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浅基础类型与埋深
地基基础种类

地基基础种类1. 引言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承载和传递建筑物的荷载到地下土层中。
地基基础种类的选择在工程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建筑物的荷载特点以及其他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基础种类,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特殊基础,并分别对它们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详细阐述。
2. 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地下部分埋深较浅,荷载主要通过承载层土层传递的地基基础。
常见的浅基础类型包括筏型基础、板型基础和隔离墩基础。
2.1 筏型基础筏型基础是一种承载力较大的浅基础,通常用于大型建筑物或荷载较大的建筑物。
它通过将建筑物的荷载均匀分布到整个基础面积上,降低地基承载力引起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筏型基础的特点如下:•适用场所:适用于软弱土层、高地下水位或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场所。
•结构形式:筏型基础通常是水平扩展的、与建筑物整体连接的大型平板,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施工要求:施工时需要对筏型基础进行有限元分析以确定承载力和稳定性,需要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和倾斜。
2.2 板型基础板型基础是一种常见的浅基础形式,适用于荷载较小、地基承载能力较高的建筑物。
它通过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承载层土壤上,分散荷载并减小地基应力。
板型基础的特点如下:•适用场所:适用于地基土层较好、荷载较小的场所。
•结构形式:板型基础通常是方形或矩形的平板,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施工要求:施工时需要保证基础平整、水平,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以确保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3 隔离墩基础隔离墩基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浅基础,用于建筑物与地下管线或其他结构物之间的隔离。
它通过在建筑物下部设置隔离墩,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隔离墩上,再由隔离墩传递到地下承载层。
隔离墩基础的特点如下:•适用场所:适用于建筑物与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等存在冲突的场所。
•结构形式:隔离墩基础通常是柱状的墩体,可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建筑物的基础埋置在地面以下的深度。
在建筑工程中,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重量,并传递到地基中。
按类划分,基础埋置深度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类。
浅基础一般是指埋深在地面以下不超过3米的基础,主要包括简单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等。
深基础则是指埋深在地面以下超过3米的基础,主要包括钻孔桩基础、灌注桩基础等。
在选择基础埋置深度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地下水位。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就需要将基础埋置的深度增加,以增强基础的承重能力,防止建筑物因水位过高而导致下沉或倾斜。
其次是地质条件。
如果建筑场地地质条件较差,比如软土层较厚或地基岩石质量较差,也需要将基础埋置深度增加,以保证建筑物稳定性。
浅基础中最常用的是简单基础。
它是将建筑物的重量均匀分配到较广的地基上,以减小地基压力而设计的一种基础形式。
如果地基物理条件不佳,简单基础可能就无法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扩大基础、筏板基础等加固地基,以增强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深基础中最常用的是钻孔桩基础。
它是将钻孔加固的混凝土桩埋置于地下深处,以传递建筑物的重量而设计的一种基础形式。
钻孔桩基础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场地,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此外,还有灌注桩基础等深基础形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总结来说,基础埋置深度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
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建筑物类型和设计要求等因素,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埋置深度,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础工程-浅基础设计

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面积为:
A Fk fa G d
(矩形)
b
Fk fa G d
(条形)
p 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
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 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 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 A—基础底面面积。 b—条形基础底面宽度。
基底面做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为1∶2。
3 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尽量置于地下水位之上; 基底面低于地下水位:注意渗透破坏、
施工排水及对基础的腐蚀;
基底面下有承压水位:控制基坑开挖深 度; 基底面应低于冲刷线一定深度。
4 场地环境条件
位于坡高H≤8m,坡角β≤45°稳定边坡之
上的拟建工程,当b≤3m,a≥2.5m时,基础埋深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将地基基础分为三个设计等级:
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建筑与地基类型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物;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甲级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 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2层及2层以上地下室的基 坑工程。
冻胀丘
冻土地区基础的最小埋深为:
dmin = zd – hmax
hmax—基底下允许残留冻土层的最大厚度。 Zd—设计冻深;
9. 4
基础底面尺寸的计算
一、地基持力层承载力确定(见第八章) 二、基础底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 假定基础底面宽度b≤3m,只按基础埋置 深度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按修正后的承 载力初步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基础的类型与分类

基础的类型与构造一、基础的埋深1.基础埋深:指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底面的距离。
浅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5m。
深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大于5m。
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不小于500mm。
2.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型式及荷载(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a.工程地质条件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浅埋。
当浅层土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考虑深埋,但应与其它方案比较。
b.水文地质条件尽量将基础埋置在地下水位200mm以上,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得不埋在地下水中时,应将基础置于最低水位200mm以下。
(3)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基础底面必须置于冰冻线以下200mm。
(4)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埋深新建基础应低于相邻原有基础。
如埋深大于原有基础,则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基础间净距是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
(5)其它基础底面要底于室外设计地面不少于。
二、基础的分类1.按材料的受力特点分类(1)刚性基础:是用刚性材料建造,受刚性限制的基础。
如混凝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灰土基础。
通常用在层数不太高或地基条件很好的地区(2)柔性基础:是指基础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限制,抗压、抗拉强度都很高,如钢筋混凝土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用的最广(1)刚性基础(2)柔性基础2.按基础的构造形式(1)单独基础单独基础是独立的块状形式,常用断面形式有踏步形、锥形、杯形。
适用于多层框架结构或厂房排架柱下基础,其材料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
(2)条形基础基础是连续带形,也称带形基础。
有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条形基础。
1)墙下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多层混合结构的承重墙下。
2)柱下条形基础:为增加基底面积或增强整体刚度,以减少不均匀沉降,常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将各柱下基础用基础梁相互连接成一体,形成井格基础。
(3)满堂基础(用板梁墙柱组合浇筑而成的基础)底宽在3m以上且底面积在20㎡以上的为满堂基础(满堂桩承台)一般有板式(也叫无梁式)满堂基础、梁板式(也叫片筏式)满堂基础和箱形基础三种形式。
浅基础的埋深、底面宽

02 浅基础底面宽
浅基础底面宽的定义
浅基础底面宽是指基础底面的水平投 影宽度,即基础底面在水平面的延伸 范围。
浅基础底面宽是基础设计的重要参数 之一,它决定了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 定性。
浅基础底面宽的影响因素
建筑物类型和功能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基础底面宽的要求不 同,例如高层建筑、桥梁等需要较大的基 础底面宽来支撑上部结构的重量和荷载。
03 浅基础埋深与底面宽的关 系
埋深与底面宽的相互作用
埋深影响底面宽的稳定性
随着埋深的增加,土压力增大,对底面宽的稳定性要求更高,需要适当增加底 面宽以保持稳定。
底面宽影响埋深的选择
底面宽的增加可以提供更大的承载能力,从而允许选择较小的埋深,但过大的 底面宽可能导致不经济和施工困难。
埋深与底面宽对承载力的影响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包括土壤类型、承载能力、地下 水位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基础底面
宽的设计。
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对基础底面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地形的起伏和坡度上,地形的不平坦会导 致基础底面宽的变化。
荷载大小和分布
荷载大小和分布是决定基础底面宽的关键 因素,较大的荷载需要更宽的基础底面来 分散和传递荷载。
评估方法
承载力评估可以采用理论计算、数值 模拟和试验验证等方法。根据工程地 质勘察报告、基础设计图纸和相关规 范进行计算。
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应包括基础承载力、沉降量、 稳定性等方面的结论,为后续施工提 供依据。
工程实例的施工过程及监测
施工流程
基础施工流程包括土方开挖、垫层铺设、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步 骤。应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安全系数是指在基础设计时,为保证安全而采用 的一个大于1的系数,用于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 和安全储备。
基础类型概述

条型基础
按上部结构不同,钢筋砼条形基础可分为墙下条形基础 和柱下条形基础。
当地基较为软弱、柱荷载或地基压 缩性分布不均匀,以至于采用扩展 基础可能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常将同一方向(或同一轴线)上若 干柱子的基础连成一体而形成柱下 条形基础。
筏形基础
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所在地的地基承载力又 较软弱时,采用简单的条形基础或井格基础已不能 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 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作用在一块整板上,这种 基础称为筏板基础。
Page ▪ 17
(1) 砖基础 砖基础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但抗拉和抗剪强度 较低,砖基础具有取材容易、价格便宜、施工简 单等特点,因此应用广泛。砖基底面以下一般先 浇筑100~200mm厚的素混凝土垫层,其剖面通常 做成台阶式,俗称大放脚,常用砌筑形式有 “二 一间隔收”和“两皮一收”。
地基与基础
用途:重型设备基础;桥墩;取水结构;超高层建 筑物基础;
地基与基础
沉井施工主要程序示意图
地基与基础
由桩端阻力承受; 摩擦桩:上部结构的荷载由
桩尖阻力和桩身侧面的摩 擦力共同承受.
地基与基础
• 2)按施工方法分: 预制桩、灌注桩 • 3).预制桩按沉桩方法分类
• 锤击法沉桩:以桩锤的冲击力将桩打入软土
。
• 振动法沉桩:以振动桩机带桩振动,减少土
与桩间摩阻,沉拔快,适砂土。
• 静力压桩法:80~600t压桩机,适软弱土层
二、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分类:
独立基础
形状和大小
箱形基础
条形基础
筏形基础
Page ▪ 6
2.1.2浅基础的类型
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
建筑工程施工基础知识大全

建筑工程施工基础知识大全一、地基基础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是建筑物支撑和承载作用的主要部分。
地基基础的选择和设计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地质条件和地形情况来确定,一般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类型。
1.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地基基础的一种,其埋入地下深度比较浅,通常小于3米。
主要有承台基础、独立基础、筏式基础和桩基础等。
(1)承台基础:承台基础是建筑物在地基下加宽的一种基础形式,一般用于对承载能力和沉降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2)独立基础:独立基础是建筑物每个立柱下的独立基础,一般用在建筑物的直接承重结构。
(3)筏式基础:筏式基础是一种连续的浅基础形式,适用于建筑物荷载均匀分布和地基承载能力较差的情况。
(4)桩基础:桩基础是在地下打入地基桩,通过桩与土壤的摩擦力或桩自身的承载能力来承担建筑物的荷载。
2.深基础深基础是指地基基础的一种,其埋入地下深度比较深,一般大于3米。
主要有钻孔灌注桩、螺旋桩和钢筋混凝土桩等。
(1)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是通过在地下打孔,将混凝土灌入孔内形成的桩基础,适用于荷载较大的建筑物。
(2)螺旋桩:螺旋桩是通过旋入地下形成的桩基础,适用于较软土质和湿地条件下的建筑物。
(3)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是通过预制或现浇的方式形成的桩基础,适用于对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二、建筑物结构建筑物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包括框架结构、框支撑结构、平面网壳结构和空间网壳结构等。
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物结构形式,包括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两种。
框架结构由垂直和水平的框架构成,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和外力作用。
2.框支撑结构框支撑结构是在框架结构基础上,增设支撑结构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地震带区域的建筑物。
3.平面网壳结构平面网壳结构是利用薄壳结构的原理形成的建筑物结构形式,适用于大跨度和无柱空间的建筑物。
4.空间网壳结构空间网壳结构是通过连接多个网壳构件形成的建筑物结构形式,具有轻质、高强和大跨度的特点,适用于运动场馆和大型展馆等建筑物。
基础工程第二章_浅基础

不
满
计算地基承受荷载
确定基底平面尺寸
足
必要时的验算
(软弱下卧层强度、变形稳定、抗滑验算等)
计算地基净反力
基础结构设计(基础剖面尺寸、配筋)
编制施工说明、绘施工图
二、浅基础设计方法
常规设计法 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方法
三、地基基础设计原则
1、对地基计算的要求
地基复杂程度
分级 建筑物规模 依据 功能特征
选择地基基础类型时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物的性质
用途 重要性 结构形式 荷载形式 荷载大小
地基的工程地质 和水文地质条件
岩土层的分布 岩土的性质 地下水
建筑物的型式与功能 场地勘察与室内试验资料 上部结构荷载资料
场地施工技术条件
基础型式方案比较
设
拟定基础型式及平面布置
计
确定基础埋深
步 骤
确定地基承载力
(5)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值可取标准组 合值的1.35倍。
(6)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 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 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1.0。
第二节 浅基础的类型
▪扩展基础 ▪联合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十字交叉基础 ▪筏形基础 ▪箱形基础 ▪壳体基础
5、冻胀土中基础埋深的要求
dmin = zd– hmax
Zd 设计冻深; Z0 标准冻深;
hmax允许残留冻土最大厚度
室内地面
Z0 Zd
dmin hmax
基础埋深
冻胀丘Pingo
随冻结面向下发展,当冻结层上水的压力大于上覆土层强度时,地 表就发生隆起,便形成冻胀丘。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
第四节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单独基础
20
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
21
22
◆条形基础
指基础长度远大于其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 按上部结构形式分有:
墙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
23
24
◆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适用:上部结构荷载大、地质条件差(若仍采用 无筋扩展基础,则抗剪、抗弯能力不够,且将导致基 础尺寸和埋深的增大)
壳40 体
2.1.5 壳体基础
由正圆锥形及其组合形式构成的壳体基础,可 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柱基础和筒体的构筑 物(如烟囱、水塔等)基础。
这种基础使径向内力转化为压应力为主,据报 道,可比一般梁、板式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减少 混凝土用量50%左右,节约钢筋30%以上。
36
(3)构造形式:按是否设置肋梁又可分为平板式和梁 板式(下凹或上凸)两类。
37
◆箱形基础:由顶、底板与内、外墙等组成、 并由钢筋砼整浇而成空间整体结构。
38
箱形基础
⑴适用:当筏板基础太厚时,采用空心的空间 受力体系,即箱形基础,与实体基础相比,可 减少基底压力,增大了空间刚度。
多用于无水(或少水)时的高层建筑(例北京 等地)。
基础工程
Foundation Engineering
1
第2章 浅基础
浅基础便于施工,工期短,造价低,如能 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宜优先采用。
浅基础的类型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2
§ 2.1 浅基础的类型
可按多方面分类 按材料、构造、基础刚度
3
2.1.1 无筋扩展基础
无筋扩展基础
系指用砖、毛石、混凝土、毛石混凝土、 灰土和三合土等刚性材料组成的基础;习惯上 称为刚性基础 适用于多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8
9
1)砖 基 础
优点: 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施工简单。
“大放脚”砌筑:
两皮一收
二一间隔收
▲常做100mm厚的垫层。
10
11
每砌筑一层砖称为一皮 二皮一收式为每两皮砖的高度,收进1/4砖的
宽度; 二一间隔收式为两皮砖的高度与一皮砖的高度
相间隔,交替收进,每次均收进1/4砖的宽度。 这两种砌筑方法都可以满足砖基础的刚性角要
桥梁的墩台基础,但毛石的体积不得超过总体 积的30%。
17
柔性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强度大,抗弯性能良好 在相同条件下,基础厚度较薄,不受基础台 阶宽高比的限制。 适宜“宽基浅埋”、建筑物荷载较大或地基 土较软弱的情况。
刚性基础—— “柔性基础”。
18
2.1.2 扩展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4
5
特点
抗压强度较大 抗拉、抗剪性能较差 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相应的材料强度设计值 构造的限制
6
7
宽高比(或称刚性角)要求
b b0 H 0
2 tan
b——基础底面宽度;
b0——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或柱脚宽度; H0 ——基础高度; b2 ——基础台阶宽度; tana ——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
31
交叉基础间加设联梁组成的交梁基础
32
33
34
2.1.4 筏形基础
▲~是指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基础或梁板 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1)特点:①面积较大,具有完整性和平面连续性,
因此易于满足软弱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②一般埋置深度较大,在相同的上部荷载作用下,
它的沉降量比其它基础形式的小; ③ 具有较大的整体刚度,因此对不均匀沉降有一定
⑵形式:①联合基础,即相邻柱基相连;
②条形基础,即同一排柱基相连;
③交叉条形基础,即条形基础相交叉连接。
⑶特点:因柱下条基为集中荷载,地基反力为非线性 分布,需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与扩展基础相比,具 有结构特征优良、承载能力大等特点。
27
◆柱下条形基础例图
28
29
◆十字交叉条形基础(交梁基础)
将条形基础纵、横两个方向联合起来, 成为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⑴特点: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和良好的调整地 基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⑵适宜:柱网下的地基软弱,土的压缩性或柱 荷载的分布沿两个方向都很不均匀的情况。
30
联梁式交叉条形基础
■单向条形基础的底面积已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只需减少基础之间的沉降差,另一方向加设联梁。 ■联梁不着地,但需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可按单向 条形基础的设计,联梁的配置通常是带经验性的。
特点:抗弯、抗剪性能好,基底容许出现一定挠曲 变形而不开裂,可承受弯拉应力,由基础变截面处剪 力、基底弯矩以及抗冲切等控制设计,具有基底面积 宽、埋深浅等特点,但钢筋用量大。
25
构造形式
26
2.1.3柱下条形基础
⑴适用:相邻柱荷相差较大、采用扩展基础(柱下钢 筋砼独立基础)可能产生基础重叠时可采用。
灰土基础适宜地下水位较低,五层及五层以下 的混合结构房屋和墙承重的轻型工业厂房。
14
灰土与砖砌体组合
15
4)毛石基础
采用未风化的毛石作材料,毛石基础的 宽度及台阶高度不得小于400mm,且要大于三
排。 每阶伸出长度不大于200mm。
16
5)混凝土及毛石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都较好。 毛石混凝土Βιβλιοθήκη 础适宜基础体积大的情况。例39
箱形基础
⑵特点:具有很大的刚度和整体性,能有效地调整 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防止建筑物开裂,且埋深大,具 有良好的补偿性和抗震性,空间部分还可设计成地下 室、地下车库或地下设备层等
⑶内力计算:局部弯曲计算、整体弯曲计算(有时 可简化为空盒式梁计算),具体计算方法见后修课程 《基础工程㈡》或《基础工程结构设计》。
的调节作用; ④ 能够跨越地下局部软弱层,并提供较大的地下使
用空间。
35
筏形基础
⑵适用:当上部结构荷载过大(常用于框架、 框剪、剪力墙结构等高层建筑),地基土抗剪 强度很低(如淤泥、软粘土或塑性区相对较大 土层)、基底间净距很小的情况。
△亦称片筏基础或满堂红基础。
▲也可用于砌体结构(我国某些南方城市, 直接建在地表土层上)。
求。 标准砖规格为240mm ×115mm×53mm
12
2)三合土基础
由石灰:砂:碎砖(或碎石)按1:2:4-1:3:6配成; 常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四层及四层以下的民用建筑
工程中。
13
3)灰土基础
石灰和土(粘性土)按其体积比3:7或2:8 构成;
施工分2-3“步”完成。“一步”,即虚铺 220—250mm,夯击1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