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每股收益计算

合集下载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
1.非稀释每股收益(EPS):把公司全部收益分在所有股东手里,即每
个股东的收益。

公式为:全部收益÷股份发行总量。

2.稀释每股收益(EPS):当发生拆股或合股时,原有股东可能会多或
少拥有新发行股,从而影响每个股东的收益额,从而需要稀释已发行
股份,才能使每股收益不变。

公式为:(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股票价
格调整)÷(母公司股总数x调整前每股股份)。

3.扣非稀释每股收益(EPS):指对公司报表中的某些收入或费用进行
排除,从而得出公司的持续经营状况。

公式如下:(归属于母公司净
利润-非持续经营收入-非持续经营支出)÷(调整前每股股份)。

4.调整后的每股收益(EPS):对公司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投资收益、
贩卖赊购物品收益、特殊事项收益等收益进行从报表上排除,以便投
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持续经营的收益情况。

公式为:(归属于母公司
净利润-非经常性收入)÷(调整前每股股份)。

5.基本每股收益(EPS):即会计处理之前的基本收益,不排除会计处
理后的投资收益、贩卖赊购物品收益、特殊事项收益等收益。

公式为: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调整前每股股份)。

因此,稀释每股收益(EPS)是根据现有股份数量和利润重新调整后的每股收益数额,用于指导投资分析师与投资者对一只股票的估值。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包括:非稀释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扣非稀释每股收益,调整后的每股收益,以及基本每股收益等等,每种计算公式都有其独特的计算方式,用于反映公司持续经营的收益情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点之稀释每股收益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点之稀释每股收益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点之稀释每股收益2017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考点之稀释每股收益你知道什么是稀释每股收益吗?你对稀释每股收益了解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稀释每股收益的知识,欢迎阅读。

1.可转换公司债券对稀释每股收益的影响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指发行公司依法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采用假设转换法判断其稀释性,并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要领:计算增量每股收益。

首先,假设这部分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当期期初(或发行日)即已转换成普通股,从而一方面增加了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另一方面节约了公司债券的利息费用,增加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

其次,用增加的净利润除以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得出增量股的`每股收益,与原来的每股收益比较。

如果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小于原每股收益,则说明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稀释作用,应当计入稀释每股收益。

2.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对稀释每股收益的影响对于认股权证、股份期权,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一般无需调整分子净利润金额,只需要按照下列步骤对分母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进行调整:(1)假设这些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在当期期初(或发行日)已经行权,计算按约定行权价格发行普通股将取得的股款金额。

(2)假设按照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发行股票,计算需发行多少普通股能够带来上述相同的股款金额。

(3)比较行使股份期权、认股权证将发行的普通股股数与按照平均市场价格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差额部分相当于无对价发行的普通股,作为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净增加。

(4)将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乘以其假设发行在外的时间权数,据此调整稀释每股收益的分母。

计算公式: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其中,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的计算,理论上应当包括该普通股每次交易的价格,但实务操作中通常对每周或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交易价格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即可。

2019注会《会计》---第A134讲_稀释每股收益(2)

2019注会《会计》---第A134讲_稀释每股收益(2)

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四、限制性股票上市公司采取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方式进行股权激励的,在其等待期内应当按照以下原则计算每股收益。

(一)等待期内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1.总原则: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

限制性股票由于未来可能被回购,性质上属于或有可发行股票,因此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不应当包括在内。

(不包含限制性股票股数)2.具体计算方法上市公司在等待期内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应视其发放的现金股利是否可撤销采取不同的方法:(1)现金股利可撤销,即一旦未达到解锁条件,被回购限制性股票的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或需要退回)其在等待期内应收(或已收)的现金股利。

等待期内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应扣除当期分配给(注意:强调当期分配)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分母不应包含限制性股票的股数。

(2)现金股利不可撤销,即不论是否达到解锁条件,限制性股票持有者仍有权获得(或不得要求退回)其在等待期内应收(或已收)的现金股利对于现金股利不可撤销的限制性股票,即便未来没有解锁,已分配的现金股利也无需退回,表明在分配利润时这些股票有了与普通股相同的权利,因此,属于同普通股股东一起参与剩余利润分配的其他权益工具。

等待期内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应扣除归属于(注意:不强调当期分配)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净利润;分母不应包含限制性股票的股数。

(二)等待期内稀释性每股收益的计算上市公司在等待期内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应视解锁条件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1.解锁条件仅为服务期限条件的,公司应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尚未解锁的限制性股票已于当期期初(或晚于期初授予日)全部解锁,并参照本章中股份期权的有关规定考虑限制性股票的稀释性。

【特别提示】行权价格低于公司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其中:行权价格:是指限制性股票的发行价格加上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取得职工服务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有关规定计算确定的公允价值。

【会计实操经验】等待期内稀释每股收益如何计算

【会计实操经验】等待期内稀释每股收益如何计算

【会计实操经验】等待期内稀释每股收益如何计算在我们计算等待期内稀释每股收益时,应视解锁条件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果解锁条件仅为服务期限条件的,企业应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尚未解锁的限制性股票已于当期期初(或晚于期初的授予日)全部解锁,并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中股份期权的有关规定考虑限制性股票的稀释性。

其中,行权价格为限制性股票的发行价格加上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取得的职工服务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有关规定计算确定的公允价值。

锁定期内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分子应加回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分子时已扣除的当期分配给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持有者的现金股利或归属于预计未来可解锁限制性股票的净利润。

如果解锁条件包含业绩条件的,企业应假设资产负债表日即为解锁日并据以判断资产负债表日的实际业绩情况是否满足解锁要求的业绩条件。

若满足业绩条件的,应当参照上述解锁条件仅为服务期限条件的有关规定计算稀释性每股收益;若不满足业绩条件的,计算稀释性每股收益时不必考虑此限制性股票的影响。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有些可能不涉及资金)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识。

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的保持。

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的。

希望大家多多不断的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例题

1.甲上市公司2×14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5 500万元,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7 900万股,3月31日定向增发3 000万股普通股,9月30日自公开市场回购600万股拟用于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

2×14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发行40 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年利率为2%,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

假设不具备转换选择权的类似债券的市场利率为3%。

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负债成分公允价值=(40 000×2%)/(1+3%)+(40 000×2%)/(1+3%)2+(40 000+40 000×2%)/(1+3%)3 =38 (万元)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38 ×3%×(1-25%)=(万元)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40 000/10 =4 000(万股)则甲公司2×14年度稀释每股收益=(25 500+)/(10 000+4 000×12/12)=(元/股)。

2.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后12个月以后即可转换为本公司股票,即转股期为发行12个月后至债券到期日止的期间。

转股价格为每股10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0股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

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正确答案:(1)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7 900+3 000×9/12-600×3/12=10 000(万股)2×14年基本每股收益=25 500/10 000=(元/股)(2)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负债成分公允价值=(40 000×2%)/(1+3%)+(40 000×2%)/(1+3%)2+(40 000+40 000×2%)/(1+3%)3 =38 (万元)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38 ×3%×(1-25%)=(万元)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40 000/10 =4 000(万股)则甲公司2×14年度稀释每股收益=(25 500+)/(10 000+4 000×12/12)=(元/股)。

会计经验:稀释每股净收益怎么算,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实例

会计经验:稀释每股净收益怎么算,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实例

稀释每股净收益怎么算,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实例稀释每股净收益怎么算,稀释每股收益计算实例当公司具有复杂资本结构时,那些可更换为普通股的证券及可履行认购普通股的证券一旦转换或履行认购,通常会冲淡(稀释)普通股每股净收益。

为此一些国家规定若稀释影响超过一定限度,公司应对普通股每股收益作双重表述。

如美国,稀释若对每股收益的影响超过3%时,则要求公司对每股收益作双重表述,其一为原先的每股净收益;其二为完成冲淡的每股净收益。

所谓完全冲淡(稀释)的每股净收益是指:假设公司所发行的可更换为普通股的证券及可履行认购普通股的证券,在当年年初时全部更换及全部履行后的普通股每股净收益。

目的是为让普通股股东了解他们将享有的每股净收益的最低限额。

那么,稀释每股净收益怎么算?在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在原先的每股净收益的基础上,分子、分母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分母会因在外流通的普通股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子会因优先股股利的减少(假定可转换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或债券利息的减少(假定可转换公司债转换为普通股)而发生变动。

小编举例说明如下:实例假设8%的优先股为可更换的优先股,每股可更换为2股普通股,那么50000股的优先股可更换为100000股普通股。

同时该公司还拥有可转换公司债,面值为120000美元,利率为6%,可转换为普通股1200股。

该公司完全冲淡的每股净收益为:完全冲淡的每股净收益=(253000美元+120000美元x6%)/(207500股+100000股+1200股)=0.84美元/股计算表明,如果可转换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均在当年年初转换为普通股,将使普通股每股净收益由原先的1.2美元减少到0.84美元。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eps计算方式

eps计算方式

eps计算方式(原创版)目录1.EPS 计算方式的概念与重要性2.EPS 计算方式的分类3.EPS 计算方式的具体算法4.EPS 计算方式的应用案例5.EPS 计算方式的优缺点正文一、EPS 计算方式的概念与重要性EPS(Earnings Per Share)即每股收益,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EPS 计算方式,就是通过特定的算法,计算出公司每股股票所对应的盈利。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从而作出投资决策。

二、EPS 计算方式的分类EPS 计算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基本每股收益(Basic EPS)和稀释每股收益(Diluted EPS)。

1.基本每股收益(Basic EPS):基本每股收益是指公司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这里的普通股股数是指公司发行的股票总数,不包括可转换债券、期权等可能会转化为普通股的证券。

2.稀释每股收益(Diluted EPS):稀释每股收益是指在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考虑了所有可能会转化为普通股的证券的影响后的每股收益。

这些证券包括可转换债券、期权、认股权证等。

三、EPS 计算方式的具体算法1.基本每股收益(Basic EPS)的算法:基本每股收益 = 公司净利润 /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2.稀释每股收益(Diluted EPS)的算法:稀释每股收益 = 公司净利润 /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 可转换债券转股数 + 期权行使数 + 认股权证行使数)其中,可转换债券转股数、期权行使数、认股权证行使数需要根据各种证券的转换条件进行计算。

四、EPS 计算方式的应用案例以 A 公司为例,该公司 2021 年净利润为 1000 万元,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 100 万股。

那么,该公司的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如下:1.基本每股收益(Basic EPS):基本每股收益 = 1000 万元 / 100 万股 = 10元/股2.稀释每股收益(Diluted EPS):假设 A 公司有 10 万股的可转换债券,每股转股价为 10 元,且债券持有人全部行使转股权。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

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小编导言】我们一起来学习2014《会计》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

本考点属于《会计》第二十六章每股收益第二节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的内容。

【考频分析】:考频:★★★复习点拨:本考点2011年出过单选题。

【内容导航】:一、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高频考点】: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教材例26-1】某公司20×7年期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30 000万股;4月30日新发行普通股16 200万股;12月1日回购普通股7 200万股以备将来奖励职工之用。

该公司当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6 250万元。

假定该公司按月数计算每股收益的时间权重。

20×7年度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如下:(如果是月度报表的话,那就要按实际发行期间或回购期间来计算其相关加权平均数)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0 000×12/12+16 200×8/12-7 200×1/12=40 200(万股)或者30 000×4/12+46 200×7/12+39 000×1/12=40 200(万股)基本每股收益=16 250/40 200=0.4(元/股)稀释每股收益编辑词条该词条缺少基本信息栏、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稀释每股收益又称“冲淡每股收益”,是新会计准则所引入的一个全新概念,用来评价“潜在普通股”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以避免该指标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只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而不考虑不具有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

1、分子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
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对于包含负债和权益成份的金融工具,仅需调整属于金融负债部分的相关利息、利得或损失。

2、分母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应当根据潜在普通股的条件确定。

当存在不止一种转换基础时,应当假定会采取从潜在普通股持有者角度看最有利的转换率或执行价格。

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应当按照其发行在外时间进行加权平均。

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为普通股;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为普通股;当期被注销或终止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当期发行在外的时间加权平均计入稀释每股收益;当期被转换或行权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从当期期初至转换日(或行权日)计入稀释每股收益中,从转换日(或行权日)起所转换的普通股则计入基本每股收益中。

举例说明:
凯诺科技于2006年8月发行了4.3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第一年票面利率仅为1.4%。

该公司2007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223元,其6月末的股本总额约为2.84亿股,尚有1.96亿元可转债未转股,因此,凯诺科技“稀释后期末股本”约为3.23亿股,稀释每股收益相应下降到0.196元,可见凯诺转债的稀释作用为12.11%。

对于盈利企业,当其发行的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便具有了稀释性。

但对于亏损企业,认股权证与股份期权的假设行权一般不影响净亏损,但却会增加普通股股数,从而导致每股亏损金额的减少,实际上产生了反稀释的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攀钢钢钒在2006年末发行了32亿元“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分离出的认股权证总量为8亿份,其行权价格经调整后为3.266元,低于其普通股的市价。

攀钢钢钒6月末股本总额约为30.58亿股,2007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

“权证稀释增加的股数”约为
5.88亿股,攀钢钢钒的稀释每股收益也相应下降到0.13元,故而钢钒GFC1权证的稀释作用为13.33%。

2006年9月,金发科技股东大会通过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至2007年6月末,最新行权价格为6.43元/股,也低于当期普通股的平均市价,因此,其股票期权同样具有稀释性。

金发科技6月末的股本总额约为6.37亿股,2007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2元。

经计算,股票期权在转换成普通股时的加权平均数约为500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相应下降到0.29元,因此,金发科技股票期权的稀释作用为9.38%。

由此可见,对于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这样复杂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广大投资者只有在正确理解其基本每股收益与稀释每股收益后,方能准确计算“市盈率”,进而做出投资决策。

某上市公司于20X7年1月1日按面值发行25000万元的三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票面固定利率为2%,利息自发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即每年12月31日为付息日。

该批可转换公司债券自发行结束后18个月以后可转换为公司股票。

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和权益成份的分拆,且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按照公司利润分享计划约定,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按照当年税前利润的1%领取奖金报酬。

该公司20X7年度税前利润为18000万元,税后净利润为13500万元。

为计算稀释每股收益,分子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应调整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假定可转换公司债券期初转换为普通股而减少的利息费用,二是由此增加利润所导致的支付高管人员奖金的增加。

税后净利润13500
加:减少的利息费用(25000x2%)500
减:相关所得税影响(500x25%)(125)
减:增加的高管人员奖金(500x1%)(50)
加:相关所得税影响(50x25%)12.5
稀释每股收益计算中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13837.5
稀释每股收益于每股收益摊薄的区别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简单点说,比如某个公司有权证、可转债、即将执行的股权激励,那么就意味着股份有潜在的增加可能,那么为了准确评估每股收益,就必须用稀释每股收益了
而摊薄每股收益是指净利润扣除了非经常损益后得到的每股收益,非经常损益指那些一次性的资产转让或者股权转让带来的非经营性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