志。
2. 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通过象形、指事、会意等演变而来。
三、古代东方文明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拥有独特的神话、艺术和金字塔等文化遗产。
2.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的种姓社会之一,佛教的创立和发展影响深远。
3.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是欧洲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希腊神话、建筑和哲学对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古代中国文明1. 夏朝文明: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神话中的伏羲、女娲是夏朝的传说人物。
2. 商朝文明: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代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
3. 周朝文明: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由商朝灭亡而来。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的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五、秦汉时代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2. 秦始皇的改革:改革了货币、文字、法律等制度,修筑了万里长城、兵马俑等重大建筑。
3. 汉朝的兴起: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时期的文景之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古代罗马文明1. 罗马帝国的兴起:罗马帝国是古代罗马最辉煌的时期,拥有强大的军事和行政机构。
2. 罗马法的建立:罗马法是古代罗马运用于帝国统治的法律制度,对世界法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七、三国鼎立与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时期: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近一百年。
高一必修一历史必考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必考知识点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2、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1、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2、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颁布秦律、统一法令2、统一货币、度量衡3、统一文字4、修建驰道、灵渠5、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四、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2、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3、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五、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1、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2、内阁的创立。
七、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1、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2、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八、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九、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革命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3、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十、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十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十二、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社会性质的变化。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矛盾的变化。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名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二
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
前期:自强为旗号。
后期:求富为旗号
前期创办的工厂:曾国藩——安庆内军机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创办的工厂: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开平煤矿(天津),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创办新式学校和选派留学生是有远见的措施。
失败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百般阻挠和破坏。
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三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产生的时间及地点: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外商企业中。
注意:中国无产阶级先于中国资产阶级产生。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有优点,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具有远大的政治目光,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
他们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
他们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
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四
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但是由于日本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
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战争爆发时间:1894年7月
第一阶段: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第二阶段: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
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
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五
一、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