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志愿者活动感悟心得3篇

敬老院志愿者活动感悟心得3篇

1.

深处延安革命圣地,本周六上午追随**爱心社前往延安八一敬老院,与其他敬老院最大的不同是,住在这里的老人都是曾经为了和平而浴血奋战的老兵。看到了军人们的飒爽英姿,感受到了英雄的气概。

刚刚进入敬老院时,看到一排排老兵穿着军装,笔直的坐在椅子上,瞬间肃然起敬,据介绍,老兵们的平均年龄在90岁左右,为了迎接我们**爱心社的到来,还是坚持坐在那迎接我们,我的眼眶瞬间红润了。

接下来,**爱心社的萌新们为老兵带去了《军中绿花》《黄梅戏》《三句半》等节目,老人们笑的合不拢嘴,响起了阵阵掌声,老兵们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由他们的合唱团为我们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作为一名老兵,英雄,他们依然不忘记军队中的纪律,稍息,立正,站好,仿佛时间回到了老兵们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间无论过去多久,军队的组织纪律在老人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

随后,我们陪老兵们回到自己的房间里,老兵们的房间都是一尘不染,两张单人席梦思床并排摆放,壁橱、电视机、沙发一应俱全。我们倾听着老人讲故事,其中一位老兵说:他们的青春岁月在战场上度过,但从未害怕过,老百姓要过好日子就得先把敌人赶走。只是想起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总伤心。天天在一起说话、玩耍呢,一场仗下来人就不在了;有的战斗,一个班整个都打光了……”老人说着,用袖子擦拭眼泪。另一位老人说:他们在蒲城十里铺和敌人进行了一场战斗,三天三夜没吃一口饭,六月天人

口渴受不了,水都喝光了,只能喝马尿,渴比饿难受多了。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坚持战斗,最终拿下了十里铺,但我们连也基本都阵亡了。其他老兵们说:有一位位老兵名叫寇军生,原兰州军区通讯员,参加过解放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此次反击作战是在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极为艰苦,严重影响了此次作战行动。此次反击战历时31天,时间虽已久远,老兵却仍记得顽强反击的场景。听到这,我不禁为老兵鼓起了掌,向他们由衷的敬了一个军礼。

历经战火洗礼的老兵们,如今在敬老院的生活的很安逸,下棋、打牌、看电视、唱歌等丰富的活动让他们整天都乐呵呵的,祝愿他们身体健康。

临别之际,爱心社社员与老兵们共同合影留念,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比无价的财富。硝烟已远,英雄迟暮,但我们理应铭记于心中。在追寻中国梦,强军梦的路上,老兵的付出不可或缺。我认为,探望革命老兵不仅是缅怀历史,更是激励青年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精神薪火相传,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2.

有那么一批人,他们不为名利,不为金钱,却默默的为国家付出着,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和平安宁的年代,他们仍心系国家,时刻关注国家大事。而那些人,就是我们所景仰的,为革命事业奉献终生,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老红军。

敬老院之行,我们倾听老爷爷们讲述自己当年的事迹,脑海中浮现出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为那惊险的场景捏一把冷汗,与老爷爷进行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