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

合集下载

《李广射虎》课文原文阅读

《李广射虎》课文原文阅读

《李广射虎》课文原文阅读
[苏教版第六册课文]8李广射虎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

诗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

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

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李广射虎》公开课教案2

《李广射虎》公开课教案2

《李广射虎》公开课优质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李广射虎》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讲述了汉代名将李广射杀猛虎的故事。

本文通过李广射虎的事迹,展现了李广的英勇善战和忠诚勇敢的品质。

1.2 教学目标(1)了解《李广射虎》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3)分析文章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讨论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语气。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停顿,体会文章的节奏感。

2.2 字词解析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如“射虎”、“英勇”、“忠诚”等,解释其含义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3 句子解析分析文章中的经典句子,如“李广射虎,一矢中的”,解释其意义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优美的句子。

2.4 文章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支持主题的论据,探讨文章主题“英勇忠诚”。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3.2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表演法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情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4.3 表演评估评估学生在表演中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李广射虎》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4 表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表演道具,如弓箭、老虎模型等,增强学生的表演体验。

《李广射虎》公开课教案

《李广射虎》公开课教案

《李广射虎》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广射虎》的传说背景和故事内容;
2.理解《李广射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
1.传说故事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李广的英雄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
1.品读和理解《李广射虎》的故事;
2.体会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向学生介绍《李广射虎》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
通过阅读《李广射虎》的故事内容,学生自主品读,理解故事中的
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讨论
引导学生就《李广射虎》中李广的英雄形象展开讨论,探讨其在当今社会的启示。

4.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手工制作或演讲比赛,加深对《李广射虎》故事的理解和体会。

5.总结
归纳整理学生对《李广射虎》的学习成果,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反思。

六、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广射虎》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小古文《李广射虎》(四年级晨诵)

小古文《李广射虎》(四年级晨诵)
居郡有虎,尝自 射之”,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 听说李广所居住的郡县有老虎,他
曾经亲自射杀了老虎。 你说对了吗?
下面句子中的“之”,有的指 石头,有的指老虎,请你归归类!
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石头 )
因复更射之(石头 ) 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老虎) 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老虎)

jùn
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
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

射杀/之/。
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箭头
于是,就 再,又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
古代行政区域
曾经
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
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
终于
广亦竟射杀之。
读了课文,再读读下面 这首诗,你能想象出李 广射虎的情景吗?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 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 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 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zhòng mò zú
gèng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jùn
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

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
射杀/之/。
李广射虎
zhōng
wéi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zhòng mò zú
gèng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李广射虎 文言文阅读

李广射虎 文言文阅读
2.顽强、勇敢,能征惯战,为官清廉,爱兵如子。 3.①箭头都没入(石中);②终究、到底;③每常,自己直接指挥的部 队;④都,全;⑤苛刻 4.①家中没有富余的资财,始终不提积存家产的事。
②李广带兵逢到饮水粮食缺乏甚至断绝的境况,发现了可饮的水, 他的士兵们没有大家都喝到,李广是不沾一点水的。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呀! 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 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石棱(lénɡ línɡ) 镇守(zhèn zhènɡ) 搜寻(sōu shōu)
影影绰绰(cuò chuò) 扎进(zā zhā) 出没(méi mò)
B、 周总理非常关心群众的疾苦。( )
C、 妈妈常年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积劳成疾。( )
D、 他大公无私,疾恶如仇。( )
五、用上表示声音的词语,句子就生动形象多了,你也来试试。
例: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1、尽管西北风
地吹着,我们还是按时去上学。
2、远处传来几声
的狗叫。
3、考试了,教室里很安静,只听到同学们的笔在纸上
译文: 李广出门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
所以一箭射去,石头吞没了箭头。于是,李广在原地多次重 复射箭,但是箭没有能够再次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 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射杀了它。在右北平住时,李广射过老 虎,老虎跳起来伤了李广,李广最终也射杀了它。
拓展阅读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阅读训练1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就是带括号的)

《李广射虎》课文原文阅读

《李广射虎》课文原文阅读

《李广射虎》课文原文阅读
[苏教版第六册课文]
8李广射虎
唐代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这位“夜引弓”的“将军”,便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

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

诗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

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

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

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广的随从便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

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1/ 1。

李广射虎 故事赏析

李广射虎 故事赏析

李广射虎故事赏析李广射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它以李广的英勇和智谋为人们所传颂。

这个故事最初在《史记》中记载,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

故事中,李广在打猎时看到草中的一块石头,误以为是一只老虎,于是张弓搭箭射中了石头。

然而,当他走近一看,发现只是一块石头。

尽管如此,他还是对射中石头的成就感到自豪。

这个故事表现了李广的勇猛和机智,同时也揭示了他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射箭技艺的追求。

在故事中,李广的射术和判断力得到了体现。

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石头的形状和位置,并准确地瞄准目标。

这种判断力和射术的背后,是他长期的训练和实践。

此外,李广的勇气和决断力也得到了展现。

他敢于在未知的情况下果断地采取行动,即使面对的是一只可能存在的老虎。

除了李广的英勇和智谋,这个故事还表现了他的人性关怀和尊重。

尽管他是一个将军,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而轻视生命。

相反,他珍视每一个生命,即使是一只可能不存在的老虎。

这种尊重生命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罕见的,也是李广被人们尊敬的原因之一。

此外,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司马迁对李广的赞扬和敬仰。

他将李广的射术和勇气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对李广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同时,他也对那些只看重权力和地位的人进行了讽刺和批评。

总之,李广射虎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故事。

它不仅表现了李广的英勇和智谋,还揭示了他的人性关怀和尊重生命的品质。

同时,这个故事也表现了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理解。

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未知的挑战,同时也要珍视每一个生命。

李广射虎的故事:李广射虎中有什么道理

李广射虎的故事:李广射虎中有什么道理

李广射虎的故事:李广射虎中有什么道理本文导读:李广射虎的故事李广射石搏虎的故事的故事是记载在司马迁《史记》里的,简称为李广射虎。

因为李广从小就因为祖辈练习骑射,所以也非常精通骑射。

当时李广被汉武帝任命为右北平郡的太守,真守边关,匈奴也多年没有来犯。

闲来无事的李广经常在这一代狩猎,而且这一带经常有老虎出现危害百姓,所以李广也为民除害,常带兵狩猎老虎。

有一次,李广在草石之中看到一个身形非常相似老虎的东西,当时月色正浓,四周草木甚高,李广非常警惕,看见这个东西就让士兵闪到一边,自己拉好弓随时准备射箭。

只听见“嗖”的一声,一道寒光闪过,正中猎物。

众人前去查看,发现是一块像老虎的巨石,这一支箭直接射进了石头里。

后来李广再怎么射,也射不进石头里了。

《史记》"李广射虎"是征明了什么道理是为了证明李广武艺高强,膂力过人。

晚上黑乎乎的,以为石头是老虎,李广把箭射进了石头里,白天一看是块大石头,再想把箭射进石头里,却射不进去了。

用现代心理学来说,就是人在很紧张,应激状态的时候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可以激发人非常大的潜能,包括勇气,胆量和力量等等。

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李广难封”在现在的汉语里已经是一个成语了,形容自己虽有功劳却没能得到相应的封赏,命途多舛。

这句话的出处则更有名,是王勃写的《滕王阁序》,王勃写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感叹李广的命运不公。

那么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广虽屡立战功,但是却没能有所封赏也历来都是后人讨论的重点,其中的原因也被后人整理出来许多。

其中有人说是李广的军功还是不足够他得以受封爵位,而李广多自负,所以形成了自己难封的心理;其他也有说是因为西汉的商法体系还是没能够建设健全,所以导致李广这样的情况的发生;而李广自己认为自己难封的原因则是,自己当年杀了八百个招降的匈奴人,历来杀降都是极大的罪过所以导致李广不能被封爵。

唐代著名的诗人王昌龄曾写诗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足见后代对于李广的功绩是持肯定和称赞的态度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是李广射虎的典故中演变过来的,至于李广为什么难封,其中少不了汉武帝的主观因素吧,至于汉武帝是怎么想的后人也不得而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广射虎
卞春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故事了解《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理解诗意,感受他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感受李广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也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来给大家露一手,指名背诵古诗。

师:真棒!时间关系咱们今天就只能先背到这儿,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古诗有关,这首诗的题目是——板书《塞下曲》。

2.简介卢纶《塞下曲》: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他写的塞下曲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箭破敌、凯旋庆功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hè张仆射(púyè)之作,因此也叫《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中两首比较有名,其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中出现的,示诗:
指名读,自读,齐读。

读准字音。

3.由诗句,简单介绍"飞将军"李广。

4.师简介李广的故事。

有一次,李广不小心被匈奴俘虏了。

匈奴拿来一张网将他困住,然后用几匹马拖着他走。

机智过人的李广看准时机,猛然从随行的匈奴身上夺过一把弯刀,将网割破。

当其它匈奴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广已经再用那把弯刀连杀了数人,跃上一匹快马,逃离了匈奴的阵地。

要知道这一连串的事情,只是发生在短短的十几秒钟之间。

匈奴人愚昧无知,以为李广是神,懂得飞天遁地,自此便称李广为“飞将军”。

更神奇的是,因为李广的名字威震边疆,据说匈奴人的婴儿夜晚哭啼,一但在耳边说出李广这个名字,婴儿就马上不敢哭了。

5.板书课题,揭题,生读题。

相信我们学了《李广射虎》这一课后,你们对“飞将军”李广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二、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了解关于李广的故事。

4.选择卢伦《塞下曲》六首诗中任意一首课文之外的诗进行自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故事了解《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理解诗意,感受他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齐读课题:《李广射虎》。

2.简单介绍一下李广。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

生自读交流。

示句: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功。

“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

指名读,交流。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圈画出表示李广动作的词语。

板书:“箭术高超”。

指名读句子,要求感情朗读。

示:好一个()的李广!一起读句子。

在这里,“影影绰绰”指什么?指名说。

影影绰绰就说明当时并不太清楚,那李广又怎会认为是老虎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的情况。

示(1)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发出“沙沙”的声音。

自读句子,读一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松林?一阵疾风吹过,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理解“疾风”:猛烈的风,大风。

在这里,把“疾风”改成“微风”行吗?为什么?指名说,指导朗读。

(2)此时此刻,月色朦胧,又有疾风吹过,很自然的李广想到这一带——引读句子。

示“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


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广?组织生交流。

板书:果断机敏
身为一名边境将领,就应具备这样机敏警惕的特点,要不敌军来犯那还得了?难怪当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时,——引读“连忙拈弓搭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广射杀了老虎。

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5)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句话的意思?示“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谁来读一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指名读诗句。

3.再读第四自然段,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广的神勇无比?
交流:
(1)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师: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力大无穷)
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2)出示: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塞下曲》一诗中哪个词表达了“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的意思?(没,为没组词) “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箭?李广?)把“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改成“无法拔出来”行吗?为什么?再读句子,感情朗读。

(3)说话练习: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
师:李将军真是(神勇无比),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没有一个将军能将箭(深深的)射进石头中,你佩服他吗?(佩服)
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生读)
(4)读到这,你理解了哪两句诗?
(5)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三、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过渡:《李广射虎》这篇课文用了几百字具体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而《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2.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

出示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读诗,从哪里能看出这首诗是些李广的?——“飞将”,有这样的将领镇守边关,边关一定固若金汤,十分安全。

难怪王昌龄感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你们佩服李广吗?(佩服)让我们想着故事的经过一起读《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感情朗读全诗)
5.布置作业:
(1)积累古诗《出塞》,并背诵。

(2)课外搜集卢纶的其他《塞下曲》,有兴趣的课摘抄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