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常交际礼仪一之称呼交谈
日常交际礼仪禁忌

日常交际礼仪禁忌一、交谈方面1. 打断他人说话在他人讲话时突然插嘴是不礼貌的。
这会让说话者感到被忽视和不尊重,也会打乱对方的思路。
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别人正在阐述自己的观点,突然打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会使交流氛围变得尴尬。
2. 使用粗俗语言粗俗的词汇在正式或非正式的交际场合都不应出现。
这不仅显示出自身缺乏教养,还可能冒犯到他人。
比如在商务洽谈或者与长辈交流时使用粗俗语言,会给对方留下极差的印象。
3. 过度谈论自己一直围绕自己的事情夸夸其谈,忽略对方的感受和参与度。
例如在社交聚会中,只讲自己的成就、经历,而不关心他人的生活,会让别人觉得你很自我中心。
4. 涉及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他人隐私(收入、年龄、婚姻状况等在不适当的时候提及)等。
在初次见面或者不太熟悉的人之间谈论这些话题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尴尬或者冲突。
比如随意询问一位女士的年龄,在很多文化中都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5、不要言而无信言而无信,只是图了一时的方便和嘴上的痛快。
长远地说,失去了别人的信任,就失去了最大的资本。
6、不要恶语伤人当对方脾气一触即发时,要临时回避,使对方找不到发泄对象,并逐步消火。
回避并不等于“妥协”,而是给对方冷静思考的机会,同时也证明了自身的修养。
7、及时沟通,消除矛盾恶语很难避免。
最好的是在事情发生之前或产生苗头之后,双方坐下来进行冷静的交流,借以消除双方的误解或矛盾,避免恶语的出现。
8、不要随便发怒医学认为,发怒时容易伤及自己的肝脾,易发怒的人平均寿命明显低于正常的人,更容易衰老,而且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
所以,遇事要冷静思考,学会“换位”思想,冷静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考虑。
9、不要流言蜚语在背后流言蜚语的做法,不仅会伤害朋友或同事间的情谊,甚至会造成反目成仇的后果。
同时也反映出低下的品格。
所以要做到:不干涉别人的隐私,不传播小道消息,对别人的过失不要幸灾乐祸。
10、不要开过分的玩笑开玩笑是常有的事,但要适度。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握:性格开朗、大度的人,稍多一点玩笑,可以使气氛更加活跃。
4日常交际礼仪一之称呼交谈

二、他人介绍
❖ 介绍的顺序:应遵守“尊者优先知情”的规则 为来宾与主人相互介绍时,先将主人介绍给来宾。 为长、晚辈相互介绍时,先将晚辈介绍给长辈。 为男、女相互介绍时,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为已、未婚者相互介绍时,先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为同事、朋友与家人相互介绍时先将家人介绍给同事、朋友。 为社交场合中先到、后到者相互介绍时,先将后到者介绍给先到者。 为上、下级相互介绍时,先将下级介绍上级。
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人把 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小鬼”。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 肯定是“打工仔”。而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进行“婚外恋”的“第三者”,将“小鬼”理解为 “鬼怪”、“精灵”,可见这是“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
6.亲属称呼 亲属,即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所
共知。面对外人,对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称。
❖ 同志 ❖ 老师 ❖ 师傅 ❖ 先生 ❖ 小姐、女士 ❖ 夫人、太太
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同志
志同道合者才称同志。如政治信仰、理想、爱好等相同者,都可称为同志。改革开放之后,这 一称谓的使用率相对减少,如在同一党内,同一组织内,对解放军和国内的普通公民,这一称 呼皆可使用。但对于儿童,对于具有不同政治信仰、不同价值观、不同国家的人,尽量少使用 或不使用。
小姐、女士
对女性的尊称,已婚女性多称“女士”,未婚女件多称为“小姐”,如不确定对方婚否,都可以 “女士”相称。
夫人、太太 是有身份人家对妻子的称呼,后来作为对所有已婚妇女的尊称,现在使用已经相当普遍。
交谈礼仪标准范文

交谈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言谈举止、语言表达等方面所应遵循的一套标准和规范。
对于社交场合来说,交谈礼仪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不懂交谈礼仪的人,可能会在交际中出现许多尴尬和不适,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交氛围。
因此,我们应该掌握一些交谈礼仪标准,让自己在各种场合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高雅、大方、文明的交际形象。
1.注重礼貌和尊重在与人进行交谈时,我们应该注重表现出礼貌和尊重。
我们要注意用“您”而非“你”来称呼对方,这显得尊重和客气。
此外,在交流过程中应该谨慎措辞,不要给人留下无礼和不尊重的印象。
要善于倾听、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观点,不要对其做出无礼或嘲笑的举动或言辞。
2.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在言语表达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对语言规范的遵循。
在宴会、会议等正式场合的交谈中,我们应该尽量使用一些正规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使用过于俚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语速的掌握,不要过于快速或慢拖。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这些简单而明显的规范,我们将极大地提升自己的言语表达水平。
3.维持良好的目光接触目光接触是已知的交流符号中最重要的之一。
它可以显示您的关注和兴趣,比较某个话题的相关程度以及决策权的谈话。
在与他人交谈时,我们应该维持良好的目光接触,因此我们可以传达出我们真正的思想,并且向别人表达出我们想获得他们的切实注意。
同时,在对方交谈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同样的目光对视,这将传达我们的关注和尊重。
4.避免打断对方谈话当我们与别人交谈时,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对方的话语。
不要中途打断对方的谈话;即使我们不同意他们表达的看法或者思想,也应该耐心倾听并尝试理解他们的观点。
我们可以在对方停下来或下一次发言时再介入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5.保持自然、轻松的姿势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自然舒适的姿势。
这不仅可以让您感到更加自在和放松,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舒适和自信的形象。
不过,要避免过于草率、粗鲁或过于放松的姿势,这可能会在别人的眼中显得不专业但疏忽大意。
交际礼仪有哪些

交际礼仪有哪些
社交礼仪是在社会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日常礼节。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
交际礼仪的内容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我
整理出来的交际礼仪的资料,希望能帮到您!
交际礼仪有哪些
1、日常交际礼仪:
日常交际礼仪即非正式场合中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称呼、迎候、介绍、致谢、致歉、告别、握手、拥抱等礼节。
2、公关场合交际礼仪:
公关场合中的交际礼仪是指正式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礼仪,即正式交际礼仪。
它主要包括舞会礼仪、晚会礼仪、宴会礼仪和开业、剪彩等各种庆典礼仪。
(1)晚会礼仪:
晚会礼仪是社交活动中诸如为庆祝节日或有重大意义的纪念日而举行娱乐性活动所运用的一种交际形式,对于联络感情,加深友谊,扩大社交范围是很有益的。
(2)宴会礼仪:
设宴招待来宾,是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一种礼节。
公关交际活动中常用的礼仪交际形式有宴会、招待会、茶会、工作进餐等。
日常交往常有家宴、便宴等形式。
(3)开业、剪彩等庆典礼仪:
开业典礼是指企业或服务行业开张时举行的仪式。
剪彩礼仪是指重大工程竣工或开业典礼,以及其他庆典所动用的仪式。
(4)舞会礼仪:
舞会礼仪即在种种舞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礼节,也是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
它的形式活泼,气氛融洽,格调高雅,宜于在节庆日、周末和生日、婚礼等喜庆礼仪中举行。
三 交际礼仪

自我介绍
注意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如无特殊情况最 好不要长于1分钟。 适当时间,一是对方有兴趣时,二是对方有空闲 时,三是对方情绪好时,四是对方干扰少时,五 是对方有要求时。进行自我介绍的不适当时间, 是指对方无兴趣、无要求、工作忙、干扰大、心 情坏、休息用餐或正忙于私人交往之时。 讲究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要自然、友 善、亲切、随和。届时应显得落落大方,笑容可 掬。既不要小里小气,畏首畏尾,又不要虚张声 势,轻浮夸张,矫揉造作。 力求真实。
公务式; 社交式 ;公务式;简略式
3、握手礼仪 、
握手是一种很常用 的礼节, 的礼节,一般在相 互见面、离别、祝贺、 互见面、离别、祝贺、 慰问等情况下使用。 慰问等情况下使用。
(1)握手的姿势 握手的姿势
上身要略微前倾, 上身要略微前倾,头要微低 两足立正,双方伸出右手, 两足立正,双方伸出右手,彼此之间保持一 步左右的距离(75厘米左右或一米左右), 步左右的距离(75厘米左右或一米左右), 厘米左右或一米左右 双方握着对方的手掌,而不是握指尖。 双方握着对方的手掌,而不是握指尖。 上下晃动两到三下,(握手的时间3秒左右 上下晃动两到三下,(握手的时间3 ,(握手的时间 为宜), ),并且适当用力 为宜),并且适当用力 双目注视对方, 双目注视对方,面带笑容
(2)、 (2)、接名片礼仪
起身迎接 口头致谢 仔细阅读 回敬对方 放置到位
(3)、 (3)、索要名片
互换法 暗示法 明示法 (4)、名片使用三不准 、 不随意涂改 商务交往不提供私宅电话 不印两个以上的头衔
5、交谈礼仪
交谈是人们日常交往的基本方式之一 美国著名的语言心理学家多罗西·萨尔诺 夫曾说道:“说话艺术最重要的应用,就 是与人交谈” 交谈是人们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建立联 系、消除隔阂、协调关系、促进合作的一 个重要渠道。
(完整版)交谈(谈话)礼仪

交谈(谈话)礼仪一、交谈概述所谓交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进行的对话。
它是人们彼此之间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进行交际、开展工作、建立友谊、增进了解的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没有交谈,人与人要进行真正的沟通几乎是不可能的。
交谈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位置,是其他任何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交谈是人的知识、阅历、才智、教养和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我国古代,人们就讲究在人际交往中,要对交往对象“听其言,观其行"。
这是因为言为心声,只有通过交谈,交往对象彼此之间才能够了解对方,并且被对方所了解。
(一)一般而言,交谈具有下述特征:1.真实自然。
交谈应表达流畅,感情自然流露.2.相互了解。
交谈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它要求各方积极参与,形成共识,产生共鸣,达到互动,而不能只是单向的“一言堂”.3.相互包容。
在交谈中,每个人都要有容人的雅量,不仅要自己说话,而且也要允许对方说话,要彼此适应,求同存异,大家平等。
4.信息传递.交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能得到真实的信息,这是任何媒介也做不到的.5.内容多样。
进行交谈,可以有一个主题,也可以自由漫谈,但应该使它有的放矢,使人有所获益。
(二)交谈的声音说话的声音要适度,也就是能让所有听你讲话的人听清楚,而又不干扰与此无关的人。
在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人的时候,谈话双方一定要压低声音。
在楼道中与人打招呼、聊天,也不能大声,以免影响他人。
当你对某人的做法实在不满意甚至感到气愤时,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高声大叫,以低沉的嗓音说出的话往往比大声叫喊更具震撼力。
在公务场合和公共场合,大喊大叫总是不合适的、失态的。
(三)交谈的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人们熟知的一句话。
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聪慧还是狡诈,是忠厚还是愚蠢,都能从目光中流露出来。
所以在说话时,不可忽略目光的作用。
要用自己的目光帮助表情达意,也可以通过他人的眼神了解其情绪和感觉。
在说话时,说话人眼睛应该看着对方,表现出诚意、专注,这是对他人的尊重.目光注视的范围因场合的不同有所变化,有公务注视、社交注视和亲密注视之分。
交际礼仪称呼

• • • • • • • • • • •
3.自我介绍的具体形式 (1)应酬式 例:你好,我叫王佳怡。 (2)工作式 例:你好,我叫王佳怡,巨思教育集团的教务主任。 (3)交流式 例:你好,我是王佳怡,是李世民的同事,也在巨思教育集团教务处工 作。我也是黑龙江人。 (4)礼节式 例: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王佳怡,是巨思教育集团的校长,我代表 学校全体学生欢迎大家的光临我校。
四、演讲与通话
• (一)演讲礼仪 • 1.着装得体 • 2.仪态大方:站位和目光、声音、手势、退场
• (二)通话礼仪 • 1.打电话的礼仪: • (1)选择适当的通话时间,上班时间不在电话里谈私事,下班 时间不在电话里谈公事。 • (2)电话交流要做到简明扼要,要严格地把好时间关。 • (3)查清对方电话号码后再正确地拨号。 • (4)电话接通后,应主动问候之后自报家门,说明要找地人或 者有什么事。 • (5)通话完毕,应马上跟对方告别。
• 4.常用的礼貌用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交际礼仪
称呼 介绍 交谈 演讲与通话
一、称呼
• • • • • • • • • (一)人际交往中常用的几种称呼: 1.姓名: 姓前名后: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蒙古、阿富汗 中国:赵钱孙李 日本:姓--1~5个汉字,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 中村、伊藤、 越南:阮、陈、吴、黎等。阮兴强。 名前姓后:欧美、中东、印度、泰国、菲律宾 乔治· 华盛顿、约翰· 史密斯 阿拉伯:费萨尔· 伊本· 阿卜杜勒· 阿齐兹· 伊本· 阿卜杜勒· 拉赫曼· 沙特
• (三)有效地选择话题 • 1.既定的话题,如双方约定的业务和工作。 • 2.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共同熟悉的人、地方、社会新闻、体育 项目、事实等。 • 3.自己比较了解的话题,这样可以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学士。
交往--称呼、介绍礼仪

称呼的特征
称呼的种类
简洁性 褒贬性 开启性
尊称:对人尊敬的称呼
您,贵姓,某老 您老,李老,望老
泛称:对人的一般称呼
正式场合:
姓+职务/职称,李院长/刘教授 姓名 泛尊称或职业称,先生/小姐/大使同志 老/小+姓,老刘,小王(男大女小)
非正式场合:
姓+辈分称呼,李叔叔 名,名+同志,铁安,铁安同志
社交的场合,宴会、舞会、家里聚会,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 一般性公务活动,专职人员(公关、礼宾、文秘、办公室接待者) 对口人员(熟悉双方的人) 特殊情况,来了贵宾的话,一般是应该由东道主一方职务最高者出
面做介绍,礼仪上把它叫做规格对等。 东道主,长者,指定介绍者,正式活动中地位、身份较高者或主要
4.人数较多双方的介绍
对双方集体的介绍:先卑后尊
对各方进行位次排列:
以其负责人的身份为准 以其规模单位为准 以单位名称的英文字母顺序为
准
对各方内部成员的介绍:由尊而 卑
以抵达的先后时间顺序为准 以座次顺序为准
以距离介绍者的远近为准
多方介绍:由尊而卑
对各方成员的介绍:由尊而卑
集体介绍
辅助工具就是名片,名片是社交的介绍信;辅助人员:圈里人
控制自我介绍的时间长度
限制在一分钟或者半分钟左右,长话短说,废话别说,没话别讲
以下4种情况下自我介绍比较容易成功
对方比较专注,无其他事情可做 没有外人在场时 周围环境比较幽静时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
自我介绍的模式
寒暄式
寒暄式又叫应酬式,是不得不做介绍,但是又不想跟对方深交,它 内容其实就一项,就是你的姓名。
集体介绍的顺序
越是正式、大型的交际活动,对集体介绍的顺序越是不能马虎。 基本的原则是:尊者居后 一方是个人,一方是集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钱编审”、“孙 研究员”。有时,这种称呼也可加以约定俗成的 简化,例如,可将“吴工程师”简称为“吴工”。 但使用简称应以不发生误会,歧义为限。
❖ c.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例如:“安文教授”、“杜锦华主任医师”、 “郭雷主任编辑”,等等。
❖ a.仅称职务。例如:“部长”、“经理”、 “主任”,等等。
❖ b.在职务之前加上姓氏。例如:“周总理”、 “隋处长”、“马委员”,等等。
❖ c.在职务之前加上姓名,这仅适用极其正式的 场合。例如:“胡锦涛主席”。
2、职称性称呼
❖ 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 可以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职称相称,有下列三种情 况较为常见。
4、行业性称呼
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它具体又分为两种 情况。
❖ a.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例如,
将教员称为“老师”、将教练员称为“教练”,将专业 辩护人员称为“律师”,将警察称为“警官”,将会计 师称为“会计”,将医生称为“医生”或“大夫”,等 等。在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姓 名。
第三章 交际礼节
本章点睛
❖ 美国的成功教育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
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 的85%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 卡耐基对人际交往的重视程度基于他对人生的 深刻理解和领悟。今天尽管我们无法测定卡耐 基的量化数值的精确程度,但是,几乎没有人 否定交际在人生、家庭、事业中的重要性。
内容讲授
1、通常的称呼 2、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3、错误的称呼 4、称呼的基本原则 5、称呼的技巧
通常的称呼
❖ 职务性称呼 ❖ 职称性称呼 ❖ 学衔性称呼 ❖ 行业性称呼 ❖ 姓名性称呼 ❖ 亲戚称呼
1、职务性称呼
❖ 在工作中,最常见的称呼方式是以交往对象的 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 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具体来说又分为三种情 况:
❖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 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 君、……公、……老”等。
❖ b.称呼“小姐”、“女士”、“先生”.对商界、服务
业从业人员,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为 “小姐”、“女士”或“先生”。其中,“小姐”、 “女士”二者的区别在于: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 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在公司、外企、宾馆、 商店、餐馆、歌厅、酒吧、寻呼台、交通行业,此种称 呼极其通行。在此种称呼前,可加姓氏或姓名。
(3) 敬语和谦语
❖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 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 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 的词和词组。
❖ 如自称“在下、鄙人、小弟、愚兄、属下、老朽等”
❖ 称自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岳、贱内、小 儿、犬子等”。以上为谦称。
5、姓名性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 之间,具体方法有三种: ❖ a.直呼姓名:王小平、赵大亮
❖ b.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 “老”、“大”、“小”:老赵、小张
❖ c.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 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在 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3、学衔性称呼 ❖ 在工作中,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被称呼者
的权威性,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气氛,有四种 情况使用最多。
❖ a.仅称学衔。例如:“博士”。 ❖ b.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杨博士”。 ❖ c.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劳静博士”。 ❖ d.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
上姓名。例如:“史学博士周燕”、“工学硕士 郑伟”,“法学学士李丽珍”,等等。此种称呼 最为正式。
老师
这一词原义是尊称传授文化、知识、技术的人,后 泛指在某些方面值得学习的人。现代社会,老师这 一称谓一般用于学校中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技术的 教师。目前,老师这一称谓在社会上也比较流行, 有时人们出于对交际对象的学识、经验或某一方面 的敬佩、尊重,常常以“姓+老师”来称呼对方。
师傅
这一词愿意是指对工、商、戏剧行业中传授技艺的 人的一种尊称,后泛指对所有有技艺的人的称谓。 在现代交际中,采用师傅这一称谓即称呼工、商、 戏剧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但是,在我国北方使用 比较频繁,人们对不认识的人都称呼师傅。
6.亲属称呼
亲属,即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 系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 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面对外人, 对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敬 称。
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 同志 ❖ 老师 ❖ 师傅 ❖ 先生 ❖ 小姐、女士 ❖ 夫人、太太
同志
志同道合者才称同志。如政治信仰、理想、爱好等 相同者,都可称为同志。改革开放之后,这一称谓 的使用率相对减少,如在同一党内,同一组织内, 对解放军和国内的普通公民,这一称呼皆可使用。 但对于儿童,对于具有不同政治信仰、不同价值观、 不同国家的人,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
本章主要内容
一、称呼 二、交谈 三、介绍 四、握手 五、名片
本节主要内容
一、称呼 二、交谈 三、与女士交往礼仪 四、乘坐电梯礼仪
一、称呼礼仪
本节点睛
❖ 在社会交往中,交际双方见面时,如何 称呼对方,这直接关系到双方之间的亲 疏、了解程度、尊重与否及个人修养等。
❖ 一个得体的称呼,会令彼此如沐春风, 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 不恰当或错误的称呼,可能会令对方心 理不悦,影响到彼此的关系乃至交际的 成功。
先生
在我国古代,一般称父兄、老师为先生,也有称 郎中(医生)、道士等为先生的。有些地区还有 已婚妇女对自己的丈夫或称别人家的丈夫为先生 的。目前,先生一词泛指所有的成年男子。
小姐、女士
对女性的尊称,已婚女性多称“女士”,未婚女件 多称为“小姐”,如不确定对方婚否,都可以“女 士”相称。
夫人、太太
是有身份人家对妻子的称呼,后来作为对所有已婚 妇女的尊称,现在使用已经相当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