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节日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析诗词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珍惜亲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古代习俗和节日。
2.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如何将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对比分析法:对比古代和现代的节日习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内容1. 诗词原文及翻译。
2. 诗词的背景介绍。
3. 古代重阳节的习俗。
4. 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5. 情感体验与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2. 介绍诗词背景:简要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诗词创作的背景。
3. 解析诗词内容: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体验: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
七、课堂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现代和古代的节日习俗,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
2.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其他描写节日和亲情的诗词,让学生课后阅读。
3. 文化传承: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内容,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学会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背诵课文,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静夜思》这首诗,诗人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把握语气和节奏。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2.在朗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3.诗歌中有哪些字词或诗句让你印象深刻?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同学们逐句分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同学们理解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佳节”、“思亲”、“月明”等,引导同学们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同学们了解诗人王之涣在写这首诗时的情境。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
2.你认为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在佳节时刻,你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1.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这种思念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2.我们要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让生活充满温暖和幸福。
3.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思念》,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作者和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文作者王之涣及其作品背景。
朗读并翻译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何佳节之时会倍思亲。
通过朗读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有过思念亲人的经历,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1.4.2 介绍作者:介绍课文作者王之涣,他的生平和对诗词的贡献。
1.4.3 朗读课文: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韵律。
1.4.4 翻译课文:对课文进行翻译,解释其中的难点和意境。
1.4.5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探讨佳节之时为何会倍思亲。
第二章: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课文的情感和内涵。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如“明月几时有”、“独在异乡为异客”。
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意义。
通过分析和解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和内涵。
2.4 教学步骤2.4.1 回顾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4.2 分析意象:提问学生对课文中的意象的理解,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2.4.3 解说修辞:解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示例分析。
2.4.4 深入解析: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和内涵,探讨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三章:应用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进行文学创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示例引导法,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难点:(1)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文内容、生字词等。
(2)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学生准备:(1)预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了解诗文内容。
(2)查阅生字词的含义,提前掌握拼音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登鹳雀楼》。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佳节吗?佳节时我们会思念谁?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2)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与亲情有关的诗词或故事。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互相交流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思念亲人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思念亲人的短文。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共同体会亲情之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时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和家乡的情景。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2.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3.2 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道具:相关的图片、卡片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重阳节吗?重阳节有什么习俗?4.2 教学新课1. 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解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文意及诗词背景。
(2)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朗读和背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文意及诗词背景。
(2)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诗词中的亲情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诗词全文、生字词、图片、音乐等。
2. 教材:《每逢佳节倍思亲》。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重阳节、家乡、亲人等。
(2)引导学生回忆佳节时的亲情,激发学习兴趣。
(3)简介诗人王维及诗词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朗读感悟(1)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词意境,引导学生体验亲情之情。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词中的亲情是如何体现的?(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5. 欣赏诗词(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每逢佳节时的亲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3)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文本、译文、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重阳节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为什么会在这个节日倍思亲?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模仿教师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5. 背诵巩固:(1)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古诗。
(2)学生自主背诵,相互检查。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出示其他描写重阳节的诗词,如《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的重阳席上赋白菊》等,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古诗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古代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领悟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3. 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全文、诗人简介、重阳节图片等。
2. 准备古诗的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简介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听朗读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解析诗句(1)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画面。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过重阳节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 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思念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想象画面遍插茱萸少一人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设计Teaching plan design of "miss your parents every holiday"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词卡、小黑板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⒈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⒉解释题意。
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
⑵介绍王维。
王维,今山西人,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
读通顺语句,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写会读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兄弟异乡思念无限深情
情景佳节登高兴高采烈
⒉检查自学情况。
⒊各人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分自然段读。
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讲的是唐朝诗人15岁离家,到京城已有两年。
⑷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请读
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一到第三句说了什么?
理解"扶老携幼"的意思。
⑶从那儿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
⑷在这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度佳节时,诗人王维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说的?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
点明了题意。
⑹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请读:
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和第二句说了什么?
⑶第三句到第五句说了什么?
理解"天各一方"。
这三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事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
⑸齐读第3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请读
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
理解"思绪万千" 这一句和上面的哪个自然段有密切的联系?
⑶下面的两句话说了什么?
⑷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⑸看图,佳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画面人物是谁?
⑹理解诗句的意思。
⑺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⑻齐读第4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二、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意思。
三、朗读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这篇课文里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诗人王维思念兄弟的深情?
⒉第三自然段第一话读时应带平缓语气,第二句读时带欢乐的语气,下面三句要带深沉的语气,读到两个省略号时,停顿要长,表达深思而不平静的心态。
⒊指名朗读。
四、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⒈放录音欣赏。
⒉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背诵。
⒋小组背诵。
⒌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⒍同座二人互背。
五、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兴高采烈"造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