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半截蜡烛参考答案

半截蜡烛参考答案

半截蜡烛参考答案半截蜡烛参考答案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照明用品,也是一种象征着希望与温暖的物品。

然而,当我们谈到半截蜡烛时,或许会有一些疑惑和困惑。

那么,半截蜡烛到底是指什么呢?半截蜡烛,顾名思义,就是指只有一半长度的蜡烛。

这种蜡烛往往是在烧了一段时间后被熄灭的,留下了一截尚未燃尽的蜡烛。

对于这种半截蜡烛,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已经没有用处了,可以扔掉或者随手一丢。

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半截蜡烛却蕴含着一种特殊的意义。

首先,半截蜡烛可以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蜡烛燃烧的过程就像人的一生,从点燃到熄灭,时间虽然短暂,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当我们看到一根半截蜡烛时,或许可以想象它曾经是完整的,燃烧过程中发出了光亮和温暖。

同样,人的一生也是如此,虽然有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依然可以发出自己的光芒,给予他人希望和温暖。

其次,半截蜡烛也可以引发我们对浪费和珍惜的思考。

当我们将一根蜡烛点燃时,我们往往期望它能够燃烧完整,发出最大的光亮。

然而,有时我们可能会忽略蜡烛燃烧的过程,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将其熄灭。

这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些可惜,因为我们没有充分利用蜡烛的潜力。

同样,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不要浪费时间和机会。

最后,半截蜡烛还可以让我们思考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蜡烛燃烧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从完整到半截,再到最终熄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

同样,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珍惜当下,把握机遇,做好自己。

半截蜡烛,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物品,但它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意义。

它可以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发我们对浪费和珍惜的思考,以及思考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或许,在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看到一根半截蜡烛,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和启示。

生活就像一根半截蜡烛,不管它还有多长,我们都应该用心去点亮它,发出自己的光芒。

《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半截蜡烛》阅读答案《半截蜡烛》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半截蜡烛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

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12 半截蜡烛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12 半截蜡烛答案

12 半截蜡烛
自学提示
1.略
2.(1)剧本主要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保住蜡烛里的
文件,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的故事。

(2)略
巩固运用
1.小心翼翼了如指掌不动声色完好无损自言自语若无其事
2.扫视凝视
3.(1)蜡烛里藏着一份机密文件,他们把文件看的比生命还重要。

(2)好像没有事一样;沉着机智。

(3)想用自己的天真可爱打动德国佬。

聪明,勇敢。

拓展阅读
1.相信了。

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
歌。

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回来。

当一个纳粹士兵伸手要将小女孩推进深坑中去的时侯,她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侯,就找不到了。


2.悲伤,愤怒,心酸…..
3.因为纳粹士兵也是人,也有感情,也有自己的母亲,小女孩的话所感动了他,
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6 半截蜡烛∣苏教版(有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6 半截蜡烛∣苏教版(有答案)

《半截蜡烛》同步练习1.《半截蜡烛》本文通过记叙在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与突然闯入德国军官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和精神。

2.孩子是懂事的。

他知道,,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

烛光摇曳,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

伯诺德夫人的心,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的眼睛。

3.描写情况危急的成语: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4.“厄运”在文中。

“最可怕的东西”指。

为什么是最可怕的?5.学习本课,我们可以从人物的、、、的描写去了解人物。

(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

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历)声喝(hē hè)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课后能力提升◆基础知识达标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èé)运即将到来了。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烛焰摇(曳叶),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fó fú)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sì shì)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用“——”画出来。

2.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3.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4.厄运是什么意思?本文指的是什么?5.面对着越来越短的蜡烛,杰克会想些什么呢?写出杰克的心理活动。

(二)(猛然、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镇静)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划去括号里使用不当的词。

2.照样子写词。

谢志强《半只蜡烛》阅读练习及答案

谢志强《半只蜡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卜列文章.完成卜而小题。

半支蜡烛谢志強(1)那天岀差,我来到北方一个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馆。

进进出出的,都是陌生面孔。

(2)房间内有三个床位。

入晚,仍是我一人:我担心看随时可能闯进一个陌生人来.我看着电视,荧屛一闪一闪换看人物,很频緊。

我略为轻松了。

蓦然,荧屏内热热闹闹的人群没了影儿,宣内一片漆黑,像隆重的舞会一下斯了电。

楼外的灯光也消逝了。

整幢楼传岀惊愕的呼叫。

(3)我摸近写字台,拉开抽屉,捏住了空荡荡的抽屉一隅的半截蜡烛。

这是我进入这个房间时,无意中发现的秘密。

(4)半支蜡烛,很细很囿,也很凉,它躺了不知多久,几乎被遗忘了,连服务员淸理房间时也忽视了它的存在。

我捏看它。

我没有火柴,捏看蜡烛,走出房门,能看到长长的走廊尽头一扇窗口外边朦胧的夜色。

走廊內一片混乱,开门声、脚步声.召唤声。

显然,大家都没料到断电。

(5)于是,我想,迎面闪过一个身影。

我说:有没有火柴?她说没有。

她一开口,我才知道是个女性,声音使我想到了山泉。

她喊服务员,声音包含着恐慌。

我说我有蜡烛。

她便朝走廊内毫无目标地喊,谁有火柴打火机,点个亮。

她仿佛向人间呼吁。

(6)我继续试探着溯走廊尽头的窗口方向走。

我的眼睛渐渐适应了究然降临的黑措。

(7)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猎夜中遥远处闪現出一堆轸火。

他说快点快点。

一个中年畀子粗犷的喉音。

(8)我赶上祈,蜡烛的顶端棉芯接触了打火机的火笛,像恋人美好深情的吻。

蜡烛的火苗陶酔般地擋摇晃晃•渐;斩明亮起来.欢跃毘来。

它的光亮映出其他两张绽开了微笑的脸,接着,瓦惊垂地国过来几张陌生的脸,都笑看。

我看看他们并不陌生的陌生的脸,我也笑了。

我没急于返回房间。

这亮光属于众人,我不能独自孚用。

(9)她说:你倒有经验,出差还备看这玩意儿。

(10)我说:我在抽屉里发现的——我可没先见之明。

現在出差到哪里会没有电灯呢?在城市,蜡烛已成稀罕物了。

(11)我持着蜡烛,统缓地走过一扇一扇敞开的门——迎接光明的门,我十分乐意地接受里边的旅容偶尔提出借个光的要求。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2 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12 半截蜡烛(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类文阅读-12* 半截蜡烛东阳智对讨风筝(节选)有一天李东阳与小伙伴一起到野外放风筝。

正玩得高兴,不小心风筝的线断了,风筝飘啊飘,飘到一家员外的花园里去了。

小伙伴们一看傻了眼,李东阳胆子大,便翻墙过去拾风筝。

这家员外正在花园赏花,看见从墙外跳进一个人来,还以为是强盗。

后来看是个小孩,还长得文质彬彬的,又看不远处有个风筝,就明白了。

便拿着风筝想逗逗他,员外说:“你是谁啊,怎么能翻我的墙呢?快随我去官府。

”小东阳听了,连忙解释,说是为了风筝而来,并没有恶意。

员外说:“那好吧,我这里有副对子,要是能对上,就还你风筝。

”李东阳点头同意了。

墙外的小伙伴们听里面没有什么动静,东阳又不出来,怕他出事,就趴在墙头上往里看。

一看没事,还聊上了,就都翻墙跳进来。

员外一看,联上心来,就以此为题对李东阳说:童子六七人,独汝狡。

李东阳听了这上联,觉得员外在讥笑自己,就沉思起来,要想句下联来还击。

看了员外府的气派,想必员外一定有二千石的俸禄,就对了个下联:员外二千石,唯公——他说到这里就停住了,故意不把最后一字说出。

员外以为他对不上来了,就得意地说:“唯公什么,下面是什么呀?”李东阳说:“这最后一个字,可是明摆着的,不能说。

”员外听了不解,问他:“为什么呀?”李东阳这时候说道:“你如果还我风筝,就是‘唯公廉’,如不还我,就是‘唯公贪’。

”这员外一听就笑了,想想这小孩真够聪明的,就把风筝还给了孩子们。

(选自《中华语海第6卷》,红旗出版社)1.“动静”是一个互为反义词的词语。

这样的词语你还能写出多少呢?试一试吧。

2.“文质彬彬”的意思是。

像这样形容人的举止气质词语还有、等。

3.用自己的话说说“童子六七人,独汝狡;员外二千石,唯公贪(廉)”这幅对子的意思。

4.李东阳是如何利用对子巧妙地讨回风筝呢?5.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对联,你一定也积累了不少吧?请写出一两句。

【参考答案】1.示例:黑白早晚出入远近反正横竖生死深浅轻重方圆2.指人的文采和实质配合适当,形容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文雅有礼貌示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3.这一群孩子里面,就你是最狡猾的;那些领着二千石俸禄的员外里面,就你是最贪心的(廉洁的)。

8、《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8、《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8、《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A、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

B、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
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C、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C、背诵第5自然段。

D、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挤压”“稍微”“准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山石离“我”很近,表现了孔隙的小、窄、低。


②“再加上”“即使……也……”(不仅说明石钟乳、石笋形状各异,更强调了它们颜色多样,值得观赏。

)。

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查字典语文基础知识频道小编在这里收集了半截蜡烛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大家更好的复习! 根据.《半截蜡烛》阅读,完成下面的问题.
1.《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中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最欣赏剧本中____________的语言,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蜡烛的秘密假如暴露,会有什么后果?( )【多选】
A.情报站会遭破坏
B.屋里漆黑一片
C.伯诺德一家三口将被杀害
4.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A.镇定
B.勇敢
C.沉着
D.机智
E.机警
F.顽强
【参考答案】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难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

2.小女儿杰奎琳,杰奎琳的话语体现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

3.AC
4.ABCDE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

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

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

“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孩子是懂事的。

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

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

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

”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词性。

(1)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2)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2.根据上下文,为文中括号处选填一个词语。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子三人为保护秘密情报的具体行动。

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4.“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这两个分句,分别运用了________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

其中的比喻成分写出了德军的________。

5.第⑤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来了”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6.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参考答案】(二)(1)名词(2)形容词2.C 3.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小女儿杰奎琳:说要睡觉,拿走蜡烛。

4.夸张;紧张;憎恨;凶恶5.厄运指蜡烛的秘密被暴露,秘密情报站必遭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

6.机智、勇敢、镇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