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报告
渔业资源调查报告

04
调查结果概述
渔业资源的总体状况
1 2
渔业资源分布广泛
我国渔业资源广泛分布在沿海和内陆水域,包 括海洋渔业、淡水渔业和咸水渔业。
渔业资源量总体稳定
根据调查,我国渔业资源总量基本保持稳定, 但部分地区和类别的渔业资源量有所下降。
3
渔业生产结构调整
针对资源量的变化,我国渔业生产结构进行了 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资源状况。
地理范围
渔业资源调查的地理范围包括整个调查水域,包括沿岸和外海等不同区域。
样本选择
在调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渔业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 的样本进行调查,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数据采集
在调查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如现场观察、捕捞、剖检等,采集相关数据 。
数据处理
对于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以便得出准确的渔业资源评估 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渔业保护和管理措施。
生态系统健康
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捕捞、污染等会导致鱼类 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人类食品来源
渔业资源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 康。
主要渔业国家或地区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01
国际渔业管理组织
国际渔业管理组织通过制定渔业管理制度、监测评估渔业资源状况等
VS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面临渔业资源枯竭的挑战。这 些国家往往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迅速 减少。
不同水域的渔业资源变化趋势
01
海洋
不同海域的渔业资源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一些海域由于过度捕捞,渔
业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如太平洋北部、大西洋东北部等。
渔业技术员年度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报告

渔业资源普查
05
CHAPTER
通过对比不同年份或不同区域的渔业资源数据,分析保护与开发措施对资源恢复的影响。
对比分析法
生态监测法
经济分析法
专家评估法
定期对水域生态系统进行监测,评估生物多样性、水质、底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分析渔业产值、渔民收入等经济指标的变化,评估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邀请渔业专家对保护与开发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加强科研支持
加大对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更加严格的渔业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推广生态养殖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减少养殖业对自然水域的负面影响。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部分鱼类种群质量有所下降,需要关注水质和饵料质量对资源的影响。
03
02
01
鱼类资源主要分布在近海、内陆水域和岛屿周边水域,不同区域资源特点不同。
分布区域
部分鱼类种群数量较多,是渔业资源的优势种群,如鳕鱼、鲑鱼等。
优势种群
不同鱼类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形成复杂的生物链关系。
生态位
部分地区水质污染对渔业资源造成威胁,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利用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合理的养殖密度和养殖方式,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遥感监测技术
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对渔业资源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资源问题,提高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VS
定期开展渔业资源普查,全面了解渔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为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渔业资源调查报告

渔业资源调查报告渔业资源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愈发重要。
而为了科学和有效地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必须要进行全面、准确的渔业资源调查。
本文将对渔业资源调查的内容、方法、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渔业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参考。
一、渔业资源调查的内容渔业资源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渔业资源种类及其分布情况,其中包括水域内的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生物资源;2.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包括生物学指标(如生长速度、体长体重等)和生态学指标(如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等);3.渔业资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演变规律,包括鱼群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特点等;4.渔业资源受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如海洋污染、气候变化、渔业生产等;5.针对特定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如对某一河口、湖泊、海岸线等局部水域的调查。
二、渔业资源调查的方法渔业资源调查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常规观测法:通过实地调查、观察等手段收集渔业资源信息,例如捕捞量、生物学指标、生态学指标等数据。
2.科学调查法:运用数学、统计学等科学方法对渔业资源进行精确、全面的调查,例如利用声学技术、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
3.生态系统监测法:采用多点布点、多时段持续不断地对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对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及其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
4.模型推断法:利用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进行建模和预测,为渔业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渔业资源调查的意义渔业资源调查的意义非常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指导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避免过度捕捞、过度开发等不良行为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2.促进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平衡。
3.为渔业资源开发和投资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经济效益。
4.及时掌握渔业资源的动态变化,为评估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状况和趋势提供科学基础。
关于上半年渔业工作总结报告6篇

关于上半年渔业工作总结报告6篇篇1一、引言上半年,我地区的渔业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广大渔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报告将围绕渔业生产、安全管理、科技创新、市场拓展及下半年工作重点等方面展开,全面总结上半年渔业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
二、渔业生产情况1. 养殖生产情况上半年,我地区养殖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各类养殖基地、养殖场建设有序推进,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养殖产业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同时,注重生态养殖和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养殖效益和水产品质量。
2. 捕捞生产情况捕捞业在上半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海洋捕捞作业有序进行,近海和远洋捕捞合理组织,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同时,加强了渔业资源保护,实施了一系列渔业资源增殖措施,为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安全管理情况1.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为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我们全面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渔业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加强了对渔业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
2. 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渔民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组织开展了多期渔业安全生产培训班,对渔民进行了系统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3. 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完善了渔业应急预案,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了良好的应急联动机制,确保了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1. 科技创新情况上半年,我们加大了渔业科技投入,推动渔业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
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和推广了一批先进的渔业技术和装备,提高了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2. 成果转化应用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了一批成熟的渔业科技成果。
加强了与渔民的技术交流,提高了科技成果的普及率和转化率。
五、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1. 市场拓展情况上半年,我们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渔业产品营销和品牌建设。
组织参加了多个渔业展会和推介活动,提高了渔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威海地区渔业调研报告

威海地区渔业调研报告威海地区渔业调研报告一、调研概述我们对威海地区的渔业进行了调研,以了解其渔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调研内容包括渔业资源状况、渔业生产情况、渔业政策和渔民收入等方面。
二、渔业资源状况威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渔业资源。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主要的渔业资源包括鱼类、虾类、蟹类等。
这些资源在威海地区的海域中分布广泛,为威海的渔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三、渔业生产情况威海地区的渔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渔业生产技术不断创新,养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渔业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养殖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渔业生产效益。
四、渔业政策威海地区的渔业政策相对健全,政府加强了对渔业的管理和保护。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鼓励渔民发展养殖业、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等。
这些政策为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五、渔民收入情况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威海地区的渔民收入普遍较低。
主要是由于渔业产值增长缓慢、渔业资源逐渐减少、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的。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着力推动渔业企业发展,提高渔民收入水平。
六、发展方向与建议在了解了威海地区渔业的现状后,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
加大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减少非法捕捞和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
2. 加强渔业生产技术研发。
加大对渔业生产技术研发的投入,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渔业生产效益。
3. 加大渔业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渔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为渔民提供更多的补贴和支持。
4. 发展渔业多元化。
在渔业生产过程中,逐渐将传统的渔业方式与现代化的养殖技术相结合,发展多元化的渔业产业。
七、结论威海地区渔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许多挑战。
政府应加强对渔业的管理和保护,引导渔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渔民收入水平。
渔业的发展不仅对地方经济有重要意义,也对保障渔民的生计和改善农民收入有着重要作用。
舟山渔业经济现状分析报告

舟山渔业经济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舟山位于中国东海沿岸,是中国最大的渔业市场之一。
舟山渔业以其丰富的渔场资源和多元化的渔业产品而闻名。
本报告将对舟山渔业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渔业资源、渔业产业链、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渔业资源舟山地处海洋渔场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辽阔的渔业经济专属区和大量的海洋资源。
据统计,舟山海域有近300种鱼类和100多种贝类等海洋生物。
此外,舟山还拥有大面积的渔场,为舟山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3. 渔业产业链舟山渔业产业链主要由渔业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组成。
3.1 渔业生产舟山拥有大量的渔民和渔船,具有丰富的渔业生产经验和技术。
舟山的渔民们利用传统的渔具和现代化的捕捞设备,在海域中进行捕捞作业,为渔业产业链的下游提供丰富的渔产品。
3.2 渔业加工舟山渔业加工业是舟山渔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渔业加工企业以海鲜加工为主,将渔民捕捞的鱼类和贝类等加工成各种类型的加工产品,包括鱼糜、鱼籽油、鱼粉等。
舟山的渔业加工企业水平较高,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3.3 渔业销售和服务舟山渔业销售环节主要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电商平台。
舟山有多个渔业批发市场,为海鲜产品提供销售渠道,而零售市场是向消费者提供新鲜海鲜的重要场所。
随着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舟山渔业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为市场拓展提供了新机遇。
4. 渔业经济发展状况舟山渔业经济近年来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渔业产值持续增长,渔获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舟山渔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渔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舟山渔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5. 渔业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舟山渔业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5.1 挑战- 过度渔业捕捞造成资源枯竭的风险- 渔业产品安全和质量问题需要解决- 渔业管理和监督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5.2 机遇- 国内外对高质量海鲜的需求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渔业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 渔业电商的兴起,为销售和品牌推广提供了新途径6. 结论舟山渔业经济作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完整的产业链。
渔业资源损失评估报告

渔业资源损失评估报告1. 引言渔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球渔业资源正面临巨大的损失。
为了全面评估渔业资源的损失情况,本报告将综合分析相关数据,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2. 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次评估报告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对全球各个渔业资源的损失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外相关研究报告、渔业统计数据、渔民调查以及渔业管理机构提供的信息。
3. 渔业资源损失情况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渔业资源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是渔业资源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商业捕捞活动导致了许多鱼类种群的过度捕杀,部分渔业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风险。
数据显示,全球有80%的渔业资源正在以过度捕捞的速度被捕捞。
这严重影响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全球渔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计压力。
3.2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也是造成渔业资源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水域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海洋油污染以及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释放,导致了水体中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渔业资源的减少。
例如,全球一些重要的渔业区域,因为水域污染问题已经无法正常捕捞到高质量的渔业资源,严重影响了渔业的发展。
3.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近年来渔业资源损失的新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酸化,都对渔业资源的分布和种群数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些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一些渔业资源的迁徙和减少,从而使一些地区的渔业产值大幅下降。
4. 渔业资源损失的影响与挑战4.1 生态系统平衡破坏渔业资源的损失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渔业资源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渔业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对其他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进而导致了整个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崩溃。
4.2 经济社会影响渔业资源的损失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于上半年渔业工作总结报告7篇

关于上半年渔业工作总结报告7篇篇1一、引言上半年,我地区渔业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利用,积极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上半年渔业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渔业生产情况上半年,我地区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水产品总产量达到XX万吨,同比增长XX%。
其中,养殖业产量占比XX%,捕捞业产量占比XX%。
主要水产品种产量均保持稳定,且品质有所提升。
2. 渔业项目建设(1)水产养殖项目:新建高标准养殖基地XX万亩,改造提升传统养殖池塘XX万亩。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有效提高水产养殖效率。
(2)渔业基础设施:投资XX万元用于建设渔业码头、渔港和渔道,提升渔业基础设施水平。
同时,加强渔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3)渔业科技创新: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推动渔业科技创新。
3. 渔业资源管理(1)渔业资源保护:加强水生生物保护区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投放各类鱼苗XX万尾。
(2)渔业执法: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能。
上半年共查处渔业违法案件XX起,有效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
(3)水域生态修复:实施水域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域环境治理,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4. 渔业市场与品牌建设(1)市场拓展:组织参加各类渔业展会,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我地区水产品知名度。
(2)品牌建设:加强水产品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水产品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3)质量监管: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严格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确保水产品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 问题:渔业产业结构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改进措施: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渔业经济,推广特色水产品养殖,提高市场竞争力。
2. 问题:部分渔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加强渔民技能培训,提高渔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渔民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6年7月2日~2015年7月5日2016年8月25日~2015年9月5日实习地点: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青菱湖及南湖姓名:学院:水产学院班级:学号:指导老师:***2016年 9月1日目录摘要 (I)关键词 (I)1 前言 (I)1.1问题的由来 (1)1.2文献综述 (1)1.3研究目的 (2)2 调查材料与方法 (2)2.1调查时间 (2)2.2调查地点 (3)2.3调查指标及方法 (4)2.3.1 水环境因子 (4)2.3.2 水生生物调查 (4)3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 (7)3.1 水质与底质调查结果 (7)3.1.1 水质 (7)3.1.2 底质 (7)3.2 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8)3.2.1 浮游植物 (9)3.2.2 浮游动物 (11)3.2.3 底栖动物 (15)3.2.4 水生维管束植物 (16)3.3 渔业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17)3.3.1 渔获物分析 (17)4 渔业资源与环境评价 (18)4.1水质状况评价 (18)4.2水质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18)4.3鱼产力估算 (19)5 实习心得与建议 (20)5.1实习心得 (20)5.2实习建议 (21)参考文献 (21)摘要报告以渔业资源与环境为研究对象,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环境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为目的。
本次渔业资源与环境主要是针对淡水渔业资源。
通过综合应用鱼类学、养殖水环境水化学、水生生物学等课程知识,能够利用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自然水域与养殖水域中渔业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并做出合理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状况的评价。
调查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实习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青菱湖湖区及南湖水域环境调查和水生生物调查两部分。
其中,水域环境调查包括水体理化特征和底质特征的调查,水生生物调查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鱼类的调查。
关键词:渔业资源与环境;青菱湖湖区;南湖;水生生物;水域环境1前言1.1 问题的由来所谓养鱼先养水,渔业水域是水产经济动植物生活的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水产养殖工作者需要了解养殖水体水质变化规律,以便管理和调控水质。
浮游植物是水体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饵料基础,是水域的初级生产者,有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环境,其光合作用也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
它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育有重要意义,与渔业生产密切相关。
1.2 文献综述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水产业的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环境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
国家对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分重视,1992年加入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国家立法要求各级政府要经常性的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渔业资源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管理工作对数据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调查结果,已难以满足当前渔业资源管理以及参与宏观调控管理工作的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域污染等因素影响,致使一些名优养殖鱼类的产卵场、采苗场、育肥场和增养殖场功能丧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增养殖资源不断衰退,黄河流域的一些名贵品种如长春鳊、北方鲖鱼等难见踪迹。
一些水利工程的修建,也有可能由于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环境改变而对原有水生生物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保护、增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1.3 研究目的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都是渔业生产的基础,开展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天然水域同时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渔业环境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自然水域中经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繁殖、生长、死亡、洄游、分布、数量、栖息环境、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手段等以及对水域环境的调查,综合应用鱼类学、水化学、水生生物学等课程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能够利用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自然水域与养殖水域中渔业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并作出合理的渔业资源评价。
提高湖泊渔业资源和环境的利用率和鱼产量,使湖泊渔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使渔业环境得到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2 调查材料与方法2.1调查时间本次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时间为2016年8月26日~9月4日,其中2016年8月26日~8月27日在梁子湖前海湖区和南湖进行野外调查,8月28日~8月1、31日进行室内试验及分析。
2.2调查地点本次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地点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的青菱湖和南湖湖泊。
图2-1 青菱湖采样点位置图图2-2 南湖采样点位置图2.3调查指标及方法2.3.1水环境因子本次调查对水体水深、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COD及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水体水深和透明度用黑白盘测定,水体溶氧、pH、电导率及水温用Thermo便携式水质分析仪测定。
水体总氮、总磷、COD 采用国标法测定,沉积物有机质含量采用烧失量法测定。
2.3.2水生生物调查本次调查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大型维管束植物进行了区系调查和群落样方调查,对鱼类进行了鱼类组成调查、渔获物组成调查和鱼类年龄结构调查。
浮游生物的定性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需调查的水体中采集浮游生物。
并将标本固定带回实验室取样数次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种类。
浮游生物的定量费浮游植物定量和浮游动物定量,浮游植物定量采集用采水器采集水样倒入广口瓶并用碘液固定。
带回实验室沉淀后将标本移入标本瓶中加少量甲醛固定并贴好标签。
浮游植物计数要将标本混匀后用0.1ml的计数框内全部计数。
浮游动物的定量采集用13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水样并用甲醛液固定。
计数需要分类计数,分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计数,其中原生动物用0.1ml的计数框全片计数,轮虫用1ml计数框全片计数,枝角类和桡足类全部计数。
底栖生物的定量采集用改良彼得森采泥器取样并分样,定性采集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采样做定性标本。
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称重和计算。
a.浮游植物计数视野法:A——计数框的面积(400 mm2);A n——计数的面积(mm2)即每个视野面积*计数视野数;V s——1L水样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V a——计数框的容积(mL);➢视野面积:先计算视野直径,用视场数(目镜上的后一个数值表示显微镜视场数)除以物镜放大倍数,之后根据直径算出所观察视野的面积;➢不同显微镜的视场数不同,如Motic BA210视场数为20,那么高倍镜下的实际视场直径为20/40=0.5mm,高倍镜下的视野面积则是根据这个直径计算出圆的面积,为3.14*0.25*0.25=0.1926≈0.2 mm2。
b.浮游动物计数原生动物计数:0.1ml计数框全片计数,重复三次V s——l L水样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V a——计数框的容积(mL)V c——采水体积n——计数所得原生动物的个数轮虫计数:1mL计数框全片计数V s——l0L水样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V a——计数框的容积(mL)V c——采水体积n——计数所得轮虫的个数枝角类、桡足类计数:1ml计数框全片计数V c——采水体积n——计数所得枝角类或桡足类的个数大型维管束植物的区系调查要收集水体生境内的所有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标本,标本的保存采用腊叶标本的方式。
标本的采集需要使用标本夹(40cm×30cm)、草纸、采集带、挂牌标签、野外记录纸、GPS、照相机等。
群落样方调查要设置取样样方(1m×1m),并记录水深、物种名称、株数、多优度、物候期、高度、生活力、生物量等。
然后需取样、称鲜重,将样品带回实验室烘干后需称干重,并计算生物量。
鱼类的组成调查原则要调查水域的全部鱼类种类,对于常见鱼类和经济鱼类,只要从当地的渔业捕捞中获得;而对于非捕捞水体、非经济鱼类或者珍贵鱼类,则需要通过专门的采捕而获得。
此外,还可以通过当地水产市场和休闲垂钓等途径补充。
然后将鱼类进行标本处理,选取体型完整、鳞片和鳍条无缺的新鲜样本,观察体色,测量体长和体重,尾柄或者下颌拴上编号标签。
并将相关信息填写在标本记录表上,进行标本的固定和保存,清洗体表、口腔和鳃腔,大型个体腹腔注射适量福尔马林,鳞片易脱落需纱布包裹,矫正体型,撑开鳍条,浸泡入福尔马林固定,待硬化定型后放入保鲜盒中,并加入5%甲醛溶液保存并带回室内利用形态学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并完成鱼类名录表。
渔获物组成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野外调查中将同一渔船的渔获物按照网具类型经行分拣,然后将同一网具的渔获物直接鉴定鱼类种类,测量鱼类的长度和体重;统计渔具类型、数量、规格、作业网次、作业时长、捕捞时间、捕捞天数、渔船规格、捕捞流域和地点;将相关数据记录入渔获物统计记录表中,每页记录纸只记录一艘渔船的一种渔具的渔获物。
目前研究鱼类年龄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渔获物长度頻数分析法和钙化组织法。
钙化组织法是目前常用的估算鱼类年龄的方法。
需要获取年龄材料,采集鳞片、鳃盖骨、脊椎骨,使用镊子摘取背鳍起点和侧线上方之间靠近侧线处的鳞片5~10枚,放入封口袋中并编号记录;摘取左右两侧的主鳃盖骨,放入封口袋中并编号记录;摘取第5~10枚脊椎骨,放入封口袋中并编号记录。
再进行年龄材料处理,将鳞片置于清水或3%左右NaOH 溶液中浸泡24h ,用软毛牙刷轻轻刷去表面粘液和色素沉淀,清洗干净,夹在两块载玻片中间,使用透明胶布固定,做好标签。
脊椎骨和鳃盖骨在100℃的水中煮,用镊子和牙刷将附着的肌肉和结缔组织小心剔除,然后将其放入1%的双氧水中漂白24 h ,晾干后放入封口袋并编号。
最后在解剖镜下进行年龄鉴定。
3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与分析3.1水质与底质调查结果与分析3.1.1水质表3-1 青菱湖及南湖主要水质指标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对比,青菱湖和南湖均为类水。
根据王洪道的划分标准(陈昌齐等,1992),梁子湖前海湖区水质富营养化状况为湖泊 SD(cm)电导率 DO (mg/L ) CODMn (mg/L ) pH TN (mg/L ) TP (mg/L ) 青菱湖 38341.3 5.69 6.19 6.19 0.4589 0.1594 南湖 38 735.6 7.56 7.61 7.42 0.5049 0.0343超富营养型,南湖水质富营养化状况也为超富营养型。
梁子湖前海湖区和南湖的水均为中性水。
COD 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两个湖泊水COD 都在I ,II 类水范围内(<15mg/L )。
3.1.2底质0.00%5.00%10.00%15.00%20.00%南湖梁子湖图3-1 南湖和梁子湖前海湖区烧失量根据底质调查,南湖的烧失量平均值为18.22%,梁子湖前海湖区的烧失量平均值为14.79%,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南湖与梁子湖的沉积物中的烧失量都较大,说明南湖和梁子湖前海湖区的有机物污染都较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