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

Hale Waihona Puke 雕门楼月到风来亭网师园
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 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公元 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 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 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 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 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
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内建筑以造型秀
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
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
历史沿革
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南宋绍兴年间清乾隆 时(公元1765年前后)曾官光禄寺少卿的长洲宋宗元在万卷 堂故址重治别业,作归老计(一说为奉母养亲之所),初名 “网师小筑”,后名“网师园”,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
造
住宅园林。作为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 网师园东宅西园,有序结合。以池水为中心,由东
园
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
手 法
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全园布局外形整 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园中部山水 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水面聚而不分,
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
它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
十全街南侧。
多路公车(204,501,511,47)可达,与苏州饭店、南园饭店等饭店相距仅几十米。
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
网师园面积仅8亩多,是一座中型府宅园林,全园可分作三大部分:东部是宅院区,为府第;中部是山水景物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
这一布局,使整座园林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网师园采用的是典型的东宅西园的格局。
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
东南代表尊贵的位置A区是礼仪区,大门—轿厅—万卷堂—拮秀楼。
西南B区是宴乐区,最初就是乾隆时宋元宗为奉母宴乐而建的。
包括灌缨水阁,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和现字画商店等。
西北部C区是四个书房:殿春籍,看松读画轩,集虚斋和五峰书屋。
东北D区是居住区,包括集虚斋,五峰书屋,万卷堂,拮秀楼的二层及梯云室和现公园办公楼等。
中部为围绕主水面的中心景观区。
这些区域围绕着以水体为主的院子布置。
因此,网师园最基本的布局还是很规整的合院式。
建筑:水边建筑运用以下处理手法(1)临水小体量建筑濯樱水阁是低临水面,或突出于水面石矶上,亲水尺度,并衬托出水面宽阔。
(2)稍大体量建筑的退后与水面相隔,如小山丛桂轩北侧“云冈”假山阻隔轩中望向水面的视线,既满足功能又引入假山这一造景元素,使水面四周景色又添一个层次。
此外二层建筑与一层建筑相称,前景与背景关系拉远空间,使立面层次丰富分明,整个景区精致而富于变化。
苏州园林-网师园

苏州园林-网师园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
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
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
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
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
住宅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
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万卷堂大厅是园林建筑的主题,过去为园主办事与接待宾客之处,装修陈设华丽。
万卷堂,藏书万卷之堂。
小山丛桂轩,此为秋日景点,取“桂树丛生山之阿”(《楚辞·小山招隐》)之境界。
轩南为太湖石庭院山,轩北有黄石主峰云岗,一玲珑,一浑拙,势成幽谷,匝种桂花,秋日竞放,香气蕴郁谷间,久聚不散,“小山则丛桂留人”(庾信《枯树赋》)。
濯缨水阁为夏日景点。
水阁是歇山卷棚式,纤巧空灵,坐南朝北,高架水上,凉爽宜人,可凭栏观荷赏鱼。
取名“濯缨水阁”,源于《孟子·离娄》:“……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缨,指官帽帽带。
)意为达则濯缨,隐则濯足。
月到风来亭月到风来亭在园内彩霞池西,六角攒尖型,三面环水,亭心直径3.5米,高5米余,戗角高翘,黛瓦覆盖,青砖宝顶,线条流畅。
取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之意,故名。
内设“鹅颈靠”,供人坐憩,是临风赏月之佳处。
“殿春”,即春末,楼阁边小屋称簃,旧为书斋庭院。
《网师园园林介绍》

36
精选版ppt
撷秀楼
"撷秀",即收取秀 色之意,为住宅 的后厅,也称女 厅。主要供园主 生活起居兼会客 之用。
37
精选版ppt
大门
38
网师园正门前 设照墙,大门 两旁置抱鼓石, 抱鼓石上饰狮 子滚绣球浮雕, 额枋上装有阀 阅,大门格局 足以显示园主 门第高贵。
精选版ppt
轿厅
轿厅是旧时宾客、 主人停放轿子的地 方。上匾"清能早 达",是封建王朝 标榜官吏品德、清 廉能干、早年发达 之意。
31
精选版ppt
濯缨水阁
此处为夏日景点。水阁是 歇山卷棚式,纤巧空灵, 坐南朝北,高架水上,凉 爽宜人,可凭栏观荷赏鱼。 取名"濯缨水阁",源于 《孟子·离娄》:"……有孺 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缨,指官 帽帽带。)意为达则濯缨, 隐则濯足。
32
精选版ppt
39
精选版ppt
万卷堂
大厅是园林建筑 的主题,过去为 园主办事与接待 宾客之处,装修 陈设华丽。万卷 堂,藏书万卷之 堂。
40
精选版ppt
小山丛桂轩
此为秋日景点,取" 桂树丛生山之阿 "(《楚辞·小山招 隐》)之境界。轩南 为太湖石庭院山, 轩北有黄石主峰云 岗,一玲珑,一浑 拙,势成幽谷,匝 种桂花,秋日竞放, 香气蕴郁谷间,久 聚不散。
网师园园林介绍
1
精选版ppt
网师园背景介绍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
头巷11号,距离上海虹桥机场约120公里。始 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旧为宋 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 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 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 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

网师园,地处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堪称中国园林以少胜多的典范。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网师园的造园历史可追溯至八百年前。
南宋淳熙初年,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此建万卷堂,名其花圃为渔隐,植牡丹五百株。
清乾隆年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营造别业,为奉母养亲之所,始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
乾隆末,园为瞿远春购得,增建亭宇,叠石种树,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
”至今网师园尚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
同治年间,园归李鸿裔,因与宋代名园沧浪亭相近,李氏自称“苏邻”,更园名为“苏邻小筑”。
1917年,张作霖购此园,改名为“逸园”。
1940年,园为文物鉴赏家何亚农买下,并对此进行全面整修,悉从旧规,并复网师旧名。
1950年何氏后人将园献给人民政府。
1958年,网师园再经整修后对游人开放。
网师园是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东宅西园,有序结合。
即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
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题。
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
环池一周叠筑黄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延和源头不尽之意。
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网师园意谓“渔父钓叟之园”,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
全园面积仅8亩多,做到了感觉宽绰而不显局促,主题突出,布局紧凑,小巧玲珑,清秀典雅,成功地运用比例陪称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殿春簃从彩霞池西北的平板曲桥西行,就见到书有“潭西渔隐”的小门。
网师园

网师园1.背景资料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友谊路。
最初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建之“万卷堂”故址的一部分。
清乾隆年间(约1770年)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退隐,购得此地筑园,因附近的王思巷,谐其间喻渔隐之义,名“网师园”。
后网师园几易其主,分别曾以“卢隐”、“苏林小筑”、“逸园”相称。
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
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主要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古典山水园林,总面积约8亩余,是苏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
网师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与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一起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2.实习目的(1)学习以水面为核心的庭园造景手法。
(2)学习网师园造园中,如何处理山与水、建筑与植物的关系以达到丰富景观的手法。
3.实习内容3.1总体布局网师园的园林部分面积不大,约0.47hm2左右(包含住宅),在平面上,采用主景区居中的方法,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周围布置建筑物,营造出小中见大的效果。
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了主辅景区对比的手法,以水池为中心的主景区,周围环绕一些较小的辅景区,产生空间的对比,同时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网师园主景区中,以水面为中心,各景点皆围绕水面布置。
水池南布置有“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云冈”(假山)等景点,北部为“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东侧“射鸭廊”,西侧“月到风来亭”,整个主景区通过对尺度比例的精妙把握,对空间抑扬、收放的自如处理,对园林建筑遮掩、敞显的潜心安排,使数亩小园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耐人寻味。
为使主景区空间景物前较为开阔疏朗,将体量较大的主体建筑皆退离水边,并采取多种手法来淡化、虚掩,池南的“小山丛桂轩”与池北的“看松读画轩”均远离水池,以减小体量感。
“小山丛桂轩”前布置名为“云冈”的假山,将建筑遮去大半,“看松读画轩”前布置叠石花台,老松古木,使其虚渺淡隐,以取得扩大空间,丰富景观的效果。
网师园

• 月到风来亭将天上真月、水中影月、镜中虚月巧妙地融合 在一起,是原料林医生中应用虚实相济理论渲染已经的大 手笔。
冬景看松读画轩在水池 尽头北,朝南三件正房是 网师园的主要厅堂。 它的东边有廊可通集虚砦喝竹外一枝轩,西边一墙之 隔便是殿春簃。大荷花池西北隅的一个小水湾上有三曲平 桥可通。另一边则是小巧的叠石假山,前面湖石砌的花坛、 峰石之间,有古松三株,傲然屹立,传说是宋代建园之处 所植,已有近千年历史。树虽古拙苍老,但依然枝叶青葱, 虬区老根盘结在苍苔顽石间,犹如一幅真实的古松奇石图。
网师园
在苏州古城东南的阔 家头巷深处,掩藏着一座 小而精雅,富有书卷气的 古典私家宅院,这便是名 动中外的网师园。 网师园是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 产。全园清新有韵味,因 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 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网 师 园 外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
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网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年), 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 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 “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 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 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 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濯 缨 水 阁
“濯缨”的典故出自 古代歌谣“沧浪之水清 兮,可以濯我缨;沧浪 之水浊兮,可以濯我 足”。
•
夏景濯缨水阁在河池之南,与东边云岗黄石假 山为邻,正好与春景犄角相对。水阁坐南朝北, 前边临水一面开畅空透。它临水向北有两个好处: 其一是看景点北向,则所看主要风景皆向阳,山 石竹树,建筑亭台在阳光下,其阴影虚实的变化, 就格外真切;其二向北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室 内就清凉宜人,加上水面上不时吹来的习习凉风, 能激发出游赏者最大的审美感受。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

江苏网师园导游词江苏网师园是中国博物馆级别的园林,位于江苏南京市鼓楼区石鼓路11号,是中国最大的汉族古代园林之一,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已有600多年历史,这座园林共有43个亭台、池塘、假山、廊桥和翠竹球等多个景点,是一个规模庞大以人工创造的园林。
江苏网师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园林建筑的绝佳机会。
下面是江苏网师园的导游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江苏网师园吧!一、江苏网师园的历史江苏网师园建造于明朝洪武年间,最初建造者是南宋画家钱选。
若干年后,世人称之为网师园。
这个名字来源于当时守城的州刺史,因其居住在网师巷,故将此处园林命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曾在历史上多次毁于战争和灾难,但每一次都经过修复后重新焕发生机。
二、园林建筑结构江苏网师园的园林布局分为南园和北园,两个园区各有特色。
南园以池塘为主,园内设有多座亭台楼阁,还有许多奇花异草,其景色独具一格。
北园以山景为主,林木苍翠,小桥流水,气势磅礴,各处景点分布紧凑,给游客带来美丽的风景体验。
三、游览路线1、南园区游客首先来到的是南门,沿着步道依次参观一些景点,如:玉堂、太和堂、水下观鱼、锁锦桥、天寿岛和玲珑馆。
2、北园区二号门是进入北园区的入口,游客可先欣赏庭院内的第一景观——白堤回春,之后从紫薇亭、孔雀浦、假山、石牌楼,依次参观。
四、景点介绍1、南园区太和堂:园内附有明代名人李时中所作的“太和庆云”题联,建筑华丽精美,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锁锦桥:它跨越了两道幽雅的池塘,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每当夜晚,灯光闪耀,更加浪漫。
特色花卉:南园有许多珍稀花卉,如橙花、桂花、月季和蝴蝶兰等。
整个园林环境清幽雅致,景色宜人。
2、北园区小瀛洲:湖心之上的小瀛洲是全园的核心之一,以独特的造势、瑰丽的装饰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
假山:众多假山、石牌楼仿佛弹指间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给人带来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翠竹球:南宅园花园内较具标志性的景点,是清代知县陈渚所建,原为种竹圃,后又改建为花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布局—— 平面图1
平面图2
整体布局分析——地理环境
❖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它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 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 11号。十全街南侧。与苏州饭店、南园饭店等饭店相距仅几十 米。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 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 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园归退居苏州的清光绪朝将军达 桂(长白人),再加修葺,乃复旧观。民国元年,已有冯姓 居此。1917年(民国6年),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 桂手中购得此园,作为礼物赠予其师,前清奉天将军张锡銮 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张为钱塘人,晚清任奉天将军 时招抚张作霖,且能诗,但未至此园。时有萝月亭、荷花池、 殿春簃诸胜,尤以十二生肖叠石形象为别处罕见。
中国园林分析————网师园
级 园 林 一 班
13
历史沿袭
❖ 南宋绍兴年间,侍郎史正志因反对张浚北伐而被劾罢官,南 宋淳熙初年(公元1174-1189年)退居姑苏时筑园,因府中 列书42厨,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名为 渔隐,植牡丹五百株。
❖ 明《姑苏志》、隆庆《长洲县志》引《施氏丛钞》云:“正 志,扬州人,造带城桥宅及花圃费一百五十万缗。仅一传, 圃先废。”宅售与常州丁姓,仅得一局分析—— 空间分析1
景观中心区
建筑和廊道围绕主水面 布置。
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 庭用湖石,不相混杂。 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 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 疏朗雅适,廊庑回环, 移步换景,诗意天成。
整体布局分析——空间分析2
园林布局紧凑,虚实穿插,似断 又续,迁回曲折,使景观深远。 网师园中部的建筑以水池为 中心, 贴近水面的“灌缨水阁” 与 水崖高处筑有“月到风亭” 形成了西南折角之势。 “竹外一枝轩”与东侧的 “射鸭廊”及“射鸭水阁” 相接,在东北面形成了另一个 折角“L”。 两折角构成了对景呼应,半敞 开半封闭的布局。
主要景观分析——建筑小品
池南的“濯 (zhuo)缨水 阁” ,轻巧的水 阁与浑厚的黄石 假山群相配列, 形成明朗的对比。
主要景观分析——建筑小品
从濯缨水阁往西 爬山廊走。廊中 有一亭凭黄石探 于池上,曰: “月到风来亭”, 此亭三面环水, 取意宋人邵雍诗 句“月到天心处, 风来水面时”。 亭东二柱上,挂 有清代何绍基竹 对“园林到日酒 初熟,庭户开时 月正圆”。其居 于水涯之上,凭 栏赏月最胜。
历史沿袭 ❖ “文化大革命”初,园被易名友谊公园并一度关闭,家具陈
设、匾额对联遭受破坏,1974年稍经修理后重又开放并复 旧名。1979年市园林管理处组织讨论向美国出口园林建筑 方案时,陈从周建议,以园中殿春簃庭院为蓝本,得到美方 同意。1981年将法乳堂及庭院扩建为“云窟”。1983年受 中国建筑学会委托,园林局精心制作网师园宅园模型参加巴 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展出。该园现有堂构22、砖细门楼2、 匾额16、对联10、挂屏23、砖额13、砖刻1、石刻2、书条 石32,古树名木有桧柏、白皮松、二乔玉兰等10种11棵。
这种虚实穿插、迁回曲折、 似断又续的贯通手法,是网 师园布置景观十分成功的地
整体布局分析——理水
网师园中部水池的面积 仅410平方米,略呈方形, 东西长21米,南北阔19米。 水面聚而不分,仅东南 和西北两角伸出水湾。 但因水面集中、水位高、 池岸低临水面, 池岸凹凸 有致,显得水面坦荡宽 畅。周边布景琳琅,诗情 画意盎然如国。 水池四周衬托着自然有 致的古朴黄石驳岸,有高 低起伏之变,水岸丰富 而富有层次。
主要景观分析——建筑小品
看松读画轩在池之北岸,
轩南有黄石牡丹花坛,水 湾之上架设石板曲桥,临 池置有石矶,由于画轩体 量较大,实为厅堂,故离 池岸退居在花坛之后,景 观上就不会产生逼压水池 之感。看松读画轩硬山屋 顶面阔三间,砖砌墙面。 其窗景为竹石、蕉石之尺 幅画。板壁上陈设山水画 条幅。朝南花坛之中,有 两株数百年生的古老松柏, 可惜罗汉松已不存,仅存 古桧虬干 垂枝,苍劲独秀,为网师园珍 贵的活文物。另有树干斑白的 白皮松和树姿苍古的黑松,形 成一幅常青松柏图。
整体布局分析——总体空间
❖ 网师园是苏州唯一一座住宅与花园完整保留的园林。占地约 4720平方米,其面积是狮子林的1/2,留园的1/4,拙政园 的1/8。
❖ 其中有围护结构的建筑面积约2218平方米,有屋盖但无墙 体的廊、亭等构筑物面积458. 5平方米;庭院占地面积约 1500平方米,其中中间水体庭院占地662平方米,其他庭院 占地838平方米。
整体布局分析——空间分析3
从“月到风来亭”北面走廊, 与“看松读画轩”之间叠有 假山花坛,旁僻水涧,这一山 水景与建筑之间形成了虚实 对比的呼应关系。
“濯缨水阁”与东面的 “射鸭廊”中隔“云岗”一 座,形成遥相观望的另一山 林景观。过“濯缨水阁”后 之曲廊,经“小山丛桂轩” 绕过住宅又来到“射鸭水 阁”。
❖ 清乾隆时长洲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作归老计(一 说为奉母养亲之所),初名“网师小筑”,后名“网师园”, 内有十二景。
历史沿袭
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太仓富商瞿远村(一说瞿远春)购 得,瞿增建亭宇,叠石种树,半易网师旧观,有梅花铁石山 房、小山丛桂轩、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云冈诸胜。园 仍旧名,人又称瞿园、蘧园,园布局即奠定于此时,至今尚 总体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
❖ 容积率(廊、亭减半)0. 52,建筑密度42. 38%。这些数据说 明网师园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容积率却很高。
❖ 但身在其中,却丝毫感觉不到建筑物的威压和空间的局促, 反而空间的趣味使人感觉到它的尺度比实际上的要大很多。
❖ 网师园的紧凑精致在苏州园林中可谓无与伦比。
整体布局分析——空间分区
网师园采用的是典型的东宅西园的格 局。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 东南代表尊贵的位置A区是礼仪区,大 门—轿厅—万卷堂—拮秀楼。 西南B区是宴乐区。包括灌缨水阁,小 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和现字画商 店等。 西北部C区是四个书房:殿春籍,看松 读画轩,集虚斋和五峰书屋。 东北D区是居住区,包括集虚斋,五峰 书屋,万卷堂,拮秀楼的二层及梯云 室和现公园办公楼等。 中部为围绕主水面的中心景观区。 这些区域围绕着以水体为主的院子布 置。因此,网师园最基本的布局还是 很规整的合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