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捕捞业(围网)解析
海洋大型围网的原理

海洋大型围网的原理海洋大型围网是一种利用巨大的网格结构来围捕海洋生物的渔具。
它通常由巨大的钢丝网和浮力装置组成。
以下是海洋大型围网的原理及工作过程。
海洋大型围网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了海洋生物的游动习性和行为特点,通过建立一条隔离围栏来将目标海洋生物困在网内,进而实现捕捞的目的。
它操作简单,可以高效地捕获大量的海洋生物。
下面是具体的工作过程:首先,选择合适的位置。
根据当前的环境条件、目标物种的生息地区等因素,选择一个适合的海域来设置大型围网。
通常,这需要考虑海流、海底地形、海水温度等因素。
然后,利用船只来展开围网。
船只会携带大型围网和浮力装置,船员将围网从船上展开,并将围网完全张开,形成一个封闭区域。
围网通常是一种巨大的圆形或长方形结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而定,通常可以达到几百到几千米的范围。
在围网的一边,会设置一条往返运动的诱导网。
诱导网通常是一条较窄的网格,用于引导和聚集目标物种进入围网。
诱导网的一端固定在围网上,另一端则可以浮在海面上,随着海流的流动而扩大或收缩。
当目标物种游入诱导网时,它们会被逐渐引导到围网内。
围网的另一端会设置一条封闭网,用于阻止被围捕的目标物种逃逸。
封闭网与诱导网之间通常存在一个缓冲区,用于缓解目标物种的运动。
一旦目标物种被困在围网内,船员可以通过抽水和拉网等方法将目标物种捕获。
捕获的方式可以根据目标物种的特点来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捕获的目标物种和其他非目标物种。
最后,捕获的海洋生物会被收集并进行处理。
收获的海洋生物可以用于食品加工、养殖、科研等不同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海洋大型围网在捕捞海洋生物的同时也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果不合理使用,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对非目标物种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因此,在利用海洋大型围网进行捕捞时,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以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海洋大型围网是一种利用巨大的网格结构来围捕海洋生物的渔具。
远洋渔船分类及规模

远洋渔船分类及规模远洋渔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类对海产品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远洋渔船作为远洋渔业的核心工具,其分类和规模直接反映了远洋渔业的发展水平和作业特点。
本文将对远洋渔船的分类及规模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远洋渔船的分类根据功能、作业方式和所捕捞的渔业资源种类,远洋渔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分类方式:1. 按功能分类(1)捕捞船:主要用于捕捞各类海洋渔业资源,如拖网渔船、围网渔船、刺网渔船、钓船等。
这些渔船根据捕捞方式的不同,装备有相应的捕捞设备和渔具。
(2)加工船:主要用于对捕捞上来的渔业资源进行初步加工和储存,如冷冻船、罐头加工船等。
这类船只通常配备有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储存设施,以确保渔业资源的新鲜度和品质。
(3)渔业辅助船:主要用于协助捕捞船和加工船进行作业,如供油船、供水船、拖船等。
这类船只虽然不直接参与捕捞和加工作业,但在远洋渔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按作业方式分类(1)拖网渔船:通过拖曳网具来捕捞底层或中层渔业资源的渔船。
拖网渔船具有较大的拖力和较强的抗风浪能力,适合在远洋海域进行作业。
(2)围网渔船:通过围合网具来捕捞表层或中层渔业资源的渔船。
围网渔船需要具备较高的航行速度和灵活的操纵性能,以便在短时间内形成包围圈并捕获渔业资源。
(3)刺网渔船:利用刺网来捕捞表层或中层渔业资源的渔船。
刺网渔船通常需要将刺网布设在渔业资源丰富的海域,然后等待渔业资源自投罗网。
(4)钓船:通过钓具来捕捞各类渔业资源的渔船。
钓船可以根据渔业资源的种类和习性选择合适的钓具和钓法,具有较高的捕捞效率和经济效益。
3. 按所捕捞的渔业资源种类分类根据所捕捞的渔业资源种类,远洋渔船可以分为金枪鱼渔船、鱿鱼渔船、虾类渔船、贝类渔船等。
这些渔船针对特定的渔业资源种类进行设计和装备,以满足不同渔业资源的捕捞需求。
二、远洋渔船的规模远洋渔船的规模通常以其总吨位、船长和船宽等参数来衡量。
设施渔业的名词解释

设施渔业的名词解释设施渔业是一种特殊的渔业方式,它通过在海洋或内陆水域中建造各种设施,用以吸引、养殖和捕捞渔业资源。
这种渔业方式结合了人工设施和自然环境,是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设施渔业的类型设施渔业主要分为海洋设施渔业和内陆设施渔业两类。
1. 海洋设施渔业海洋设施渔业是在海洋环境中建造各种设施,如鱼网、围网、鱼笼等,以吸引、养殖和捕捞海洋渔业资源。
其中,围网是常见的海洋设施渔业形式。
围网是通过在海洋中设置一定规模的围栏,将渔业资源围起来,以方便捕捞。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渔获量,还能有效保护渔业资源并减少捕鱼的难度。
2. 内陆设施渔业内陆设施渔业是在内陆水域中建造各种设施,如鱼池、渔塘、养殖网箱等,以进行养殖和捕捞内陆水域渔业资源。
内陆设施渔业的特点是环境控制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养殖效果和增加渔获量。
同时,内陆设施渔业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体质量,并为周边地区提供经济效益。
二、设施渔业的优点设施渔业相比传统的捕捞和养殖方式,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1. 增加渔获量设施渔业通过建造设施,如围网、鱼笼等,可以吸引更多的渔业资源,提高渔获量。
这对于满足人们对渔业产品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渔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 提高养殖效果在设施渔业中,可以对环境进行控制和调节,如温度、水质等,从而提高养殖效果。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并提高鱼类的生长速率和品质。
3. 保护渔业资源设施渔业可以对渔业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减少过度捕捞和过度养殖的情况发生。
通过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后代能够继续享受渔业资源带来的福利。
4.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设施渔业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兴建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设施建设、设备制造、渔产品加工等,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三、未来设施渔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渔业资源的逐渐减少和渔业产品需求的增加,设施渔业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并面临一些挑战。
《渔具渔法学》概述详解

熟悉渔业常用材料及计算; 掌握海洋捕捞渔具的分类; 掌握主要海洋捕捞渔具的种类、结构特点及一般装配
技术; 掌握主要海洋捕捞渔具的设计理论。
(二)能力、技能方面
基本掌握常见海洋捕捞渔具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基本掌握常见海洋捕捞渔具的捕鱼技术。
三、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孙满昌主编,海洋渔业技术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年11月
远洋渔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金枪鱼、鲣鱼和鱿鱼等。 目前国际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远洋渔业,但超过 10万吨的只有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台湾省、美 国、西班牙、波兰和法国等。我国远洋渔业1985年起步, 发展较快,2000年共派出1719艘,涉及太平洋、印度洋、 大西洋公海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管辖水域。远洋渔业产 量86.52万吨(近几年来波动不大),国外经营总收入7.4 亿美元。远洋渔业产值、捕捞技术等与发达远洋渔业相 比仍有较大差距。
可以增加国民收入。2000年我国全社会渔业总产值为 2807.72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渔民人均纯收入为 4725元,劳均纯收入为7921元,高于农村的平均水平。
可以为工业、农业、医药等行业提供原料。
对渔区扩大就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2000年我国群众渔 业人口为1939.89万人,渔业劳动力为1293.56万人,仍 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海洋捕捞劳动力。
纤维是指长度比宽度大许多倍的丝状体。纤维材料按其 来源可分为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两大类。化学纤维又可分为 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两种。渔业上常用的是合成纤维。
以从石油、天然气、煤等提取的乙烯、丙烯、苯、酚等 为主要原料,经过合成形成已内酰胺、丙烯腈等单体,再经 过聚合等最后形成合成纤维。
天然纤维是指在自然界中天然生长的各种纤维材料,可 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植物纤维都是由纤维 素组成,根据取自植物的部位可分为:果食纤维(如棉纤维、 椰子纤维等),茎纤维(如大麻、苎麻、亚麻、棕榈和稍好 藁等),叶纤维(如龙舌兰、马尼拉麻等)。动物纤维有蚕 丝、兽毛等。矿物纤维有金属丝等。
围网渔业介绍

围网渔业介绍核心提示:围网渔业:(seine fisheries)渔船以长带形或一囊两长翼形网具围捕密集鱼群的产业。
有双船和单船两种作业方式,前者适于近海作业,后者可围网渔业:(seine fisheries)渔船以长带形或一囊两长翼形网具围捕密集鱼群的产业。
有双船和单船两种作业方式,前者适于近海作业,后者可达外海和远洋作业,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
世界围网渔业的年渔获量约占海洋总渔获量的20%-30%,中国1979-1984年围网渔业平均渔获量约占海洋总渔获量的20%,世界围网渔业的捕捞对象主要有金枪鱼、沙丁鱼、鲐、鲱等。
大多数沿海国家都有此种作业,以美国、日本、挪威、法国、西班牙和秘鲁等国家较发达。
简史:中国早在17世纪中期已在广东沿海使用双船有环围网作业,比欧洲的环网早200余年。
19世纪末已在渤海使用非机动单船围网作业。
而机动单船围网作精干1948年夏季在烟台近海试验成功后,1950年开始推广,1950年机动双船围网试验成功后,因不及机动单船围网作业方便一度停业作业。
早在19世纪,欧洲和美国已开始使用非机动渔船进行双船围网作业,依靠人力起网,网具无底环装置,19世纪末,美国东部沿海采用蒸汽机母船带两艘放网小船进行母船式双船油鲱围网作业。
该和业约于1900年传入欧洲,成为挪威和冰岛围捕鲱的重要作业方式,20世纪初,欧洲的伦巴拉网下纲中部开始装配少量底环和引扬纲(用短索间隔地结附于下纲),形成环网,与此同时,围网开始使用机动渔船作业,装备起网机械,增加了底环数量,采用括纲代替引扬纲,形成现代围网的结构形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机动单船围网作业得到了发展,尤其是1954年美国创造动力滑轮起网机后,围网渔业得到迅速发展。
分类:现代围网渔业按捕捞对象分,主要有金枪鱼围网渔业,沙丁鱼围网渔业,鲱围网渔业,鲐、鯵、围网渔业,鯷围网渔业和鲑鳟围网渔业。
(1)金枪鱼围网渔业:用500总吨以上的大型单船围网作业,渔航仪器和捕捞设备完善,有的还配有侦察鱼群的确良直升飞机,经济效益较高。
围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围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围网类型1. 根据用途不同,围网可以分为拖网、刺网、刺拖网和围网等几种类型。
2. 拖网是一种利用渔船行进时产生的水流将鱼类推拢,并借助渔网的自重,将鱼类围捕在网中的捕鱼工具。
3. 刺网是一种用来搜集和抓捕游弋在水中的各种鱼类的渔具,是一种主要用来围捕大型鱼类的渔网。
4. 刺拖网则是将刺网和拖网相结合的一种捕鱼工具,通常用于捕捞较大的鱼类。
5. 围网则是一种用来将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集中围捕的渔具,通常包括围网和拦网两种类型。
二、围网的用途围网广泛应用于海洋、湖泊和水库等水域,它可以捕捞各种鲜活的水生动物,包括鱼类、虾类、蟹类等。
围网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还可以为渔民提供经济效益。
三、围网的制作材料1. 编织材料方面,围网通常采用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两种材料。
2. 天然纤维主要包括麻、棉、荞麦、丝、麻、大麻、蚕丝和黄麻等。
3. 合成纤维主要包括尼龙、聚酯、聚丙烯等。
四、围网的结构1. 围网的结构包括网层、网口和网眼大小等部分。
2. 网层是指整个围网的网幕,网口则是指围网打开的地方,网眼大小则是指每个网口的大小。
3. 围网的结构对捕获鱼类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网层和网眼大小适用于不同的水生动物。
五、围网的使用方法1. 在使用围网时,通常需要渔民们悉心操作,包括选择合适的水域、船只、围网类型和使用技巧等。
2. 渔民们还需要注意围网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对围网进行清理、修补和防腐处理,以延长围网的使用寿命。
六、围网的优缺点1. 围网的优点包括捕捞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应性强等。
2. 围网的缺点包括所捕获的鱼类不能选择、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过度捕捞可能导致资源枯竭等问题。
七、围网的应用现状1. 在现代渔业中,围网仍然是一种常用的捕鱼工具,尤其适用于大型鱼类和集成型鱼类的捕捞。
2. 随着渔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围网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提高捕鱼效率、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舟山海洋捕捞作业常见类型

舟山海洋捕捞作业常见类型◆教学目标了解各种海洋捕捞作业类型。
◆教学内容我国在1985年发布了GB5147-85国家标准,把捕捞作业按有关分类原则,分为刺网、围网、拖网、地拉网、张网、敷网、抄网、掩罩、陷阱、钓具、耙刺和笼壶12类。
目前,我市海洋捕捞主要作业类型有拖网类、围网类、刺网类、张网类、钓具类、敷网类、笼壶类、陷阱等8大类十几种作业方式。
一、拖网类用渔船拖曳网具,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内的渔具。
按结构分为单片、单囊、多囊、有翼单囊、有翼多囊、桁杆、框架7个型。
按作业船数和作业水层,分为单船表层、单船中层、单船底层、双船表层、双船中层、双船底层、多船7个式。
目前我市拖网类俗称有双拖、单拖、桁杆拖虾三种作业形式。
图1捕捞用聚乙烯渔网(小拖网)1.双拖。
根据不同捕捞对象栖息水层,采用底层拖网和变水层拖网的捕捞技术。
底层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为带鱼、鱿鱼以及底层经济鱼类资源,变水层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为马鲛鱼、鲐鲹鱼、鳀鱼等,作业渔场分布整个东海渔场。
2.单拖。
捕捞对象为贴底层的章鱼、梭子蟹、虾类以及海螺等,近底层的乌贼、黄姑鱼等,作业渔场分布整个东海渔场。
3.桁杆拖虾。
目前拖虾渔船的主机功率大小不一,通常把60马力以下的中小型木质渔船称为小机拖虾,60马力以上的大型钢质渔船称为大机拖虾,小机拖虾以舟山渔场为主,大机拖虾分布在整个东海渔场。
二、张网类定置在水域中,利用水流迫使捕捞对象进入网囊的网具。
按结构分为张纲、框架、桁杆、竖杆、单片、有翼单囊6个型。
按作业方式分为单桩、双桩、多桩、单锚、双锚、船张、墙张、并列8个式。
目前我市张网类俗称有帆张网、近海定置张网、海底窜、张毛虾四种作业形式。
1.帆张网作业。
是一种新兴的大型单锚张纲张网,它依靠网口设置的巨大帆布,在潮力作用下使网口扩张,并迫使生活在海洋中的许多捕捞对象入网而渔。
帆张网作业渔船主机功率较大,渔船总吨较大,每艘渔船一般携带3~11顶网具,具体渔具数量视渔船的型宽而定。
海洋捕捞方法范文

海洋捕捞方法范文海洋捕捞是指在海洋中捕捞海产品的行为,是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海洋捕捞方法可以分为传统捕捞方法和现代捕捞方法两大类。
传统捕捞方法主要包括渔网捕捞、渔具捕捞和捕鱼工具捕捞。
其中,渔网捕捞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包括刺网、拖网和围网等。
刺网是将绳子上系有利齿的木鱼或竹鱼沿水流悬挂,等鱼群游过时将鱼体刺住。
拖网是用绳索把网口拉开,从船后拖着网体漂流,将鱼群围困在网中,再用绳索将网口封闭,最后收网,收获鱼群。
围网是一种大型的浮网,利用网体的形状和材料的浮力,捕捞目标鱼群。
现代捕捞方法主要包括集鱼灯捕捞、拖网捕捞和刺网捕捞。
集鱼灯捕捞是在晚上使用光源集聚鱼群,然后用渔网将鱼群围困捕获。
拖网捕捞是将特殊设计的大型渔网拖在船后,将海洋中的鱼群一网打尽。
刺网捕捞是用带有倒勾的网捕捞目标鱼群,通常被用于捕捞大小鱼类。
除了以上传统和现代的捕捞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捕捞方法,如刺钩捕捞、大型拖网捕捞和深海捕捞等。
刺钩捕捞是将带有钩子的鱼线投入海洋中,等钓鱼时机成熟后将鱼钩钩住鱼体,然后收回鱼线捕获鱼群。
大型拖网捕捞是通过大型渔船和巨大渔网一次性捕获大量鱼群。
深海捕捞是在较深的海洋区域进行捕捞的一种方法,用于捕捞深海鱼类和其他深海生物。
尽管海洋捕捞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但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包括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的渔业衰竭、生态系统破坏、海洋污染、非目标物种捕捞和非法捕捞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进行海洋捕捞时,需要采用可持续的捕捞方法,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可持续的捕捞方法包括选择性捕捞、减少捕捞量和开展休渔等。
选择性捕捞是指选择性捕捞目标鱼种,减少对非目标物种的捕捞量。
减少捕捞量则是通过控制捕捞量和捕捞强度,避免资源过度开发。
休渔是在特定时间段对其中一渔场进行捕捞禁止,以使鱼类有足够的繁殖时间,维持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海洋捕捞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
• 自1963年开始发展远洋围网渔业并很快取得成功,70年代 初建造了许多大型金枪鱼围网渔船。以金枪鱼围网和油鲱 围网渔业为主,偏重于捕捞金枪鱼等价值较高的鱼类。
• 美国金枪鱼围网捕捞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朝自动化方 向发展,并采用高空侦察鱼群技术,大大减少了侦察鱼群 的时间,提高了捕捞效率。
• 20世纪80年代挪威试验研究六角形网目围网,并获得成功 ,对提高下纲沉降速度,增加捕鱼深度和减小网圈变形等 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三、世界围网渔业发展趋势
• 围网渔船的大型化和现代化。 20世纪70年代以 来围网渔船发展总趋势是采用大型渔船,航程远 ,功率大,航速快。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金枪鱼、鲱鱼、沙丁鱼、 鲐鲹鱼等中上层鱼类资源可能开发量为5000万t以 上,因此围网渔业有良好的渔业资源基础。
世界有关沿海国家,尤其是渔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都十分重视开发和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
一、我国围网渔业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围网早在200多年以前,已在山东、广东等省 沿海使用结构先进的有环围网捕捞鲐鱼,较欧洲 早100多年。
第三章 海水捕捞业 ——围网渔业技术
第一节 围网作业原理与特点
一、围网作业原理 围网作业是根据捕捞对象集群的特
性,利用长带形或一囊两翼的网具包围 鱼群,采用围捕或结合围张、围拖等方 式,迫使鱼群集中于取鱼部或网囊,从 而达到捕捞目的。
围网捕捞对象主要是集群性的中、 上层鱼类 (如鲐鱼、沙丁鱼等) 。
• 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金枪鱼围网捕杀海豚,遭美国 国内的反对,金枪鱼围网渔业开始走下坡路。
挪威
• 由于近海鲱鱼资源丰富,加上毛鳞鱼资源开发利用,因而 围网渔业是挪威的主要渔业。20世纪60年代末,为加强开 发毛鳞鱼资源,围网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 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造大船代替旧船和小船,大型网船达 300多艘,船大且有加工设备,大部分渔船装有横向推进器 。先进、安全、可靠的三滚筒式起网机,已被不少国家采 用;船上的渔用电子渔业发展概况
•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各渔业国家都十分 重视开发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因而,围网渔 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围网渔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有挪威、日本、秘鲁、美国、前苏联、智利、 丹麦、冰岛等国。在捕捞技术上以日本、美国 、挪威较为先进。
日本
• 在日本近海、中国东海、黄海、北太平洋北部和 中部等海区作业的主要是大中型围网;在日本沿 岸或近海作业的为中小型围网;远洋围网渔业以 鲣、金枪鱼为主要捕捞对象,采用200t以上的大 型渔船,主要作业渔场为东部太平洋海区、南太 平洋、非洲西岸的沿岸200海里范围内。日本的围 网渔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网具的名称也有所不同。如福建(大围缯), 浙江(机帆船对网),江苏(大洋网) 。
2、无囊围网
• 网具结构形状呈长带形,一般是中间高,两端 低,由取鱼部和网翼等部分组成。
• 依其取鱼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单翼围网和双 翼围网。单翼围网的取鱼部位于网具的一端, 其余部分为网翼;双翼围网的取鱼部位于网具 中间,两边左右对称。
二、围网作业特点
• 生产规模大,网次产量高 动力滑车
• 捕捞对象具有较稳定的集 群性
• 生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 作业渔船具有良好的性能
和较好的捕鱼机械设备 • 围网渔业成本高,投资大
群众小型围网渔业
第二节 围网渔具分类
• 根据我国渔具分类标准,围网类按网具 结构可分为:有囊和无囊型;按作业方式 可分为:单船、双船和多船三个式。
我国机轮单船围网是在机帆船有环围网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最初于1948年在烟台近海试捕鲐鱼、 竹筴鱼等获得成功,但当时未受到重视。
• 建国后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围网渔业生产也有 较大发展。1951年单船围网投入生产,1953年又 开始利用对拖式渔轮进行围、拖兼作。1959年围 网渔轮总数增加到200艘左右。作业渔场已由烟 台、威海、海洋岛近海发展到外海生产。
• 我国的围网渔业与渔业先进国家相比,围网船 组产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渔场调查、鱼群侦 察技术水平、灯诱设备和灯诱技术有待进一步 提高,常年作业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 世界各先进渔业国家在大洋性金枪鱼围网渔业 上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国的大型金枪鱼围 网才刚刚起步,目前只有5组,与先进国家尚 有很大差距。
无囊围网作业示意图
3、单船围网
• 使用单翼无囊围网,一个作业单位包括一艘网船和 几艘辅助船(或艇),操作灵活,行动方便。
• 我国机轮鲐鲹鱼围网、金枪鱼围网均为单船围网。
4、双船围网
• 使用双翼无囊围网或大围缯等有囊围网,一个 作业单位有两艘网船,同时进行起放网操作。
• 发现鱼群后,两船迅速围捕,有利于包围鱼群 ,尤其是围捕起水鱼群,较单船围网快,但在 作业中两船必须协调一致,紧密配合。
1、有囊围网
• 形似拖网,具有一囊两翼,它与拖网的区别在于网囊 较短而网翼很长,网口大,左右对称的网翼长度各40200m,网身和网囊的长度约为网翼长度的1/3~1/4。
• 作业中一般浮子漂浮在水面,沉子沉降至海底或近海 底,用两翼包围鱼群,驱鱼入网囊。
• 可常年作业,是一种捕捞多种鱼类的高产网具。 • 由于各地的捕捞对象、网具结构、作业方式略有差异
• 在60年代前期,我国机轮围网渔船在广东群众渔 船光诱围网的基础上,进行光诱围网试验。
70年代是我国灯光围网发展的鼎盛时期,我国 自行设计制造中型围网船和配套灯船及运输船 约300艘,灯光围网作业遍布全国各渔业公司。
80年代之后围网渔业的规模开始逐渐萎缩,机 轮围网船只数量从当初最多时的60余组下降到 2004年只有17组左右。
• 目前双船作业仍在小型围网渔业中采用。
5、多船围网
• 一个作业单位由3艘以上的网船组成。 • 由于作业船只多,操作指挥不方便,目前此种
围网在海洋渔业中基本上被淘汰。
第三节 围网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围网是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的主要渔具之一,世 界围网渔业的年渔获量约占海洋捕捞总渔获量的 20%-30%,在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