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实验1要求 (2)
16级城市规划原理实验指导书

城市规划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12学时)实验内容:某市总体规划评析实验条件:给出某城市总平面图及说明书该城市为我国东部某一城市,城市人口规模35万人,用地规模35km2。
该市是其所在省属地域范围内的一个中心城市,其东南方向为某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北面约200km,是其所在省的省会大城市。
该市地处两条主要河流的交汇处,一区西侧有两处省级风景区隔江相望,北面、东面有两个主要山系的余脉,使城市处于一个小盆地中,静风频率高,城市热岛效应较强,污染不易扩散。
有一条高速公路从城市西南侧绕城而过,东南是铁路及站场。
其余条件见图。
实验要求:1.运用最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城市用地重新分类2.根据给出的图纸及说明书,对该城市的总体规划方案的进行综合评析,包括方案的优点、缺点、提出解决办法,并进行修改,绘制修改图,写文字说明。
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运用2.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图的表达,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城市总体规划。
实验工具:A2硫酸纸1张,彩铅,马克笔,绘图笔,橡皮,胶纸等实验二:(6学时)实验内容:城镇体系规划分析实验条件:给出某城镇群总平面图及说明书如图,为沿海发达地区的某中等城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该市东临海洋,北面是某特大城市(距市中心1h车程),西面是某中等城市(联系不密切),南面是一个大城市(距市中心0.5h车程)。
全市面积2000km2,150万人。
现状市区的城市人口30万,下辖19个镇。
市域北部为水田区,中南部为丘陵区。
现有一条国道、一条高速公路和一条省道纵向穿过市域,一条通航河流的主航道在市域东北部穿过,可行300T级船。
目前在C镇处有一中型港口。
西部河流较宽,但水浅、航道等级低。
根据上一层次规划,将有一条铁路穿过市区到南部大城市的码头。
规划以O 为中心城市,东南西北各选定一个重点发展的镇(甲、乙、丙、丁)作为四个方向的片区中心,围绕中心城市,串联外围城镇建设市域主干道(80m宽、断面形式为三块板),形成2个环,在东北部的主航道入海口处建一个大港以加强对外联系。
城规原理(实践篇)

城市规划原理——实践篇目录一、解读城乡规划法 (1)(一) 对比上版的特点: (1)(二) 《城乡规划法》的重要内容: (1)二、城市整体环境及总体规划 (2)(一)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2)(二) 城镇体系与区域规划 (4)(三) 城市的发展战略 (6)(四) 城市的性质、规模 (6)(五) 城市生活与整体空间环境的构成系统 (7)(六) 城市形态环境空间结构及动态特征 (8)(七) 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与土地使用规划 (8)(八) 城市环境形象布局规划 (9)(九) 城市环境形象与艺术布局规划 (10)(十) 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 (10)三、城市居住环境及其规划设计 (10)城市住区规划的产生、演进与发展 (10)(十一) 我国住区规划设计实践的发展与变化 (13)(十二)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几个要点 (14)城市居住生活与住区的物质环境的关系 (15)四、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中心 (17)(一) 城市生活与公共空间 (17)(二) 商业区与城市中心 (18)(三) 城市广场 (19)(四) 城市公共环境与城市设计 (19)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19)(一)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19)(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20)(三) 城市更新 (21)六、城市规划实施与实务 (21)(一) 城市规划管理 (21)(二) 城乡(市)规划法规体系 (22)(三) 城市规划实施 (22)城市规划原理——实践篇一、解读城乡规划法对比上版的特点:最大不同: 强调城乡统筹最显著进展: 强化监督职能最明确的要求: 落实政府责任(一) 最突出变化: 加大处罚力度(二) 《城乡规划法》共七章七十条, 与《城市规划法》比较, 取消了“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这一章, 新增加了“城乡规划的修改”和“监督检查”两个章节。
1.《城乡规划法》的重要内容:2.突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3.《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 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改善人居环境,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本法。
《城市规划原理》实践报告

NANCHANG UNIVERSITY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实践报告题目:浪琴湾住宅小区规划方案分析与实践专业:工程造价管理准考证号:学生姓名:起讫日期: 2013.11.18~2013.11.22浪琴湾住宅小区规划方案分析与实践一、设计依据与用地分析:1、设计依据:(1)关于本工程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台路规选[2004]14、15 号);(2)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设计规范;(3)本工程的设计任务委托书;(4)甲方的设计要求。
(5)方案评审会议纪要(〔2005〕95 号)2 、总平面用地分析(1)气候特征:工程地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色。
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深冬有寒潮。
多年平均气压 1015.7 百帕,多年平均气温17.7℃,多年平均降雨量 1593.7mm,蒸发量 1283.9mm,多年平均日照1507.2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2%,多年平均风速 2.4m/s。
(2)地块与城市关系:本工程用地为南昌浪琴湾小区,交通便捷。
东面有艾溪湖、西、北至规划支路,南至北京路。
(3)地块的景观要素:紧邻地块东侧艾溪湖公园,,风景秀丽,是理想的居住用地。
无论是从城市整体利益出发,还是从本项目的角度出发,都应在地块开发过程中充分重视这一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提升空间环境品质,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住宅园地。
(4)用地基本条件:本工程用地呈不规则行,总用地面积 74354㎡。
二、规划原则本工程地块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优美,在充分满足目前住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力求将本工程建设成为创意新颖、主题突出、技术合理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高品质住宅小区。
它不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居住的需要,更注重人们在文化上、心里上对“家”的热爱。
在总体规划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原理和手法,在小区内引进一条形态宜人的水景,使小区内大部分住宅都能感受到流水的温馨与亲切。
同时采用现代的规划理论及空间与环境的塑造手法,力求创造出融大气、雅致、理性与浪漫于一体的现代化居住区。
城市规划原理实习报告

《城市规划原理》实验姓名:刘坤班级:12级园林一班学号:20120555100老师:宋钰红时间:2014年12月12日组员:刘坤西安市主导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经济竞争的核心是产业经济的竞争,而城市产业经济竞争优势的确立和健康发展,离不开在对市情和城市资源禀赋全面、深刻、准确把握基础上的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站在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高度,充分认识市情,发挥比较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城市产业经济发展战略。
从不加选择,来者不拒,到五大产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西安市产业经济发展,进一步全面走上符合城市实际、有利发挥城市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西安主导产业*规划西安主导产业的发展,指明了经济发展→产业支撑→主导产业→产业集群→产业链→龙头企业→关联配套企业招商引资→产业环境,城市产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线路图”。
从这一线路图来规划,展开招商发展,“线路图”指引,使我市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更加清晰明了,招商引资开始从单纯的情感引资转变为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的立体化招商引资。
依托大企业、大项目龙头带动,西安市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凸显。
以香港万裕、人民日报西北印务中心为核心的西部最大印刷包装产业基地,以西部超导、西部钛业为主导的国家级陕西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以西安出口加工区为平台的国家级出口加工产业基地,正在渐成气候。
路线图的设定与合理规划,成为西安市主导产业发展重要影响。
二、西安主导产业*投资认识比较优势、立足市情着力发展五大主导产业,为我市积极参与国际化的产业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赢得投资者的广泛认同。
西安“五大主导产业”,赢得国际大资本青睐,截至2005年底,落户西安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多达83家。
目前落户西安的世界500强企业呈现出“四多、两快”的特点。
“四多”即高科技项目多、第二产业项目多、加工制造业项目多、第三产业(流通、饮食、服务业)项目多。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标题:城市规划原理引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以确保城市发展的合理性、可持续性和人性化。
一、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原则1.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人口结构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平衡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慷慨面的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1.3 民主参预原则: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促进公众参预规划决策,确保规划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空间布局2.1 合理用地布局: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功能分区,确保城市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避免用地浪费和混乱。
2.2 交通布局: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确保交通便利和畅通,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2.3 绿地布局: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功能分区3.1 居住区: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居住区的布局和密度,确保居民的居住环境舒适和安全。
3.2 商业区: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商业区的位置和规模,促进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多样化。
3.3 公共设施区: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区的分布和服务范围,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和文化需求。
四、城市规划原理的建造设计4.1 建造风格:城市规划应该注重建造的风格和外观,保持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
4.2 建造高度: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建造的高度和密度,避免高楼大厦过密造成的阴影和拥挤。
4.3 建造功能:城市规划应该合理规划建造的功能分区,确保建造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五、城市规划原理的管理与监督5.1 规划实施:城市规划应该有明确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城镇体系规划图的编制实验项目性质:课程设计计划学时:2周所属课程名称:城市规划原理开设时间:实验课指导教师:城镇体系规划图编制实验报告一、指导思想与实践目的(一)指导思想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具体规划实践,培养学生对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全面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城市规划上的应用。
(二)实践目的城市规划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这时学生已经修完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通过二周实践环节的训练可使学生真正掌握编制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编制内容及技术细节。
(1)通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习到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规划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独立观察、发现、分析和理解城市现象、城市问题,提高学生对城市规划实践活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在了解城市规划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图的制作实习,掌握城市规划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
(3)以典型城市为案例,通过绘制城镇体系规划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城镇规划原理、原则以及方法等,尤其是AUTOCAD软件的各种绘图方法和技巧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二、实践要求1.进一步掌握和深化《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掌握科学的方法;2.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图件编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进行实践及创新学习的训练。
4. 通过实习,结合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结合实际,锻炼真正的自我操作能力和城市规划综合学习能力。
三、实验内容要求城镇体系规划图的绘制要求从网上下载任意一个市(县、镇)(该区域必须具有铁路、河流)的行政区划图(JPG格式,如图1),导入图片后绘制该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图。
规划图需包含图框、图题、风玫瑰、比例尺、规划期限、图例、署名与编绘日期等,同时,要求城镇体系规划图中要求有边界、河流、铁路、城镇、重要道路、重要设施、城镇中边界等要素。
假设该区域累年风向频率如表1所示,然后绘制风玫瑰图标。
城市规划学中的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估实验报告

城市规划学中的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估实验报告一、引言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估是城市规划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报告形式,对城市规划设计和评估的方法与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城市规划学中的理论知识。
本实验报告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估的实践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解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估的过程和方法,并掌握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
同时,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科学实验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1. 收集与选定案例:从城市规划学领域中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规划案例。
2. 研究案例背景:了解所选案例所在城市的背景信息,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等。
3. 分析问题与需求:针对所选案例,确定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4. 设计规划方案:根据问题与需求,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方案,并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5. 评估方案效果:采用评估指标和方法,对规划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6. 总结与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就所选案例的规划设计与评估方法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案例背景分析选取某市区为案例,该市区位于沿海地区,具有发展潜力和旅游资源,但同时也面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2. 问题与需求分析经过实地调研和数据统计,发现该市区的交通拥堵状况严重,旅游景点周边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解决交通拥堵和改善环境质量成为了这一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估实验的重要目标。
3. 规划设计方案基于问题与需求分析,制定以下规划设计方案:(1) 交通规划:优化道路布局,增设公共交通线路,提高交通流动效率。
(2) 环境规划:建设绿地和湿地,提高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
4. 评估方案效果采用交通流量统计、尾气排放测量和环境质量监测等评估方法,对规划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可以看到交通拥堵程度减轻,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城市规划原理实验指导书(2)

城市规划原理实验指导书
第二部分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学习与实践
一、实验目的
通过学习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主要内容,掌握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的要点,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二、实验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6人。
每组就所学内容进行讨论总结,就所给案例展开分析,提出用地布局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内容包括3个方面:
1.论述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的要点分析(500字以上);
2.简述案例中用地布局合理之处;
3.简述案例中用地布局不合理之处,给出修改建议。
三、案例
案例城市基本情况:该市是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城市性质为该市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具有山水风光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现状人均用地89m²/人,规划城市人口22万人,用地24km²,其中工业开发区用地9km²。
城市东南侧有高速公路通过,河流两岸各有一个国家级风景区(含保护范围)。
城市布局图:见附件。
三、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必须手写,用纸为农大实验报告稿纸,首页须注明小组成员姓名和学号(按照学号顺序排列,便于登记分数);不需要抄写原题和附图纸。
四、考核方式
根据报告内容完成质量,评出优、良、中和差,数次实验累计成绩,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城市经济区划分
1、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基于费用加权距离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和基于作用模型的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分析方法,熟悉这些方法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经济区划分领域的具体应用,并能够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其他相关领域的分析,例如使用可达性分析进行公共服务空间布局、资源的合同分配研究等,使用相互作用模型进行城市之间联系的测度与腹地的划分等。
2、实验内容:(1)可达性分析;(2)城镇之间联系强度评价;(3)研究区域经济区划分。
3、实验步骤:(1)建立成本距离分析的源文件
1.新建文件夹名“城规”,将老师提供的材料剪切至其中。
打开ARC MAP,点击数据加载按钮,将gaosu,guodao,shengdao,xiandao,road,tielu等要素图层加载进ARC MAP。
分别打开这6个图层中的属性表,在表格选项中选择添加字段,新建字段cost,再选中cost右
击出现字段计算器,分别赋值。
再进行缓冲区分析,点击
,--,输入选择以上要素,并输出至“城规”文件夹中,分别命名为各要素名称加缓冲,注意缓冲区距离除以2。
(2)建立成本面文件:将每个要素面转栅格:点击- -
-
镶嵌至新栅格: - -
-像元大小:10 波段数:1,点击确定。
同理加载riverline,riverpoly。
其中,将riverline先建立缓冲区距离20,方法同上。
再加
载shanghang---在此之前,点击自定义-扩展模
块,勾选所有再关闭。
-
(4)可达性结果重分类
出:坡度cy保存。
(5)使用采样命令提取累计成本
重采样:数据管理-栅格处理-重采样,像元大小10*10,输出Resample
--
输入shanghang,将矩形大小改为5,5,统计类型RANGE,将其保存为起伏。
四个图层完后,选择数据,栅格,数据集,将河流,起伏,坡度三个栅格镶嵌至新栅格,且为运算符最大,后将新栅格与道路总成本镶
嵌,运算符最小。
--
chengzhengpoint-右键-连接-某一表的属
性-共同信息:选择cx3,NO打开属
性表,点击选择表格,选择导出,将文件类型改为Database,保存。
打开Excel,将其拖拽至其中,在Excel中完成制作。
(6)基于相互作用模型计算研究区域与其他乡镇的相互作用强度
公式为G=M1M2/D^2.注意:M1,M2为联系强度,D^2为成本。
Timemin=kcdaxing/1000
(7)计算城镇之间两两联系强度矩阵 (8)对研究区域经济区进行划分
(2)绘制该镇用地现状图,并符合国家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4、主要仪器设备: arcmap10.1、某城镇dem 影像图、某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矢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