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 设施建设,提高地区内外部联 通性和发展支撑能力。
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维护社 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
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 认知度和参与度。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 区
contents
目录
• 西北地区概述 • 青藏地区概述 • 西北地区的主要城市和资源 • 青藏地区的主要城市和资源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文化与历史 •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未来发展
01
西北地区概述
地理位置与特点
位于中国西北部,包 括新疆、青海、甘肃、 宁夏和陕西等省份。
水资源
青藏地区拥有大量的冰川和湖泊,水资源丰富, 但分布不均。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 发源地都在青藏地区。
农业发展
畜牧业
青藏地区的畜牧业是其传统的产业,主要饲养牦牛、藏羊 等高原特色牲畜,产品不仅满足当地需求,还销往其他地 区。
种植业
由于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种植业相对较为受限。 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农业现代化程度 较低。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 源基地,主要分布在塔里 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煤炭
该地区的煤炭资源也十分 丰富,主要分布在陕北、 宁夏和新疆地区。
稀土
分布于内蒙古白云鄂博的 稀土矿是我国最大的稀土 矿之一。
农业发展
畜牧业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 地,主要饲养牛、羊、马等牲畜。
种植业
西北地区的种植业以旱作为主,主 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青藏地区的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相对较弱,对于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资源状况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2.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征。
3.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实例,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图表、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案例分析题目。
3.准备好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4.准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我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专题4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知识默写背诵清单)- 2024年[地理]中考复习【默写清单】
![专题4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 (知识默写背诵清单)- 2024年[地理]中考复习【默写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8b21d25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e.png)
专题4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西北地区知识点一:区域概况1.1.位置: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中国长城——①山脉——②山脉——③山脉一线以北,深居内陆,与④、⑤、⑥等多国接壤。
2.范围:西北地区包括A 自治区、B 自治区、C 省、D 自治区的全部或大部分。
3.面积和人口:各约占全国的,人口大约占全国的。
4.民族: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族、回族、族、哈萨克族等。
知识点二:自然环境知识点三:农牧业和矿产1.农牧业(1)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山麓、走廊、平原以及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的绿洲上。
(2)牧业:草原、河西走廊、牧场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矿产资源的分布二、青藏地区知识点一:区域概况和自然环境1.区域概况(1)位置:青藏地区大致位于①山脉、②山脉、③山脉以南,④山脉以西,⑤山脉以北。
(2)范围:包括自治区、省、省的西部。
(3)面积与人口:分别约占全国的25%和1%。
2.自然环境(1)地形区: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A ;有“聚宝盆”之称的B 。
(2)气候: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3)河流:本区的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a 、b 、c 、d 、恒河、印度河等都发源于这里。
(4)生态环境:本区拥有、雪豹、野驴等许多珍稀动物,但自然环境严酷,脆弱。
因而,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二:人文特点1.农牧业(1)种植业:本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地带,主要有、豌豆、小麦、油菜等。
(2)牧业:主要牲畜有、藏绵羊、臧山羊等。
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2.民族和宗教:青藏地区是族的主要聚居区,人民多信奉教。
位于拉萨市的、西宁市的塔尔寺。
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3.交通运输(1)公路:先后修建了①、②、③、④、⑤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2)铁路:修建了从到拉萨的青藏铁路。
(3)航空:建立了以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比较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开大屏幕,显示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
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讲授新课]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
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
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形图),用亮线分别显示中国主要东西方向的山脉。
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少)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3、4两题目要通过大屏幕显示中国河流分布图,把推理结果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活动1:(课本第12页活动1)这个题目,学生很快即可完成。
通过提问,看有无问题,适当点评。
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旳: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旳自然环境旳比较,理解两区旳自然环境差别及对其他地理事物旳影响;2.通过读图拟定范畴、概括位置、地形特点、分析两区旳自然地理特性,进一步锻炼学生旳读图能力及有关旳分析思维能力;3. 对比和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旳位置、范畴、地形及重要旳气候特性,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旳影响。
教学重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旳互相依存和互相影响旳关系。
教学用品:POWERPOINT课件;板图教学安排:2学时教学过程:上课提前在黑板中间画上西北地区轮廓图和青藏地区轮廓图。
用背投幕布遮住。
[导入新课][投影演示]四个地区旳典型图片在以往旳课程中,我们领略了北方旳皑皑白雪,南方旳热带、亚热带风情,今天我们将走进广阔旳大西北去感受草原旳美丽,大漠旳壮阔;踏向祖国旳西南,去揭开雪域高原旳神秘面纱。
[讲授新课][投影演示]西北地区旳三张图片——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等[提问]这三张图片是反映旳哪个地区旳自然景观?[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提问]体现了西北地区旳什么样旳特性?[学生回答]干旱[提问]那么这种干旱旳气候特性是怎么形成旳?[教师总结]与西北地区所特有旳位置和地形有很大关系[投影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旳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旳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大陆旳大洋。
[板书]:左半部分(与学生回答同步)西北地区位置景观 (西北内陆) 西东 河流 (少,内流河)地形 其他(高原山地为主,山脉阻挡) (绿洲,雅丹地貌)干旱[学生活动]读课本11页图5.14中西北地形图1、找出重要地形区2、找出重要山脉找出完毕后请昂首准噶尔塔里木盆[学生群答]重要地形区:老师在板图上填注[学生回答]重要山脉:老师在板图上填注[提问]请同窗按照黑板旳板图描述一下西北地区旳地形特性?[学生回答]高原山地为主,山脉阻挡[学生活动]根据黑板旳板书,我们懂得西北地区旳位置和地形导致了它气候旳干旱,他们之间旳因果关系是什么样旳呢?请同窗们完毕课本12页活动1,规定:1、在四个内容中注明哪个是因素哪个是成果。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6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主要介绍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进行深入的了解。
教材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这两个地区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具特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其深层次的特点和差异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和分析这两个地区,以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认识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2.教学难点: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比较两个地区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高寒环境中形成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分析高寒环境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和牧业的影响。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2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或听到过青藏高原有关寒冷的图片或报道吗?看到、听到过。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与它海拔较高有关呢?本区寒冷的气候,是由于其海拔较高造成的。
[讲授新课]读图5.17:青藏地区的地形。
通过阅读(结合图例),从颜色上判断其海拔高度大致为平均4000米。
看图中小图——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都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计算山顶的大致温度。
总结: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看图中小图——高原上的山地冰川。
看录像片段——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
板书:高——寒活动1:(第14页活动1)给学生充足时间比较、计算、思考,教师点拨,最后提问、总结。
(1)两地年平均气温拉萨:5.6℃左右成都:15℃左右(2)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拉萨地势高,则年平均气温低。
活动2:(第14页活动第2题)学生思考后,提问,教师点评总结。
大屏幕显示:板书: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太阳能资源丰富承转: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有,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缺水)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
板书:读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
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
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不是。
【八年级地理】 4.3《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教案2 湘教版

第三节 西北地区【复习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及人口分布特点。
2、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状况。
3、理解西北地区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4、理解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北地区的作用。
【导学提纲】一、基础回顾1、在下面的方框中,绘出西北地区的轮廓图。
2、在上面的轮廓图中填绘出:主要省区(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山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矿产(白云鄂博铁矿和稀土矿、金昌镍矿、克拉玛依油田、伊敏河煤矿、霍林河煤矿) 二、梳理分析1、从西北地区面积和人口两方面分析西北地区有何特点?2、分析上图,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新疆地形的主要特点。
3、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自然景观的变化有何特点?其原因是什么?请根据自然景观的变化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假如你是西北地区某省专管经济的副省长,你会如何利用当地的现有条件发展经济?三、知识应用1、在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个的蒙古包点缀在其中,请你从当地的气候、居民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分析蒙古包的好处。
2、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你知道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西部大开发吗?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具有的优势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在西北地区有许多特色农产品,请把你了解的写下来与大家共享。
你能分析出在特色农产品中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吗?四、探究拓展材料一: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流经我国的干旱地区,但河流流经之处绿洲广布,农业发达,所以塔里木河被新疆人民称之为“母亲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地区每逢干旱的时候,农民都盼望着下一场大雨来缓解旱情,但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农民却有一个“怪现象”:越是天旱越盼望出太阳。
请根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怪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总结梳理】请你根据学到的知识及【总结梳理】中的知识结构对照复习目标,利用下面的空白图,编写一套10分的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读图:
(1)山脉:①大兴安岭②祁连山③昆仑山④天山⑤阿尔泰山 G.贺兰山
(2)地形区:⑥内蒙古高原⑦塔里木盆地⑧准噶尔盆地
(3)河流:A.黄河B.塔里木河
(4)沙漠:C.塔克拉玛干沙漠
(5)邻国:D.哈萨克斯坦E.俄罗斯F.蒙古
(6)灌溉农业区:G.宁夏平原H.河套平原M.河西走廊
(7)省级行政区:⑥内蒙古自治区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M.甘肃省
2.位于哪里?
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3.地形有什么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为内蒙古高原,西部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4.最主要的气候是哪种?
温带大陆性气候
5.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
干旱
6.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土地荒漠化
7.为什么气候特别干旱?
(1)地处内陆,距海较远。
(2)被山脉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8.自东向西植被类型有什么变化?
自东向西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9.为什么自东向西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
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又有重重山岭阻隔,降水越来越少。
10.河流有什么特点?
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11.为什么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天旱盼高温”?
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气温越高,融水越多,河流水量就越大。
12.农业生产以哪种产业为主?
畜牧业。
13.有哪些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14.有哪些重要的矿产地?
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新疆的石油、石嘴山的无烟煤等。
15.新疆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1)光照充足。
(2)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16.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晴天多,云量少,日照充足。
17.试从气候角度,对下列现象加以解释。
(1)内蒙古高原东部水草丰美,多为定居放牧。
内蒙古高原西部牧草稀疏,以游牧为主。
解释:内蒙古高原东部地区距海较近,降水多,草原肥美,单位面积载畜量大。
西部距海较远,降水较少,多为荒漠草原,牧草稀疏。
单位面积载畜量小。
(2)天山牧场相对高差较大,牧民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海拔高度的牧场。
解释:由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为适应山地气温的变化,夏季到海拔较高的地带放牧,冬季到山麓地带放牧。
18.绿洲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呈点状或带状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因为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
19.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水源缺乏。
20.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1.有哪四个灌溉农业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
22.“塞上江南”指的是哪里?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23.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灌溉水源是哪里的水?
黄河水
24.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是哪里的水?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25.新疆高山山麓绿洲的灌溉水源是哪里的水?
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冰雪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