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捕捞资源情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广东渔业调研报告

广东渔业调研报告

广东渔业调研报告广东渔业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广东省渔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通过实地调研、采访渔民和渔业相关机构,收集到有关广东渔业的数据和资料,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研、访谈和数据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广东省内的渔民和渔业相关单位,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二、渔业现状分析广东省具有较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渔业资源,渔业是当地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渔业面临着许多问题。

1. 捕捞量下降: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破坏,广东省渔业资源逐渐减少,捕捞量明显下降。

这对渔民的收入和生计造成了很大影响。

2. 渔业无序发展:部分渔民过度使用渔网、电鱼等非法捕捞工具,破坏了渔业资源。

此外,一些渔船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渔业许可证办理,渔业管理体系存在缺陷,导致渔业无序发展。

3. 渔业环保问题: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广东省的渔业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一些渔业资源已经濒临灭绝,渔业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三、渔业发展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促进广东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1.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禁止非法捕捞工具的使用,加强巡查和执法力度,确保渔业资源得到合理保护。

2. 完善渔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渔业管理体系,加强渔船登记和许可证管理,加强对渔船的检查和监管,保障渔业的有序发展。

3. 推行渔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广渔业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渔民采用渔业资源保护技术,推广环保渔具和渔网,减少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4. 支持渔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渔业科技研发的支持,鼓励渔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捕捞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推动渔业向高效、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四、渔业发展前景展望虽然广东省渔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渔民的共同努力下,广东省渔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现代海洋和渔业调研报告

现代海洋和渔业调研报告

现代海洋和渔业调研报告现代海洋和渔业调研报告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各国经济的发展,渔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以及过度捕捞等问题的出现,传统的渔业模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现代海洋和渔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对现代海洋和渔业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代海洋和渔业的现状1. 技术的进步:现代渔业借助卫星导航系统和远程传感器等技术,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和捕捞鱼群,提高渔业效率。

2. 养殖业的兴起:由于传统渔业对野生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海洋养殖业成为了重要的补充。

养殖技术的创新使得海产品的产量得以增加。

3. 海洋旅游的崛起: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海洋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现代海洋和渔业面临的挑战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和酸化,对海洋生物和渔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2. 过度捕捞: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捕捞,导致了一些重要渔业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和数量减少。

3. 海洋污染:工业、农业和城市活动产生的废水和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4. 不可持续性:传统渔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导致了资源枯竭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三、解决方案1. 加强管理和监管:各国应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捕捞。

2. 推动科技创新:投资研发新技术和设备,提高渔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发展海洋保护区:建立海洋保护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促进物种保护和生态平衡。

4. 促进可持续养殖:推动海洋养殖业发展,实施可持续养殖和环境友好措施。

5.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信息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渔业问题。

结论:现代海洋和渔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许多解决方案可以采取。

加强管理和监管、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海洋保护区、促进可持续养殖以及加强国际合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方向。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实现现代海洋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海洋资源。

海南渔业的调研报告

海南渔业的调研报告

海南渔业的调研报告简介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海南省渔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促进海南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状1. 产业规模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是中国渔业的重要省份之一。

根据数据统计,海南渔业年产值超过300亿元,海鲜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特色渔产品如海南黄鳍金枪鱼、红树林蟹、鲍鱼等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为海南的渔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渔业种类海南渔业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分为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两大类。

海洋捕捞业主要以远洋渔业为主,涉及高级海洋科技、大型渔船等;海水养殖业则以海鲜类、贝类、海藻类等为主要养殖对象。

3. 盈利模式海南渔业的盈利主要依赖于与贸易企业的合作,捕捞到的海产品通过多渠道销售到国内外市场。

此外,海南还大力发展特色渔村旅游,将渔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了渔业的发展。

面临的挑战1. 资源过度开发由于渔民数量的快速增加和技术手段的提升,导致海南渔业资源面临过度捕捞的问题。

存在违法捕捞、禁渔期不合规等情况,严重危害了海洋生态平衡。

2. 产业结构不合理海南渔业发展主要以个体渔民为主,缺乏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服务和配套设施。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使得相关产业链条缺乏协同作用,影响了渔业的发展潜力。

3. 品质与品牌建设海南特色渔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是缺乏品质和品牌建设。

在加强生产保障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的提升,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购买者。

发展建议1. 加强监管和品德教育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捕捞政策和规定,并加大对违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应加大对渔民的品德教育力度,增强渔民对可持续渔业发展的认识。

2. 推动养殖产业发展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推动渔业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渔业与电商、餐饮等行业的对接,提高产品销售渠道。

渔业调研报告

渔业调研报告

渔业调研报告
渔业调研报告
根据对当地渔业进行的调研,我整理了以下报告。

我主要关注了渔业的规模、渔获量、经济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首先,我进行了当地渔业的规模调研。

根据数据显示,该地渔业规模较大,有大量的渔船和渔民从事捕捞活动。

渔船种类繁多,有各种大小型号的渔船。

渔民的数量也相对较多,他们通过打捞海产品为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我关注了当地渔获量的情况。

经过统计,我得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

每年,该地渔民的渔获量可观,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出口量。

这说明此地海域资源丰富,为当地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后,我研究了当地渔业的经济效益。

渔业是该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从渔业供应链上下游产业来看,渔获品的加工、销售和运输等环节都有着较好的盈利。

此外,渔民的收入也较为稳定。

这表明该地渔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关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渔业资源的逐渐枯竭,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调研中,我发现该地渔业管理较为规范,定期进行禁渔和休渔等措施,以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然而,仍然有一些不法行为存在,例如非法捕捞和环境破坏。

因此,加强渔业监管措施,提高渔民的环保意
识等方面仍然有待改进。

综上所述,该地渔业规模庞大,渔获量可观,并且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然而,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仍然需要加强渔业管理和监管。

同时,渔民也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可持续发展意识,以确保该地渔业的长期发展。

关于渔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渔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渔业的调研报告标题:中国渔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渔业作为一种主要的捕捞和养殖活动,对于维持人类食物供应和保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国渔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渔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

2019年,中国渔业产值达到2.3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渔业产值的20%左右。

目前,中国渔业主要分为捕捞和养殖两大类。

捕捞主要以海洋渔业为主,包括远洋捕捞和近岸捕捞;养殖主要以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为主。

三、存在的问题1. 违法捕捞:由于缺乏监管和法律意识,一些渔民存在非法捕捞的行为,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

2. 过度捕捞:由于渔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一些重要渔场进行过度捕捞,导致一些鱼类资源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3. 水质污染:农业和工业活动对水质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渔养殖水域受到污染,对养殖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4. 主要种类单一:中国的渔业产品主要以鱼类为主,缺乏多样性,在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需要进一步开拓渔业产品种类。

四、建议1. 强化监管:加大对违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渔业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可持续发展。

2. 限制捕捞量:制定合理捕捞和养殖规模,限制渔业资源过度利用,保护鱼类资源,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3. 加强技术支持:提供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渔业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提高捕捞和养殖效率。

4. 推动绿色渔业发展:加强渔业水域的环境保护,治理渔养殖水体污染,推动绿色渔业发展,提高渔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发展多元化产品:加大对渔业产品加工和创新的投入,发展多元化的渔业产品,提高渔民的收入和竞争力。

六、结论中国渔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监管和法规建设,控制渔业资源的捕捞量,加强科技支持,推动绿色渔业发展并加大对产品创新的支持。

海南渔业调研报告

海南渔业调研报告

海南渔业调研报告海南渔业调研报告一、引言海南是中国最重要的渔业省份之一,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为了全面了解海南渔业现状,本次调研旨在对海南渔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其发展潜力和现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海南渔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海南渔业现状1.渔业资源丰富:海南海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包括各类海洋鱼类、贝类、海产品等。

其中,金枪鱼、鲽鱼等高价值品种广受市场欢迎。

2.渔业产值稳步增长:近年来,海南渔业产值持续增长,渔民收入逐年提高。

渔业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3.渔业企业发展迅速:海南拥有多家渔业企业,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并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三、海南渔业发展问题1.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由于一些传统的捕捞方式和工具被滥用和过度开发,导致部分鱼类资源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2.渔业生态环境问题:一些捕捞行为对海洋环境造成了破坏,如过度捕捞、底拖网捕捞等,损害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渔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海南渔业多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缺乏整合和合作,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产品附加值不高。

四、海南渔业发展建议1.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严禁过度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

2.促进渔业技术创新:鼓励渔业企业加大投入力度,研发和应用新的捕捞和养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

3.培育渔业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渔业企业通过合作与联盟,实现规模化经营,建立品牌和市场,提高渔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加强渔业人才培养:加大对渔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渔民技能和综合素质,吸引人才回归渔业,提升渔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5.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加强对渔业的政策法规的监管和执行力度,加强对渔业企业的扶持和支持,推动渔业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在渔业资源丰富、产值稳步增长的背景下,海南渔业也面临着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渔业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渔业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渔业资源开发调研报告渔业资源开发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渔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渔业资源开发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渔业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展望,为制定未来的政策和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渔民、渔场和餐饮企业等相关人群,重点了解他们对渔业资源开发的看法和意见。

实地走访主要是针对一些重要的渔村和渔场,了解当地的渔业资源现状和发展情况。

四、调研结果1. 渔业资源比较丰富,但存在过度开发的问题。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我国的渔业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有一些人认为由于过度开发,渔业资源已经开始衰退。

2. 渔业产业链逐渐完善,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渔业产业链逐步完善,从捕捞、加工到销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链条。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加工和销售环节的效率比较低,导致部分渔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3. 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非常关键。

一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渔业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4.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源头上保护渔业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五、推荐政策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向政府和相关企业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渔业资源的监管和管理,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2.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渔业资源的质量和效益。

3. 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4. 鼓励企业进行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促进渔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

深海打捞资调查报告

深海打捞资调查报告

深海打捞资调查报告1.主题活动概述XX年7月大家团委华南地区师范学校化学与环境学校联合会赴汕头南澳三下乡志愿队调查工作组对于南澳水产业不容乐观的情况,大家深入了解南澳近些年水产业的发展趋势状况和禁渔期的执行幅度,亲自走入南澳渔夫的日常生活,开展现场访谈和考察,进一步剖析南澳大家的渔业资源的运用是不是有效,找到南澳岛在渔业资源综合利用层面存有的存在的不足,进而讨论出南澳渔业资源大幅度降低的缘故。

我们在调查的另外,一方面根据查看世界各国最前沿参考文献等方式对南澳岛的渔业资源运用明确提出改善的提议和方式,以提升本地渔夫的绿色生态育幼观念,降低对深海生态环境保护巨大的毁坏。

另一方面大家会根据资询权威专家,采取她们有全局性的提议,在渔夫中大力开展推广工作,尽量地降低渔夫违反规定、违反规定的打捞方法,让维护好渔业资源的专业知识普及化到每一个渔夫家中。

2.南澳深海打捞概述[1]南澳做为广东唯一的海岛县,在其中主岛南澳岛总面积106.14平方千米,海域76.77千米,人口数量7.2万,现阶段仍以海洋与渔业局为关键产业链。

某县有着水域4,600平方千米,深海捕捞业比较发达,为全国各地水产品百强县[1]。

水产业素来便是南澳老百姓的生活之业,海南岛大约有一万人口数量以水产业为业。

自古以来本地老百姓已培养了靠水吃水的“讨海”方式。

但因为近些年海洋动物慢慢地降低,出航的成本费比以往高于很多,本来每日启航出航,凯旋而归的繁华景色已变成南澳渔夫的追忆。

再再加上近些年“单拖工作”风靡,再加上炸、电、潜捕等违反规定、违反规定的打捞方式,加重了渔业资源的匮乏,降低了本地的物种多样性。

捕捞业大幅度低迷,渔夫的生活已遭受了比较严重的威协,造成许多渔夫迫不得已改行换业。

3. 调查访谈全过程XX年7月19日大家于南澳县后宅镇后江渡头访谈了渔夫。

渔夫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南澳打捞的有关状况。

梳理归纳如下:3.1打捞概述南澳渔夫以打捞大鱿鱼为主导,也是有打捞石斑鱼和小龙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捕捞资源情况调研报告.doc
海洋捕捞资源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南澳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
县,其中主岛南澳岛面积106.14平方公里,海岸线76.7 7公里,海洋资
源丰富,海产品种类多质量好,收到了广大人们的欢迎,当地目前仍
以海洋 渔业为主要产业。
我们通过采访海洋与渔业局和当地从事捕捞业的人们了解当地
的捕捞资 源情况。
本文综述了当地当地的海洋资源与捕捞情况,从生态保育方面分
析了当地捕捞的 合理性及禁渔期的重要性,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
建议。
关键词海洋资源 捕捞 生态保育 禁渔期 中图分类号s9 1.活动
概况 2010年7月我们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委员会赴
汕头南澳三下乡服务队调研 小组针对南澳渔业严峻的状况,我们深
入了解南澳近几年渔业的发展情况和禁渔期的实施 力度,亲自走进
南澳渔民的生活,进行实地采访和考查,进一步分析南澳人们的海洋
资源 的利用是否合理,找出南澳岛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
不足之处,从而探讨出南澳 海洋资源急剧减少的原因。
我们在调研的同时,一方面通过查阅国内外前沿文献等方法对
南澳岛的海洋资源利用提出 改进的建议和方法,以提高当地渔民的
生态保育意识,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极大的破坏。
另一方面我们会通过咨询专家,采纳他们有建设性的建议,在
渔民中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尽可能地减少渔民违法、违规的捕捞方
式,让保护好海洋资源的知识普及到每个渔民家庭 。
2.南澳海洋捕捞概况[1] 南澳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其中主
岛南澳岛面积106.14平方公里,海岸线76.77公里, 人口7.2万,目前仍
以海洋渔业为主要产业。
该县拥有海域4,600平方公里,海洋捕捞业发 达,为全国水产百强
县[1]。
渔业向来就是南澳人民的生计之业,全岛大概有一万人口以渔业
为业。
千百年来当地人民已养成了靠海吃海的“讨海”模式。
但由于近几年海洋生物逐渐地减少,出海的成本比往年高出许
多,原本每天扬帆出海,满载 而归的热闹景象已成为南澳渔民的回忆。
再加上近几年”单拖作业”盛行,加上炸、电、潜 捕等违法、违规
的捕捞方法,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减少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捕捞业 急剧萧条,渔民的生计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导致很多
渔民不得不改行换业。
3. 调研采访过程 2010年7月19日我们于南澳县后宅镇后江渡
口采访了渔民。
渔民给我们介绍了南澳捕捞 的相关情况。
整理归纳如下 3.1捕捞概况 南澳渔民以捕捞鱿鱼为主,也有捕
捞石斑鱼和龙虾。
该渔民采用的捕鱼工具为海山制造, 渔船吨位在37-38吨之间,
渔船编号由渔政局统一编号,到派出所办证。
捕捞工具主要有 鱼钩钓和单层网。
冬天撒网捕各种鱼夏天用钩捕鱿鱼。
政府禁止采用炸、电、潜捕等违法 、违规的捕捞方法,同时,
禁渔期禁止使用三层网,防止鱼苗等被捕。
3.2捕捞工具 调鱿鱼的鱼钩最早采用日本产的,后来采用台湾
产的,现在主要从内陆购买。
由于鱼钩有 荧光,利用鱿鱼的趋光性,无需鱼饵既可捕捞鱿鱼,
并可多次使用,有很大的经济有效。
荧光在白天也能发挥效果,故白天也能吊到鱿鱼。
由于鱼类对反差较大的物体比较敏感, 因此, 在一些渔具的设计
中, 往往采用与海水颜色较接近的网线。
如拖网一般使用绿色网 线, 刺网以及钓具用线一般都使用透明
色。
在钓具作业中, 通常使用拟饵可以明显提高捕 获效果。
另外,利用海洋生物的生性行为,利用其游泳的特征、集游等行
为特征,布置拖 网、围网、地钓具、耙刺等捕捞工具。
3.3收成情况 每次都不一定相同,少则几十公斤,多则上百公
斤不等。
而从农历一月份到现在七月份, 半年左右的时间,每人平均能
赚一两万,少的也有七八千,而一条船常雇五六人。
今年捕 的鱿鱼比前几年好,鱼类的品种基本维持不变。
五月到八月份是打捞最好的时段,而七月 份最佳,销售情况主
要返乡卖给鱼贩或运到内陆卖给鱼贩,转运至内陆的鱼贩要加收5 的
税。
3.4船只的动力情况 船只以柴油作为动力能源,耗油情况主要
取决于船只大小。
360匹马力的船只7天约用1 千多升油。
现在政府会补贴油差价,补贴数目依据船只的马力而定,而补贴
金主要分给船 长及长工,临时工则没有。
3.5船上生活 出海前,要备用食物,食物包括蔬菜,猪肉,水
果,米、以及饮用水等生活使用品。
分配 人员负责炊事工作。
而船上的垃圾直接扔进海中,因为没有接到相关管理局的禁止通
知。
在捕捞方面,一般抛下鱼钩后,一般两小时后起钩,偶尔抛下
鱼钩后如果没有收获则换地 方 3.6海洋生态情况 随着我国海洋捕
捞业渔获量的增长,捕捞能力也显著膨胀,渔船捕捞能力过剩以及有
效管 理的缺失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我国沿岸及近海主要鱼类种群枯
竭。
传统经济鱼类在中国海洋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关键的位
置,关键物种数量锐减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中其他种类
的组织结构。
据渔民所了解,在近些年来,不可否认一些非法的捕捞行为影响
了海洋资源的平衡,但鱼类的品种基本维持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
此外,最近海洋很少 发生赤潮现象。
4.当地捕捞业存在的问题 经采访总结,我们归纳出渔业捕捞现
状存在以下问题 4.1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高,总体素质依然较低。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普及,成人
教育广泛开展都有效地提高 了人口的文化素质,但从事渔业捕捞的
人员总体受教育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高学历人员 更少从事渔业捕
捞生产,捕捞人员受教育程度多半是高中以下。
4.2年龄日趋老化,传统渔民后继无人。
从年龄结构分布来看,捕捞劳动力整体年龄偏大,而传统渔民
的年龄更偏大。
呈现出年龄 结构老化、传统渔民后继无人的状况。
导致这种情况存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渔业生产大部 分船只经济
效益低、社会效益不高,劳动力价值较低,生产作业环境不如陆地,
外来年轻 人员不愿意从事捕捞业生产。
再加上传统渔民子女不愿意从事如此高投入、高风险、生产 环
境差的捕捞业生产,传统渔民生产人员越来越少。
4.3外来人员所占比重高,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生产,缺乏安全生
产意识。
非传统渔民即外来人员从事捕捞行业的人数占较高比例。
据了解,非传统渔民无证人员约 占30左右,这些人员没有足够
的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完全掌握安全生产技术,更不用说 规避相应
的岗位操作风险,往往发生事故的就是这些非传统渔民。
4.4传统渔民参股多,雇工人员参股少。
从调查数据来看,传统渔民参股人数占捕捞传统渔民人数的近
一半,而非传统渔民参股人 数占捕捞非传统渔民人数的比例小。
传统渔民中未参股人员享受不到国家渔业柴油补助政 策的好
处,再加上受到外来人员的冲击,未参股的传统渔民工资待遇也受到
影响,这些使 渔业生产管理更加困难。
4.5渔民社会化保障体系有待建立。
据了解,南澳统一的渔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
所有传统渔民退休人员无退休金。
只能 依靠先前的积蓄或者转移行业维生。
4.5海洋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渔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上的限制,生态保护意识弱。
捕捞过程中,若没有相关部门的明文规 定,渔民往往会因一时
的方便,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对海洋生态不利的行为,甚至,会 因
一时的冲动,只着眼于眼前利益,过度捕捞,或捕捞国家保护的海洋
生物。
5.建议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整理出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和
建议 5.1加大岗前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