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放顶煤采煤法
采矿学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采矿学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引言采矿工程是矿业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采矿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对于有效提高矿石开采效率和保证矿石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采煤方法——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采煤方法概述长壁放顶煤采煤法是一种高效率、高产出的采煤方法,广泛应用于煤矿开采中。
该方法适用于煤层倾角较大、煤层连续性较好的情况下进行采矿。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矿井底部挖掘出一条连续的长壁矿巷,然后顺次开采矿巷两侧的煤层,最后在顶板保持一定的距离后再进行采煤。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矿石的回采率。
采煤步骤长壁放顶煤采煤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矿井布置:在煤矿开采前,根据地质条件和矿井规模等要素,设计合理的布置方案。
矿井布置要充分考虑到矿石的运输和通风等因素。
2.长壁矿巷的挖掘:在煤矿底部挖掘出一条连续的长壁矿巷,矿巷的宽度通常为几米到几十米之间。
矿巷的挖掘需要使用采煤机等设备,在进行挖掘时要保持矿巷的水平和垂直度。
3.采煤:顺次开采矿巷两侧的煤层。
采煤过程中,通常使用采煤机进行煤炭的切割,然后将煤炭通过输送带运送到井口。
随着采煤的进行,矿巷逐渐向进风巷方向推进。
4.顶板支护:为了保证采煤安全,需要对顶板进行支护。
常用的支护方式有钢骨支护、锚杆支护等。
支护设施要能够确保顶板的稳定性和防止顶板的塌落。
5.回采顶煤:采完两侧煤层后,再进行顶煤的采矿。
顶煤的采矿遵循和两侧煤层一样的采煤原理,将顶煤通过输送带运送到井口。
6.周转空间的保证:在矿巷的回采过程中,要保证回采区域的转运空间充足,以便采矿机和运输设备的顺利运行。
优势与不足优势1.高效率:长壁放顶煤采煤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因为其连续作业的特点,使得采煤效率显著提高。
2.高产出:采煤量大,能够满足煤炭市场的需求。
3.煤矿回采率高:长壁放顶煤采煤法能够充分回采煤矿,减少矿石浪费。
不足1.设备需求高:长壁放顶煤采煤法需要使用大型设备进行采煤作业,设备投资较大。
采矿学-第七章放顶煤采煤法

2、放煤步距影响因素 :
顶煤厚度;松散程度;放煤口的位置;顶 煤可放性;顶煤冒落时的垮落角;直接 顶厚度。
当前,生产实践中 截一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小) 截两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大) 截三刀放顶煤一次,(顶煤厚度较大)
放煤口间距
2b 1
l 12
(c)
(a)
(b)
(c)
放煤步距大,顶煤放不出,煤损大;
放煤步距太大:顶板方向的矸 石先于采空区后方的煤达到 放煤口,关口,顶煤放不出
放煤步距小,煤矸混杂,煤质差。
放煤步距太小:采空区方 向的矸石先于上部顶煤到 达放煤口,顶煤损失部分
合理的放煤步距只是把煤炭采出率和混矸率控制在 一定范围内。
2、多轮顺序放煤
采面分2 3段;段内同时开启两个相邻放 煤口;
每次放1/2 1/3的顶煤;按顺序循环放煤,
直至该段全部放完;再进行下一段放顶煤。 优点:可使冒落煤岩分界面均匀下降,
采出率高,含矸率低;充分利用放煤口 面积,放煤快。
缺点:要求操作水平高。 适用:煤厚8~10m以上。
3、单轮、间隔、多口放煤
按放顶煤面输送机数目,分: 单输送机 双输送机
1)单输送机高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1600~2600 40
Ф1250 60 35
900
➢特点:短托梁加内伸缩 梁及侧护板。
(3125~4025) 3125~3550 290~330 (1605)1175~2075(2105)
➢优点:控顶距小,稳定
1450
性好,运输系统及工作
第一节 放顶煤采煤法分类
一、按厚煤层赋存条件和采放次数分类 1、一次采全高放顶煤采煤法, 特点:1)采面采高:M=h1=2.03.0m;
《放顶煤采煤法》课件

可持续发展路径
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提高 可持续发展水平。
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实现绿色发展。
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 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特点
放顶煤采煤法具有高产、高效、安全、低耗等优点,尤其适 用于埋藏稳定、顶板坚硬、底板平整的厚及特厚煤层。
历史与发展
01
起源
放顶煤采煤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在一些欧洲国家
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采煤。
02
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采煤工艺的改进,放顶煤采煤法逐渐得到完善和
推广,成为现代采煤工艺中一种重要的方法。
03
放顶煤采煤法实践应用
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矿区采用放顶煤采煤法,通过 合理布置工作面、优化开采参数 ,实现了高效、安全的生产目标 。
案例二
在另一矿区,针对复杂的地质条 件,采用放顶煤采煤法结合其他 辅助技术,成功解决了采煤过程 中的难题。
实践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采煤效率、安全性能、经济效益等。
评估结果
03
现状与趋势
目前,放顶煤采煤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未来随着环境保
护意识的提高和资源开采技术的进步,放顶煤采煤法将继续向着高效、
环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适用条件
适用煤层厚度
放顶煤采煤法适用于厚度在6m以 上的煤层,特别是那些层理发育 、易于破碎的煤层。
适用地质条件
该方法适用于埋藏稳定、顶板坚硬 、底板平整的煤层,同时要求煤层 的地质构造简单、瓦斯含量低。
采矿学第七章长壁放顶煤采煤法.pptx

含矸率是至关重要的。放煤步距与顶煤厚度、 顶煤裂隙发育程度、顶煤硬度、煤层的顶板条 件及采煤机截深等有关。
中国矿业大学
(a)
(b)
(c)
放煤步距太大(a):
放煤步距太小(c):
顶板方向的矸石先于采 采空区方向的矸石先于
✓ 放煤口为整 个支架尾梁;
✓ 后输送机铺 在底板上,煤尘 小,煤炭采出率 高,目前广泛使 用。
中国矿业大学
二柱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支架
中国矿业大学
四柱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支架
中国矿业大学
滑 移 顶 梁 液 压 支 架
中国矿业大学
澳大利亚放顶煤综放面端头液压支架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2、按回采巷道的布置方式分类 1)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放顶煤采煤法。 综放工作面采高:h1=2.03.5m, 放顶煤高度:h2= (1~3) h1 。 适用:M 5m ,M <12 14m 。
上位大块度直接顶
中位中块度直接顶
下位小块度直接顶 始动点边界
上位大块度顶煤 中位中块度顶煤 下位小块度顶煤
流动前边界 煤矸分界线 流动后边界
煤壁 放煤口
低位综放开采散体煤矸流动特征
中国矿业大学
2、采放比 • 煤层开采高度与放顶煤高度之比。 • 根据实测,顶煤破碎塑性区范围一般可达煤 层采高的3倍左右。我国缓斜煤层综放面采放 比一般控制在1:1~3之间。
➢破坏发展区B:受顶板回转作用,煤壁前方顶煤 发生破坏,裂隙扩展,位移增大。
➢裂隙发育区C:支架移架反复支撑,顶煤破碎效 果提高。支架反复支撑的次数与顶梁长度及截深有 关。
煤矿开采学-第七章放顶煤采煤法

适用条件与限制
适用条件
放顶煤采煤法适用于厚度在6m以 上的稳定或较稳定的厚煤层,顶 板较平整,底板较坚硬,瓦斯含 量较小。
限制
对于地质构造复杂、瓦斯含量高 、易自燃发火的煤层,以及厚度 不稳定、底板起伏较大的煤层, 放顶煤采煤法可能不太适用。
02
放顶煤采煤法的基本原理
放顶煤采煤法的原理
放顶煤采煤法是一种开采厚煤层的采煤方法,其原理是在煤 层底部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通过从底部水平方向向顶部推 进的方式,利用顶板压力将上部煤层压裂,并在采空区后方 利用支架放出顶部的煤块。
05
放顶煤采煤法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与研究方向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放顶 煤采煤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采煤效率。
高效开采技术
研究开发高效开采工艺和设备,降低开采成本, 提高资源利用率。
生态环保技术
加强生态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降低开采过程 中的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开采。
井的安全性。
实践经验总结
经验一
放顶煤采煤法适用于煤层厚度较大、赋存稳定、倾角较小的矿区, 能够实现高效、安全、低成本的采煤。
经验二
在应用放顶煤采煤法时,需要综合考虑矿区的地质条件、设备条件、 技术水平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采煤方案。
经验三
放顶煤采煤法的成功应用需要有一支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采煤队 伍,同时需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采空区处理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采空区处理方式,如自 然垮落、注浆等。
采空区监测
对采空区进行监测,及时 发现和处理采空区内的安 全隐患。
瓦斯治理与通风
瓦斯来源
了解工作面瓦斯的来源,为瓦斯 治理提供依据。
放顶煤采煤法

放顶煤液压支架类型
高位放顶煤单输送机液压支架(平顶山、辽源、 潞安)
(3125~4025) 3125~3550 290~330 (1605)1175~2075(2105)
1450
1600~2600 40
Ф1250 60 35
900
10
140 600 286
630 47
1460 2590(2450)
一般大于1000m, 加中切眼后,已加大到 2000m以上。 简易放顶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长度不应小于 600 800m。 加大工作面长度,可减少搬家次数,减少初 采和末采损失
3其它
煤层厚度: 一次采出厚度以5~12m为佳 顶煤厚度过小架前易超前冒顶,增大含矸率。 煤层太厚将使顶煤破碎不充分。
其它 机采高度:支架的稳定性、通风断面 一般重型支架放顶煤面采高在2.5m,煤质中硬 以上,采高可达2 . 8~3 . 0m。
•割煤:双向割煤,端头自开缺口斜切进刀, 斜切进刀长度不小于30m,截深0.8m。 移架:及时支护方式,移架滞后煤机后滚筒
3 ~ 9m,追机作业。
放顶煤工艺过程
推前溜:在移架后顺序推移前部运输机,滞后 移 架 10 ~ 15m 左 右 , 其 弯 曲 段 长 度 不 得 小 于 30m,推移步距为0.8m,严禁相向操作。推溜 后溜子必须保持平、直。
工作面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原则:一个班内要将顶煤放完 一个班内将顶煤放完为原则确定的工作面长度
l n T B
t
式中:l — 采面长度,m;n — 同时放煤的支架数,n 3; T— 每班工作时间,min; t —每架支架放煤所需时间,min; B—支架宽,m; — 班工作时间利用率。 T、B、n —视为常数。
第七章放顶煤采煤法

y
2、顶煤放出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顶煤放出的形态、纯煤放出量、煤岩 分界线主要受顶煤的垮落角、放煤口到顶 煤垮落的水平距离、顶煤的厚度和放出体 轴偏听偏角四个因素的制约。在这四个因 素的制约下,放出体固定帮的方向发生偏 转,形成偏转椭球缺。如图7-10
该椭球体符合三项主要特征: ①放出体形状为一近似椭球体。 ②放出体被放出的过程中,其表面仍保近 似椭球状,最后其表面上颗粒点同时被 放出。 ③移动椭球体表面上各颗粒点的高度相关 系数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c)
4、预采中分层放顶煤
二、按放顶煤采煤工艺及相应设备分类
1、按采煤工艺分: 滑移顶梁液压支架铺顶网 炮采放顶煤开采 单体液压支柱配Π 型钢梁 铺顶网 普采放顶煤开采 综采放顶煤开采 综采放顶煤 综采轻型支架放顶煤 简易放顶煤
1、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 按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放煤囗及位置,分: 高位放顶煤液压支架;不充分碎裂体, 中位放顶煤液压支架;较充分, 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冒落放出 按放顶煤面输送机数目,分: 单输送机 双输送机
1450
Ф1250
10
600
140 286
60 35
630
47 2590(2450)
1460
图7-3
YFY3000—16/26型放顶煤液压支架
900
2)双输送机中位放顶煤液压支架
1 2 2567 3 4
单位: mm
5
29 00
6
7 8
1900-2800
13
12
11
10
9
图7-4 架
FYS3000-19/28型放顶煤支
2、 预采顶分层顶网下放顶煤
特点:(1)顶层,23m,只采不放;铺网。 (2)下层采面:采、放。 适用: 12 14m煤层,需人工放顶的,抽放瓦 斯的缓斜煤层。
07放顶煤采煤法

第七章厚煤层放顶煤采煤法一、放顶煤采煤法基本特点放顶煤采煤法就是在开采厚煤层时,沿煤层(或分段)底部布置一个采高2~3m的长壁工作面,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进行回采,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或辅以人工松动方法使支架上方的顶煤破碎成散体后由支架后方(或上方)放出,并经由输送机运出工作面。
放顶煤综采主要工艺过程:采煤机割煤→移架及时支护→推移前部输送机→拉后部输送机→打开放煤口放顶煤→处理碎煤成拱、堵口大块煤、过硬顶煤等。
二、放顶煤采煤法基本类型1一次采全厚放顶煤开采2、预采顶分层网下放顶煤开采3、倾斜分段放顶煤开采第二节放顶煤开采的支护设备一、放顶煤液压支架分类二、单输送机高位放顶煤支架三、双输送机中位放顶煤支架四、双输送机低位放顶煤支架第四节放顶煤工艺特点二、放顶煤工艺(一)初采和末采放煤工艺(二)放煤步距放顶步距是指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前后两次放煤的间距。
(四)端头放煤目前解决端头放煤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1.加大巷道断面尺寸,取消过渡支架;2. 在工作面使用短机头和短机尾输送机或侧卸式输送机;3.采用带有高位放煤口端头支架,实现端头及两巷放顶煤。
三、煤炭损失率国家规定:厚煤层采区采出率> 75%。
(一)放顶煤采面煤炭损失分析1、初采损失率2、末采损失率3、端头损失:4、采煤工艺损失:主要损失。
(二)采煤工艺损失分析1、提高采出率和降低含矸率相互矛盾;2、顶煤不可能100%采出,煤损具有必然性。
一、放顶煤开采的主要优点:1、单产高;2、效率高;3、成本低;4、巷道掘进量小;5、减少搬家次数,节省了安装和搬迁费用;6、对煤层厚度及地质构造的适应性强。
二、放顶煤开采的主要缺点:1、煤损多;2、易发火;3、煤尘大;4、瓦斯易积聚;三、适用条件:1、煤层厚度:6-10米以上;2、煤层硬度:煤层的坚固性系数小于3;3、煤层倾角:倾角不宜太大;4、煤层结构:夹矸厚度不能大于0.5m,占煤层厚度的比例不能超过10%-15%,其坚固性系数也应小于3;5、顶板条件:直接顶应随采随落,冒落高度不宜小于煤层厚度的1-1.2倍,老顶悬露面积不宜过大,以免受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放顶煤工艺特点
2、放煤口间距L: 由于工作面支架上的放煤口隔得很近,放煤口间 距L直接影响放煤效果,见图7-10。当L大于2 b1,第 二个放煤口放煤时,不会因第一个放煤口而发生混矸 现象,但放煤口之间有脊背煤损,L越大,脊背煤损 越大; 当L小于2 b1,如果放煤高度仍为H,必将有部分 矸石混入煤中,但脊背煤损小;因此,在一定的放煤 高度下,合理确定放煤口间距是很重要的。 3、椭球体长轴偏斜: P132。 4、顶煤高度: 一般不小于2-3米。P133
5
采煤系统分析
一、回采巷道布置
P135,图7-14为潞安漳村煤矿1303综放面的巷布 置。1、基本条件: 煤层厚5.33-7.29m,倾角3-6度,高瓦斯矿井; 2、巷道布置: 上下平巷和采区上山均沿底板布置在煤层中,在靠 近顶板处布置一瓦斯巷;平巷采用无煤柱护巷,并用两 条斜巷与上山相联; 3、运煤通风系统:P135。 4、主要特点 (1)、系统简单,掘进工程量小; (2)、沿空巷道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大,巷道 变形大。
4
放顶煤工艺特点
如果放顶煤高度为h,则放出椭球体1长轴为2a,近似于h, 短轴为2b1。高度为h的水平煤岩分界面将下降为一漏斗 面2,由于下降时煤岩的滚动,漏斗面实际上是由一定厚 度的混矸层组成,最大直径近似于4 b1。生产实践证明, 放出椭球体短轴与长轴的关系式如下: b1=1/2(0.25-0.3)h 从理论上讲,放出椭球体表面上的颗粒将大体上到达放 煤口。放煤的同时,放出椭球体周围的煤岩也向放煤口 移动,充填放煤留下的空间,且与放出椭球体相似,为 一松动椭球体,其高度H为: H=(2.2-2.6)h
6
适用条件及评价
放顶煤开采的主要优点: 一、放顶煤开采的主要优点:
1、单产高; 2、效率高; 3、成本低; 4、巷道掘进量小; 5、节省了安装和搬迁费用; 6、对煤层厚度及地质构造的适应性强。
二、放顶煤开采的主要缺点 :
1、煤损多; 2、易发火; 3、煤尘大; 4、瓦斯易积聚;
6
适用条件及评价
三、适用条件
1
基本特点及类型
据煤层赋存条件,放顶煤长壁采煤法有以下三种主要 类型: 1、一次采全厚放顶煤开采 图7-2(a)。适用于6-12米的缓斜厚煤层。 2、预采顶分层网下放顶煤开采 图7-2(b)。首先沿煤层顶板布置一个普通长壁工作 面(顶分层开采),而 后沿煤层底板布置放顶煤工作面进行开采。一般用于 厚度大于12米,直接顶坚硬或瓦斯含量高,需预先排 放瓦斯的煤层。
3
矿压显现特点及顶煤破碎机理
放顶煤开采是机械破煤和矿压破煤的一种综合性 的`开采方法,因此,顶煤的破碎过程及其效果是确 定放顶煤工艺参数以及综放开场采适应性的重要依 据。 一、岩层活动及矿压显现特点 P129; 二、顶煤破碎机理 P129。
4
放顶煤工艺特点
放顶煤开采的生产效率和煤炭采出率一方面取决于顶 煤的冒落是否充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是否能将冒落的 煤尽可能的顺利放出。因此,在顶煤冒放性较好的条件 下,顶煤的采出率及放顶煤效果取决于合理的放顶煤工 艺参数的确定。而欲确定合理的放顶煤工艺,则需首先 认识顶煤破碎后的运动及放出规律。 一、顶煤放出规律 1、放矿椭球体 据放矿理论,矿石从采场内是按近似椭球体形状流 出来的,即原来所占的空间为一旋转椭球体,如图7-9, P132。在放矿过程中形成的椭球体叫作放出椭球体1,停 止扩展而最终形成的椭球体称为松动椭球体3,放矿后形 成放出漏斗2和移动漏斗4。
5
采煤系统分析
三、煤炭采出率:
国家规定,厚及特厚煤层的采区采出率不得低于75%。 采区内的煤损如P137所示,放煤损失占44%,区段煤 柱损失为33%,因此,要提高煤炭采出率,必需提高 顶煤放出率及取消区段煤柱实行无煤柱护巷。 (一)工作面内煤炭损失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初采损失率:P137; 2、末采损失率:P137; 3、端头损失率:P137; 4、采煤工艺损失率:P137; (二)放煤工艺损失率分析P137-138。
4
放顶煤工艺特点
4、单轮、间隔、多口放煤: 先放1、3、5等单号,见矸后关闭,留下较大的 脊背煤;滞后段时间后放双号的煤,将留下的脊背 煤放出一个椭球体。这种方式丢煤少、混矸少易于 实现高产高效,是一种较好的放煤方式。 (四)端头放煤 以前,为了维护工作面两端出口处顶煤的稳定性, 普遍采取工作面两端各留2-4架不放顶煤,这不但降 低了煤炭的采出率,也没有彻底解决端头的维护状 况。现在已由兖州鲍店煤矿与郑州煤机厂合作研制 了一种端头放顶煤支架,使工作面煤炭采出率提高 了2-3个百分点。
4
放顶煤工艺特点
二、放顶煤工艺 (一)初采 1、放顶煤的距离:推出切眼后及时放煤。 2、停止放煤: 一般提前10米左右停止放煤并铺设顶网。 (二)放煤步距 两次放顶煤之间的推进距今称为循环放煤步距。顶煤厚 度较小时,一般一采一放;厚度较大时,放煤步距可 适当加大,可采用两采一放或三采一放。 (三)放煤方式 1、多轮、分段、顺序、等量放煤:
第七章 放顶煤采煤法
放顶煤采煤法开采历史由来已久,20世纪50年代国 内外已开始应用。1982年我国也引进了综采放顶煤技术, 1984年开始工业性试验,这些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 发展。1996年,我国综放面产量已达5千万吨, 80年代 末90年代初,我国综采放顶煤已走在世界前列,并已向 国外输出综放开采的成套技术。 综采放顶煤掘进率低、效率高、适应性强、易于实 现高产稳产,已成为厚煤层开采最为有效的方法。
5
采煤系统分析
式中:l——工作面长度,m; n——同时放煤支架数,一般小于3; T——每班工作时间,min; t——每架支架放煤所需时间,min; B——每架支架宽度,m; η——每班工作时间利用率。 综放工作面长度一般不应小于80米。合理的取值范围为 130-200米。 2、推进度: 一般不宜小于800-100米。
1
基本特点及类型
3、倾斜分段放顶煤开采 图7-2(c)。当煤层厚度大于15-20米以上时,可把煤层 从顶板到底板分成8-10米的分段,依次进行放顶煤开采。
2
放顶煤开采支护设备
综采放顶煤的显著标志是放顶煤液压支架。我国已 研制出高、中、低位系列 30多种放顶煤液压支架。如 表7-1所示。 依据与支架配套的输送机台数和放煤机构的不同, 放顶煤液压支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单输送机高位放煤支架 图7-3,P127。 二、双输送机中位放顶煤支架。 图7-4,P127 三、双输送机中位放顶煤支架。 图7-5,P127。
5
适用条件及评价
7、自燃发火、瓦斯及水文地质条件:对于自燃发火 期短、瓦斯量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层,先要 调查清楚,并有相应的措施后才能用放顶煤开采。
习题
1、综采放顶煤采煤法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2、简述综采放顶煤技术的主要优缺点。
5
采煤系统分析
二、工作面长度及推进度 1、工作面长度: 确定放顶煤工作面长度的主要因素是:顶煤破碎、 顶 煤放出和减少煤损。顶煤破碎主要取决于支承压力及 顶 板活动的作用。据工作面长度对支承压力及矿压显现 影响分析可知,工作面长度不得低于80米,但工作面 长 大于200米后,其变化趋于缓和。 合理的工作面长度应是在一个生产班内,能将工作面 内 的煤全部放完。据此,工作面长度可由下式确定: l=n(T/t)Bη
1
基本特点及类型
放顶煤采煤法的实质就是在厚煤层中,沿煤层底板布 置一个采高2-3米的长壁工作面,用常规方法进行开采, 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或辅以人工松动的方法,使支架上的 顶煤破碎后由支架后(或上)方放出,并经由刮板输送机 运出工作面。如图7-1。 综采放顶煤的工艺过程如下:在工作面中,采煤机割 煤后,液压支架及时支护并移到新的位置,推移前部输送 机到煤帮,之后,将后部输送机相应前移。这样,采过23刀后,就打开放煤窗口,放出顶煤,当煤炭中的矸石含 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即时关闭放煤窗口。完成一个采煤工 艺循环。
1、煤层厚度:6-10米; 2、煤层硬度:煤层的坚固性系数小于3; 3、煤层倾角:倾角不宜太大; 4、煤层结构:夹矸厚度不能大于0.5m,占煤层厚度的 比例不能超过10%-15%,其坚固性系数也应小于3; 5、顶板条件:直接顶应随采随落,冒落高度不宜小于 煤层厚度的1-1.2倍,老顶悬露面积不宜过大,以免 受冲击。 6、地质构造:地质破坏较严重、构造复杂、断层较多 和使用分层长壁综采较困难的地段、上下山煤柱等, 使用放顶煤开采可取得较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