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四知文言文重点词翻译

四知文言文重点词翻译

《四知》者,汉·杨震之铭也。

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其为文,简练而典雅,言辞精妙,寓意深远。

今译其文,以供学者参悟。

原文:《四知》者,谓天地之至理,人伦之极则也。

夫天地者,万物之所由生,人伦者,万事之所由起。

天地之大德,生而无疆;人伦之极,义而无穷。

是以君子居则思其源,动则思其终,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是故有备无患,无患则乐,乐则德行备矣。

翻译:《四知》者,说的是天地间最根本的道理,人世间最极致的准则。

天地是万物生成的源泉,人伦是万事起因的根源。

天地间最大的美德,是生生不息;人伦间的极致,是义无反顾。

因此,君子安居时思考事物的起源,行动时思考事物的终结,安于现状时思考可能出现的危险,思考之后就会有所准备。

因此,有了准备就没有祸患,没有祸患就会快乐,快乐了就能具备美德。

重点词翻译如下:1. 四知:指四种知识,即知天地之理、知人伦之极、知德之生、知义之行。

2. 至理:极深的道理,最高的原理。

3. 极则:最高的准则,极致的规范。

4. 万物: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5. 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如父子、夫妇、兄弟等。

6. 生而无疆:生生不息,没有界限。

7. 义而无穷:道义无穷无尽。

8.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9. 居:安居,处于某种状态。

10. 思其源:思考事物的起源。

11. 思其终:思考事物的终结。

12. 居安思危:在安宁的时候思考可能出现的危险。

13. 思则有备:思考之后就会有所准备。

14. 有备无患:有了准备就没有祸患。

15. 无患则乐:没有祸患就会快乐。

16. 德行:品德和行为。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四知》所蕴含的哲理。

它告诉我们,只有深入理解天地之理、人伦之极、德之生、义之行,才能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从而快乐地生活,具备美德。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1《四知》

21《四知》

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 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 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主题:
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 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 赞扬其高尚无私的品质, 进而以其私心反 衬第五伦的情操。
南朝宋 纪传体断代史 西晋 纪传体国别史
《三国志》 陈寿
古 文 二 则
知四
1.生字识记
评骘 zhì
谒见 yè 涿郡 zhuō
复辟 bì
遗 辄
wè i zhé
n 便宜 bià
质悫 què

四知 bì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
代词 ,指杨震 征召 即秀才
zhì
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
古文二则
四知、私心(范晔)
作者简介
范晔
字蔚宗,小字搏。南朝宋著 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 后因事被杀。
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 史实的著作,撰成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九十卷(十志未及完 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前四史
《史记》 《汉书》
司马迁 西汉 班固 东汉 纪传体通史 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 范晔
段落层次
反 衬
四:整体感悟
1.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奉公守法 、毫无私心,清洁廉明。 2.第五伦的私心是自私的思想吗?为什么? 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用反问句式更能突出第五伦的 公正无私。
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 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 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 字。
(一)、字词释义
辟 : 征召
举 :推举,选拔
பைடு நூலகம்
迁: 晋升
故: 从前 怀: 怀揣 转: 调动

《四知》原文与译文

《四知》原文与译文

《四知》原文与译文
原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皎洁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后汉书》
译文
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清廉,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

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盛的吗?”
1/ 1。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一)四知【南朝宋】范晔(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闻:②当之郡之:③何谓无知谓:④故旧长者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二)言志①《论语》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论语·公治长》,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作侍。

③盍:何不。

④裘:轻暖的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表白。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D.无施劳(功劳)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友人惭,下车引之B.愿闻子之志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3.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三)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①,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四知

四知

《后汉书》 范晔 《三国志》 陈寿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 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 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 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 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 以此 遗之,不亦厚乎!”
三:整体感悟
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 事?用简单话概括。
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
郡太守”到“不亦厚乎”)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 的清官形象。
3、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 知”的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 杨震拒金的,对你有什么教育意 义吗?
二、解释重点词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 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 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 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 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 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 乎!”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 贿赂的坚定态度。
五读:悟哲理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
要有自律意识。
坚持原则,不能超越自己心中的道德
底线。
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他为子孙置办 一些产业。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 不亦厚乎? 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大家都知道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

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练习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举茂才()(2)道经昌邑()(3)故人知君()(4)后转涿郡太守()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3.根据内容填空。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___________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___________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四知原文及翻译

四知原文及翻译

四知原文及翻译四知原文及翻译《四知》说明做人要诚实,要自律。

不能因为别人没有看见就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要自觉,也不能贪财。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查看!原文杨震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译文杨震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

词语解释1、杨震:东汉人,东汉时高官,博学而廉洁。

2、东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

3、昌邑:汉代县名,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4、茂才:即秀才,因避东汉光武帝刘秀讳,而改称茂才。

5、举:举荐。

6、怀:揣着,怀揣。

7、遗(wèi):给予,赠送。

8、故人:老朋友 (杨震自称) 。

9、知:了解。

知道。

10、何:为什么。

11、故旧长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

12、为:担任。

13、之:到……去。

14、治:购置,经营。

15、迁:迁移。

16、公廉:公正廉洁。

公:公正,无私。

17、或:有的,有的人。

18、道:路。

19、故:与“新”相对。

20、谒:请托。

21、厚:重,深。

22、亦:也是。

23、子:你。

24、遗:赠送。

解释句子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翻译: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注:君不知故人的正确理解是你不了解我(不贪)的性格。

何谓无知者?翻译: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典故1杨震为官疾恶如仇,敢于直谏。

永宁元年,他代替刘恺任司徒职务,第二年,邓太后逝世后,朝廷中皇帝身边的内宠开始横行。

四知

四知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 清官形象。
五:拓展延伸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 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循吏"、"良吏"、"廉吏"
西门豹 、狄仁杰 、包拯 、 海瑞 、戴叔伦、于成龙
六:知识归类
一、关于任命、升调官职的词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 征召
辟之
段落结构
zxxk
反 衬
四:整体感悟
1.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奉公守法 、毫无私心,清正廉明。 2.第五伦的私心是自私的思想吗?为什么?
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用反问句式更能突出第五伦的 公正无私。
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 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 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 字。
段落层次分析
全文分成两层
一、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公无私(自“伦奉公 尽节……亦以此见轻”)。 一是“诸子或时谏止,(第五伦)辄叱遣之” 。 二是“吏人奏记便宜者,亦并封上”。 二、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证明他的真无私(自 “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 一是对故人的友情。二是对儿子的亲情。由此 可知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 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 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 公正廉洁。
像这样 本性 què恭谨、
清廉 著称
朴实 诚实
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
比拟、 西汉大臣,以 宽容 不修整自己的 因为
比作 明经洁行著称
威严仪表
此见轻。
被看轻
三、效果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
大家都知道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
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下面是小
编给大家介绍的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

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
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
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译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
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
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
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
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
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
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练习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举茂才()
(2)道经昌邑()
(3)故人知君()
(4)后转涿郡太守()
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3.根据内容填空。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___________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

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杨震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推举,选拔(2)取道(3)了解(4)调动
2.C
3.(1)杨震
(2)“清白吏子孙”(“清白吏子孙”的美名)
4.他(杨震)过去在荆州曾举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里,(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5.(1)杨震拒金(贿)。

(2)杨震拒绝“为开产业”。

6。

贤明,刚直,清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