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赏析:西塞山怀古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 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 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 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 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 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⑦春社、秋社:古时 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 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 了深沉的 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 及语言特色。(4分)
(1)燕子 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 咏史诗的特色。 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 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 的散曲风味。
有人说,《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 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悲昭君以自悲也
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 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 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不同意。 2、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实 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托了自己 的身世之感。 3、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 不遇的感伤。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与事?
从西晋灭吴角度:警告重新抬头的割 据势力,不要违背历史潮流。
从东吴覆灭角度:提醒骄奢腐败的唐 王朝要吸取教训。“兴废由人事,山 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
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 借古讽今 寓情于景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拓展阅读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怀人伤己 分

怀古伤今
怀 人 伤 己
对比失落型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 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 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 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
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
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 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 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 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
• 新亭对泣: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 藉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 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乌衣巷:东晋高门大族的居住区。 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 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鼎盛时代的 朱雀桥上衣冠往来车水马龙繁华一时。 王谢:东晋的开国元勋王导、谢安。
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刘禹锡咏史怀
刘备

杜牧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杜牧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杜牧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嘿,朋友!你知道杜牧吗?他那些咏史怀古诗可真是别具一格!
就拿来说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句难道不让你拍案叫绝?他不像有些诗人,只是单纯地叙述历史事件,杜牧总是能以独特的视角,把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巧妙地融入其中。

这就好比我们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别人只是在描述画面,而杜牧能让你感受到导演的心思!
再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他把对晚唐社会的忧虑,借由歌女的歌声传达出来。

这多像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突然有一束光照亮了前路,让我们看清了周围的一切。

杜牧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借古讽今。

他仿佛是一位穿越时空的智者,用过去的故事来警醒当下的人们。

比如说,如果我们不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繁荣,会不会也像那些朝代一样走向衰落?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还有啊,他的语言精炼而深刻。

寥寥数语,就能把复杂的历史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不就像一位大厨,只用简单的食材就能烹饪出美味佳肴一样吗?
总之,杜牧的咏史怀古诗,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考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你难道不觉得他的诗作令人叹为观止吗?。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蜀 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 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 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 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因 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 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三 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 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 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
借景抒情。二十四桥仍在,只是湖水荡漾,四周 只是一片冷清,月亮的倒影也泛出冷冷的光。渲 染了清冷空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为战后百姓的 不幸生活感到的沉痛。 虚实结合。虚写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用“须 惊”“难赋“说明扬州已被破坏到令人难言的程 度;然后实写二十四桥明月夜,写桥边红药,曲 折的表现劫后扬州人民凄苦的生活。表达作者为 祖国山河破碎,人民不幸的悲痛心情。
《人月圆》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子, 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 湿,同是天涯!
这首词整个化用前人成句典故而成,指出划线句子化用的成句(包括 作者及出处),说说这两句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时”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常百姓家”,写如今江山易主,人事已非,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
二、明确概念
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 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 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 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故类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 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 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的 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 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4.(2016·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 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
八、常用的技巧手法
用典 ①点化前人语句。 ②引用神话故事。 ③明用、暗用或反用历史故事。
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 强诗歌表现力。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对比/反衬 (今昔对比、事物之间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
) • ——掌握术语,结合文本
鉴赏要点总结方法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 一个连接点:关注作品中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
点 三条线索(主题思想)
怀人伤己 吊古讽今 理性反思
解读范例探寻方法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
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
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
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借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昔日的繁华 鼎盛与今日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的对比,抒发了沧海桑田、 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
2、忧国伤时型
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 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 讽今,批判现实。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2)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请从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这一 角度,来分析诗人所寄托的感慨。
前三句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 烈的对比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归纳二 怀古伤今: 1.昔盛今衰型。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 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 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 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 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 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 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 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归纳三: 理性反思: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 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 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 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 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 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
烈个人意识。 3、考试设题角度: (1)写景、用典意图 (2)分析评价思想感情(抒发怎样的 感慨?) (3)分析艺术手法
特征关键词:金陵,怀古,玉树,景阳 兵,千官冢,六代宫 主题: 这首诗通过描写陈亡之后金陵城一 片没落不堪的景象,抒写金陵繁华一去 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①(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 地方。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 楼阁。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
A、从哪些特征看出这一首诗是咏史怀 古诗? B、白居易听琵琶女的弹奏,发出“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 慨叹,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又寄托 了怎样的情怀呢?

咏史怀古诗答题技巧

咏史怀古诗答题技巧

地点:诸葛武侯祠
同病相怜型
古人:诸葛亮
其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 身先死
内容情感:盛赞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叹惋其未能完成 自己的事业,也是借古人抒发自己壮志未酬、一生 潦倒的悲愤。
• 书愤 陆游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于咏史怀古诗歌
• 1、概念: •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
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 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 咏史与怀古都是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 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 发思古之幽情。
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 寂失意。
• (3)意象: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 营 后庭花等
• (4)语言:含蓄蕴藉、深沉感慨 、豪放浑厚 、沉郁 顿挫
• (5)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吊 古伤今、运用典故、对比、反衬、抑扬、讽刺……
• (6)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看来似抒为写汴感河慨洗。刷皮“诗罪以名议”论,为实主则,巧欲妙夺地故对予亡,国虽之用君了进
行翻了案强法烈,的实斥际责上。只为大运河洗刷不实的“罪名”,
而炀帝的罪反倒更加坐实了,角度独特。
• 课堂演练
西施滩 崔道融

宰噽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西施 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乌江 李清照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首先,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之一是以史实为基础。

咏史诗人通过深入研
究历史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景和时代背景,然后以此为基
础进行创作。

《将进酒》是唐代文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歌
颂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辽东郡世家名士屈原,赞颂了他的才华悲愤,表达了
李白对古代豪杰的向往之情。

其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之二是感情真挚。

诗人通过咏史,将自己的
感悟与历史人物的经历相结合,表达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敬仰和羡慕之情。

在《游子吟》这首诗中,唐代诗人孟郊表达了自己身为异乡游子的孤独感
和思乡之情,通过对古代历史上的辽东郡世家名士贾谊的赞美,体现了诗
人对于古代英雄的崇拜之情。

再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之四是时空交错。

咏史怀古诗常常在现实与
历史、人物与环境之间进行时空交错,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回忆。


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中,描绘了西行途中的诗人看到
一片草地,然后融入对古代将士的赞美之情,时空交错之中传递出对英雄
事迹的崇敬和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最后,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之五是艺术手法丰富。

咏史怀古诗运用了丰
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格律和押韵形式,使作品更加富有韵律感和文学美。

南宋文人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以三国时期发生在长江边的赤壁之战为
题材的咏史怀古作品,其运用了豪放的笔触、奇特的结构和极富感染力的
叙述方式,使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借古事、古人、古迹或历史事件抒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情感。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城池、宫殿、寺庙、陵墓等;江山、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
A.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像古代英雄一样建功立业的志向,表达爱国热情。

B.抒发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光阴虚度或怀才不遇的感叹、失意、郁闷
C.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伤感
D.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鞭挞,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的讽刺。

(6)语言:含蓄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