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英国工业革命
历史九上的第九课笔记

历史九上的第九课笔记历史九上第九课笔记一、英国工业革命1.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3.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轮船、火车的发明。
5.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制造业的完成。
6.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新兴工业的出现,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造成环境的恶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场”;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局面。
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1. 相同点: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都发源于欧洲。
2. 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有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进而在一般垄断基础上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进而在一般垄断基础上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各国出现了垄断组织。
三、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 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国家的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2. 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这导致了城市化的进程加速。
城市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也带来了社会和环境上的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3. 社会结构变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贵族和地主阶级逐渐衰落,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崛起。
这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4. 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工业化也带来了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们开始追求时尚和品味,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同时,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5.提高史料阅读、分析、综合能力,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较多地依赖记忆和背诵,对史料阅读、分析、综合等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背景、过程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2.难点:
(1)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分析方法。
(2)学生对史料阅读、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提问:请学生回顾已学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考这些事件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引入: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这些事件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3.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社会的巨大变革,激发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2单元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答案】 C【解析】材料中“销售范围广、需求量大”“带动一场工业革命”即说明市场刺激工业革命。
2.马克思这样评价“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
……”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A.爱迪生 B.富尔顿C.史蒂芬孙D.瓦特【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这种“原动机”是蒸汽机,它的改进者是瓦特。
3.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近半个世纪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展。
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领先的两个部门是()A.纺织业和铁路业B.纺织业和化工业C.铁路业和采矿业D.汽车制造业和化工业【答案】 A【解析】化工业、汽车制造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兴的工业部门,排除B、D两项;采矿业不如纺织业和铁路业发展迅速,排除C项。
4.1851年在伦敦举办的博览会上,不可能...展出的工业品是()A.火车机车B.汽船C.万能蒸汽机 D.合成橡胶【答案】 D【解析】合成橡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5.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
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 A.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工作B.民主运动的推动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提高【答案】 A【解析】导致女子服饰改变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工业革命使工厂兴起,简短的服装适应这一工作环境的需要。
第9课_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__教学用

化学
钢铁 德国
西门子 电力 奥斯特、法拉第(理论)、韦纳·
电生磁
汉斯· 克里斯蒂安· 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丹麦物理学家 1820年
因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杰出发现获英国皇家学 会科普利奖章。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 ──电磁学。 1829年起任哥本哈根工学院 院长。 磁生电 迈克尔·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 在化学、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 杰出贡献。 1831年,他经过大量实验发现 “磁生 电”(“电磁感应”)并引入“场”的概念, 宣告了电气时代的到来。1824年被选为皇 家学会会员,1825年接替戴维任皇家学院 实验室主任,1833年任皇家学院化学教授
摩根、 洛克菲 勒、三 井、西 门子等
两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动力或标志
发明者 科技含量
蒸汽 工匠技师 经验主义
电力 科学家、工程师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产紧 密结合
发生时间地点 首先在英国发生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 起始的行业 经济结构 生产组织 经济思想
18c中-19c上 资本主义国家(19c下) 纺织业等轻工业 重工业 工厂取代工场 垄断组织、跨国公司出现 中小企业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出现(国家资本主义)
思考探究
请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 发生而不是在其它国家?
英国首先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商人,现在你准 备投资工业,需要哪些条件呢?
思考这些条件在英国又 是怎样具备的?
雄厚的资本 技术知识
充足的劳动力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1.熟记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理解记忆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2.分析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呈现出的特点。
预习案【重难点阐释】①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预习自测】1.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D.发电机的发明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A.雇佣关系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师徒关系B.使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劳动的工场C.自然科学新发现的先导作用突出D.同时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生3.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4.下列关于“万能蒸汽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使人类使用的动力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②促进了汽油、柴油等燃料的应用③促使铁路时代到来④对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⑤使工厂开始集中,工业城市兴起A. ①②③④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⑤5.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B.整个革命进程时间缩短C.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探究案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很多学者在分析工业革命发生原因时总结出五个基本要素,即政治、劳动力、资本、科技和市场。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1)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2)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工业组织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这些研究从不同侧而抓住工业革命的特征,成为后来工业革命研究的起点。
第9课_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上课

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
从而获取廉价的劳动力
需 要 是 发 明 之
18世纪英国已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母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 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 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5 进程不同: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
德国
我们来看看人类动力的发展史:
畜力——水力——蒸汽动力——电力 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时代,利用畜 力和水力进行简单的生产,但是这种生产 方式到了近代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制造 出新的动力——蒸汽机、电力,给整个人 类社会带来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改变—— 从农耕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
发生国家 始于英国一国
发明者
动力
重要发明 蒸汽机(蒸汽时代) 电力、内燃机 起始部门 轻工业 交通
资本主义阶段
经济组织 工厂制(中小企业)
自由竞争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时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了 大企业时代(有何特点?) 代(有何大机器生产的)工 大企业出现 厂制度成普遍组织形式; ②大企业掌控国家的经济 ②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 命脉和国家机器 ③自由主义思潮兴盛 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④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自由资本主义被 控制产品价格 垄断资本主义(帝 ⑤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 跨国公司
3.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项目 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C60年代-19C中期 工匠(实践经验) 蒸汽动力(煤) 火车、汽轮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70年代——20C初 几个发达国家同时进行 科学家(科学理论) 电力、内燃机(石油) 重工业 汽车、飞机 大企业(垄断组织) 垄断(帝国主义阶段) 最终形成
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第二单元 4.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使生产
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革命后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的对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促使了帝国主义时代的 到来。 (2)两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经济组织的变化。工业革命开 启了一个以工厂制度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工业时代, 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大企业时代到来,并进一步使企业 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组织 形式。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答案: 一、1.社会稳定 人口 资本流动自由 经济稳步发
展
斯
工场手工业
阿克莱特 采矿业
海内外市场
手摇纺纱机 瓦特 英国
2.凯伊
飞梭
1885
哈格里夫
蒸汽时代 汽 新 铁
岳 麓 版 历 史
水力纺纱机 欧陆 北美 欧美
水力织布机 铁路时代 纺织业
冶金业 史蒂芬孙 轮 路业 3.19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二单元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一次能纺出多 根纱线的纺纱机,他把这种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并进一步引发了其他生产领域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工 业革命时代到来了。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纽约洛帕克街 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电的时代来临了。 两次工业革命各有哪些重大发明?对经济组织和世界 市场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使用时间:2012、3、5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09 【旧知新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3分)(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1分)概括该材料的观点。
(5分)【学习目标】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1、掌握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范围、原因和条件、领域、技术表现、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影响等各个环节之间不是孤立关系,而是互为因果。
【自主学习】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工业革命)1、条件:⑴政治方面:后,英国社会稳定。
⑵经济方面: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十分兴旺。
⑶直接原因(市场):18世纪中期,的不断扩展。
(4):技术: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浪潮。
2、成就:⑴棉纺织业:①发明飞梭,提高织布速度。
②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和阿克莱特先后发明了和水力纺纱机,提高纺纱功效,接着出现了。
⑵冶金业和采矿业:出现一系列重大技术发明,提高了炼铁和采煤技术。
⑶动力方面:瓦特改进的“万能蒸汽机”,1785年,开始在工厂使用,人类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四 18世纪的英国政府依然推行重商主义,主要的表现就 是保护国内工业发展。工业革命发生前,毛纺织业是英国最主 要的工业部门,出口也主要以毛纺织品为主。为保护毛纺织业, 政府出台相关法令,禁止羊毛出口,1719-1825年间又禁止工 匠和技术工人移居国外,甚至直到1843年,都一直禁止纺织机 械及其他设备出口。为了避免外来竞争,1700年政府颁布法令, 禁止丝绸及印染棉布进口,这对于东印度公司的东方贸易造成 重大打击,但却促进了国内丝绸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重商主 义还体现为一系列关税保护法令,1692年法令规定,对法国进 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从1723年起又对茶叶、咖啡、可可等 征收消费税,以限制这些物品在国内的销售,促进贸易平衡。 与进口商品的高关税相对应,英国政府又实施出口补贴政策, 以推动对外出口。1722年,英国对丝绸商品实施出口补贴, 1732年对帆布出口实施补贴,1742年对输往外国和殖民地的亚 麻布实施补贴。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 后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除了范围外,第 一次工业革命后 世界市场还发生了什么变化?料三——《英国通史》第四卷
——《英国通史》第四卷
(3)重商主义下英国在18世纪80年代以前对外贸易未能得到充 分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18世纪80年代,英国与宿敌法国签订了一 份自由主义的商业协定园,即《艾登条约》。该条 约有40余项条款,赋予两国在欧洲商业和贸易中的 完全自由。
1846年英国废弃《谷物法》,结束对谷物进口 的限制和关税。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政策 调整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课时)
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 马凤妍
2018-9-20
课程标准: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高考考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 命如何推动世 界市场基本形
成?
材料一 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 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 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 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 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 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 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1854年又废弃《航海条例》,不再要求英国及 其殖民地的外贸运输必须由英国船队包揽,结束英 国海运公司的垄断,英国进入全面零关税时代。
——《英国通史》第四卷
问题:相较于18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在海外贸易中 的做法,材料五表明了什么?
材料六 “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自由放任”的 市场机制,这种机制要求经济在“自然”状态下发展, 生产在自由中竟争……在其中,个人与社会完成了利 益的最大统一。因此,政府应该创造一种自由、公平 的竞争环境,以保障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国家对经济 领域的任何干预都会对国家整体造成妨碍作用,这就 是“自由放任”理论。
——《英国通史》第四卷
(1)依据材料四指出重商主义有哪些主要特征?
重商主义: 主张国家干预 倡导贸易保护 实施市场垄断
材料四 18世纪的英国政府依然推行重商主义,主要的表现就 是保护国内工业发展。工业革命发生前,毛纺织业是英国最主 要的工业部门,出口也主要以毛纺织品为主。为保护毛纺织业, 政府出台相关法令,禁止羊毛出口,1719-1825年间又禁止工 匠和技术工人移居国外,甚至直到1843年,都一直禁止纺织机 械及其他设备出口。为了避免外来竞争,1700年政府颁布法令, 禁止丝绸及印染棉布进口,这对于东印度公司的东方贸易造成 重大打击,但却促进了国内丝绸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重商主 义还体现为一系列关税保护法令,1692年法令规定,对法国进 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从1723年起又对茶叶、咖啡、可可等 征收消费税,以限制这些物品在国内的销售,促进贸易平衡。 与进口商品的高关税相对应,英国政府又实施出口补贴政策, 以推动对外出口。1722年,英国对丝绸商品实施出口补贴, 1732年对帆布出口实施补贴,1742年对输往外国和殖民地的亚 麻布实施补贴。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36年)
问题:依据材料六及所学知识概括自由主义的核心内 容。
为什么要调整?
材料七 18世纪80年代以来,从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延 续下来的保护关税政策,就越来越成为英国经济发展 和对外扩张的障碍,因为对外国工业品征收高额进口 关税会引起这些国家的报复,结果是阻碍英国工业品 的出口,而对国外原料和粮食征收高额进口税,又会 引发英国国内的原料和粮食涨价,导致工业产品成本 增加。这样,从19世纪初开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 来的工业资产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同土地贵族、金融 贵族和大垄断商人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废 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取得了自由贸易政策的胜利。
——《英国通史》第四卷
(2)根据材料四概括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18世纪的英国政府依然推行重商主义,主要的表现就 是保护国内工业发展。工业革命发生前,毛纺织业是英国最主 要的工业部门,出口也主要以毛纺织品为主。为保护毛纺织业, 政府出台相关法令,禁止羊毛出口,1719-1825年间又禁止工 匠和技术工人移居国外,甚至直到1843年,都一直禁止纺织机 械及其他设备出口。为了避免外来竞争,1700年政府颁布法令, 禁止丝绸及印染棉布进口,这对于东印度公司的东方贸易造成 重大打击,但却促进了国内丝绸业和棉纺织业的发展。重商主 义还体现为一系列关税保护法令,1692年法令规定,对法国进 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从1723年起又对茶叶、咖啡、可可等 征收消费税,以限制这些物品在国内的销售,促进贸易平衡。 与进口商品的高关税相对应,英国政府又实施出口补贴政策, 以推动对外出口。1722年,英国对丝绸商品实施出口补贴, 1732年对帆布出口实施补贴,1742年对输往外国和殖民地的亚 麻布实施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