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4 地球“变脸”带来的……》习题2
最新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附教学反思《地球“变脸”带来的……》教学设计

《地球“变脸”带来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目标是认识地貌变化给生物、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好处与坏处,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学情分析地貌在变化过程中,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本课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地貌变化带来的影响。
制作地震仪模型及了解避震常识能够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防震避震意识。
学习目标1.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评价任务1.认识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了解常见的矿产资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线、一罐饮料、彩笔、白纸条、透明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引入地貌在变化过程中,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阅读65页的内容。
二、表达与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来的资料。
2.自学66页的内容。
①了解天然气、石油、煤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了解我国能源的分布情况。
3.拓展活动:鉴别本地的岩石。
大家了解周围的岩石吗?利用双休日在家或学校附近搜集不同类型的岩石。
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对岩石的破碎程度、外观、硬度、条痕和遇酸反应等进行检测。
4.自学68页的内容。
第二课时一、鉴定岩石把学生搜集的岩石,通过从破碎程度、外观、条痕、硬度、遇酸醋反应几个方面去鉴定。
二、把学生搜集的岩石整理成岩石标本盒。
三、拓展活动1.阅读资料,了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2.小组为单位制作地震仪模型并进行实验。
①安装架子。
②在彩笔上捆上各重物。
③笔尖正好挨到纸条。
④晃动桌子,并慢慢拉动纸条。
3.科学自助餐。
①自学71页的内容。
②演示避震逃生活动。
教学反思因为本课理论性强,光凭空洞的说教,学生肯定会觉得无味,为了克服这一点,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图片并截取了教材上的一些图片,精心制作了上课用的课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这节课成败的关键。
五年级科学上册 5.4《地球变脸带来的……》练习题(无答案) 大象版.doc

《4 地球“变脸”带来的……》习题
一、填空题
1.由于地貌的变化,一部分海洋变成了(),一些鱼进化成()。
2.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其高温高压会使周围的岩石变成新的()。
3.古代的植物埋藏在地下,最后变成了()。
4.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等。
5.()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能源。
已知的能源矿产有(),(),()等八类。
二、判断题
1.许多岩石都是矿产资源。
()
2.要了解岩石,就要对他的破坏程度,外观,硬度,条痕等进行检测。
()
3.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用大理石砌成的。
()
4.有的矿产可以再生,有的矿产不可以再生。
()
5.节约矿产资源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
6.金属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一。
()
7.我们使用的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
三、选择题
1.()是有熔岩冷却后凝结组成的岩石。
A.花岗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2.汽油是从()中提炼出来的。
A.石油
B.煤
C.铁
D.天然气
3.汽油过量增加会造成()的浪费。
A.天然气
B.煤
C.石油
D.铁
4.()被人们称为工业粮食。
A.铁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5.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是()
A.李四光 B 张衡 C.邓稼先。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4 地球“变脸”带来的 》习题2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资料《4 地球“变脸”带来的……》习题一、填空题1.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可以分为()、()、()等。
2.能源矿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能源矿产主要有()、()、()等8种。
煤是古代的植物变化成的。
能源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节约利用。
3.孔雀石是金属矿产,用它可以炼();()是非金属矿产,粉笔就是用它做的。
4.岩石的硬度分10个等级,()最硬,硬度为10,()最软,硬度为1。
5.我国东汉科学家()发明的侯风地动仪,据说能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方位。
二、选择题1.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2.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地区发生6.8级地震。
这次地震()A.发生在印度洋板块上B.发生在亚欧板块上C.是地壳张裂造成的D.是地壳挤压造成的3.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A.干旱区B.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D.湿润区4.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B.地壳C.地幔D.内部5.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三、简答题地震时,身处学校、家里一集公共场所,我们分别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自救?。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4 地球“变脸”带来的……》教案1

《4 地球“变脸”带来的……》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理解地球“变脸”的表现形式。
2.利用事实材料,分析地球“变脸”给人类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3.以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的人文关怀精神。
2.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人类活动对地球“变脸”起到了加剧作用。
2.地球“变脸”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并探讨这一问题的办法。
难点:地球“变脸”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可以借助网络工具,利用图片的直观效应,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读图表得出结论,而不是教师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教学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方案,课后延伸拓展方案。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情景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说明地球“变脸”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过去的地球是什么样子?教师:大家自己独立完成探究一的内容和问题。
(1)你认为哪些因素能引起地球“变脸”?(2)研究地球“变脸”通常有哪些情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表和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探究二思考题:(1)你知道地球“变脸”的原因有哪些吗?(2)通过图片以及讲解,你对地球“变脸”有怎样的认识?教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找学生进行解答和讲解,学生总结。
(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较为容易掌握,学生可独立完成。
探究三:探究地球“变脸”的影响?(1)你认为地球“变脸”对人类有哪些影响?(2)列举地球“变脸”还有哪些影响?(3)面对地球“变脸”,你认为人类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3 地球“变脸”之谜》习题2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
《3 地球“变脸”之谜》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地形主要有()、()、()、()、(),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
2.我国的地形()高()低,西部多(),东部多(),呈()状分布。
3.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很(),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二、判断题
1.地球是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
2.从地图上看,面积最大的是欧亚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
()
3.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
4.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
5.在地球的不同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
6.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代表海洋的深浅不同。
( )
7.我国的地形主要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
()
8.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
三、连线题
平原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高原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山地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盆地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四、简答题
有人把地球的内部力量称为地表形态的塑造者,把地球的外部力量称为地表形态的雕刻师。
这是为什么?
1。
五年级上 地球在“变脸” 复习 大象版

麦哲伦的实践探索, 坚信地球是圆形的, 1519年9月,葡萄牙的 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 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 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 1522年又回到西班牙, 这次航行是人类第一次 的环球航行。
五年级上 地球在“变脸” 复习 大象版
知识回顾
地球是个扁球体
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经过现代科学家的精密 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而是一个 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北半球 南半球
现在,地 球表面大约 71%的面积被 海水覆盖,其 余的是陆地。
五年级上 地球在“变脸” 复习 大象版
课堂练习 1.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__亚__里___士__多__德_____通过长期的观测得出了结 论:“_大__地___是__球__形__的__”___。
2.地核又分为_外__层__地核和_内__层__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格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 是_液__态___物质,内核则可能是__固__态___物质。
3.地球从外到内包括_地__壳____、__地__幔____和__地__核____三层,大多数地震都是 由地幔活动造成的。
五年级上 地球在“变脸” 复习 大象版
五年级上 地球在“变脸” 复习 大象版
知识回顾
各种各样的地貌
五年级上 地球在“变脸” 复习 大象版
五年级上 地球在“变脸” 复习 大象版
五年级上 地球在“变脸” 复习 大象版
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 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和磨蚀 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作 用形成风蚀地貌。
五年级上 地球在“变脸” 复习 大象版
知识回顾
你能归纳地球表面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吗?
1.早期由外界因素引起变化——陨星不断地轰击地球,使 地球表面的岩石熔化变成炽热的熔岩海洋。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4地球“变脸”带来的大象版

地球“变脸”带来的……教材解读《地球“变脸”带来的……》隶属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的第四课,从内容编排上该单元分为四个部分,在这课之前的第3课,学生认识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然后过渡到本课《地球“变脸”带来的》的拓展活动—鉴别本地的岩石的模样的改变,是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重点探究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搜集了解岩石”,第二部分是“探索岩石模样变化的原因”,第三部分是“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形成的原因。
本课主要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流水、生物、大气等各种自然力量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下,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学情分析《地球“变脸”带来的……》属于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的第四课,学生通知前一至三课的探究学习后,对地球结构的基础知识、地球表面及内部的变化的大致过程以及一些典型的地貌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很容易对奇形怪状的地质景观的成因产生疑问,有一定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岩石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风化作用会改变岩石模样,使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用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知道在探究活动中证据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的人文关怀精神。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流水对岩石的作用。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猜想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
小学科学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地球在“变脸”4地球“变脸”带来的……

4.地球“变脸”带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表面变化造成的影响。
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地球“变脸”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正面及负面的影响。
(2)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矿产资源的种类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2)意识到自然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3)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增强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与人交流的意识;(4)关心身边的环境,培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5)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观看音像资料,思考、探究、合作学习,能够从相关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归纳、条理化;(6)在小组讨论交流中,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并能够学会对他人的意见进行评估和借鉴;(7)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中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1·学生是洛阳市涧西区南华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2·学生为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3·学生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4·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电视广播及网络,课外读物已经接触到一些关于地貌变化给地球产生影响的资料。
3重点难点(1)认识到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的灾难;(2)意识到自然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阅读1.地貌变化过程中,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活动2【导入】看幻灯片2.看幻灯片,汶川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2023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袭来,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1000多名失踪。
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地球“变脸”带来的……》习题
一、填空题
1.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可以分为()、()、()等。
2.能源矿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能源矿产主要有()、()、()等8种。
煤是古代的植物变化成的。
能源矿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节约利用。
3.孔雀石是金属矿产,用它可以炼();()是非金属矿产,粉笔就是用它做的。
4.岩石的硬度分10个等级,()最硬,硬度为10,()最软,硬度为1。
5.我国东汉科学家()发明的侯风地动仪,据说能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方位。
二、选择题
1.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地区发生6.8级地震。
这次地震()
A.发生在印度洋板块上
B.发生在亚欧板块上
C.是地壳张裂造成的
D.是地壳挤压造成的
3.目前,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主要位于()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4.地震是地球()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5.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三、简答题
地震时,身处学校、家里一集公共场所,我们分别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