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版)2019-2020年高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完整版)2019-2020年高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2019-2020年高二地理《认识区域》学案【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区域的含义、中国省级行政区划【重点与难点】◆区域的含义◆中国省级行政区轮廓、位置的记忆【考点梳理与拓展】1、区域的含义:(1)概念:。

(2)区域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界线,具有明确的__________,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2、区域划分:划分指标有______指标或______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指标或______要素指标。

区域划分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______,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图 2 图3 【经典例题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图1中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 .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经典例题2】读图2,回答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条件 【经典例题3】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流动。

图3表示甲、乙两个不同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我国目前的农村、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 .资金 B .劳动力 C .信息 D .观念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A .初级矿产品B .粮食C .工业制成品D .廉价劳动力 4、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区,其中直辖市有____个,特别行政区有____个。

高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2)气候成因:
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特别是青藏高原),加上地形闭塞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与同纬度比较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
自主思考,认真读图分析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组的结论
充分运用信息读图
植被、土壤特点
植被因降水不同而发生变化,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再到荒漠。沙漠广布,(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距海洋远近,降水减少——经度地带性
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记忆相关的分布及特点,分析有利、不利条件
提取图中信息,归纳分析
分析工矿业发展
【读图分析】《西北地区工矿业分布图》
1、工业发展条件:
提取图中信息,归纳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脆弱:
最主要是缺水-沙漠化与风蚀。
1、荒漠化成因与表现:
自然原因: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
人为原因:目前,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和盲目开垦,导致内蒙古草原已严重退化,沙化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表现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位于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学生自己总结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比较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河流特征
河湖稀少,绝大多数是内流河、内流湖。
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雪水灌溉,是西北重要的粮、棉、瓜果之乡。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认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习的热忱。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西北地区的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

准备西北地区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信息。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4. 课堂讨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观看有关西北地区的纪录片,加深对西北地区的了解。

3. 选取一个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运用地图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②认识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认识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

④知道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从材料中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规律,归纳地理特征。

②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特色。

教学难点: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于是网上授课,师生互动环节较少,以视频、图片等加强学习的效果。

授课过程:【导入】一个法国朋友想看大草原,吃哈密瓜,还要晴天多,介绍哪里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晴天多。

【干旱的西北地区】一、观看视频,了解西北地区的概况二、读图:学习西北地区的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地形等。

三、设计路线(一)看大草原:学习西北地区的农牧业(二)农业观光:学习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三)矿区之旅:学习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四、小结五、课堂小测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主要是()①高原②盆地③平原④丘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我国的西北地区基本位于()①季风气候区②非季风气候区③地势第一级阶梯④地势第二级阶梯⑤温带⑥寒带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①③⑤⑦B.②④⑤⑦C.②③⑥⑧D.①④⑥⑧3、我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A.林业B.畜牧业C.种植业D.渔业4、图中A处水草肥美,业发达,该处主要民族为,传统民居为。

图中D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____。

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被大量运到2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课堂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进行课堂评价。
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我能够了解学生对西北地区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课堂上,我提问了关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学生们的回答总体上令人满意。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回答关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问题时,对气候特点和植被类型等细节知识掌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点。
板书设计
1.地理位置:
-范围和边界
-在我国地理格局中的位置和作用
-与周边地区的地理关系
2.自然环境:
-气候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等
-地形特点:高原、盆地、山地等
-植被特点:草原、荒漠、森林等
-河流和水资源:内陆河流、湖泊等
-地质构造和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3.人文特征:
-人口分布和民族构成
-西北地区的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等
-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新能源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刚刚结束的《西北地区》教学活动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改进。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提出的问题:“你们知道西北地区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较为平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导入,比如通过讲述西北地区的一个有趣故事或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掌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特点(2)邻近地区2.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1)青藏高原(2)内蒙古高原(3)黄土高原(4)塔里木盆地(5)准噶尔盆地3.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1)温带大陆性气候(2)高原气候(3)干旱气候4.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2)草原资源(3)水资源(4)旅游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图片和视频资料;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西北地区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提问:你们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2. 讲解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讲解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6.3西北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了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记图,巩固学生对西北地区概况的认识;通过视频及微课的讲解,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的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畜牧业发达,看到本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

通过了解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成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填图、演示法、微课视频教学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相关视频、学案等教学设计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视频《雄起了我的国——三北防护林》教师提问导入:这个视频让我们对西北耳目一新的认识,为什么国家要花70年的时间去整治三北地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西北地区。

二、新课讲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2)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4)了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的分布。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活动一:区域概况,学生阅读书本P20页,结合书本图文信息,自主学习完成。

记图填图:(主要山脉、地形区、河流)1、位置范围:(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 - - 以北。

(用红笔在下图相应位置描出这些山脉)(2)主要包括行政区: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等省。

(1)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

(2)新疆地形结构特征“”。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课件展示西北地区的概况,并小结: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过渡:一直以来我们对西北地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旱缺水,它干旱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观看一个微课视频解答一下心中的疑惑吧!在观看视频前,我们尝试着先把学案活动二完成。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指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用实例说明该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位置、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区域概况。

2.读图分析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3.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的学习,说明自然环境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对西北生态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培养读图能力。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区域地理,能抓住区域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地理区域,培养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感受西北的壮美景观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

2.分析干旱对于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气候成因:
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特别是青藏高原),加上地形闭塞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与同纬度比较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
自主思考,认真读图分析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组的结论
充分运用信息读图
植被、土壤特点
植被因降水不同而发生变化,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再到荒漠。沙漠广布,(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距海洋远近,降水减少——经度地带性
①农业基础:
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绿洲地区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新疆是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地。
②交通运输:
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包兰线、集通线。
③资源配置-矿产资源丰富
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天然气储量丰富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和以稀土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极其丰富,进一步开发潜力很大,内陆湖泊盛产多种盐类。
包头的钢铁工业,伊敏河、霍林河、准格尔、元宝山、东胜的采煤工业,白云鄂博的稀土工业,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这些都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酒泉的航天工业。
6、能够准确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
难点
1.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以及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2.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
三、教学过程
预设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语】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
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疆、内蒙古),最大的长绒棉基地,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宁夏、河套),重要的温带水果产地(新疆),重要的糖料作物基地(内蒙古、新疆)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记忆相关的分布及特点,分析有利、不利条件
提取图中信息,归纳分析
分析工矿业发展
【读图分析】《 西北地区工矿业分布图》
1、工业发展条件:
认真读图,仔细听讲
掌握如何读图,提取图中信息
气候特征
【读图分析】读《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特征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
(1)水分条件自西向东递减-经度地带性明显
我国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以此为基础,自东向西植被、农业生产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3)邻国: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
2、范围:
(1)地形上:主要地形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政区上: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学生读图作答
归纳位置特征
归纳地形特征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学生自己总结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比较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归纳河流特征
河湖稀少,绝大多数是内流河、内流湖。
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2、农业活动特点:
重要的牧业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业),一年一熟。南疆(暖温带)两年三熟。
3、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防止沙漠化扩大和草场退化,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是本区的主要任务。
4、灌溉农业
①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吐鲁番盆地——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国陆地上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原上开阔坦荡,起伏和缓,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荒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是较大的沙漠。
著名的矿产地:油田:克拉玛依、玉门、南疆。稀土:白云鄂博。有色金属:镍(金昌)。在东天山又发现了超大型铜矿。新疆塔里木盆地蕴藏丰富的油(塔中和塔北的石油)气(轮南天然气)资源,是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气源。
水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居第三位——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但是水资源不足。
2、工业部门:
划分依据:位置范围、自然特征、人文特征
仔细观察区域图,思考问题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自由发言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复习相关内容,提升学生对地图的分析能力
分析归纳位置特征
【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 73 ºE-123 ºE, 32 ºN-50 ºN
(2)地形上: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河西走廊:利用祁连山雪水灌溉,是西北重要的粮、棉、瓜果之乡。
新疆有大小数千个绿洲,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这里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在水源丰富的地区,人们发展种植业,修建灌渠、坎儿井等水利设施。
④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⑤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认真读图,仔细听讲
掌握如何读图,提取图中信息
分析农业
【读图分析】《 西北地区农业分布图》
重要牧业区和灌溉农业区
1、农业生产条件:
Ⅰ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Ⅱ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②降水少,蒸发强,灌溉水源不足。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植被等自然地理特点;
3、西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与分布;
4、西北地区的人口分布与主要城市,并能够结合图表资料分布其形成原因。
5、能够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以及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②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本区天然降水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但由于夏季气温高,在有河水、高山融雪、地下水灌溉的平原地区,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都生长良好。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有“千里黄河富宁夏”之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