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乐与人乐孰乐

合集下载

文徵明《独乐园记》

文徵明《独乐园记》

文徵明《独乐园记》文徵明《独乐园记》独乐园记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

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

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

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

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

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

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下,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日弄水轩。

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块,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日钓鱼庵。

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飓,前后多植美竹,为消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

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日采药圃。

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

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

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轩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

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

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栀,耳目肺肠,悉为已有。

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因合而命之日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

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嘉靖戊午二月晦日书,徵明时年八十九。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司马光《独乐园记》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司马光《独乐园记》原文及翻译

司马光《独乐园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

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

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

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

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

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

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

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

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

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

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

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

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

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

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

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

《孟子·梁惠王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孟子·梁惠王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孟子·梁惠王下》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2·1 庄暴见孟子①,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②,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③?”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④,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⑤:‘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⑥,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⑦,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注释〕①庄暴:齐宣王的臣子。

②乐:音乐。

③庶几:差不多。

④管籥(yuè):古代一种吹奏的乐器。

如笙箫之类。

⑤举:全、都。

疾首:头痛。

蹙頞(cù è):忧愁的样子。

蹙,皱。

頞,鼻梁。

⑥羽旄(máo):旗帜。

⑦田猎:打猎。

2·2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①,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②。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③,雉兔者往焉④,与民同之。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⑤,民以为大,不亦宜乎?”〔注释〕①囿(yòu):畜养禽兽的园子,大曰苑,小曰囿。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1·庄暴见孟子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1·庄暴见孟子

【导语】庄暴见孟⼦⽈①:“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②。

” ⽈③:“好乐何如?” 孟⼦⽈:“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乎④。

” 他⽇见于王⽈⑤:“王尝语庄⼦以好乐,有诸⑥?” 王变乎⾊⑦⽈:“寡⼈⾮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⑧。

”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乎,今之乐由⑨古之乐也。

” ⽈:“可得闻与?” ⽈:“独乐乐⑩,与⼈乐乐,孰乐?” ⽈:“不若与⼈。

”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不若与众。

” “⾂请为王⾔乐 :今王⿎乐于此,百姓闻王钟⿎之声管籥之⾳,举疾⾸蹙頞⽽相告⽈ :‘吾王之好⿎乐,夫何使我⾄于此极也:⽗⼦不相见,兄弟妻⼦离散 !’今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见⽻旄之美 ,举疾⾸蹙頞⽽相告⽈:‘吾王之好⽥猎,夫何使我⾄于此极也:⽗⼦不相见,兄弟妻⼦离散!’此⽆他 ,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乐于此,百姓闻王钟⿎之声管籥之⾳,举欣欣然有喜⾊⽽相告⽈:‘吾王庶⼏⽆疾病与,何以能⿎乐也!’今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见⽻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相告⽈:‘吾王庶⼏⽆疾病与,何以能⽥猎也!’此⽆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 矣。

” [原⽂通释] 庄暴来见孟⼦说:“我被⼤王召见,⼤王把他喜好⾳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来回答他。

” 接着就问:“喜好⾳乐怎么样啊?” 孟⼦说:“⼤王这么喜好⾳乐,那齐国⼤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 过了⼏天孟⼦见到齐宣王时问道:“⼤王您曾经把喜好⾳乐的事告诉了庄⼦,有这回事吗?” 齐宣王变了脸⾊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提倡的⾳乐,只不过喜好世俗的⾳乐罢了。

” 孟⼦说,“⼤王这么喜好⾳乐,那齐国⼤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如今⼈们喜爱的⾳乐就像古代⼈喜爱的⾳乐啊。

” 齐王说:“能让我听听是什么道理吗?” 孟⼦说:“独⾃⼀⼈欣赏⾳乐的快乐,跟与他⼈⼀起欣赏⾳乐的快乐,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与他⼈⼀起欣赏⾳乐更快乐。

” 孟⼦说:“与少数⼈⼀起欣赏⾳乐的快乐,跟与多数⼈⼀起欣赏⾳乐的快乐,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与多数⼈⼀起欣赏⾳乐更快乐。

孟子与齐王的这段对话

孟子与齐王的这段对话

一、学习目标:1.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正文,参考注释,完成如下内容。

1、为下列字注音。

(1)王语暴( ) (2)庶几( )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4)直好世俗之乐( )(5)举首蹙頞()(6)羽旄之美( ) (7)放于琅琊( ) (8)秋省敛而助不给( )(9)睊睊( ) (10)慝()(11)徵招(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①王语暴以好乐(语:。

好:。

)②王变乎色曰(色:。

)③今王鼓乐于此(今:。

)④经之营之(经、营:。

)⑤庶民攻之(攻:。

)⑥遵海而南(遵:。

)⑦秋省敛而助不给(省:。

给:。

)⑧为诸侯度(度:。

)⑨民乃作慝(慝:。

)⑩师行而粮食(师:。

)⑾人不得,则非其上(非:。

)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①今之乐由古之乐(“由”通“ ”,如同。

)②可得闻与(“与”通“ ”,语气词。

)③直好世俗之乐耳(“直”通“ ”,。

)④时日害丧(“害”通“ ”,何。

)⑤予及女偕亡(“女”通“ ”,你。

)4、归纳词类活用现象。

①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乐:名词活用为词,娱乐。

)②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少、众:形容词活用为词,少数人、多数人)③今王鼓乐于此(鼓:。

)④吾王庶几无疾病与(疾病:名词活用为词,患病、得疾病。

)⑤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⑥庶民子来(子:名词作状语,像一样。

)⑦而民欢乐之(欢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忧:形容词动用法,以……为欢乐,以……为忧愁。

)⑨出舍于郊(舍:名词活用为词,居住。

)5、分类列举本文出现的文言句式并写出正常语序。

①宾语前置句:好乐何如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猎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之观也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②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王语暴以好乐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今王鼓乐于此今王田猎于此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吾欲观于转附、朝儛③被动句:暴见于王他日,见于王曰6、翻译下列语句。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dú yuè lè bù rú zhòng yu è lè),此句出自《孟子》,本来的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我认为也可以这样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dú lè lè bù rú zhòng lèlè),这样理解:一个人独自快乐不如和大家一起开心,和论坛的朋友一起出行就是这样的开心。

暮春时节,沛县龙城论坛和沛县百度吧一行一百余人,带着对皇藏峪的无限向往,带着对论坛的衷心热爱,带着朋友们的真挚友谊,带着出游的快乐心情,浩浩荡荡奔赴皇藏峪天然森林公园。

这里是汉高祖曾经避难的地方,于是这里便升腾起天子之气。

这里树木葱茏,生机勃勃。

一场夜雨之后,到处显得格外的绿,绿的光鲜,绿的耀眼,绿的让人那么舒服,让人感觉那么清新。

我们沿着石板铺成的道路一路前行,沿途看到了那些古老的树木,经过导游的解说,仿佛每棵大树都有着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那些参天大树,高大、坚强、伟岸,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敬佩之心令人油然而生。

经过瑞云寺,随着人流奔向汉高祖曾经避难的那个山洞。

我们都是沛县人,汉高祖刘邦是我们沛县走出来的一个最高领导人物,我们常常为有这样一位皇帝老乡而感到自豪。

皇藏洞位于一个陡峭的山崖之上,有木梯通向洞旁,我随着人流拾级而上。

沛县人早已把刘邦作为自己的故人,所以大家热情高涨,沿着洞外湿滑的石梯,争先恐后地去亲眼看看当年的皇帝曾经藏匿的地方。

小小的洞口只有躬身才能通过,仿佛是对皇帝的拜谒。

里面山洞空间较小,没有什么特点,最引人注目的堵住是洞口那块巨石,人们称之为“飞来石”,据说是刘邦进入山洞之后,突然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堵住了洞口,同时有蜘蛛将洞口织上一层网,只有才使得项军误以为此洞绝不可能有人,让刘邦躲过一劫,成就大业。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

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

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和《孟子》。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

3、能从选文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积累名言警句。

知识汇总关于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

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关于《孟子》《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认为他继承了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

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严谨。

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内容分析一、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的门人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有诸翻译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有诸翻译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翻译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出自先秦孟子及弟子的《庄暴见孟子》。

原文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译文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庄暴见孟子”是《孟子》中的经典段落,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内容以庄暴和孟子的对话为形式,阐述孟子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基本儒家思想。

本文就君王“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的问题反复论证,阐明了要取得天下就必须得民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他善于抓住齐王心理,逐步将对方的思想引上自己铺设的轨道,使本文独具特色,显示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在论证过程中,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法,孟子为齐威王形象地描绘出“与民同乐”和“不与民同乐”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把抽象的道理鲜明具体地呈现于齐王面前,产生了不容辩驳的逻辑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乐乐与人乐孰乐
笔者从事初三化学教学20年了,在这20年的教学生涯中,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

曾经有过困惑、迷茫,也曾经尝试过实验改革、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考试改革、作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来形容,尤其是第二学期的教学,开学一个半月的时间就要让学生掌握学起来非常困难的酸碱盐知识,这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一个挑战。

尤其困扰教师和学生的是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只有熟练掌握化学反应规律,才能突破化学学习。

应用化学扑克牌教学是笔者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受到一位教师用卡片进行化学教学的启发,不断探索、总结出的学生既能学会化学反应,又其乐无穷的游戏式教学方法。

它一方面使教师摆脱了频繁批改化学方程式测验卷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使学生免除了大量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无奈。

笔者进行化学扑克牌的教学已有4年的时间,在前4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摸索,从牌的书写到牌的数量设置,再到参与反应比较多的物质的配制数量,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学生课上课下在玩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每一年都在不断改进。

这期间也有很多困扰笔者的地方,例如在师生共同制作化学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以普通扑克作为工具,影响了化学牌的使用效果,给化学牌带来了负面影响。

另外,笔者有一些困惑,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

笔者曾经用过各种办法,如指导学生归纳法,列知识点学生填空法,考试检测法,等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面对差异性较大的学生,教师不可能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

再者,学生在玩化学牌的过程中,对于出错牌的学生进行“惩罚”,也就是回答化学问题,如果回答正确,才可以继续出牌,这样可以使学生动脑筋,一方面出牌要谨慎,一方面问题提得要有难度,尽可能不让出错牌的学生轻易答上来。

但是问题的提出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就很难把控了。

为了解决在扑克牌教学过程一直困扰笔者和广大教师的问题,中国铁道出版社将笔者几年的研究和20年教学经验的结晶——《神奇化学牌》出版了,这本集化学牌和初中知识于一体的书,解决了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再也不用担心学生会借玩化学牌的机会玩扑克了;化学知识的系统归纳,解决了好学生不屑总结而基础差的学生不会总结的问题,更解决了教师上复习课左右为难的问题。

学生通过玩化学牌,不仅熟练掌握了化学知识,理清了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同时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教师所教授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多有意思的玩法,自学到了更多的化学知识;通过打化学牌,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给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给紧张的初三生活带来了乐趣。

化学牌教学法,2011年曾经在CCTV中学生频道播出。

2012年2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中教研在理工附中召开现场演示会,邀请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专家学者参加。

展示会后,接到了很多教师的咨询电话,同时也了解到教师和学生非常喜欢这副化学扑克。

神奇化学牌的诞生,是为了解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
可以使学生学习化学变得轻松,解决了化学用语难学、规律难掌握、知识零散难记易忘的问题,变枯燥为有趣,变个人学习为合作学习。

而且通过玩牌,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

不用教师给安排一帮一,受各种条件限制,帮教效果参差不齐。

化学牌突破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它的使用效果更好,教学效果更加科学、合理、高效,也正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探讨的。

笔者在5年的教学研究中,利用不同的化学牌的组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玩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尤其是2012年通过正规的图文并茂、设计精巧的化学扑克,让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神奇化学牌的教学,使笔者和学生都体会到了快乐。

笔者希望把这种快乐传递下去,让更多的教师体会教育的快乐,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正所谓“独乐乐,与人乐,孰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