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电梯基础含计算
施工电梯基础及附墙方案

施工电梯基础及附墙方案施工电梯选用上海宝达(BAODA)的SCD200/200J双吊笼施工电梯,平面布置如图所示,电梯中心距○P轴2200,距○16轴4000。
施工电梯的使用高度为92.4m,安装高度为99m。
基础选用平台式,平面尺寸为3670×5400×300(板厚),配筋按厂家使用说明即Φ10@250钢筋网片一层,钢筋底部保护层为70,基础面标高设计为-0.60m,基础砼强度等级为C20,基础地耐力要求为0.1MPa以上。
基础周围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
施工电梯附墙杆件选用Ⅱ型,如图所示。
标准节中心距建筑物外墙的最大附墙间距为3900。
附墙共设10道,如下表:表—1注:第①、⑩道的附墙需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加长处理,并加设托架,附墙架埋件厂家提供。
附 墙 架 内 力 计 算 书梁的内力计算按三跨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图:附墙架传给梁的荷载P ,按SC 系列《使用手册》Ⅱ型P47的公式计算:8.1 8.1 8.1 05.2B 60000L P ⨯⨯=P 值单位为NKN 73.4205.25.26000065.3=⨯⨯=查《施工手册》第3版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2-13m .KN 4.471.82/73.42274.0L 2p274.0M max =⨯⨯=⨯⨯=计算钢筋面积标准层梁截面为200×650,梁为侧面受力,砼为C35。
则17525200a h h 0=-=-=125.017565019104.47bh f M a 2620am s =⨯⨯⨯==933.0r s = §=0.13526s m m 4.806175933.0360104.47A =⨯⨯⨯=实际配筋为2Φ22+1Φ20,A s =1074mm 2>计算值806mm 2,满足要求。
施工电梯基础计算书

施工电梯基础计算书依据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 《施工升降机》GB/T 10054—200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一、参数信息施工电梯下混凝土顶板示意图施工电梯选择型号为SC200/200,轿厢类型为双轿厢。
施工电梯安置位置为混凝土板。
电梯总高度105.00m,标准节长度为1。
50m.标准节重量为1.40kN,单轿厢自重为16。
00kN。
外笼重量为14。
80kN,对重重量为10.00kN,其他配重为2.00kN。
施工电梯轿厢载重为20。
00kN,施工荷载为1。
00kN。
电梯导轨架长为0.65m,宽为0.5m。
电梯底笼长为3.00m,宽为1.30m。
施工电梯动力系数为2。
00。
施工电梯基础下楼板长度为5.00m,宽度为4。
00m,厚度为0。
30m。
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箍筋肢数为2。
二、施工电梯基础荷载计算导轨架重为 G0=1。
40×Int(105。
00/1。
50)=98.00kN.施工电梯自重标准值为Gk=16.00×2.00+14。
80+10。
00×2。
00+2.00+98。
00+20。
00×2.00=206。
80kN.施工电梯自重设计值为G=1。
2×(16。
00×2.00+14.80+10.00×2.00+2.00+98.00)+1.4×20。
00×2。
00=256.16kN。
所以,G=2。
00×256。
16=512.32kN三、施工电梯基础的地下室顶板结构验算施工升降机的全部荷载由混凝土顶板承担,根据板的边界条件,选择最不利的板进行验算.按荷载满布,且约束条件为一边固支,三边铰支计算。
施工电梯基础计算

施工电梯基础计算
施工电梯基础计算
1、施工电梯型号:SCD200/200。
双笼,安装高度为110m。
2、施工电梯重量:(按施工电梯安装说明书)
(1)、外笼重:14.8kN
(2)、标准节重:1.8 kN×73节=131.8 kN
(3)、对重重:12 kN×2=24 kN
(4)、吊笼重:12 kN×2=24 kN
(5)、装载重:20 kN×2=40 kN
合计:234.6 kN
3、地基承载力验算:
(1)、施工电梯安装在自然地基上,杂填土层地基。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杂填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80 kN/m2,设计值取80÷2=40 kN/m2
(2)、施工电梯的钢筋砼基础底面尺寸为4m×3.6 m=14.4m2。
基础重量:14.4m2×0.3m厚×25kN/m3=108kN。
地基实际荷载:(234.6+108)÷14.4=23.8 kN/m2<40kN/m2。
满足要求。
4、电梯基础设计:
为了使地基土层承受均布压力,拟加强基础底板刚度,提高基础底板的抗弯能力。
基础底板加厚,增加基础底板钢筋用量。
(1)、基础尺寸:4m×3.6 m×0.3m高,C30砼。
基础底板的中间650宽度作为暗梁来计算,梁底配钢筋6Ф16。
(见图一)。
650*300
图一1。
施工电梯基础

电梯基础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蔚蓝城邦57栋、59栋~61栋及57栋、59栋~61栋地下室工程位于东莞市常平镇麦元村,常虎高速东莞东火车站出口,由东莞市中天广场建造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建筑面积104460.47㎡,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12571。
27㎡、住宅建筑面积91889。
2㎡。
59栋、60栋、61栋均为33层,总高103.45m;57栋为28层,总高89.55m、地下室为1层。
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需要分别在每栋楼安装一部双笼施工电梯,(具体安装位置及尺寸见附图)双笼施工电梯型号为SC200/200TD,57栋安装高度为93米;59栋、60栋安装高度110米,61栋安装高度为103米。
施工电梯租赁公司为东莞市鹏博建筑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施工电梯基础57栋、61栋落在回填土上,59栋、60栋落在地下室底板上,顶板预留洞口周边围护,待电梯拆除后再进行封闭。
二、施工电梯基础计算升降机基础承受的静荷载P的近似计算按110米高度计算:(有关参数见SC200/200TD型升降机产品说明书)G=[吊笼重+外龙重+导轨架重+对重重+载重重]吊笼重量:2×2000=4000Kg外龙重量:1480Kg导轨架重量:73×170=12410Kg(导轨架按73节计算,总高度110米)对重重量:2×1000=2000Kg载重重量:2×1000=4000 Kg以上总重量=吊笼重+外龙重+导轨架重+对重重+载重重=4000+1480+12410+2000+4000=23890kg考虑到动荷载、自重误差、风荷载对基础及支撑的影响,取影响系数n=2,则计算时取值P=2×G=2×238。
9KN=477.8KN升降机基础尺寸为:3。
80×4。
40=16。
72m2基础重:18.24×0。
3×2.4=12038kg由以上计算可得,升降机基础所承受的荷载标准值为:28。
施工电梯基础施工电梯基础施工方案

施工电梯基础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简岸花园二期4~9栋地下室及8~9栋工程位于顺德北滘镇简岸3路,由广东电白二建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佛山市美的房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该项目由4~9栋地下室和8、9栋塔楼组成,建筑高度为55米,总建筑面积为11600平方米。
二、电梯型号、基本参数本工程中拟安装的1台双笼施工电梯,型号均为SCD200/200,吊笼规格3200Χ1500×2500,电机功率为2Χ2Χ11KW,每梯笼额定载荷2t, 附墙架采用Ⅱ型,生产厂家为佛山市南海裕华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拟安装总高度为60m,施工电梯所选定的安装位置既方便安装和拆除,又距料场较近,物流分配合理化,符合于该工程施工总设计,由其承担工地内的人及物料的垂直运输任务。
三、电梯接地安全措施1、接地点由首层外地梁防雷带引出,工作接地由接地引出点用Φ12镀锌圆钢作为引线,与施工电梯连接,其工作接地电阻≤4Ω。
2、重复接地由施工电梯配电箱接地点用铜导线≥16mm2引至地梁引出接地点,其电阻不大于10欧姆。
四、施工电梯基础施工电梯说明书中其基础设计尺寸为3800mmX4400mm,配双层双向Φ12@200钢筋。
本工程根据施工电梯位置以及工程实际情况,基础需作加大处理。
本工程中施工电梯基础准备制作在地下室的顶板上,考虑基础基底特性不一致,此基础尺寸改为3800mmX5400mm ;考虑后浇带施工时间及地下室顶板的承载,则需将施工电梯基础处于地下室顶板上的板进行加强回顶,计算附后。
1、根据电梯使用说明书要求,基础采用C30砼。
2、基础定位之后,确认几何尺寸放好四根基脚预埋螺,根据基础配筋图配制好钢筋,基础配双层双向的Φ12@200钢筋,有关砼隐蔽的验收,模板、钢筋验收资料齐全后,方可浇灌隐蔽,保证表面砼平整度≤3mm。
3、最大安装高度所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地基实际承载力。
4、接地装置按电气要求埋设,设置保护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电梯基础受力计算

施工电梯混凝土基础受力计算参考方案
一、电梯基础的相关计算:
(一)由于工地施工升降机安装在回填土之上,回填土的承载力是无法满足升降机的受力要求的,为了安全,我方建议采用基础打桩的方式,可以采
用五根桩的方式(中间布置一根,其余四根桩四个角均匀分布),钢筋
混凝土基础的制作可参考厂家说明书:6米(长)×4.6米(宽)×0.35
米(高)。
(二)电梯的重量计算(安装总高度为110米)
1、底笼重量:1.296吨
2、吊笼重量:2×1.06吨=2.12吨
3、载重量:2×2吨=4吨
4、传动架:2×1吨=2吨
5、标准节重量:74×0.17吨=12.58吨
(注:每个标准节高度为1.5米,重量为0.17吨)
6、钢筋混凝土重量:6×4.6×0.35×2.4=23.18吨
即:(1)该升降机对混凝土基础的总受力为:
(1.296+2.12+4+2+12.58)×2.1=46.19吨;其中安全系数为2.1;
(2)升降机和混凝土基础对单桩压力为:
(46.19+23.18)÷5=13.86吨
二、注意事项
1、该升降机安装高度为110米,采用五桩方式的混凝土基础时,单桩抗压力不能小于13.86吨;
2、施工方根据以上所要求的单桩抗压力,结合工地实际土层结构,选择桩的大小及打桩深度;
3、桩头钢筋须与混凝土基础的钢筋笼绑扎在一起,增加整体牢固性;
4、混凝土基础制作图如下:
广西建工集团建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
2014年3月31日。
施工电梯基础方案

翻板
3 施工部署
3.1 技术准备
(3)施工电梯基础设计 根据施工电梯定位情况对基础设计进行说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基础落在室外回填土上。 应对基础底土质情况进行说明,并提供地勘报告中该土层的承载力
特征值和施工电梯说明书中地基承载力要求。 若地勘报告中回填土承载力满足说明书要求的承载力可不进行地基
3 施工部署
3.1 技术准备
(1)施工电梯布置原则:
施工电梯位置需要综合考虑现场情况以及建筑物的布局情况,一 般应考虑下列因素:
1)方便材料运输的进出,在楼层平面布局中选择较为宽敞的房 间作为进出口,尽量避开空调挑板、凸窗等需后期二次施工结构, 以免后期施工电梯拆除后造成施工困难。
2)电梯外场地尽量宽敞,有足够空间设置施工通道及材料堆场, 且施工作业人员进出上下方便。
3 施工部署
3.1 技术准备
施工电梯基础参数:
基础参数说明:尺寸、配筋、混凝土强度。(应附基础配筋平面图、剖面图) 尺寸:施工电梯基础尺寸可参考施工电梯说明书中的要求,通常双笼电梯基 础长宽尺寸为4mX6m,基础高度根据施工电梯不同厂家型号要求0.3m~0.5m。 配筋:基础配筋综合参考说明书中的配筋要求及基础计算中配筋要求,通常 按双层双向钢筋,钢筋不小于12mm,间距200mm设置可满足要求。 混凝土强度:要求不低于C30。如需提前安装电梯,相应提高混凝土标号。 可根据混凝土时间强度温度关系曲线图,计算电梯基础在电梯安装前可达到的强 度。
3 施工部署
3.1 技术准备
有平台
无平台
3 施工部署
3.1 技术准备
现场出现一种带翻板的改造的施工电梯,该施工电梯在笼内设置一个可收纳的翻板,翻板可推出 一端靠在楼层结构上作为施工电梯与楼层的平台,当施工无法与建筑结构边紧靠的情况下可采用 此法免去搭设电梯平台。
施工电梯基础(基础在地下室屋面上)

简介: 本文通过介绍的施工电梯基础却不能落在地基上,而是要安装在已经使用的地下室屋面结构上的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电梯安装在地下室楼面结构上,基础的特殊处理方案;并附有结构施工电梯基础梁设计计算书.关键字:施工电梯梁式基础结构转换结构承载力稳定性沉降观测施工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材料和人员垂直运输的必备施工机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梯基础是施工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施工电梯的安全运行.因此电梯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应根据地基承载力结合工程特点进行计算.但这里主要介绍的施工电梯基础却不能落在地基上,而是要安装在已经使用的地下室屋面结构上的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重庆红鼎国际名苑工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商贸中心地段,该项目属"四久工程",地下室及裙楼部分为"现代广场"已于99年正式通过验收投入使用.红鼎国际名苑工程自七层裙楼上续建A,B,C座高层住宅,工程建筑总面积16.0万平方米,其中:A座48层,高154.5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工程结构为框支剪力墙结构,为超高层建筑.根据红鼎国际名苑工程A座现场实际情况,工程周遍无施工场地,只有在轴外侧邮政营业厅的三层屋面,即地下室屋面结构上有空地可以作为施工场地, 安装施工机械设备.但本工程是48层的超高层建筑,施工电梯安装高度要求达到146m,集中计算荷载大,作为唯一安装施工电梯的邮政营业厅的三层屋面结构,无法承受和荷载的传递,且下部结构无法进行加固,因此安装在楼面结构上难度极大.项目工程师绞尽脑汁,最后大胆地将施工电梯安装在车道剪力墙与两根框架柱之间,采用"T"型钢筋混凝土扁梁结构,作为施工电梯基础的特殊安装方案.二,施工电梯基础设计1,施工电梯基础设计难点:a,施工电梯如此大的荷载该部位屋面梁板结构无法承受,电梯基础不可能直接做在屋面上;b,该部位三层以下为邮政营业厅库房正在使用,不能对下部梁板结构进行加固处理;c,施工电梯安装位置的下部竖向结构跨度达到8000mm,且电梯基础内侧支座不能直接支撑在竖向结构上,要进行结构转换;d,施工电梯基础高度受到上物坡度的限制.2,施工电梯基础形式及配筋设计由于施工电梯的集中荷载达到600KN,荷载较大,所以电梯基础采用基础梁的形式进行荷载传递.梁式基础有钢筋混凝土梁和型钢组合梁两种形式,但考虑内侧基础梁支座要进行结构转换,我们在实际施工中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梁的形式作为施工电梯的基础.施工电梯基础梁L1尺寸为:1000mm宽×500mm高,梁宽是根据施工电梯标准件宽度750mm确定,梁高是考虑上材料的斜坡高度.内侧支座结构转换梁L2尺寸为:400mm宽×800mm高,其中L2在轴为钢筋混凝土牛腿支座.施工电梯基础梁L1, L2及牛腿配筋设计附后.3,施工电梯基础平面图4,施工电梯基础梁荷载传递形式a,基础梁L1荷载传递:b,基础梁L2及牛腿荷载传递:三,施工电梯基础梁的施工1,8.1M标高三层楼面结构轴线引测,确保基础梁支座位置准确.轴线由楼面轴线网引出,确定基础梁位置,弹出基础梁模板线及控制线,并弹出下部剪力墙边线,校核剪力墙位置.2,施工电梯基础梁外端支座,先凿除楼面找平层,确保施工电梯基础梁支撑在下部竖向结构上,支座部位增加植入下部墙体内的支座连接钢筋,施工中应注意保护原结构砼;施工电梯基础梁内端支座是通过L2梁进行转换,L2梁要注意集中荷载节点处的钢筋加强.3,L1,L2电梯基础梁底铺设50mm隔离层,隔离层采用砂垫层,砂垫层周遍砌砖表面覆盖彩条布,待电梯基础梁达到强度后清除,确保电梯基础梁与下部结构之间50mm的间隙,防止电梯基础梁的荷载向下部梁板结构传递.4,铺梁底模板,绑扎梁钢筋,支设加固梁模板,予埋地脚螺栓及予埋铁件. 5,浇筑基础梁C30砼,校正地脚螺栓,梁面找平.6,砼浇筑完毕后,砂垫层必须拆除,清理干净.7,为保证施工电梯基础侧向的稳定性,标准件附墙跨度要加大,开始阶段的附墙也要适当增加.四,沉降观测施工电梯在施工过程中每加载一次,都要进行了基础沉降观测,现在施工电梯总高度已到146m,经多次沉降观测施工电梯基础最大沉降量(也就是梁的最大挠度)不超过20㎜,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梁设计最大允许挠度[f]为40.2mm计算详见附页施工电梯基础梁设计计算书).五,结束语本工程施工电梯基础设置在已施工完的楼层结构上,这种情况是我们第一次遇到,且安装位置只此一处,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位置,我们经过对各种方案的筛选,觉得只有该方案经济实用.经过一年来的使用一切正常,未对下部已处在使用中的结构产生任何影响,得到了监理,业主的认可和好评.施工电梯在高层工程建设中,已得到了广泛使用.基础设计方案也有多种,以上是将基础设计在楼层结构上的施工方案,为我们在以后的施工中遇到同样的情况时提供了借鉴经验.附页:施工电梯基础梁设计计算书一,基础梁L1(1000×500)1,设计依据:a,SCD200/200施工电梯说明书;b,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c,原有结构设计施工图2,荷载计算计算数据a,根据原有结构设计施工图(详上图)及施工电梯安装部位,基础设计支座为原结构300mm宽剪力墙,计算净跨8040mm.b,根据施工电梯使用情况及安装要求,基础设计宽度1000mm,高度500mm.c,施工电梯安装高度154.9-8.1=146.8M,电梯荷载:吊笼(双笼)2×20 KN导轨架(146.8÷1.5≈98节,1.8 KN/节) 176.4 KN对重2×10 KN载重2×20 KN合计: 276.4 KN动力荷载安全系数:K=1.4设计计算荷载P=276.4×1.4=387 KNd,基础自重:b=1.0m,h=0.5m,比重25Kn/m3,安全系数K=1.2q==15 KN/m3,弯矩计算(《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56,57)集中力: MC===245867 N·mMB===449208 N·m均布力: MC=N·mMB=N·m计算弯矩:MC=245867+40401=286268 N·mMB=449208+80802=530010 N·m4,配筋(《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167)梁截面尺寸1000×500砼C30上部筋:A=查表得(《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168):ρ(%)=0.926AS=选Ф28,10根,AS=6153㎜2.下部筋:A=查表(《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168)得:ρ(%)=0.478AS=实际配10根Ф28,AS=6153㎜2.5,挠度验算允许挠度[f]=(《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225)ρ=短期刚度(《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215) BS=,查表(P219)求得:(=0) BS=1544×1000×4503=1.41×1014f=f=13.67㎜<[f]=40.2㎜符合要求二,基础梁L2(400×800)设计荷载弯矩(《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57)1)q1作用下:2)q2作用下:(《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57)计算弯矩:Mmax=667430+9216=676646 N·MMB=341452+18432=359884N·M配筋(《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167)梁截面尺寸400×800砼C30下铁:查表(《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168)得:ρ(%)=1.113选Ф25,7根,AS=3436㎜2上铁:查表(《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P168)得:ρ(%)=0.559选Ф25,4根,AS=196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1
【精品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编制依据 ...................................................................................
二、工程概况 (3)
三、设备概况 (3)
四、基础施工 (3)
五、地下室顶板回顶: (4)
一、编制依据
1、《施工升降机》(GB/T10054-2005)
2、《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
3、施工升降机安全操作规程标准与技术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5、高空作业机械安全规则(JG5099-1998)
6、《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7、《GB1055- 88施工升降机安装规则》
&《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用地面积为7736 M2, 22号楼设计总建筑面积为26442M2,具体是由地上一栋10层办公场所及地下一层停车房,地下室建筑面积为7736M2。
场地东西方向跨长约104米,南北方向跨长约76.7米。
三、设备概况
施工升降机型号选用SC型SCD200/200TD,为双笼带对重升降机,由广州
市京龙机械有限公司生产。
标准节尺寸为650X 650X 1508,壁厚为4.5mm规格的立管标准节重量150kg;额定载重2X2000Kg,提升速度36m/min,最大架设高度450m,额定安装载重量2X2000 kg,电机功率2X3X 11kw,吊笼重量2X 2200kg,对重重量0 kg,外笼重量1480kg,最大附墙间距为10.5m
多层部分电梯荷载:
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板标高,22号楼升降机计划安装最高高度按41.7米,计划安装标准节29节,吊笼规格3200X 1500X 2550。
升降机自重G=吊笼重+外笼重+导轨架总重+对重重+载重量
=2X 2200+1480+150X 29+0+2X 2000=12750 (kg)
基础承载力(取安全系数为n=2):F=G*0.02=12750*9.8*2=249.9 (kN)
4、施工升降机安装在靠近各楼侧,升降机的施工安装拆卸严格按照《SC型升降机使用手册》的要求进行,具体位置可见总平面图。
四、基础施工
(1)、基础尺寸为4400X 3800X 600 (高),采用木模板支模,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由于此基础受荷载不大按照规范要求满足最小配筋率即可(详见基础计算),即布筋为双层双向,为了保证现场①14@200,拉筋采用①8@600, C35 砼浇筑,砼浇筑前应预埋好水电线管,及锚脚。
根据现场需要,升降机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与安装地面持平的方案,地面与吊笼间的门坎高差采用搭设通道高度来解决。
升降机采用W型附墙架,基础中心离墙根距离L=3100mm
基础座应全部埋入砼内,并校正水平,等基础砼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即可进行安装。
五、地下室顶板回顶:
由于22号楼施工电梯布置在地下室顶板故需对地下室顶板承重验算
地下室顶板承载力:20KN/M2
施工电梯自重及施工荷载:12.75吨(按最咼使用咼度计)
施工电梯基础荷载: 4.4 X 3.8 X 0.6 X 25= 250.8KN
在施工电梯自重、使用荷载、基础作用下,顶板承受的荷载:
(1.4 X 12.75 X 9.8 + 250.8 X 1.2 ) /(4.4 X 3.8)
=28.46N/M2〉20 KN/M2
由上计算可知地下室顶板无法承受施工电梯的荷载,必须对顶板采取支撑加固。
地下室顶板支撑方案
在施工电梯基础6000*6000m范围搭设钢管架支撑,立杆间距600mn X 600mm横杆间距1600mm立杆下垫层板,上为可调顶撑。
按最大荷载对钢管架支撑进行验算:
N/ 书A W f
按上述荷载均由钢管架承担,则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0.6 X 0.6 X 19.2 = 6.91KN
A= 4.89cm2
L0= 1.6m
I = 1.58cm
入=L0/I=1.6 X 100/1.58 = 101
书=0.582
f = 205N/mm2
由N/书A
=6.91 X 103/0.58 X 4.89 X 102
=24.38N/mm2c f = 205N/mm2
由计算得钢管支撑系统有效。
由此可得:(1.4 X 12.75 X 9.8 + 250.8 X 1.2-6 X 6*4) /6*6=17.21 KN/M2<300 KN/M2(基础承载力)。
满足设计要求。
基础回顶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