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动手做条龙优秀教案讲课稿

合集下载

大家动手做条龙优秀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优秀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优秀教案《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教学时间: 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

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以一个纸杯、圆台形体等为设计元素进行重复的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3、学会应用剪刻、穿插、粘贴的方法;夸张变形龙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习龙的基本特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

三、教学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器材、可拆装的龙造型一至两件、多种制作材料。

学生准备: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查找有关龙的文化渊源和形象资料,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各种废弃物、纸杯、剪刀、裁纸刀、笔、胶等。

五、教学过程:1、播放音乐《龙的传人》,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龙的传人》。

师:龙的传人指的是谁呀?你、我、他吗?生:自古就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师:那你们了解关于龙的一些知识吗?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条龙啊?生:了解一些,想。

出示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

2、课件展示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那些与龙有关的活动吗?比如:(1).以龙为道具的活动舞龙。

(似因生似果,夜来满身大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

逢有大节日,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

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

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相信龙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

东周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汩罗江),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3).龙风筝。

3、出示课件图片,讲解关于龙的舞龙、赛龙舟、龙风筝的一些知识。

第3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第3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第3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和感受中国龙文化的丰富内涵。

培养学生对龙形象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材料特点进行立体造型创造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插接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的能力。

了解龙的造型特点、基本结构及设计方法,学会选择恰当的材料制作工艺龙。

教学重点:研究龙的造型与结构特点,设计并制作工艺龙。

帮助学生作、感受和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和文化内涵,感受龙的精神,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龙头的造型及整条龙的气势和精神风貌的表现。

在合作学习中注意每位学生的共同参与。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器材。

可拆装的龙造型一至两件。

多种制作材料。

学生准备: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查找有关龙的文化渊源和形象资料,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准备一些以龙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带到课堂,以备分析之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放音乐《龙的传人》)视频舞龙场景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看大屏幕。

感受画面给我们带来的气氛。

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气氛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龙的民俗活动呢?在喜庆的节日当中,我们中国人经常用舞龙、赛龙舟、挂龙灯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欢乐的心情,从中也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奋发欢腾的气氛。

学生: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看到了舞龙的场面。

——气氛热烈,欢快,使人振奋。

——赛龙舟、挂龙灯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家动手做条龙》老师讲解: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龙的造型应用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生活中有关龙的形象。

并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龙的资料向全班同学做一个展示。

希望在介绍时注意突出龙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

学生展示自备的有关中国龙的资料和实物(图片、故事、歌曲、传说……)向师生介绍龙的造型特点和精神风貌。

二、探究新知这节课我们就从龙的情节,龙的欣赏,赏,动手做条龙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了解.龙的情节包括中国各个时期的龙,龙的种类,龙生九子.龙的欣赏包括远古时代的龙,绘画,雕塑,及民间美术中的龙造型.(演示课件)教师:中国龙的形象非常威武。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2、多媒体:《龙的传人》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动手制作
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
从生活入手,渐渐过渡到艺术,使学生的思维渐渐靠近本学科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做总结欣赏,进而使学生明白龙是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事物
首先明确龙身各部分相似点,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课题
大家动手做条龙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
2、了解关于龙的知识、龙的民俗、龙的造型特点;
3、以纸杯为原材料,以立体构成的形式,以插接的手段制作一条龙,并且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读图、讨论的方式解决龙身、龙尾动态起伏,龙身的中轴线,作品的重心等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
3、多媒体: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龙的知识?
4、多媒体:你都知道哪些关于龙的民俗?
6、语:好,正如同学们所说,龙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圣物,关于龙的知识很多,关于龙的民俗活动也很多,那么,在美术课上我们就要讨论与我们这个专业相关的知识,我们看:
7、多媒体:你知道龙的形象在那些艺术形式上有应用?(提示:在第一节课上,你知道美术纸杯制作的龙,并以文字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资源:选取各种关于龙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学生资源:在预习和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对龙的知识有更深了解。
























基本
过程

2024年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范文

2024年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范文

2024年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范文大家动手做条龙说课稿1一、教材:龙的形象学生已十分熟悉,并在小学阶段描绘过,本节课是平面描绘到立体构成的衔接。

本课为设计应用课,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设计应用领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思考基点,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本课从学生兴趣出发,内容改变了以往单纯讲解立体构成知识为主的方法,而是把构成的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废弃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立体制作和练习,符合现代设计的特点。

本节课利用图片欣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所以教学目标我们从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进行阐述有三点:1、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

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会夸张、变形龙的方法;应用剪刻、穿插、粘贴的方法。

3、以一个纸杯、圆台形体等为设计元素进行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龙的基本特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

教学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二、教法:本节课的教法过程主要是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

1.直观分析、比较法——课件简要归纳龙的造型特征和内涵。

进而把学生引导到龙的制作首先要抓住龙的形象特征,根据龙的特征、材料特点进行大胆的夸张、概括这一重点。

2.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整体把握班级群体和个体的实际发展水平,因材施教。

所以投影仪——示范三种不同材料的龙的主要制作方法。

这三种龙从易到难适合各种程度的学生,让程度好的学生可以综合几种方法进行发挥、让程度低的同学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为设计应用课,给学生留有足够多的时间实践,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所以大量龙的图片留到学生制作过程中在屏幕滚动播出,学生在制作的过程可以边参考边设计。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1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1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教材分析:1.本课为设计•应用课, 是平面描绘到立体构成的衔接, 内容主要是学习立体构成知识。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设计•应用领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主, 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思考基点, 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本课从学生兴趣出发,内容改变了以往以单纯讲解立体构成知识为主的方法, 而是把构成的知识隐含在制作的过程之中, 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废弃材料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立体制作和练习, 符合现代设计的特点。

同时还把“纸造型”的知识和方法也融合在这一课中, 并结合废弃物的利用采用了课本中的纸杯, 以降低难度, 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 为教学活动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本课让学生学习利用不同的材料如纸杯、其他废旧物品、可以利用的替代品或自制的材料, 抓住龙的基本特征, 进行组合, 穿插连接, 进行立体的制作和练习,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

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并通过运用不同的设计材料, 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制作活动, 创作和装饰龙的造型,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性目标: 简单学习有关“龙”的人文知识, 了解龙的造型特点、基本结构及设计方法, 学会选择恰当的材料制作工艺龙。

2. 技能性目标:以一个截圆锥体为基本设计制作元素, 结合已学过的剪刻、粘贴等方法, 进行插接、重复构成的练习, 并将知识技能外延到不同的制作材料, 创意并制作富有个性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3.情感性目标:探究中华民族与龙的关系, 引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情感。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创作兴趣, 感受龙的精神, 陶冶学生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根据教材内容特点, 研究龙的造型与结构特点, 设计并制作工艺龙。

2、感受龙的精神, 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充分调动学生情绪,3.使大家能热情、积极的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七年级上册美术 -3《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七年级上册美术 -3《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3《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与“龙”有关的知识及文化活动;以一个纸杯(圆台型体)为设计元素进行重复的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展开探究与合作,共同完成纸杯龙的制作;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养成热爱集体,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调动学生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2.如何把平面构图(布局)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教学准备:⒈多媒体课件;⒉多媒体设备;⒊废弃的纸杯、胶卷盒、药盒、易拉罐、剪刀、糨糊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中华民族又称为龙的传人,那么关于龙的话题你们知道多少?(调动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生:龙的成语、龙的民俗……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看看老师收集的“龙”的图片资料。

播放课件,并且一边播放一边解说龙的起源、龙的种类……生目不转睛地认真欣赏。

二、龙与艺术观察龙的图片,思考龙在造型上有哪些特点呢?小组交流汇报。

师总结:牛头、鹿角、蛇神、泥鳅尾、鹰爪、鱼鳞。

三、“纸杯龙”做法1.选择并制作纸杯龙的制作(制作过程与工艺):整条龙分三个部分,即龙头、龙身、龙尾。

可分别组成三个小组,制作三个部分,然后组合而成。

(1)龙头:先将杯底、杯口(不完全剪下)剪割下来,再将杯身剪开,分别剪出龙眼、龙耳;再取两杯子,做好龙角、龙须;后镶嵌而成。

(2)龙身:先将几个去了底的杯身竖折一道,再用刀插上小眼,再两两用绳穿起;然后再用绳“腰系”在杯口,并留出头挂在铁丝扎成的龙架上。

(3)龙尾:先剪下杯口,再斜剪出尖三角状的龙尾,挖出俩杯底、夹粘在彩纸上,并在另一杯底剪开插入即成。

2.疑难解答教师来回巡视,一边鼓励同学们大胆制作,一边辅导、解决疑难……3.学生介绍并演示制作龙的作品。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3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3课《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有关“龙”的人文知识,探究中华民族与龙的关系,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材料特点进行立体造型创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龙的造型特点及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学习设计工艺龙的造型并选择恰当的圆柱或截圆锥体材料制作工艺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创作兴趣,感受龙的精神,陶冶学生情操。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但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美术学习很有兴趣,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同时初一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有所欠缺,这也是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研究龙的造型与结构特点,设计并制作工艺龙。

教学难点:感受龙的精神,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活动1【导入】教师展示自己用纸杯做的龙的教具,提问: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想亲自做一做吗?导入课题(演示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

活动2【讲授】活动2【讲授新课】(一)龙的人文知识1.生活中的龙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龙的造型应用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有关龙的文化艺术或民俗活动。

希望在介绍时注意突出龙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

学生举例,教师强调下雨坛彩龙。

2.教师例举更多的龙造型形象(1)远古时期的龙造型;(2)绘画艺术中的龙造型;(3)雕塑艺术中的龙造型;(4)建筑艺术中的龙造型;(5)工艺美术中的龙造型;(6)民间艺术中的龙造型;(7)民俗活动中的龙造型。

欣赏中国不同艺术中的龙形象。

懂得龙对中华民族非凡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深入了解龙文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二)龙的造型——了解龙提问:(1)我们的祖先怎样创造了龙的形象?(2)龙的造型分成哪几个部分?各个部分有何特征?(3)中华民族的精神在龙造型上是怎样表现的?龙的精神可以从这些方面体现:眼睛:睁大,嘴:张开,头:抬起,尾:翘起,身体:弯曲,爪:伸出。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教案标题:大家动手做条龙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动手制作一条精美的龙。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与分享,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 学习手工制作技巧,制作一条精美的龙。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 龙的模板或示范作品。

3. 纸张、颜料、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PPT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龙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龙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示范与讲解(10分钟):1. 展示龙的模板或示范作品,向学生介绍制作龙的材料和工具。

2. 详细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技巧,确保学生理解。

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分发制作材料和工具,让学生根据示范和讲解开始制作龙。

3.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巡视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掌握制作技巧。

4.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分享经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完成制作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2. 鼓励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增强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提供积极的反馈。

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制作过程中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对龙的形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是否有所改变。

3. 鼓励学生将手工制作的龙带回家展示,与家人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形象和象征意义,如凤凰、龟等。

2. 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交流经验。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喜爱。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动手做条龙》教案教学时间: 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

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以一个纸杯、圆台形体等为设计元素进行重复的构成练习,形成起伏变化的中国龙的形象。

3、学会应用剪刻、穿插、粘贴的方法;夸张变形龙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习龙的基本特征,学会应用立体构成造型。

三、教学难点: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器材、可拆装的龙造型一至两件、多种制作材料。

学生准备: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查找有关龙的文化渊源和形象资料,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各种废弃物、纸杯、剪刀、裁纸刀、笔、胶等。

五、教学过程:1、播放音乐《龙的传人》,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龙的传人》。

师:龙的传人指的是谁呀?你、我、他吗?生:自古就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师:那你们了解关于龙的一些知识吗?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条龙啊?生:了解一些,想。

出示课题:《大家动手做条龙》。

2、课件展示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那些与龙有关的活动吗?比如:(1).以龙为道具的活动舞龙。

(似因生似果,夜来满身大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

逢有大节日,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

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

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相信龙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便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

东周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投身于岳阳汩罗江),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岳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3).龙风筝。

3、出示课件图片,讲解关于龙的舞龙、赛龙舟、龙风筝的一些知识。

4、让学生们了解龙的历史:龙的起源、龙的演变、龙的艺术、龙的造型。

(1)龙的起源: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又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注解:图腾是原始社会中一个氏族的标志,又称为族徽。

)“龙”图腾的寓意:代表着神秘,强大,有威力有权利,富丽堂皇等……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吉祥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2)龙的演变:a.彩陶龙纹瓶。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他就是早期龙的造型。

b.龙耳方壶,春秋战国时期,龙的造型简练,粗犷。

c.应龙,汉画像石拓片,汉代龙的造型,简练,动感而有力量。

d.龙云图,宋,卷本水墨,龙的造型更加完整,龙身更修长卷曲更自如,整体更加完美和清秀。

e.清,北京妙应寺殿内藻井。

龙的造型已经完全程式化,更追求美观和装饰性。

(3)龙的种类:夔龙、虬龙、蛟龙、应龙、蟠螭、鱼龙、烛龙。

(4)龙的造型:a.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明)b.玉龙(红山文化)c.古代龙袍(在封建时代,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是不可侵犯的威严,龙是不能随随便便出现的,只能在皇帝专用的龙袍,宫殿等物品上看的到龙的形象(出示幻灯片)。

)现代龙制服装。

多媒体:你知道龙的形象在那些艺术形式上有应用?(提示:在第一节课上,你知道美术分为哪些种类?)8、语:龙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有出现,我们来看:9、多媒体:龙与艺术(4)语:既然我们要在课堂上动手做条龙,那么我们也要知道龙各个部分的特征,这样在制作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来看:2、多媒体:龙的造型3、语:大家首先来观察,龙的角、眼、身等部分和那些形象相似?给大家10秒钟时间。

4、语:好,谁来说一说?5、语:好,大家也基本上把龙的特征说出来了,现在我们一起看:6、多媒体:龙的造型特点龙的造型:龙眼,触须,躯干,龙尾,肘毛,头似驼,项似蛇,眼似鬼,角似鹿,耳似牛,鳞似鱼,爪似鹰,腹似蜃,掌似虎。

(龙的九似)立体构成的龙造型:展示相关的图片。

5、提问:龙的总体外部特征?生:较大、较长、立体构成、起伏变化。

三)立体构成的概念1、语:刚才我们知道了龙的造型特点,下面就要着手做条龙,现在还要问大家,用你们的话说今天的课是什么类型的?2、语:我知道,大家从小学开始就经常做手工,大家做过风铃、车等等很多种,从现在开始,我们就给这大家所谓的“手工”来命名——立体构成,以后大家就要说这个美术术语了,那么什么是立体构成呢?3、多媒体:立体构成4、语:好,明确了概念之后,我们就要动手实践了,6、大家动手一起做条龙吧具备材料:纸杯,卡纸,彩带,剪刀,粘胶等。

制作过程:用剪,折,粘等方法制作龙头,龙尾。

用穿,插,捆等方法把多个纸杯连成立体活动龙身。

用其它装饰材料对龙进行细致装饰。

7、整条龙分三个部分,即:1、龙头、2、龙身、3、龙尾。

讲解制作龙头(重点讲解),龙身,龙尾的具体过程。

(1)龙头:a.用刻刀切下两个纸杯的底,并留好插接部分,长3厘米,宽1厘米,做成龙眼。

把第二个杯子的杯口剪成锯齿状,在距杯子底边一至两厘米的位置切开1厘米的口,插入已做好的龙眼。

b.沿杯口剪下纸边,保留五分之一不剪,把纸边二分之一处剪开,向上弯折形成龙须,从杯口向杯底剪开长度三分之二的切口做成龙嘴。

从已剪开的切口1厘米处向上剪并弯卷做成鼻孔。

c.取出第三个纸杯从杯底中间切成两等份,用剪刀剪掉底部,沿杯口剪成锯齿状做成龙角。

d.用做好的龙头造型,在后端剪开两个切口插入龙角。

e.在龙头部前端剪开两个切口插入龙嘴部。

f.完成龙头的全部制作。

(2)龙身:利用纸杯剪口,用插接的方法完成连接。

课本上已画好制作图,按图操作就可以完成连接。

(3)龙尾:利用剪,刻,折,粘贴等方法制作龙尾,并插入已剪好切口的纸杯,完成龙尾的制作。

读课本上的切割方法实例,要学会读图例,并且注意下面几个思考内容及注意事项:5、多媒体:1龙身、龙尾动态起伏——如何实现?2龙身中轴线——纸杯的哪个部分可以提供?3作品的重心——和龙的那个部分关系最大?4小刀及剪刀的使用安全。

1、语:好,现在同学们可以动手实践了。

2、多媒体:龙的造型特点背景音乐《龙子龙孙》8、展示成型作品,并分组让学生实践,(启发引导,分组讨论,制作,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

)老师巡回指导。

(1).通过欣赏,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创造,懂得创意是完成龙造型的精髓。

(2).巧妙的利用材料,采用剪刻、粘贴、插接等办法小组合作完成。

(3).解决出现的问题:a.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有秩序的完成工作,这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b.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细心操作,注意安全。

9、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并评析学生作品的创新和特色。

语:好,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制作完成,现在我们来展示作品。

多媒体:学生作品。

语:现在,我想请一组同学来介绍一下本组作品,并阐述你们组是如何解决龙身、龙尾动态起伏、龙身中轴线、作品的重心的。

语:非常好,他们小组很好的解决了制作过程出现的问题,下面再来看一看其他小组的作品。

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你可以随时提出。

语: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上,画龙是需要点睛的,点了睛的龙才会活,这就是成语“画龙点睛”,在一般情况下给龙点睛的都是大家认为德高望重,有一定影响的人,现在你们也来给你们自己做的龙来点睛,你可以请今天的听课老师,也可以请班级里你认为有代表性的同学。

对学生采取鼓励的方式讲评,表扬他们在创意、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良好品质以利它们的发展和进步。

10、欣赏其他精致创新的优秀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六、总结课堂。

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了龙的知识、龙的民俗、龙的形象在美术中的运用,知道了一个美术概念——立体构成,并且动手制作了一条龙,最后还给每条龙画龙点睛,其实我们作为中国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把了解、学习、传播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身处社会变革中,应该留守一块温暖而博大的心灵家园,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无论走在世界上的哪一个角落,都要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为中华巨龙画龙点睛!龙是中华名族的象征,是中华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新精神的象征。

龙为华夏祖,龙是名族魂。

我为龙后代,自有龙精神。

七、布置课后作业。

利用废弃物或废旧材料,根据龙的特征,材料的特点进行大胆夸张和概括,同学分组一起动手做条龙。

八、板书设计:龙的造型特点:较大、较长、立体构成、起伏变化。

具备材料:纸杯,卡纸,彩带,剪刀,粘胶等。

制作步骤:1.用剪,折,粘等方法制作龙头,龙尾。

2.用穿,插,捆等方法把多个纸杯连成立体活动龙身。

3.用其它装饰材料对龙进行细致装饰。

[ 教学反思]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是“主动、探究、合作”。

本课通过“互动式、自主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实施这一教学思想,虽尽可能的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方法和多种材料去实施作业练习,但都是简便易行的。

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充分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发言,并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培养了团结互助精神。

不足之处是,学生自主探究、发言的机会还少一些,应进一步开放课堂,开放思想,体现新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