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报告

渔业资源报告
渔业资源报告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2016年7月2日~2015年7月5日

2016年8月25日~2015年9月5日

实习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青菱湖及南湖 姓 名: 学 院: 水产学院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何绪刚

2016年 9月1日

目录

摘要 .................................................................. I 关键词 ................................................................ I 1 前言 ................................................................ I

1.1问题的由来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目的 (2)

2 调查材料与方法 (2)

2.1调查时间 (2)

2.2调查地点 (3)

2.3调查指标及方法 (4)

2.3.1 水环境因子 (4)

2.3.2 水生生物调查 (4)

3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 (7)

3.1 水质与底质调查结果 (7)

3.1.1 水质 (7)

3.1.2 底质 (7)

3.2 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8)

3.2.1 浮游植物 (9)

3.2.2 浮游动物 (11)

3.2.3 底栖动物 (15)

3.2.4 水生维管束植物 (16)

3.3 渔业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17)

3.3.1 渔获物分析 (17)

4 渔业资源与环境评价 (18)

4.1水质状况评价 (18)

4.2水质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18)

4.3鱼产力估算 (19)

5 实习心得与建议 (20)

5.1实习心得 (20)

5.2实习建议 (21)

参考文献 (21)

摘要

报告以渔业资源与环境为研究对象,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环境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为目的。本次渔业资源与环境主要是针对淡水渔业资源。通过综合应用鱼类学、养殖水环境水化学、水生生物学等课程知识,能够利用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自然水域与养殖水域中渔业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并做出合理的渔业资源与环境状况的评价。调查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实习方式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青菱湖湖区及南湖水域环境调查和水生生物调查两部分。其中,水域环境调查包括水体理化特征和底质特征的调查,水生生物调查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鱼类的调查。

关键词:渔业资源与环境;青菱湖湖区;南湖;水生生物;水域环境

1前言

1.1 问题的由来

所谓养鱼先养水,渔业水域是水产经济动植物生活的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水产养殖工作者需要了解养殖水体水质变化规律,以便管理和调控水质。浮游植物是水体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饵料基础,是水域的初级生产者,有是水体中重要的生物环境,其光合作用也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它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育有重要意义,与渔业生产密切相关。

1.2 文献综述

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水产业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环境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国家对开展渔业资源调查,

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分重视,1992年加入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国家立法要求各级政府要经常性的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渔业资源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管理工作对数据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调查结果,已难以满足当前渔业资源管理以及参与宏观调控管理工作的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域污染等因素影响,致使一些名优养殖鱼类的产卵场、采苗场、育肥场和增养殖场功能丧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增养殖资源不断衰退,黄河流域的一些名贵品种如长春鳊、北方鲖鱼等难见踪迹。一些水利工程的修建,也有可能由于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环境改变而对原有水生生物资源产生不利影响。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保护、增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1.3 研究目的

渔业资源和渔业环境都是渔业生产的基础,开展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天然水域同时更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渔业环境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自然水域中经济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繁殖、生长、死亡、洄游、分布、数量、栖息环

境、开发利用的前景和手段等以及对水域环境的调查,综合应用鱼类学、水化学、水生生物学等课程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调查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能够利用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自然水域与养殖水域中渔业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并作出合理的渔业资源评价。提高湖泊渔业资源和环境的利用率和鱼产量,使湖泊渔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使渔业环境得到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2 调查材料与方法

2.1调查时间

本次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时间为2016年8月26日~9月4日,其中2016年8月26日~8月27日在梁子湖前海湖区和南湖进行野外调查,8月28日~8月1、31日进行室内试验及分析。

2.2调查地点

本次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地点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的青菱湖和南湖湖泊。

图2-1 青菱湖采样点位置图

图2-2 南湖采样点位置图2.3调查指标及方法

2.3.1水环境因子

本次调查对水体水深、水温、透明度、pH、溶解氧、电导率、总氮、总磷、COD及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水体水深和透明度用黑白盘测定,水体溶氧、pH、电导率及水温用Thermo便携式水质分析仪测定。水体总氮、总磷、COD 采用国标法测定,沉积物有机质含量采用烧失量法测定。

2.3.2水生生物调查

本次调查对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分别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大型维管束植物进行了区系调查和群落样方调查,对鱼类进行了鱼类组成调查、渔获物组成调查和鱼类年龄结构调查。浮游生物的定性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需调查的水体中采

集浮游生物。并将标本固定带回实验室取样数次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种类。浮

游生物的定量费浮游植物定量和浮游动物定量,浮游植物定量采集用采水器采集水样倒入广口瓶并用碘液固定。带回实验室沉淀后将标本移入标本瓶中加少量甲醛固定并贴好标签。浮游植物计数要将标本混匀后用0.1ml的计数框内全部计数。浮游动物的定量采集用13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水样并用甲醛液固定。计数需要分类计数,分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计数,其中原生动物用0.1ml的计数框全片计数,轮虫用1ml计数框全片计数,枝角类和桡足类全部计数。底栖生物的定量采集用改良彼得森采泥器取样并分样,定性采集也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采样做定性标本。将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称重和计算。

a.浮游植物计数

视野法:

A——计数框的面积(400 mm2);

A n——计数的面积(mm2)即每个视野面积*计数视野数;

V s——1L水样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

V a——计数框的容积(mL);

视野面积:先计算视野直径,用视场数(目镜上的后一个数值表示显微镜视场数)除以物镜放大倍数,之后根据直径算出所观察视野的面积;

不同显微镜的视场数不同,如Motic BA210视场数为20,那么高倍镜下的实际视场直径为20/40=0.5mm,高倍镜下的视野面积则是根据这个直径计算出圆的面积,为3.14*0.25*0.25=0.1926≈0.2 mm2。

b.浮游动物计数

原生动物计数:0.1ml计数框全片计数,重复三次

V s——l L水样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

V a——计数框的容积(mL)

V c——采水体积

n——计数所得原生动物的个数

轮虫计数:1mL计数框全片计数

V s——l0L水样沉淀浓缩后的体积(mL)

V a——计数框的容积(mL)

V c——采水体积

n——计数所得轮虫的个数

枝角类、桡足类计数:1ml计数框全片计数

V c——采水体积

n——计数所得枝角类或桡足类的个数

大型维管束植物的区系调查要收集水体生境内的所有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标本,标本的保存采用腊叶标本的方式。标本的采集需要使用标本夹(40cm×30cm)、草纸、采集带、挂牌标签、野外记录纸、GPS、照相机等。群落样方调查要设置取样样方(1m×1m),并记录水深、物种名称、株数、多优度、物候期、高度、生活力、生物量等。然后需取样、称鲜重,将样品带回实验室烘干后需称干重,并计算生物量。

鱼类的组成调查原则要调查水域的全部鱼类种类,对于常见鱼类和经济鱼类,只要从当地的渔业捕捞中获得;而对于非捕捞水体、非经济鱼类或者珍贵鱼类,则需要通过专门的采捕而获得。此外,还可以通过当地水产市场和休闲垂钓等途径补充。然后将鱼类进行标本处理,选取体型完整、鳞片和鳍条无缺的新鲜样本,观察体色,测量体长和体重,尾柄或者下颌拴上编号标签。并将相关信息填写在标本记录表上,进行标本的固定和保存,清洗体表、口腔和鳃腔,大型个体腹腔注射适量福尔马林,鳞片易脱落需纱布包裹,矫正体型,撑开鳍条,浸泡入福尔马林固定,待硬化定型后放入保鲜盒中,并加入5%甲醛溶液保存并带回室内利用形态学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并完成鱼类名录表。渔获物组成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野外调查中将同一渔船的渔获物按照网具类型经行分拣,然后将同一网具的渔获物直接鉴定鱼类种类,测量鱼类的长度和体重;统计渔具类型、数量、规格、作业网次、作业时长、捕捞时间、捕捞天数、渔船规格、捕捞流域和地点;将相关数据记录入渔获物统计记录表中,每页记录纸只记录一艘渔船的一种渔具的渔获物。目前研究鱼类年龄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渔获物长度頻数分析法和钙化组织法。钙化组织法是目前常用的估算鱼类年龄的方法。需要获取年龄材料,采集鳞片、鳃盖骨、

脊椎骨,使用镊子摘取背鳍起点和侧线上方之间靠近侧线处的鳞片5~10枚,放入封口袋中并编号记录;摘取左右两侧的主鳃盖骨,放入封口袋中并编号记录;摘取第5~10枚脊椎骨,放入封口袋中并编号记录。再进行年龄材料处理,将鳞片置于清水或3%左右NaOH 溶液中浸泡24h ,用软毛牙刷轻轻刷去表面粘液和色素沉淀,清洗干净,夹在两块载玻片中间,使用透明胶布固定,做好标签。脊椎骨和鳃盖骨在100℃的水中煮,用镊子和牙刷将附着的肌肉和结缔组织小心剔除,然后将其放入1%的双氧水中漂白24 h ,晾干后放入封口袋并编号。最后在解剖镜下进行年龄鉴定。

3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与分析

3.1水质与底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水质

表3-1 青菱湖及南湖主要水质指标表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对比,青菱湖和南湖均为类水。根据王洪道的划分标准(陈昌齐等,1992),梁子湖前海湖区水质富营养化状况为

湖泊 SD (cm) 电导率 DO (mg/L ) CODMn (mg/L ) pH TN (mg/L ) TP (mg/L ) 青菱湖 38 341.3 5.69 6.19 6.19 0.4589 0.1594 南湖 38

735.6

7.56

7.61

7.42

0.5049

0.0343

超富营养型,南湖水质富营养化状况也为超富营养型。梁子湖前海湖区和南湖的水均为中性水。COD 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两个湖泊水COD 都在I ,II 类水范围内(<15mg/L )。

3.1.2底质

0.00%

5.00%10.00%15.00%20.00%南湖

梁子湖

图3-1 南湖和梁子湖前海湖区烧失量

根据底质调查,南湖的烧失量平均值为18.22%,梁子湖前海湖区的烧失量平均值为14.79%,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南湖与梁子湖的沉积物中的烧失量都较大,说明南湖和梁子湖前海湖区的有机物污染都较为严重。南湖中的有机质含量大于梁子湖前海湖区,说明南湖的富营养化程度更大,南湖污染较为严重。

3.2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浮游植物

表3-2 浮游植物种类

种类

梁子湖前海湖区

南湖 绿藻门

盘星藻

+++ +++ 栅 藻 ++ +++ 集星藻

+

+++

实球藻+ +++

空球藻+++ +

团藻+ +++

十字藻+++

微芒藻+

胶球藻+

转板藻+ +

四角藻+

衣藻++ +++

水网藻+

纤维藻++

小球藻+++ +++

鼓藻+++

空心藻+++

新月鼓藻+ 蓝藻门微囊藻+++ +++ 螺旋藻+++ +++

颤藻++ +++

鱼腥藻+ +

平裂藻++

楔形藻+

念珠藻++ +

色球藻+++

林氏藻++

拟项圈藻+++

拟鱼腥藻+

硅藻门直链藻+++ +++ 星杆藻+ +++

桥弯藻+

舟行藻++

卵形藻+

针杆藻+ ++

角毛藻+

甲藻门裸甲藻++ ++ 角甲藻+ + 黄藻门黄丝藻

裸藻门裸藻++ + 囊裸藻+

扁裸藻+ 隐藻门隐藻+

根据结果显示,梁子湖前海湖区的浮游植物共计6个门25个属,南湖共计7个门39个属。但同时,两个湖泊中的浮游植物都是绿藻门的占优势门类,蓝藻门次之,硅藻门种类第三。

表3-3 浮游植物各门密度和生物量

门类\湖泊

梁子湖前海湖区南湖

门类密度(个/L)门类生物量(mg/L)门类密度(个/L)门类生物量(mg/L)

绿藻门 1.04×108 2.38×103 1.80×108805.32 蓝藻门 6.86×107 5.86 1.33×10841.13 硅藻门 1.60×107 4.82×103 4.25×105107.08 黄藻门 1.07×106 1.07 3.35×1050.34 裸藻门 1.13×105112.82 8.14×105189.85 隐藻门0.00 0.00 2.25×10590.04 甲藻门0.00 0.00 2.39×1040.22 总计 1.90×1087.32×103 3.15×108 1.23×103

图3-2 梁子湖前海湖区各门生物量百分比图

图3-3 南湖各门生物量百分比图

南湖的大部分生物浮游植物种类的密度和生物量都多于梁子湖前海湖泊的浮游植物种类。梁子湖的硅藻门占66%,绿藻门占33%,而南湖的绿藻门占65%,裸藻门占15%之多。南湖和梁子湖前海湖区的门类密度都是绿藻门和蓝藻门最多,生物量都是绿藻门占优势。南湖的蓝藻门、裸藻门及隐藻门的生物量明显多于梁子湖,梁子湖的硅藻门的生物量却明显多于南湖硅藻门的生物量。

3.2.2 浮游动物

表3-4 浮游动物种类

种类梁子湖前海湖区南湖

原生动物砂壳虫砂壳虫

表壳虫表壳虫

侠盗虫侠盗虫

变形虫钟虫

太阳虫

尖毛虫

拟铃贝虫

轮虫臂尾轮虫臂尾轮虫

晶囊轮虫晶囊轮虫

多肢轮虫多肢轮虫

龟甲轮虫龟甲轮虫

裂足轮虫裂足轮虫

三肢轮虫

异尾轮虫

疣毛轮虫桡足类无节幼体无节幼体

猛水蚤猛水蚤

剑水蚤剑水蚤

哲水蚤枝角类象鼻溞象鼻溞

网纹溞网纹溞

秀体溞秀体溞

船卵溞

蚤状溞

尖额溞

低额溞

裸腹溞

图3-4梁子湖前海湖区各类浮游生物百分比

图3-5 南湖各类浮游动物百分比

根据结果显示,两个湖均分布着原生动物、桡足类、枝角类及轮虫这四种浮游动物,统计梁子湖前海湖区共有18种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优势种群为原生动物,所占比例达到98.83%。枝角类,桡足类,轮虫都比较少。南湖共24种浮游动物,浮游生物各种群分布较为均匀,优势种群为枝角类和轮虫,分别占38%,34%。原生动物与桡足类的数量略少,总体较平均。总体南湖的浮游动物种类较丰富,南湖

水域的浮游动物的生物种类均高于梁子湖浅水湾区,说明南湖的富营养化程度较梁子湖的严重。

表3-5 浮游动物定性

种类梁子湖前海湖区南湖

原生动物累枝虫+++

单缩虫+

侠盗虫+

聚缩虫+

砂壳虫+ +

表壳虫+

钟虫++ + 轮虫臂尾轮虫+++ ++

三肢轮虫+ +++

多肢轮虫+ +

龟甲轮虫+++ +

晶囊轮虫+++ ++

裂足轮虫++

异尾轮虫++ + 桡足类猛水蚤+ 哲水蚤+ +

剑水蚤++ +

无节幼体+++ ++ 枝角类裸腹溞+

象鼻溞++

蚤状溞+ ++

网纹溞+

秀体溞+++ +

表3-6 浮游动物各类密度和生物量

种类\湖泊

梁子湖前海湖区南湖

密度(ind/L) 生物量(mg/L)密度(ind/L) 生物量(mg/L)

原生动物4116.67 0.00075 466.00 0.00018 轮虫39.47 0.51200 825.13 7.54400 桡足类 2.10 0.22500 207.45 17.13000 枝角类7.30 3.65000 901.73 141.70000

图3-6 梁子湖前海湖区各类浮游动物生物量百分比

图3-7南湖各类浮游动物生物量百分比

根据两个湖泊的定性、密度及生物量的结果显示,梁子湖原生动物的密度相对梁子湖其他三个种类的密度大很多,梁子湖各个种类的生物量都相对较低,仅枝角类的稍多一点,占总体的83%,轮虫占12%。南湖的枝角类的密度最大,轮虫次之,同时,枝角类的生物量最大,也是南湖的优势种类,占总体的85%,桡足类占10%。南湖各类生物量的差别较大,分布相对不均匀。

3.2.3底栖动物

表3-7 底栖动物定量

种类\湖泊

梁子湖前海湖区南湖

条数(条)生物量(mg/m2)条数(条)生物量(mg/m2)

颤蚯蚓科108 0.5000 59 0.4896 仙女虫科 5 0.0432 25 0.1408 瓢体虫科 4 0.0496 8 0.1296 摇蚊幼虫36 0.4048 2 0.1136 水蛭0 0 1 0.0016

图3-8 梁子湖前海湖区底栖生物各科生物量

图3-9南湖底栖生物各科生物量

对于南湖和梁子湖,生物量最多的都是颤蚓科,而且在两湖区生物量接近,而瓢体虫科和仙女虫科南湖都高于梁子湖,但梁子湖的摇蚊幼虫远多于南湖,另外,南湖比梁子湖样品中多发现了水蛭。摇蚊幼虫对水质净化有重要作用,梁子湖的优良水质与此有一定关系。

3.2.4水生维管束植物

表3-8 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组成及生态类型划分

生态类型\湖泊梁子湖前海湖区南湖

挺水植物双穗雀稗狭叶香蒲

藨草酸模叶蓼

狭叶香蒲喜旱莲子草

慈姑长芒稗

野慈姑蒿

酸模叶蓼鸭趾草

酸模小旋花

喜旱莲子草

沉水植物黑藻菹草

竹叶眼子菜

菹草

小茨藻

苦草

漂浮植物槐叶苹水鳖

紫萍凤眼莲

浮萍

水鳖

浮叶植物荇菜菱

表3-9 梁子湖前海湖区植物生物量

植物名称取样面积(株数)鲜重(g)干重(g)生境面积㎡生物量(g)

狭叶香蒲 1 282.2 42.4 525 6.23×105

南湖和梁子湖前海湖区均分布着四大生物类型的水生维管束植物,梁子湖前海湖区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较多并且分布较广,南湖相对分布较少。梁子湖水生植物调查共有19种水生植物,其中挺水植物有9种,沉水植物有5种,漂浮植物有4种,浮叶植物有1种。南湖共11种,挺水植物有7种,沉水植物有1种,漂浮植物有2种,浮叶植物有1种。在梁子湖前海湖区所取的狭叶香蒲的标本计算出的生物量大约是6.23×105g。水生维管束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可以为水体提供溶氧,改善水质;也是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可以为鱼类提供栖息和产卵场所。相比较梁子湖的水生生态系统较南湖的健康,综合水质、浮游生物等的结果,梁子湖的水质较南湖的水质好一些且鱼类分布广一些,这些也与梁子湖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的分布有密切联系。

3.3渔业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渔获物分析

表3-10梁子湖前海湖区渔获物组成

鱼的种类青稍鲌?鲦鲫鱼红鳍原鲌翘嘴鲌鲤鱼麦穗黄尾鲴

渔获物数量

19 13 9 7 2 2 1 1

(尾)

平均体长

160.6 121.1 124.6 115.7 169.5 274.0 80.0 153.0 (mm)

平均体重(g)64.8 20.1 65.7 27.5 47.0 518.6 8.5 69.2

表3-11 渔获物(?鲦)年龄鉴定

编号 1 2 3 4 5 6 7

年龄2+ 2 3 2 1+ 1+ 2

图3-10梁子湖前海湖区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比例

根据渔获物的组成和渔获物(?鲦)的年龄结果看,此次调查共获渔获物样本54尾,分别是青稍鲌、?鲦、鲫鱼及红鳍原鲌占绝大部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鱼类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能在自然水体中进行自然繁殖和增殖。本次调查的渔获物体长范围是0.8cm-27.4cm,主要集中幅为11.5cm-16.0cm,这说明渔获个体较小。从渔获物的年龄鉴定看,渔获物共有3个年龄组,1+龄和2龄明显多于其他年龄组,说明梁子湖渔获物的组成年龄相对简单化。通过以上的渔获物的组成和年龄分析,梁子湖的鱼类资源相对丰富,说明当前开发利用强度对梁子湖的渔业资源影响并不是很大,可以稍加大开发强度,提高鱼类资源丰度。

中国与马来西亚海洋渔业合作机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国与马来西亚海洋渔业合作机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一体化时代,国家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得愈加深刻。中国和马来西亚同处南海之滨,所辖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渔业发展相对较快。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际区域一体化,为中马两国海洋渔业合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CAFTA下,东盟各国在经济政治等利于的合作越来越深,为中马两国海洋渔业合作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基础,为促进中马海洋渔业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关键字】中国马来西亚海洋渔业合作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各主体单元之间联系愈来愈密,互相之间影响日益加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错网络亦已形成。与此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关系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显。交流、协调与合作成为当今时代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特点。在国际公共问题方面,新问题层出不穷,种类日渐繁多,解决的难度也较以往大大提高。这些问题既包括传统的公共问题也有非传统公共问题,如资源衰退、生态环境危机、冲突、贫困、走私和恐怖主义等。仅靠一国力量单独应对这些问题已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加强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合作。在经济发展方面,随着国际分工广度和深度的深入发展,各国及其企业通过国际经济合作,解决资源、资金、技术设备的困难,获得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及扩大产品出口等;通过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生产要素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或地区转移到生产效率高的部门或地区,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通过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合理流动,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实现优势互补,缩小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而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与马来西亚海洋渔业合作机制现状 (1)区域公共事务管理交流与合作机制 南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中马双方在国际条约签订和区域性大型项目合作方面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2002 年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哈米德拿督(Datuk Seri Syed Hamid Albar)签署了《南方各行为宣言》,同年,马来西亚参加了南中国海周边七国(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COBSEA 框架下策划的UNEP/GEF“扭转南中国海及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海洋环保大型区域合作项目。 为促进海岸带和海洋可持续发展,旨在解决影响本地区域共同海区的主要争端和问题,2003年至2007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就海洋问题进行了多次的往来访问。 (2)海洋渔业水产品经贸交流与合作机制 马来西亚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渔业资源,近年来渔业经济更是蓬勃发展。中国南方沿海各省区,自然条件和马来西亚相似,在很多领域有互补的基础,具有开展全方位渔业经贸合作的广阔空间。2003年至2005年中国与马来西亚的水产品贸易总量逐年上升。 (3)远洋渔业交流与合作机制

渔业资源报告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2016年7月2日~2015年7月5日 2016年8月25日~2015年9月5日 实习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青菱湖及南湖 姓 名: 学 院: 水产学院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何绪刚 2016年 9月1日

目录 摘要 .................................................................. I 关键词 ................................................................ I 1 前言 ................................................................ I 1.1问题的由来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目的 (2) 2 调查材料与方法 (2) 2.1调查时间 (2) 2.2调查地点 (3) 2.3调查指标及方法 (4) 2.3.1 水环境因子 (4) 2.3.2 水生生物调查 (4) 3 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结果 (7) 3.1 水质与底质调查结果 (7) 3.1.1 水质 (7) 3.1.2 底质 (7) 3.2 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8) 3.2.1 浮游植物 (9) 3.2.2 浮游动物 (11) 3.2.3 底栖动物 (15) 3.2.4 水生维管束植物 (16) 3.3 渔业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17) 3.3.1 渔获物分析 (17) 4 渔业资源与环境评价 (18) 4.1水质状况评价 (18) 4.2水质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18) 4.3鱼产力估算 (19) 5 实习心得与建议 (20) 5.1实习心得 (20) 5.2实习建议 (21) 参考文献 (21)

水产调查报告

渔业概论课程作业 水产市场调查报告 农林经济管理一班 傅裕 1406160104 指导教师:孙建富 调查日期:2016.6.28

一、水产业的调查报告 水产是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和相关的服务或加工行业的总称,如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药物、水产品出口贸易、观赏水产品等。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发展,配合饲料的营养成分全面而合理、适口性好、散失浪费少、投喂方便、饲料报酬高等优点,已逐渐被广大养殖者所认识和接受。 水产业是指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水域或开发潜在水域(包括低洼地、废坑、故河道、坑塘、沼泽地、滩涂等),以采集、栽培、捕捞、增殖、养殖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或其他水生动植物产品的生产部门。又称渔业。包括采集水生动植物资源的水产捕捞业和养殖水生动植物的水产养殖业两部分。广义的水产业还包括水产品的贮藏、加工、综合利用、运输和销售等产后部门,渔具、渔船、渔业机械、渔用仪器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制造、维修、供应等产前部门以及渔港的建设等辅助部门,它们与捕捞、养殖和加工部门一起,构成统一的生产体系 行业现状 水产业是我国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领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从基本国情出发,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改革经营管理体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加强资源养护,依靠科技进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水产业发展道路。过去十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增长了9倍;人均占有量增长了7.2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近70%,养殖区域从中东部延伸到西部各个省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特征和成果是外向型水产业迅速发展,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远洋渔业起步并迈入了世界前列,外向型水产业迅速发展,水产品出口已达到100亿美元,年均出口额增速高于同期农产品近5个百分点。中国水产品出口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的10%。过去十年,中国水产品进口量年均增长17%。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贸易进入了更快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国内自产水产品出口为主、来进料加工相结合的水产品国际贸易格局,进一步带动了水产品生产的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据农业部统计,2013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7321.88亿元,实现增加值7915.22亿元;其中渔业产值9048.75亿元,实现增加值5077.95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4127.19亿元,实现增加值1436.57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4145.94亿元,实现增加值1400.70亿元。全国水产品总产量5907.68万吨,比上年增长5.43%。其中,养殖产量4288.36万吨,占总产量的72.59%,同比增长6.59%;捕捞产量1619.32万吨,占总产量的27.41%,同比增长2.49%。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3.63千克,比上年增加2.04千克,增长4.91%。 水产品市场消费行为 水产品在我国动物产品消费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消费份额占比变化不大。消费量方面,在居民食物消费的大宗动物性食品中,猪牛羊肉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全国人均水产品消费仅为猪牛羊肉消费量的一半。总体看,尽管水产品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对于居民动物性食品消费来说,仍与传统的猪牛羊肉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消费的主要水产品为鲜活、冷冻水产品,但随着水产品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熟制干制品等产品需求量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熟制干制品分为海水、淡水两个部分。熟制干制品主要用于大中城市饭店、餐馆,近几年来发展迅速,需求量成倍增加。

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概况

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概况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华夏经纬网 中国海域从南到北,共跨越37个纬度,呈现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不同的环境差异,鱼类种数的分布有南多北少的趋势。黄、渤海区的鱼类约有291种,东海大陆架海区的鱼类有727种,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1064种。 (一)我国主要海洋经济渔业资源 在我国已经记录有鱼类1694种,近海的虾蟹类600多种,沿海分布有常见藻类20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鱼类有150多种,重要的捕捞对象有带鱼、鲐、鰺、鲱、鲅、鳓、鲮、大黄鱼、小黄鱼、鲆、鲽、鲳、鲷、笛鲷、金线鱼、鳕、马面飩、沙丁鱼、飩、鲨鱼、鳗鱼等;具有经济价值的软体动物有乌贼、柔鱼、章鱼、鲍鱼、扇贝等;节肢动物有对虾、毛虾、鹰爪虾、青虾、龙虾、梭子蟹、锯缘青蟹等;还有各种藻类。为了更好地掌握各种鱼类的分布情况,根据渔业资源分布特点和生物学特性,我国渔业资源可分为:底层经济鱼类资源、中上层经济鱼类资源、虾蟹经济类资源和经济藻类资源等。 (二)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特点 1.鱼的种类多 中国海域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跨越37个纬度。生物种类组成复杂,有冷温、暖温、暖水性种类,暖水性种类约占总数的2/3。世界有2万多种,我国有近2000种。 2.生长快、成熟早、食性复杂 一般情况下,由于海水冬季对流强烈,常带来营养物质,初级生产力越大,食物越丰富,为鱼类提供食物越丰富,鱼类生长、成熟就越快。鱼类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一般为2–3龄,繁殖力比较高。 3.产卵期交错,产卵场广布 不同的鱼种产卵的时间不一。一年四季都有鱼类产卵。如东海的小黄鱼在3–4月产卵,大黄鱼在4–6月产卵,带鱼在5– 7月产卵。 4.分布比较集中 中国海域的中下层鱼类多为浅海性种类,大多栖息在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区,受大陆架限

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渔业经济在沿海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增加渔民收入、保持渔区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各级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广大人民利益的切实需要。 海洋渔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葫芦岛市位于渤海辽东湾的西北沿岸,海岸线长258公里,在环渤海圈内,处于连接东北、华北及关内外的重要部位,发展海洋渔业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升,海洋渔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实施伏季休渔制度,近海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连续四年放流海蜇幼苗,连续十年放流日本对虾,为渔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部分渔民转产转业,渔船数量有所压缩,减缓了近海捕捞强度。养殖业发展迅速,工厂化渔业养殖已经成为龙头产业。紧紧围绕辽宁省“五点一线”和葫芦岛市“三点一线”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谋划经济布局,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良性发展。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还面临如下问题: 一是渤海近海资源严重衰减,给渔民增收造成了很大难度。历史上渤海传统的捕捞品种如大小黄鱼、鲅鱼(蓝点马鲛)、中国对虾等已形不成渔汛。葫芦岛市近海的贝类资源如杂色蛤、毛蚶、中国蛤蜊等已不能批量捕捞,海蜇、毛虾的资源量也严重减退,虾蛄、梭子蟹等产量也很低。渔民在近海能捕到的经济种类已经少之又少。远海捕捞也存在油品涨价、费用增加、风险较大等诸多问题,加上中韩、中日过渡水域限额捕捞,捕捞渔民面临生计问题。 二是环境生态变化很大,海洋富营养化程度加重,赤潮次数增多。陆源污染物排放得不到有效控制。由于渤海净化能力差,随着污染的加剧,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生物的生存环境,使得一些经济品种产量下降,敌害生物增多,造成了生态隐患和荒漠化现象。 三是渔船数量多,网具网眼小,捕捞强度大。尤其是从事近海生产的小船数量较多,增加了近海资源压力。一些渔民追求眼前利益,使用一些网眼小、破坏性大的网具,使幼鱼虾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亲体得不到有效保护,给资源恢复造成了很大难度。 四是产业化水平低,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因此市场竞争力较弱。加工业落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拳头产品。海洋渔业经济还处于从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发展的过渡阶段。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少,还没有真正把分散的渔户统一起来,有组织地进入市场,制约了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 五是海洋渔业产业和渔民的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目前,还没有对渔业产业的保障政策,遇到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的灾祸,只能由渔民自己埋单。捕捞渔民和渔船的互保制度实行了多年,在保障渔民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缺乏政策性的保障,渔民的保障水平还较低,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钦州学院 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学号0911403110 姓名范鹏程 专业海洋科学 班级海洋本091 成绩 二O 一二年六月

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范鹏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迅速,海洋捕捞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国。一些制约我 国海洋捕捞业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显现,比较突出的是渔业资源的枯竭,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为了有效 保护渔业资源,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但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渔业资源衰退趋势仍然很突出。因此,如何优化中国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就显得很重要了。本文着重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在渔业管理制度中发挥管理作用作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业管理;渔业管理优化;《渔业法》;可持续发展;TAC制度;海洋牧场 1. 我国海洋渔业情况 中国海域已鉴定到的海洋生物资源约有20278种[1],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为28亿吨,近海年平均生物生产量为3.02吨每平方公里[2],目前海洋水产品产量为1100万吨左右,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其中近海约有生物种类1万多种,其中鱼类约1500 多种,软体动物3000多种,甲壳动物3000多种。在中国海280万平方千米渔场范围内,支撑了中国海洋渔业90%的渔获量。据估计中国近海和外海鱼类最大持续渔获量约为735万吨,其中渤海24.3万吨,黄海87.2万吨,东海168.9万吨,南海472.5万吨。按鱼类栖息类型划分的最大渔获量构成。虾类资源也是中国海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据考察中国近海虾蟹类约1000多种。其中主要种类分布是:渤海30多种,黄海40多种,东海1000多种,南海130 多种。头足类资源在中国海各海区也有较大数量分布,构成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头足类资源以东海居多,约60多种,南海为37种,黄海、渤海均为20多种。另外中国还有藻类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带、紫菜等。海水养殖备选的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230 多种,鱼、虾、贝、藻俱全。全国沿海各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泥蚶、对虾、鱼类等。目前的海水养殖产量主要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或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贝藻为主,具有生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表明,我国的海水养殖目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以集约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海水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发种类将逐渐增加,一定会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捕捞量长期过度增长的影响,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出现阶段性的困难:一些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传统经济鱼类资源逐渐衰退,严重的已经形不成鱼讯等[3] 全球性的渔业资源衰退引起了世界各沿海渔业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加强捕捞能力管理,开展负责任捕捞,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世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渔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4] 2. 渔业管理现况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从古至今,海洋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洋渔业的发展拓宽了传统农业的范围,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的来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渔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渔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海洋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在世界渔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从8 年起至今,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3],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械渔船和渔业劳动力。然而海洋渔业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同时面临着捕捞强度过大、水域污染严重、资源持续衰退等问题。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不间断地向海洋索取有限的渔业资源,带来了捕捞能力的不断膨胀和捕捞总产量的居高不下。 分析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由于四大海域受世界主要暖流、寒流的影响很小,无强劲的上升流区,从空间上造成我国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局限性,同时渔业资源的数量在区域性差异明显、缺乏广布性和生物量巨大的鱼种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5]。 上述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捕捞强度爆发式增长,掠夺性捕捞现象越演越烈。劳动力要素过度增长,资源枯竭,捕捞过度、经济效率降低等生物、社会和经济指标都表现出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渔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二)发展特点 1、宜渔水域快速增加,渔业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1)是全县现有小型以上水库32座(其中:小一型10座、小二型22座),总面积4589.2亩,水库库容量3175万立方米; (2)是正在启动实施白安河、毛竹林等3座小一型水库和詹家湾等4座小二型水库建设,又可以增加水库面积1629亩、新增水库库容量1240万立方米; (3)是构皮滩、大花、格里桥、南江、紫江等5个电站将相继建成,5年内开阳将形成总面积32.12平方公里的淹没区,新增水面48795亩(其中:构皮滩水库—开阳库区40935亩、大花电站—开阳库区2365亩、格里桥电站—开阳库区1757亩、南江电站库区1318亩、紫江电站—开阳库区

2420亩),可新增加库容量19.48亿立方米。5.5万亩大水面为开阳渔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潜力显著增强。 2、池塘、山塘、水库养殖发展步伐加快 近年来,随着渔业养殖比较效益变化,开阳渔业养殖结构逐步调整,从20xx年以前以稻田养殖为主逐步调整为以池塘、山塘、水库养殖为主的结构模式,20XX年,池塘、山塘、水库养殖面积增加到250.47公顷,水产品产量达166吨、占养殖产量的61%,总产量的53%。 3、特种养殖起步,设施渔业从无到有 20xx年,我县申请国开资金实施《开阳花梨田坝大鲵养殖小区养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大鲵养殖房280平方米、专用养殖池100口、配套饵料鱼养殖池塘1560平方米,饲养大鲵170尾。该小区建设标志着我县特种养殖已起步实施,设施渔业从无到有。此外,通过考察选址,冯三双山、双流三合等地有流水资源,为下一步特种水产养殖开发创造了资源条件。 4、执法力度加强,渔政管理工作有新的突破

化肥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化肥项目 立项申请报告 一、项目建设背景 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或者开采矿石,经过加工制成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的作用。化学肥料种类较多,性质和施用方法差异较大。 “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有条件的地方在探索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子上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扎实推进“八项工程”,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两个率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实现良好开局,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分析依据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细则》(2010年本)。 4、国家现行和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等。 5、项目承办单位现场勘察及市场调查收集的有关资料。 6、其他有关资料。 三、项目名称 化肥项目 四、项目承办单位 1、项目建设单位:xxx投资公司 2、规划咨询机构:泓域咨询企业管理机构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xxx产业示范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 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江苏,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京,位于中国 大陆东部沿海,江苏界于北纬30°45'~35°20',东经116°18'~ 121°57'之间,北接山东,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省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 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江苏地处长江经济

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渔业技术经济学B》论文-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摘要开发海洋是21世纪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是使我国从海洋大国变成海洋强国的前提和基础。正确认识我国的海洋渔业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综述了在海洋渔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渔业经济 一、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在渔业领域的延伸或具体化。因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渔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构成生态环境健康、社会稳定、渔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格局,达到改善渔民的福利事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它是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产量迅速增长,我国的渔业发展取得了毋庸置疑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矛盾与困难,这其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不断衰竭的渔业资源与日益增长的捕捞强度之间的矛盾。即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表现在渔业资源衰退,渔业环境恶化,水产品不安全等方面。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有:(1)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开采。近年海洋捕捞业的主要增长点为低值鱼类,而主要经济鱼类不能形成鱼讯,严重影响了渔民的出海作业天数和收入。我国海域已记录的水生生物有20278种,不仅有很多世界海洋共有的生物物种,而且还有许多特有的物种。但由于开发利用过度,栖息环境破坏,乱捕滥采,以及外来种的引进等原因,我国现有海洋珍稀物种的种群数量正在不断减少,正面临着消失和灭绝的严重威胁,同时另一些原来数量较多且分布广泛的物种,也逐渐变成了新的珍稀物种。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渔业资源的增殖与恢复能力下降,重要渔区的渔获物种类日趋单一,渔获物逐渐朝着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的方向演变,多数传统优质鱼种资源大幅度下降,难以形成鱼汛。60年代以前,我国传统优质渔业资源,如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鲅鱼、真鲷、银鲳、鲽、对虾、乌贼等,由于大量集群洄游而形成较大渔汛。目前,由于资源数量急剧减少且鱼群分散而形不成渔汛,黄海、渤海的鳕鱼、小黄鱼、大黄鱼、鲅鱼、鲽鱼都已形不成渔汛,真鲷和带鱼在渤海已基本消失;东海除带鱼外,大黄鱼、小黄鱼、鲽鱼等鱼类也已形不成渔汛,且大黄鱼、小黄鱼已濒临绝迹。(2)海洋渔业产业的投入高效率低。庞大的产业规模并非与产业效率正相关。我国的渔业劳动力人均渔产品和近海每平方千米捕鱼均远低于挪威和日本等国;我国远洋捕捞量也仅占世界的0.5%。(3)海洋生物资源低利用。由于冷藏运输船装置及保鲜技术落后,渔获物中因变质而被丢弃的约占10%;大部分副渔获物在海上被抛弃,没有物尽其用;海洋水产品加工技术落后,而且加工废弃物未充分挖掘其价值;过度消费模式导致渔业资源大量被浪费。(4)海洋渔业环境的恶化。海水养殖、渔船废弃物、陆源污染物及溢油事故等造成我国近海水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加速了渔业资源的衰竭。据2006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6年,我国海域总体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9万km2,比2005年增加约1.0万km2,其中较清洁海域、轻度污染海域、中度污染海域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约为5.1、5.2、1.7和2.9万km2。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渔业水域污染仍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氮、磷、石油类和铜;2006年全国共发生渔业水域污染事故1463次,污染面积约9.4万h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43亿元;因环境污染造成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36.43亿元,其中,海洋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为27.88亿元。这表明,我国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严重受损,生态环境还在恶化,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继续减少,外来物种侵入带来的危害依然存在,破坏海洋生态的违法行为仍然未得到有效遏制。

浅谈洪泽湖渔文化调研报告

洪泽湖渔文化生态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 洪泽湖为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地处苏北平原中部偏西,位于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古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称洪泽湖。1128年黄河侵泗在夺取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下游河道受黄河泥沙沉积淤高,宣泄不畅,逐渐失去了入海水道,中、上游来水就在盱眙以东的一些小型湖泊中潴水,使湖面相互连通,并逐渐扩大为洪泽湖。湖面呈不规则形态,南北长60千米,东西宽58千米,控制水位在12.5米时,湖溶面积为2069平方公里,湖水全凭东岸洪泽湖大堤作屏障,湖底高程高出东侧平原4~8米,成为高出地面的悬湖。平均水深仅1.35米,最大水深4.75米,是一个典型的浅水型湖泊。地理位置在北纬33°06'~33°40',东经118°10'~118°52'之间。 一、洪泽湖生态资源情况与概述 由于洪泽湖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使得这里的渔文化和生活习俗与中国其他淡水湖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一是这里是我国地理气候南北分界线处,四季分明,年无霜期长。鱼类资源丰富,湖水通淮河、长江、黄海,有极为良好的鱼类天然回游通道和丰富的饵料,主要有鲤、鲫、鳊、鳜、鲌、草、青、鲢、银鱼、乌鳢、青虾和大闸蟹、小龙虾等多种水生产品,是我国主要淡水渔业基地之一。二是这里的湖面开阔,湖底浅平,船都呈现方头,底部平宽,船头都是开花浪,这特征是五大淡水湖中唯一的。三是这里的渔民基本上是清代中期以后洪泽湖水面扩大,水位相对稳定,水浅滩多,以致引来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大批渔民涌入洪泽湖捕鱼为生。口音北方话的偏向“侉”音方言,服饰为上衣对襟下身免裆裤,颜色均为黑、蓝、白三色为主色调。四是由于洪泽湖的水灾频发,与水患抗争在很长的时期内是这里人民群众的主题,因此出现许多与水怪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并且都是勇敢善良战胜水怪或邪恶,现实中得不到的结果在虚构中获得精神的满足。 1.渔民人口情况

糖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1)

糖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有限公司 (二)项目规划机构 xx泓域咨询 (三)公司简介 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建立了基础设施较为先进的技术中心, 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合作和引进消化吸 收等多种途径,不断推动产品技术升级。公司主导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居 国内领先水平,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公司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不断推动转型升级,使 产品在全球市场拥有一流的竞争力。展望未来,公司将立足先进制造业, 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能力,以客户服务、品质树品牌,以品牌推市场;致力成为产业的领跑者及值得 信赖的合作伙伴。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整合产业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积累 用户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

公司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严格按照上述管理体系的要求 对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进行管理,同时以客户提出的品质要求 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质、稳定。 (四)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013.42万元,同比增长12.71%(1580.69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糖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2464.39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8.95%。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472.0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 比增长864.84万元,增长率33.17%;实现净利润2604.05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14.45万元,增长率13.73%。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糖项目 未来10年,受经济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影响,国内糖料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进口糖挤压国内制糖企业和糖农收益,未来国内糖料作物种植面积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减。随着糖料种植规模向优势主产区集中,技术的发展会一定程度上推动糖料作物单产的提高。但是,由糖料作物单产提升带来的食糖增加量难以抵消糖料种植面积缩减导致的食糖减少量,中国食糖产量预计将呈波动下降趋势。 我省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十分突出;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等问题明显存在;发展环境还要大力优化;各级政

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报告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学院 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学号 0911403110 鹏程 专业海洋科学 班级海洋本091 成绩 二 O 一二年六月

中国海洋渔业管理现状分析 鹏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迅速,海洋捕捞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国。一些制约我国海洋捕捞业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显现,比较突出的是渔业资源的枯竭,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发展。。为了有效 保护渔业资源,中国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但由于管理体制的限制,渔业资源衰退趋势仍然很突出。因此,如何优化中国 海洋渔业管理体制就显得很重要了。本文着重对渔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否在渔业管理制度中发挥管理作用作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海洋渔业;渔业管理;渔业管理优化;《渔业法》;可持续发展;TAC制度;海洋牧场 1. 我国海洋渔业情况 中国海域已鉴定到的海洋生物资源约有20278种[1],海洋生物净生产能力为28亿吨,近海年平均生物生产量为3.02吨每平方公里[2],目前海洋水产品产量为1100万吨左右,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率是很低的,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其中近海约有生物种类1万多种,其中鱼类约1500 多种,软体动物3000多种,甲壳动物3000多种。在中国海280万平方千米渔场围,支撑了中国海洋渔业90%的渔获量。据估计中国近海和外海鱼类最大持续渔获量约为735万吨,其中渤海24.3万吨,黄海87.2万吨,东海168.9万吨,南海472.5万吨。按鱼类栖息类型划分的最大渔获量构成。虾类资源也是中国海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据考察中国近海虾蟹类约1000多种。其中主要种类分布是:渤海30多种,黄海40多种,东海1000多种,南海130 多种。头足类资源在中国海各海区也有较大数量分布,构成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头足类资源以东海居多,约60多种,南海为37种,黄海、渤海均为20多种。另外中国还有藻类约1000多种,其中包括海带、紫菜等。海水养殖备选的品种较为丰富,主要有230 多种,鱼、虾、贝、藻俱全。全国沿海各省区养殖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蛏、蛤、泥蚶、对虾、鱼类等。目前的海水养殖产量主要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或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贝藻为主,具有生态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同时表明,我国的海水养殖目前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以集约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海水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开发种类将逐渐增加,一定会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捕捞量长期过度增长的影响,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出现阶段性的困难:一些海洋珍稀物种濒临灭绝,传统经济鱼类资源逐渐衰退,严重的已经形不成鱼讯等[3] 全球性的渔业资源衰退引起了世界各沿海渔业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加强捕捞能力管理,开展负责任捕捞,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世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渔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4] 2. 渔业管理现况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从古至今,海洋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洋渔业的发展拓宽了传统农业的围,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的来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渔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渔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海洋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在世界渔业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从 8 年起至今,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3],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械渔船和渔业劳动力。然而海洋渔业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同时面临着捕捞强度过大、水域污染严重、资源持续衰退等问题。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不间断地向海洋索取有限的渔业资源,带来了捕捞能力的不断膨胀和捕捞总产量的居高不下。 分析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主要有:由于四大海域受世界主要暖流、寒流的影响很小,无强劲的上升流区,从空间上造成我国资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局限性,同时渔业资源的数量在区域性差异明显、缺乏广布性和生物量巨大的鱼种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5]。

渔业资源(仅供参考)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复习纲要 1海洋渔业资源的特点1)移动性--大多数种类有洄游习性2)公有性--配额问题 3)自我更新性--自我增殖、自我更新、自我调节,可再生 4)波动性--自然环境变化、人为干扰 5)有限性--环境容纳量、负载力6)生物资源数量的金字塔性--能量传递损耗7)未知性--难以准确计算2集群(定义、好处、缺点)2.1集群定义定义一:因某种原因(繁殖、索饵、越冬等),鱼类个体聚集在一起,通常是同种个体、大小、年龄相近,沿同一路径移动。定义二:集群是由于鱼类生理的要求和生活的需要,生理状况相同又有共同生活需要的个体集合成群,以营共同生活。2.2集群好处A提高繁殖成功率(四大家鱼 B利于寻找食物;C利于抵御捕食者(沙丁鱼)D逃避网具;E利于洄游2.3集群缺点A破坏食物资源(僧多粥少)B更易被捕食者发现3洄游的原因与机制3.1洄游的原因3.1.1历史原因:从短距离-长距离;冰川活动与地质变迁,如大西洋鲱,短距离,随冰川退缩,向北洄游距离增加 3.1.2环境因素 1)水温:寒温带鱼类洄游的主要因素-繁殖、饵料 2)水流:特别对被动洄游-水流携带;成鱼回归 3)水化学因子:盐度(河蟹)、pH、溶解氧、其它气体;大马哈鱼,'家乡味'4)饵料 5)敌害3.1.3内在因素:生理-性腺、渗透调节等3.1.4遗传因素3.2洄游的机制定向机制1)天体:太阳、月亮、星辰、地磁等2)水文水化学:水流、水温、盐度等3)多种感觉器,如侧线2-10cm/s的流速;皮肤粘膜细胞对温度的敏感如鲱0.2℃的温差,盐度调节。4)气味迁徙说:鲑科,20世纪50年代morpholine诱导4洋流(类型、暖流与寒流、世界主要洋流、中国近海主要洋流)4.1定义: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4.2类型4.2.1按成因分类 1)风海流(吹送流 /漂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世界大洋表层的海流系统,大多属于风海流。2)密度流:在密度差异作用下引起温度和盐度不同→密度差异→海水水位差异→海水流动3)补偿流: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既可以水平流动,也可以垂直流动,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4.2.2按冷暖性质分类 1)暖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暖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高2)寒流,亦称凉流,冷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低4.2.3按地理位置分类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等4.3世界主要洋流4.3.1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台湾暖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堪察加寒流、千岛寒流、滨海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赤道逆流(反赤道流,系暖流)、棉兰老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寒流)、合恩角寒流、秘鲁寒流(洪堡德洋流)、埃尔·尼纽暖流4.3.2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加勒比海暖流、佛罗里达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简称湾流)、北大西洋暖流、伊尔敏格尔暖流、西格陵兰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赤道逆流(暖流)、几内亚暖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合恩角寒流、马尔维纳斯(福克兰)寒流、西风漂流(寒流)、本格拉寒流、厄加勒斯暖流4.3.3印度洋季风暖流、赤道逆流(暖流)、南赤道逆流、索马里暖流、莫桑比克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4.3.4北冰洋挪威暖流、北角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冰洋寒流、东格陵兰寒流、东冰岛寒流4.4中国近海主要洋流台湾暖流、日本暖流、千岛寒流5鱼类生物学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环境对鱼类年龄、生长、呼吸、摄食和营养、繁殖、早期发育、感觉、行为和分布、洄游、种群数量消长以及种内和中间关系等系列生生命机能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也是研究鱼类对环境的要求、适应和所起作用。5.1年龄鉴定材料、方法;生长退算5.1.1鉴定材料:鳞片、耳石、鳃盖骨、脊椎骨、鳍条5.1.2鉴定方法:长度法或称彼得生长度分布法年轮法用其他硬组织鉴定年龄5.2生长退算L-R关系式:L=3.7232+44.7650R-----①第

化妆品项目申请报告

化妆品项目 申请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化妆品项目申请报告 本土化妆品企业布局电商渠道已有十年时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至今的淘品牌时期。2008年借助电商渠道红利,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淘品牌公司,包括目前仍活跃一线的御泥坊、阿芙、膜法世家等。第二阶段,2014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社交+电商模式成为电商渠道发展大趋势。以小红书、微博为首的社交平台在年轻消费者中影响力度越来越大。社交媒体的兴盛、美妆KOL的带货能力为新品牌、新产品的崛起提供新机遇。 该化妆品项目计划总投资11493.3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230.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31%;流动资金2262.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69%。 达产年营业收入2121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116.46万元,税金及附加213.81万元,利润总额5098.54万元,利税总额6015.60万元,税后净利润3823.9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191.6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4.36%,投资利税率52.34%,投资回报率33.27%,全部投资回收期4.51年,提供就业职位381个。 坚持节能降耗的原则。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根据项目建设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保护生态环

境、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进行布置,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物料管线短捷、公用工程设施集中布置,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从而 实现节省项目投资和降低经营能耗之目的。 ...... 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化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 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 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 的产业大军。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品牌 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对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在观念上、技术上、效益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海洋科学发展观、建立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依法治海、科技兴海、进行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等各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管理 1. 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1 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已记录到了20 200 多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 /10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可以利用于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饲料等领域;(1)2007年,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为1400 多万t。(2)2007年,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加强新药研制与成果转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3)加速研发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如利用蓝藻生产天然橡胶等。(4)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 L 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开发。(5)我国用海洋植物作畜禽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海洋植物饲料加工业。 1.2 珍贵的海洋矿产资源 中国深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00 多亿

t ,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为8 万亿m3 。2007年,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发程度不高。年经联合国批准我国1991在太平洋获得面积达15万km2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我国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元素的海底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可燃冰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广泛存在,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 亿t油当量,但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开采难度大,我国直到1990年才开始可燃冰的利用和开采技术研究。 1.3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 我国有宜盐土地及滩涂84 万ha。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海盐产量为3 000多万t。海水中也含有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目前,我国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方面已经突破万吨。海水中还含有重水,其是核聚变原料和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开发程度不高。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多t,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m3。 1.4辽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km ,管辖海域300 多万km2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 /3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生产、通信和电力输送、储藏及交通、娱乐设施等方面。截至2007年,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 年居世界首位。滨海旅游消费需求呈现逐年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年滨

中国渔业报:四川 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666-70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 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中国渔业报:四川重庆渔业调研报告 一、两地渔业基本情况 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渔业大省(市),20xx年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居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第三位。 四川省境内水域面积广阔,水库、湖泊众多,水域总面积896万亩,宜渔水面达358.5万亩,宜鱼稻田面积近1000万亩。全省鱼类资源丰富,是长江主要的鱼类栖息地,主要经济鱼类有50余种,特有鱼类30余种,有中华鲟、胭脂鱼、大鲵等55种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xx年,四川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301.35万亩,水产品产量98.25万吨,水产业实现农民年人

均增收29.69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32.36%、91.48%、197%。在常规养殖品种稳定发展的同时,名优水产品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产量比重已上升到35%。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水产流通和渔药渔饲料工业等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庆市境内有河流223万亩,池塘49.24万亩,建成后的三峡水库水面达140万亩,其他水库35.25万亩,宜渔稻田400多万亩。辖区内地下冷、热水资源极为丰富,水生野生动植物及鱼类资源丰富。20xx 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04.7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5.06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3.6%、25%。渔业经济总产值3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 今年1月~9月,四川省水产品总产量76.17万吨,同比增长9.14%;渔业经济总产值116.25亿元,同比增长12.05%。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将突破百万吨,比上年增长7%左右;渔业经济总产值可望达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5元以上。重庆市由于遭受特大旱灾损失较大,1月~9月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