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课程标准
果树培育课程标准

果树培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的
通过果树培育课程的研究,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果树培育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果园管理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内容
1. 果树栽培技术:包括果树生长发育规律、种植基本技术、灌溉排水等内容。
2. 果树病虫害防治:包括果树病虫害的种类、预防控制措施等内容。
3. 果树修剪与造型:包括果树修剪的原则、技巧和造型美化等内容。
4. 果树营养管理:包括果树的营养需求、施肥技术等内容。
5. 果树栽培管理:包括果树栽培管理的基本要点、栽培管理措施等内容。
三、课程要求
1. 学生应具备农业相关基础知识。
2. 学生应熟悉果树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术语。
3. 学生应具备实际操作果树的能力。
4. 学生应了解果树培育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四、学期安排
本课程为一学期课程,每周授课6学时,共计16周。
五、考核方式
1. 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占60%,主要测试学生对果树培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是《果树培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果
树培育的全面认识和操作能力,为果树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成为专业的果树培育人才,提高果树
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果树栽培课程标准

果树栽培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果树栽培【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果树栽培工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当地常见果树品种的栽培技术,具备从事优质、高产、无公害水果生产的基本职业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园艺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计。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要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设计以任务引领型的课程思想为指导,以果树栽培为主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各项工作任务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计,从而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程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通过现场教学、参观调研、技能训练、实践操作、课外活动、生产实习和结果考核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为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设计成若干个活动,以活动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的果树栽培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果树栽培管理的操作过程中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76。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按不同的果树栽培要求进行果树建园,能以当地主要果树为例进行园地管理、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果树整形修剪等相关技术操作,达到果树栽培工岗位四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完成本课程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具有从事田间操作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生态、安全的果树栽培职业素质和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能正确选择当地常见的优质高产的果树种类和栽培品种●能因地制宜进行果树建园●能根据品种特点和生育进程进行肥水管理●能根据园地状况和果树长势进行园地管理●能根据栽培目标进行花果管理●能根据生育进程和品种特点进行整形修剪●能根据采收要求合理采收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照《果树园艺工(四级)》的相关职业标准进行编写。
《水果生产和种苗培育技术》课程标准

《水果生产和种苗培育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水果生产和种苗培育技术》学分:4学分学时:72授课对象:园艺技术专业大专二年级学生二、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水果生产和种苗培育技术》是园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主要讲授果树分类、果树生产发育规律、果树产生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主要果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树生产的基础知识、果树育苗技术、果树建园技术、果园土肥水管理技术、花果管理及常见果树的栽培管理模式。
教学过程中以模块教学方式为主,每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占较大的比例。
学生学习后可以独立进行果树生产的操作和指导。
课程的培养目标符合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生完成课程后,其对应的工作岗位是:果树生产管理、果树生产技术推广、果树产业的开发。
2、设计思路该课程以果树行业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依据,课程设计同时体现职业性和技术性。
专职教师与果树行业专家、生产技术人员相结合,共同进行《水果生产和种苗培育技术》课程的开发和设计。
教学项目、教学任务的确定,既要有现实性,也要有前瞻性。
既便于课堂学习,也便于学生自学;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又便于更新知识和技能;既能在规定时间学完,也可以模块式的各取所需;不但便于园艺专业学习,也便于其他专业选学。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土壤与肥料、作物遗传与育种、植物学、农业气象学、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学、农业微生物、植物生理等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有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组织培养等相关课程。
三、课程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较扎实的园艺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在观赏园艺、蔬菜、果树、设施园艺、园林绿化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现代园艺生产、园林绿化、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1、知识目标:(1)掌握当地主要果树树种和主栽品种。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背景果树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果树栽培技术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制定本标准,以确保培养出合格的果树栽培技术人才。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具备独立进行果树栽培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1. 果树栽培概述- 果树的种类及特点- 果树栽培对环境的要求2. 果树繁殖与选种- 果树的繁殖方式- 果树品种的选取与鉴定3. 果树生长发育与管理- 果树的生长周期- 果树的需水、施肥和修剪4. 果树病虫害防治- 常见果树病害与防治方法 - 常见果树虫害与防治方法5. 果实采收与贮藏- 果实成熟度判断与采收时机 - 果实贮藏方法与措施四、教学方法1. 授课- 理论知识的讲解- 实例分析与案例讨论2. 实践训练- 栽培技术的实际操作- 田间考察和实地实习五、评估方式1. 课堂测试- 针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2. 实验报告- 对实践训练的总结和分析3. 课程论文- 对特定果树栽培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六、参考教材1. 《果树栽培学》- 作者:某某- 出版社:某某出版社2. 《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 作者:某某- 出版社:某某出版社七、课程要求1. 学生需认真学习课堂内容,积极参与课程讨论与实践训练。
2. 学生需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并按要求提交。
3. 学生需独立完成课程论文,并针对特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八、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果树栽培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为将来从事果树栽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课程评估的方式,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以达到教学目标。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果树栽培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园艺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几种北方主要栽培果树的生产现状和优良栽培品种,基本掌握北方几种主要栽培果树的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达到能够指导生产的目的,具备初步指导果树生产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该课程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了解北方几种主要栽培果树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和优良品种,初步掌握苹果、梨、桃、葡萄、枣、核桃等主要果树栽培高产优质的管理技术。
三、先修课程《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和《园艺植物栽培学》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苹果、梨、桃、葡萄、枣、核桃等主要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教学难点是苹果、梨、桃、葡萄、枣、核桃等主要果树的生物学特性。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方式,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等手段或应用多媒体教学,以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苹果栽培(8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2)主要种类与优良栽培品种;(3)生物学特性;(4)栽培管理技术。
2.重、难点提示(1)生物学特性;(2)栽培管理技术。
第二章梨树栽培(6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2)主要种类与优良栽培品种;(3)生物学特性;(4)栽培管理技术。
2.重、难点提示(1)生物学特性;(2)栽培管理技术。
第三章桃树栽培(8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2)主要种类与优良栽培品种;(3)生物学特性;(4)栽培管理技术。
2.重、难点提示(1)生物学特性;(2)栽培管理技术。
第四章葡萄栽培(8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2)主要种类与优良栽培品种;(3)生物学特性;(4)栽培管理技术。
2.重、难点提示(1)生物学特性;(2)栽培管理技术。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果树栽培技术【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制】三年【建议学时】180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果树栽培技术》学习领域基于果树生产过程开发,定位于中等职业教育,紧扣任职岗位要求,强化果树育苗、果园建立、果园管理“三果”技术培养,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及时融进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呈现课程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产与环境》、《土壤肥料》等。
通过《果树栽培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能描述果树生产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按照果树产业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综合素质和技能。
能培育果树苗木、建立果园、进行果园综合管理的技术,能够培育果树的嫁接苗和扦插苗;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果园规划设计并付诸实施;能够根据果树树种和环境等具体情况,进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果品生产;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敢于动手,善于表达,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达到取得中级果树工技能证书的要求,为就业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以岗位需求和中级果树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果树行业专家、生产单位人员相结合,学校与果树行业合作共同开发为途径;基于果树生产过程开发学习项目和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校内实训室、校园果树资源、校内实训果园和校外实训基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要求,明确课程的任务,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国内果树产业行业对人才需求,以及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适应果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实用性技术应用型人才,果树生产的任务是生产出优质、丰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多种果品,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干鲜果品及其加工制品的需要,《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环节。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果树栽培技术【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制】三年【建议学时】180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果树栽培技术》学习领域基于果树生产过程开发,定位于中等职业教育,紧扣任职岗位要求,强化果树育苗、果园建立、果园管理“三果”技术培养,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考核,及时融进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呈现课程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开放性。
《果树栽培技术》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产与环境》、《土壤肥料》等。
通过《果树栽培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能描述果树生产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按照果树产业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综合素质和技能。
能培育果树苗木、建立果园、进行果园综合管理的技术,能够培育果树的嫁接苗和扦插苗;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果园规划设计并付诸实施;能够根据果树树种和环境等具体情况,进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果品生产;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敢于动手,善于表达,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达到取得中级果树工技能证书的要求,为就业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以岗位需求和中级果树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果树行业专家、生产单位人员相结合,学校与果树行业合作共同开发为途径;基于果树生产过程开发学习项目和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校内实训室、校园果树资源、校内实训果园和校外实训基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岗位要求,明确课程的任务,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国内果树产业行业对人才需求,以及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适应果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实用性技术应用型人才,果树生产的任务是生产出优质、丰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多种果品,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干鲜果品及其加工制品的需要,《果树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主要环节。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果树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果树栽培学》是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是一门运用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研究园艺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国内外果树发展动态及我国果树生产现状。
本课程主要以北方落叶果树苹果、梨、葡萄、桃、樱桃、板栗和草莓为例,讲授北方主要果树的生产概况、主要种类与品种、生物学特性、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和栽培管理技术,培养学生了解果树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掌握现代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国内外果树发展动态及我国果树生产现状和果树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和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能力目标: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果树栽培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果树栽培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有关问题,为将来从事果树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3.素质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果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果树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良种繁育,果品经营和管理,并能从事该领域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果树和果树栽培的含义。
2、了解我国果树栽培的概况和国外果树栽培的概况。
3、明确果树栽培学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设计建议】多媒体教学结合文献介绍我国果树栽培现状和最新发展动向。
【讲授内容】1、果树和果树栽培的含义。
2、我国果树栽培的概况和国外果树栽培的概况。
第一章我国果树种类和分布【目的要求】1、了解我国果树的种类和分布。
2、掌握果树栽培学的分类和果树生态适应性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树栽培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果树栽培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果树栽培工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当地常见果树品种的栽培技术,具备从事优质、高产、无公害水果生产的基本职业能力。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园艺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计。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要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设计以任务引领型的课程思想为指导,以果树栽培为主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各项工作任务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设计,从而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程主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通过现场教学、参观调研、技能训练、实践操作、课外活动、生产实习和结果考核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为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设计成若干个活动,以活动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的果树栽培为载体,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果树栽培管理的操作过程中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76。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按不同的果树栽培要求进行果树建园,能以当地主要果树为例进行园地管理、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果树整形修剪等相关技术操作,达到果树栽培工
岗位四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完成本课程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具有从事田间操作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生态、安全的果树栽培职业素质和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能正确选择当地常见的优质高产的果树种类和栽培品种
●能因地制宜进行果树建园
●能根据品种特点和生育进程进行肥水管理
●能根据园地状况和果树长势进行园地管理
●能根据栽培目标进行花果管理
●能根据生育进程和品种特点进行整形修剪
●能根据采收要求合理采收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
(1)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照《果树园艺工(四级)》的相关职业标准进行编写。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应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现场指导、参观调研、技能训练、教学实践、岗位实习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活动,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3)应以学生为本,以实践性、实用性内容为主,尽量做到文字描述深入浅出、内容展现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4)教材应体现先进性,立足于上海及周边地区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将果树栽培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行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教学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并应为教师留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的空间。
4.2教学建议
(1)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以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为主,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以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实践让学生具备本课程相关业务的
相应职业能力。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将理论基础知识融贯在实际操作中,采用理论与实践学习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倡导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
4.3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实训成果评比、技能竞赛、阶段测验等手段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考核,突出阶段评价和过程评价。
(2)采用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建立和充分利用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资格考核的综合功能,实现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2)开发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实训指导手册。
(3)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利用行业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炼自己,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5.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园艺专业园艺植物栽培专门化方向(三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