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和性格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精选】

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一、性格与气质由于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二者混淆起来,把气质特征说成性格,或把性格特征说成气质。
例如,有人常说某人的性格活泼好动,有的人性子太急或太慢。
其实是讲的气质特点,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的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2.性格与气质的性格与气质的是相当密切而又相当复杂的。
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
具体地说,二者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
例如,同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同是友善的性格特征,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豪爽,抑郁质的人表现出温柔。
其二,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当某种气质与性格有较大的一致性时,就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相反会有碍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主动性的性格特征,而黏液质的人就较困难。
其三,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如飞行员必须具有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等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这些性格的形成就会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易冲动、急躁的气质特征。
二、性格与能力性格与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两个不同侧面。
性格与能力不同,能力是决定心理活动的基本因素,活动能否进行,这与能力有关;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
性格与能力是在一个人统一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
气质与性格

气质与性格一、气质1、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依赖于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
2、气质的特点第一,感受性: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用感觉限度的大小来测量。
第二,耐受性:反映人对客观刺激在时间和强度的耐受程度,他也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
第三,反映的敏捷性: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速度;不随意的反应性。
反映的敏捷性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第四,可塑性:人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呆板性被认为是与可塑性相反的品质,可塑性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第五,情绪兴奋性:不仅反映神经过程强度,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第六,内向与外向性: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是表现于外还是表现于内的特性。
表现于外叫外向型表现于内叫内向型。
外向性是兴奋过程强的表现,内向性是抑制过程强的表现。
3、气质的类型第一,胆汁质: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考,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第二,多血脂:这种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弱点,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第三,粘液质,情绪平稳。
表情平淡,四位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力高,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第四,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二、性格1、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较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2、性格特征第一,态度特征:A对待他人、集体、社会的态度。
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的差别:⒈性格的社会性较强,气质生物性较强;气质更多受到人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而性格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容,它们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
⒉生理基础不同:性格是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气质是先天神经类型;⒊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易变例子:“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中的“性格”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性格。
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体现的则是心理学中“气质”这一概念。
勤奋属于性格,而活泼好动,行为敏捷则属于气质性格与气质由于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二者混淆起来,把气质特征说成性格,或把性格特征说成气质。
例如,有人常说某人的性格活泼好动,有的人性子太急或太慢。
其实是讲的气质特点,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
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是相当密切而又相当复杂的。
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
具体地说,二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
例如,同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同是友善的性格特征,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豪爽,抑郁质的人表现出温柔。
其二,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当某种气质与性格有较大的一致性时,就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相反会有碍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主动性的性格特征,而黏液质的人就较困难。
第十一章 气质与性格

3、独立性说: [美]威特金
按照个体独立性程度将性格划分为独立和顺 从型。独立型的人不易受外来事物的干扰,具有 坚定的信念,能独立地判断事物、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易于发挥自己的力量;顺从型的人倾向 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易受附加 物的干扰,常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应激 能力差。
4、文化-社会类型说:
• (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 1、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 • 2、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 • 父母对儿童的期望通过教育教养方式影响儿 童的性格形成,同时,婴儿早期形成的气质特点 必然会影响和修正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 • 3、气质影响到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 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 征,从而使性格特点具有独特的特点。 • 4、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改造的速度 • 例如:要形成自制力,粘液质和抑郁质比 较容易,而胆汁质和多血质相对困难。
六、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 他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发现,不同动物在形成条件反射时的神经 活动的兴奋和抑制特性(即兴奋和抑制的强度特性、平衡性特 性、灵活性特性)存在差异。并依此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 ⑴强 度:即神经细胞接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 ⑵平衡性:即对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相对关系而言。 ⑶灵活性:即对刺激反应的速度和兴奋与抑制相互转化的速度 而言。 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
二、性格类型
1、机能类型说:
[英]培因(A.Bain) 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在某个人身上占优势程度 可划分性格的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情绪型性格的人情绪体验深刻,言行举止易受情 绪左右;意志型性格的人其行动目标明确,行为主动, 具有果断、自制、持久而坚定的特性;理智型性格的 人通常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支配自己的行动。
(完整版)气质与性格

气质与性格一、气质与性格的一般概念1.什么是气质:(1)气质的定义: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稳定的动力特点。
气质是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性格也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但二者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大。
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特点。
(2)气质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02论述)论述人类气质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稳定的动力特点气质受遗传影响最大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与性格也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但二者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较大。
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气质特征,气质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
A、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
人的气质没有直接的好坏之分。
每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
任何一种气质既可以是良好性格和突出的才能的催化剂,同时也可能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绊脚石。
B、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
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用人单位利用心理学进行人才选拔。
而个人选择职业也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职业的要求。
只有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克服其不利一面因素。
C、气质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之一。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中的消极特点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气质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发展。
2.什么是性格(1)性格的定义: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2)性格的结构特性:完整性、复杂性、稳定性、可塑性。
(3)性格的类型:根据优势心理机能划分为性格类型:英国心理学家培因等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根据文化生活的形式区别性格类型: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提出,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利型、社会型和宗教型。
性格有好坏,气质无好坏

性格有好坏,气质无好坏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
而性格的态度特征,好的表现是忠于祖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大公无私、正直、诚恳、文明礼貌、勤劳节俭、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等等;不好的表现是没有民族气节、对集体和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奸诈狡猾、蛮横粗暴、懒惰挥霍、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狂妄自大等等。
(1)区别:①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性格相比,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且变化较难,较慢;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较容易较快;(气质是一种生物属性,性格是一种社会属性)。
②气质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行为内容,表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之分(气质是一种神经生理机能,性格是一种社会价值)。
③年幼的儿童个性结构中,性格特征还未完全成熟,气质特点起着重要作用;成人气质成分的作用渐减,性格特征逐渐起核心意义和作用。
(2)联系:①气质影响性格动态,即便人形成了性格特征,也仍保留了各自的色彩;②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要求;③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相同气质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心理学认为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
心理学是根据什么来作出“是否有好坏之分”这个判断?书本上说,每种气质都有其适合的情境和用武之地,抑郁质的人虽然内向、敏感,但是心思细腻,在需要注重细节的任务上就比较适合,所以也不能说抑郁质就是比一般人青睐的多血质(外向、活泼)糟糕,但是这个道理对于性格来说也是一样的,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也有不同匹配程度。
个人感觉这种言论有一种“政治正确”的倾向,是一种“伦理上的照顾”。
气质多为天生的,难以改变,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可以发挥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去自我塑造。
如果去责难一个人出生就带来且无法改变的东西,这就显得过于刻薄。
气质和性格的区别与概念

气质和性格有什么区别?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说某人气质高贵、幽雅,有的人没有气质,有时候也经常听到某人待人礼貌、彬彬有礼很有气质等,每位同学肯定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这些气质和我们心理学上讲的气质是否一样呢?一、气质和性格的概念(一)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气质和性格的区别与概念气质和性格有什么区别?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说某人气质高贵、幽雅,有的人没有气质,有时候也经常听到某人待人礼貌、彬彬有礼很有气质等,每位同学肯定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这些气质和我们心理学上讲的气质是否一样呢?一、气质和性格的概念(一)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
⒈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性,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心理过程的强度是指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心理过程的稳定性包括注意集中的时间的长短、一定心理状态持续的时间等。
心理过程的灵活性包括思维的灵活程度、心理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倾向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还是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
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
它使人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有着近似的表现,使人的心理活动到处都染上特定的色彩,形成独特的风貌。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不论时间、地点、场合,不论活动内容、兴趣、动机,都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才叫做气质。
⒉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受先天的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部分。
这是因为气质主要是人的神经系统基本特性的表现,它们多半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特性。
因此,在人出生的最初阶段就可以观察到某些气质特点。
例如,有的婴儿活泼好动,不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有的婴儿安详文静,胆小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
不仅如此,气质的稳定性还表现在它难以改变上。
性格与气质

性格与气质由于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混淆两者,把气质特征说成性格,或把性格特征说成气质。
事实上,性格与气质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精神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在个体的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即使可能变化,但较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是相当密切而又相当复杂的,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具体地说,两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①气质可按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如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为精神饱满、精力充沛;黏液质的人会表现为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友善;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抑郁质的人表现为温柔。
②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当某种气质与性格有较大的一致性时就有助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相反则会有碍于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如胆汁质的人容易形成勇敢果断、具有主动性的性格特征;而黏液质的人要形成这种性格特征就会较为困难。
③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性格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如飞行员必须具有冷静、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这些性格特征的形成就会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冲动、急躁的气质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质和性格有什么区别?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说某人气质高贵、幽雅,有的人没有气质,有时候也经常听到某人待人礼貌、彬彬有礼很有气质等,每位同学肯定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气质的人,这些气质和我们心理学上讲的气质是否一样呢?一、气质和性格的概念(一)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
1.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外部动力特点。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性,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心理过程的强度是指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
心理过程的稳定性包括注意集中的时间的长短、一定心理状态持续的时间等。
心理过程的灵活性包括思维的灵活程度、心理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倾向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还是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
气质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动机无关。
它使人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有着近似的表现,使人的心理活动到处都染上特定的色彩,形成独特的风貌。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不论时间、地点、场合,不论活动内容、兴趣、动机,都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才叫做气质。
2.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受先天的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的部分。
这是因为气质主要是人的神经系统基本特性的表现,它们多半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特性。
因此,在人出生的最初阶段就可以观察到某些气质特点。
例如,有的婴儿活泼好动,不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有的婴儿安详文静,胆小怕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缓。
不仅如此,气质的稳定性还表现在它难以改变上。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秉性”就是气质。
3.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集于一身。
当然,就气质的外在表现上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随着自身修养的增强,它也会发生某些改变。
好发脾气的人不发脾气了,急性子的人变稳重了。
但着仅仅是外部表现的改变,叫做气质的掩蔽现象。
其内部产生质的变化是很难的。
总之,气质与能力、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相比,更具有稳定性。
(二)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1.一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生活在集体中,处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下,每个人都意识到社会现实给予他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有其特定的应答活动。
也就是说,个人在生活过程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及其与自己需要的关系产生一种稳定的、评价性的心理倾向,并相应的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如追求或放弃,接受或拒绝,保持或改变等等。
2.性格是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性格在人的个性当中处于核心地位。
这首先是因为性格具有社会评价的意义,人们可以对某种性格特征的社会价值进行评判。
相比之下,能力与气质就不具有直接的社会评价意义,而且对个人而言也难以确定其绝对的高下或好坏,因为每个人在能力上各有所长,也有所短;每个人的气质类型在面临不同的环境与活动任务时,也会表现出有利或不利的一面。
一个人个性的优劣主要是从性格上体现出来的。
其次,性格还在制约着能力与气质的发展方向和表现形式。
因此,人与人的个性差异首先是性格的差异,而不是能力水平、气质类型的差异。
3.人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4.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二、气质特性和气质类型(一)气质特性1.感受性是指人对外界最小刺激的感觉能力,通常用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进行定量分析。
气质感受性是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不同的人对刺激强度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例如:胆汁质和多血质等人的感受性一般较低,而抑郁质的人的感受性就很高。
2.耐受性是指人在接受体内、外界刺激作用时,表现在时间和强度上可以经受的能力。
3.反应的敏捷性是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强度特性的反映,主要表现在长时间从事某项活动时注意力集中的持续状态,包括对强烈或微弱刺激的耐受性,以及持久的思维活动等方面的特性。
例如:黏液质的人的耐受性就比较高。
4.可塑性是指根据外界事物的变化而随之改变与调整自己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的难易程度。
气质的可塑性是高级神经系统灵活性的表现。
5.情绪兴奋性是指以不同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
它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特性有关,也和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平衡性有关。
6.内向性和外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言语与行为反应表现于内部还是外部的特性。
倾向于外部的称为外向性,倾向与内部的称为内向性。
气质心理活动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了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气质类型。
(二)气质类型气质类型是指在某一类人身上共同具有的气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的研究,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典型类型为:1.胆汁质此种气质类型的人,表现为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感体验强烈,情绪发生快而强,易冲动,但平息很快。
例如:张飞2.多血质此种气质类型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灵活而易动感情,富有朝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但情感体验不深。
3.黏液质此种类型的人安静、沉着、稳重、反映较慢;思维、言语及行动迟缓,不灵活;注意比较稳定且不易转移。
4.抑郁质此类型的人感受性高,观察仔细,对刺激敏感,善于观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微小事,反应缓慢,动作迟钝,多愁善感,体验深刻和持久,但极少外露。
(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的4 个人看电影迟到等候时的表现的例子说明此4 种类型)三、性格特性与性格类型性格特性(一)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特征:如集体主义、富于同情心、诚实、正直、公而忘私、见义勇为等等,相反的如对集体利益和荣誉漠不关心,对人冷酷无情、自私、虚伪、狡诈、唯利是图等等。
2.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特征如勤劳或懒惰、朝气与暮气、乐观与悲观、有责任心或粗心大意、认真或马虎、,首创精神或墨守成规、节俭或浮华等等。
3.对自己的态度特征:如谦逊或自负、胆怯以及自我批判精神等等。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1.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自觉性);如独立性或易受暗示性;有目的性或盲目性;组织性、纪律性或放纵无羁、散慢性等。
2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自制性);如主动性或被动性。
. 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坚持性);如有镇定、果断、勇敢和顽强,以及献身精神等;相反的则是惊慌、犹豫不定、软弱怯懦,以及贪生怕死等等。
4.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果断性)。
如肃认真、有恒心、坚韧性等;与此相反的是轻率马虎、虎头蛇尾、畏难、动摇性等。
(三)性格的理智特征:1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1)在被动(主动)感知:前者易受暗示,后者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计划性和思考周密的性格特征。
(2)在知觉的详细分析和综合概括上:前者多注意细节,后者多注意整体和轮廓。
⑶在感知的快速性和精确性上:前者反应迅速但“粗枝大叶”,后者观察深入精细,表露出敏锐的判断力。
2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想象和被动想象类型之分,前者借助想象来打开自己的活动界限,后者以想象来掩盖自己的无所作为。
3.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
如善于独立思考或搬用现成答案;偏好分析或偏好综合;富于创造性或思想保守;辩证、全面地看问题或主观、片面、爱钻“牛角尖”等.(四)性格的情绪特征:1.情绪的强度特征;例如,有的人情绪高涨、鲜明、富于热情,精神旺盛,有的人情绪安宁、冷漠等,2.情绪的稳定性、持久性特征;例如,有的人忽冷忽热只有几分钟的热情,有的人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3主导心境特征例如,一个人可能经常处在精神饱满、欢乐愉快的情绪之中,是个乐观主义者;有的人可能是抑郁消沉,多愁善感者。
性格类型:(一)机能类型说:[英]培因(A.Bai n)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在某个人身上占优势程度可划分性格的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情绪型性格的人情绪体验深刻,言行举止易受情绪左右;意志型性格的人其行动目标明确,行为主动,具有果断、自制、持久而坚定的特性;理智型性格的人通常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以理智支配自己的行动。
评价:这种类型划分是一种以机能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它脱离人的心理生活内容和倾向性,把性格只看作心理过程或能力的简单组合。
(二)向性说:[瑞士]荣格(C.G.Jung)根据“力必多”在人的活动中的倾向性将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外倾型。
内倾性的人处事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处事缺乏决断力,但一旦下定决心办某件事总能锲而不舍,交际面狭窄,适应环境比较困难。
外倾性的人感情外露,自由奔放,当机立断,不拘小节,独立性强,善交际,活动能力强,但也有轻率的一面。
评价:“力必多”是一种假想的本能的能量,以它作为划分性格类型的基础,并没有考虑人的性格的社会实质。
而且,这种分类只有质的区别,没有量的差异,仍过于简单。
(三)独立性说:[奥地利]阿德勒(Adler)按照个体独立性程度将性格划分为独立和顺从型。
独立型的人不易受外来事物的干扰,具有坚定的信念,能独立地判断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易于发挥自己的力量;顺从型的人倾向于以外在参照物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易受附加物的干扰,常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应激能力差。
(四)文化-社会类型说:[德]斯普兰格(E.Spranger)根据人的认识、行为表现,认为一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人的性格区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
这种类型说既没考虑作为文化价值的社会矛盾,也不考虑意识形态所具有的阶级因素,更不考虑人的个性倾向性形成所依据的生活经历。
缺乏说服力与科学性。
四、气质与性格的关系(一)性格与气质的差别:1.性格的社会性较强,气质生物性较强;气质更多受到人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而性格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容,它们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
2.生理基础不同:性格是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气质是先天神经类型;3.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易变(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1.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
2.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父母对儿童的期望通过教育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性格形成,同时,婴儿早期形成的气质特点必然会影响和修正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
3.气质影响到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从而使性格特点具有独特的特点。
4.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改造的速度例如,要形成自制力,粘液质和抑郁质比较容易,而胆汁质和多血质相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