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2第二讲_孔子及其《论语》

合集下载

2《论语》与孔子思想PPT课件

2《论语》与孔子思想PPT课件


(二)儒家思想基本倾向
一 1、《庄子·天下篇》: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
《 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 论 谓之君子。…………

其 在 于 《 诗 》《 书 》《 礼 》
》 《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
与 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
孔 《书》以道事,《礼》以道行,
子 《乐》以道和,《易》以道阴
思 阳,《春秋》以道名分。
《 论 语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 《论语》。

【汉代三种《论语》】

《鲁论语》20篇(今传)
孔 子 思 想
《齐论语》22篇(佚)
《古论语》出自孔子故宅夹壁, 21篇(佚)

孔子思想精要,在“仁”
一 和“礼”。

《左传》讲“仁”33次,
《 讲“礼”462次;
论 语
//《论语》讲“仁”109次,


章太炎《原儒》:
一 达 名 为 儒 , 儒 者 , 术 士

也。……道、墨、刑法、阴阳、
《 神仙之伦,旁有杂家所记,列

传所录,一谓之儒。(又云:儒

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

亦知天文、识旱潦。……古之儒知天文

占候,谓其多技,故号遍施于九能……)
孔 类名为儒,儒者,知礼、乐、

射、御、书、数。(“六艺”)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
讲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
《 论 语 》 与 孔
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 “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 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 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

02《论语导读》第二课

02《论语导读》第二课

• Let’s
begin this class!
《论语导读》第二讲
二、
孔子生平系年

論 語
導 讀

論 語
導 讀
第一节、孔子的生平系年
一、青少年时代: (1)关于孔子的生年、世系、籍贯问题: A 生年:《谷梁传》记载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冬, 十月庚子,孔子生。”;《公羊传》 “冬,十有一 月庚子,孔子生。”(使用的夏历);二者均认为 生于公元前552年。《史记》:“二十二年孔丘 生。”(使用周历)即是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 二年,周灵王二十一年。现在史学家都支持《史记》 的说法。
論 語
導 讀
古代有夏历、商历和周历 A,周历以冬至所在的那个月为岁首,相当于公元历 法的十二月,农历的十一月; B,商历以冬至所在月的后一个月为岁首,相当于公 元历法的一月,农历的十二月; C,夏历卽农历,以冬至所在月往后第二个月为岁首。 周人用周历兼用夏历,故《诗》中周历夏历并举。
論 語
導 讀
論 語
導 讀
B 、他的母亲一定远离孔家独居,严氏之先世未见记 载,可能出身低微,“野合”之事可能是少女在野 外被老奴隶主叔梁纥强奸,怀孕而生孔子。严氏母 子得不到承认,否则,作为邑大夫的儿子,孔子年 少时不可能贫困。 《论语· 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十 五而有志于学······”可见孔子十五岁以前,忙于生计, 也练就了谋生的本领。相传孔子力气很大,力能顶 城门。管理过粮仓、牧场、治丧、制服过子路。
論 語
導 讀
目 录 第一章: 孔子与《论语》 第一节:孔子生平系年 第二节:《论语》的注本与流传 第二章:《论语》新编 第一节:容止 第二节:容止· 自述 第三节:学教 第四节:德行

孔子和论语详细介绍PPT

孔子和论语详细介绍PPT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
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 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颜氏有三 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zhēng)在 愿嫁叔梁纥。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 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 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两人于是 “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的生日历史上有争议,现 在一般把孔子生日定于鲁襄公二十 二年(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wéi) 顶(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 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 “仲尼”。
早年经历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死 后,颜徵在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 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 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儿童时表现得就与众不同,孔 子最喜欢的儿童游戏是“陈俎豆。设 仪容”,就是摆放各种礼器,模仿行 礼的样子。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已 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 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 做学问。(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 亲颜徵在去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 九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 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qí)官氏之女 为妻。
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削 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 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 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 了堕三都(郈、费、成)的措施,拆毁三桓所 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 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孟懿子 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 适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

第 二 课 《论语》治学十则(《论语》)

第 二 课 《论语》治学十则(《论语》)

子曰:君子食无求 饱,居无求安,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而正焉,可谓 好学也已。
•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丰盛,居住不要求 安逸,做事勤快而说话谨慎,并主动到有道 德有学问的人那儿虚心请教,以端正自己的 思想和行为,这样做的话,就可以说是好学 了。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 知,患不知人也。” • 〔译文〕孔子说:不要 怕别人不了解自己,重 要的是怕自己不了解别 人。
成文,汇编成了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论语》。论语
中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论语》中有关学习的论述。
孔子(前551前479),中 国春秋末期伟 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 尼,鲁国人。
• 艰难的童年 • 青壮年时期 • 政治上的辉煌 • 周游列国 • 晚年生活
修养方面的语录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言”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
谢谢!
• 子曰:岁寒,然后 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 到了年底天气非常 寒冷的季节,就可 以知道松柏是最耐 寒、最后凋零的了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译文〕孔子说:“人内 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彩 ,未免过于粗野;人外在 的文彩胜过内在的质朴, 未免过于浮夸虚伪。外在 的文彩和内在的质朴有机 结合,这样的人才配称君 子。”
• 子曰: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 “将知识默记在心 ,学习时,不感到 满足;教人时,不 感到厌倦,做到这 些,对我来说还有 什么遗憾呢?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全文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论语全文及释义》课件

《论语全文及释义》课件
总结词
阐述做人的基本原则
详细描述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主要讲述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君主等。
为政篇
总结词
讲述政治理想和道德规范
详细描述
为政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规范,强调了君子的品 德和行为,以及如何通过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理想社会。
八佾篇
详细描述
公冶长篇主要讲述了人才评价和治世 之道,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强调 了人才的重要性和治世的智慧。
03 《论语》全文释义
CHAPTER
学而篇释义
总结词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意义和做人的道理。
详细描述
学而篇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和智慧的必经之路。同时,该篇 还提出了做人应具备的品德,如孝顺、诚实、友善等,认为这些都是成为优秀人才必备
文化传承的载体
人类文明的瑰宝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 化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 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瑰宝,对世界文化 产生了广泛影响。
智慧的结晶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智慧 结晶,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世 之道。
05 《论语》的现代应用
感和忠诚度。
团队协作
孔子提倡的“和为贵”思想有助 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团队协作关系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战略决策
孔子的智慧对于企业战略决策具 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在面 临重大抉择时,企业可以借鉴“ 三思而后行”的原则,审慎思考
,避免盲目决策。
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修身养性
通过学习《论语》,个人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 境界,培养谦逊、宽容、自律等品质,更好地面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孔子与《论语》导读ppt课件

孔子与《论语》导读ppt课件

道德伦理
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等 道德准则,成为了中国道德伦 理的核心内容。
社会价值
孔子的思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具有重要
意义。
03
孔子与《论语》的关系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的体现
01
仁爱
孔子提倡仁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论语》中记
录了孔子关于仁的言论,强调了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仁。
《颜渊篇》
涉及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提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人道主义思想,告诫人们要尊重他人,不要 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才能 获得真正的快乐。
阅读《论语》时,不仅要理解其意义, 更要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注重整体
不要孤立地看待某一章或某一句话, 而应将《论语》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把握其核心思想。
《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导读
《学而篇》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出“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乎”等观点。
《为政篇》
探讨政治伦理,提出“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等观点。
孔子与《论语》导读
• 孔子简介 • 《论语》简介 • 孔子与《论语》的关系 • 《论语》导读 • 结语
01
孔子简介
孔子的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孔子出生在贵族家庭,但家道中落,他自幼刻苦好学,精通六艺,后成为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的成书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二章孔子孟子及儒家文论ppt课件

二章孔子孟子及儒家文论ppt课件

關於“溫柔敦厚”的詩教理論
❖ 對於孔子的“溫柔敦厚”的詩教理論, 孔穎達說 “《詩》主敦厚,若不節之,則失 在愚。”這是“思無邪”思想的引伸和發揮。 朱熹曾在《詩集傳》裏日:
❖ 詩者,人心之感於物而形于言之餘也。 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聖 人在上,別其所惑者無不正。而其言者足以 教。……

公孫醜問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詩
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
“固哉,高叟之為詩也!有人於此,越人關弓而射
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其兄關弓而
射之,則己垂涕泣而道之;無他,戚之也。《小弁》
之怨,親親也;親親,仁也。固矣夫,高叟之為詩
也!”曰:“《凱風》何以不怨?”曰:“《凱
子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 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 (3)“文質彬彬”說
❖ 孔子“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話,雖然是論人, 但也間接而明顯地表達了孔子對文學的內容和形式兩 者關係的看法。“思無邪”的思想,是在評價《詩經》 的思想內容,也是闡明思想內容對於文藝作品的重要 性。但孔子並不一味強調思想內容,而是認為形式也 很重要,也決不可少。有了好的內容,假若沒有好的 形式來表現它,那也是一個很大的缺陷。所以他說: “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 藝,文之以禮樂,亦可為成人矣”。要求好的內容 (仁義智勇等)應當配以好的形式(禮樂)。至於說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的名言,就更直接地表明文 學的形式對於文學的內容的重要性及其自身的價值, 表明孔子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論者。孔子還曾提出過 “情欲信,辭欲巧”的看法,這不僅是要求文學內容 和形式的統一,而且是要求“真”與“美”的統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孔子憧憬的古代理想社会,也就是传 说中的尧舜时代的社会美景,它是孔子政治 理想的最高境界。
小康社会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 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 者。未有不谨於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 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二《论语》解读




(一)《论语》的体例和结构 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 句中的两字。 论语卷一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论语卷一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1政治思想
(1)


政治理想:大同世界 小康社会 (2)政治主张
大同世界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 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脩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已。力 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 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礼记· 礼运》

(4)“而反乎卫,入主蘧伯玉家。他日,灵公 问兵陈。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 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 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复如陈。” 这时,老孔已经六十了。 停了两年,去陈之蔡,明年,如叶,反于 蔡。在蔡三年,陈、蔡“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 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行。”楚 师迎之得免。至楚,被谗,遂归。归,仍旧卫 国也。
一 孔子其人
春秋末期
鲁国人。
名丘,字仲尼。 生于前551年,卒于前479 年。先世是殷商末年的微 子。

孔子先世表, 父亲名纥,字 叔,又称叔梁 纥,为一名武 士,以勇力著 称。叔梁纥先 娶施氏,无子 ,其妾生男, 病足,复娶颜 徵在,生孔子 。
(一)孔子的家世、生平




(儒:丧事吹鼓手之类的职业) 《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 术士之称。从人,需声。" Confucius 孔子音译 Confucianism是Confucius词形转化 Confucian – ian 名词后缀,表示**学者/专家 Confucianism- ism ** 主义/学者的后缀
山东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山东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庙杏坛
山东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庙汉石人亭
山东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门
山东曲阜”三孔“
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木 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 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山东曲阜孔府大门
图三十四孔府大门的对联 孔府大门两旁的明柱上, 悬挂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 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 圣人家。”此为清代著名 大才子纪晓岚所书。细心 的人们会发现,对联中的 “富”字,少了上面一点 ;文章的“章”字,下面 “早”字的一竖一直通到 上面的“立”字。据解释 ,“富”字上面少一点, 叫做“富贵无顶” ;“章 ”字,下面“早”字的一 竖一直通到上面的“立” 字,这叫做“文章通天” 。 以显孔家之大气
家世——没落的贵族家庭
少年时代——在贫贱中成长 青年时代发奋读书
做过委吏和
乘田吏
(二)孔子仕鲁
中年从政
进入贵族统治集团 51岁中都宰(中都县长) 52岁 小司空 (管理水利 修路 筑 城) 53岁 大司寇 (公安司法局长) 55岁 周游列国

孔子任鲁国的大司 寇时的照片,面相 特点:牛唇狮鼻, 海口辅喉,虎掌龟 脊。简括为“七露 ”,唇露齿,眼露 睛,鼻露孔,耳露 窿。

小康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理 想的阶级社会的盛世,也就是夏、商、周阶 级出现之初的社会景象。是孔子近期的奋斗 目标。
(2)政治主张
忠君尊王、推行仁政、实行德治、 富民教民、选用贤才。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 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 焉?”曰:“富之。”曰:“既富 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游历过程几次历险记


1、去卫适陈。在过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 境)时,匡人误认孔子为阳虎(因阳虎曾欺 压匡人,而孔子的长相又极似阳虎),围困 了孔子。(55岁) 2、后经蒲地(也在长垣县境),适逢公叔 氏欲起事,又被围困。孔子与蒲人订盟,返 回卫,曾与弟子习礼于枟树之下 ,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派人把大树砍倒了。孔 子微服而行,逃到郑国,郑国也没有接待他,只 好取道适陈。(59岁) 4、吴伐陈,楚来救,陈国大乱。孔子离陈过蔡 地去负函(楚地,分河南信阳,楚有贤大夫沈诸 梁即叶公驻此),在陈蔡间被困,绝粮七日,弟 子饥馁皆病,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止。子路等 由于屡遭挫折,对孔子之道产生了怀疑,只有颜 回认识到孔子道大,不为当时所容,“是有国者 之丑。”孔子为有颜回这样的弟子感到高兴。( 63岁)
山东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林洙水桥
山东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林清朝末代衍圣公孔令贻(1872-1919)墓
山东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林于氏坊
山东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林至圣林坊
民国时期发行的孔子邮票
山东曲阜”三孔“
今孔子杏坛讲学邮票
今孔子周游列国邮票
今孔子邮票
电影《孔子》剧照

历代对孔子的冊 封

(2)“月余,反(返)乎卫,主(住)蘧伯玉家。灵 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 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 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 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 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 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 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接着去曹适宋,至陈 ,居三岁。去陈,过蒲,蒲人止孔子,诈盟得脱,复之 卫。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十二》
山东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府大堂
山东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府三堂内景
山东曲阜”三孔“

明代四层方型砖结 构建筑,为孔府最高建 筑物。房内一层有三米 多深井一口,用盖板罩 盖,外人不能进入,可 以应付不测,作避难之 用,实际上是孔府的 “金库楼”。
山东曲阜孔府贪奎楼
山东曲阜”三孔“
山东曲阜孔林享殿
五次适卫记载

(1)孔子56岁以大司寇摄相事,齐人送女 乐文马,鲁君不理政,去职,“孔子遂适卫 ,主(住)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 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 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讚孔子 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假一出一入。孔子 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然后过匡,匡人围之,“拘焉五日”, 去即过蒲,返卫。

2 伦理思想
忠、孝、仁、义、礼、智、信、
恕、敬、温、良、恭、俭、让、 宽、敏、惠、廉、耻、勇、直、 悌、笃,等等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 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 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它 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 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 的基础。
(三)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
14年 卫 陈 曹 宋 郑 蔡
等国 鲁—卫—曹—(途径)宋逃到郑— 陈—蔡—陈、蔡间被围困,楚人相 救—由楚到卫——鲁 前484年68岁 回到鲁国
《 最 新 国 语 便 览 》
周游列国

按照《史记· 孔子世家》的记述,孔子去鲁 总计十四年,历国十二,分别是卫、匡、蒲、 曹、宋、陈、蔡、晋、叶、楚。其中叶、楚居 停时间都不长;曹、宋、叶路过而已,连故事 都不多;晋乃隔河而止;蒲、匡亦路过之国, 皆曾被围困;陈、蔡倒是各居三年,却也被围 困,以至绝粮。其他时间大都在卫国度过了, 每次旅游回来,不回鲁而之卫,反认他乡是故 乡。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 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翻译:孔子说: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 聪明人活动,仁者沉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 寿。



仁者,人也 《中庸》 论语卷二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 孔子说:“与仁相处是完美的,不选择 与仁相处,怎么能明智呢?”

(5)“于是孔子自楚反乎卫。是岁也,孔子 年六十三。。。孔子曰:‘鲁、卫之政,兄弟 也。’是时,卫君辄父不得立,在外,诸侯数 以为让。而孔子弟子多仕于卫,卫君欲得孔子 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 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 哉由也!’会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 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文体:语录体 西汉初年有三种不同的《论语》本子 鲁人所传《论语》27篇 齐人所传《论语》22篇 孔壁古文论语《论语》21篇 西汉末年 汉成帝 张禹 鲁论 ;为依据 齐论 参考 “张侯论” 立于官学 ;东汉末年 郑玄 校“鲁论”本 以齐古读,正凡五十事 东汉 郑玄《论语注》 手抄本
《论语》的版本 三国曹魏何晏《论语集解》 唐初陆德明《论语音义》 宋代朱熹《论语集注》 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 杨树达《论语疏证》



孔府西与孔庙为邻,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 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 宫室的最大府第。 孔庙坐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 壮丽、金碧辉煌,为我国最大的祭孔要地。 孔林本称至圣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 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 大的氏族墓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