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评价系数及宽放附件
标准工时评定方法

标准工时评定方法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加工所需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观测时间×评定系数×(1+宽放率)观测时间将每道工序的工作分成若干个工作单元,分别进行计时。
注:重点强调:测时前操作方法应已标准化。
操作方法不同,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同。
若操作方法尚未标准化,操作单元的划分及其时间研究将毫无意义。
划分单元时应注意:1、每一个单元应有明确且易辨识的起点和终点。
在工作循环中,一个操作单元中止另一个操作单元开始的瞬间,称为分解点或定时点。
2、人工操作单元与机器单元应分开,时间研究主要是测定人工单元。
3、不变单元和可变单元应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其操作时间基本相等的单元,如焊接操作中的手拿焊枪为不变单元。
可变单元是指因加工对象尺寸、大小、重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单元。
在焊接操作中的焊缝所需时间是随焊缝的长短而变化的,故为可变单元。
4、物料搬运时间应与其他单元时间分开。
因为搬运时间受工作场所布置的影响很大,分离出来便于单独研究。
测时方法:(1)归零测时法,即在每一个操作单元终了时,使指针回零的方法。
现场记录时,因为要归零,所以费时,且易漏记。
(2)累计测时法,即每次按停显示当时时间,再按则显示累计走时。
(3)连续测时法,在整个过程中,秒表不停的连续走动,直到整个研究结束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内。
研究结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出操作单元实际的持续时间。
优点是现场记录时,因秒表开动后不再归零,任其连续走动至各单元末记录时间,比较方便,且一直连续计时,能保证所有时间均可记录无遗漏。
缺点是各单元的持续时间必须通过减法求得,处理数据的工作量较大。
评定系数评比时需要将操作者的速度和理想速度作精确的比较,所以必须有具体的数字来表示其快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一个评比的尺度。
评比方法:1、速度评定法,是比较简单的评定方法,它完全根据观测者关于理想速度概念评定工人的工作速度,即将工人工作速度与观测者脑海中已有的标准水平概念进行比较。
标准工时:评比系数、宽放系数设定

标准工时:评比系数、宽放系数设定
标准工时将生产活动的现状数据化、显现化,突出主要问题、矛盾点,指明了改进的方向,且这个方向是和企业效益正相关。
观测时间用途:通过现状测量,选取作业最快的方法,流程用于作业改善,分析增值时间和浪费时间,切记不需要增加任何系数,也不需要平均值。
修正时间用途:评比系数的增加判断一个正常的人作业时间,用于技能的考核认证,标准作业的执行是否达标,用于现场的实际管理。
通过现场测量时间,增加评比系数,目的是设定普通作业时间,非将不达标技能员工作业看成普通作业。
宽放时间的用途:宽放的时间应用,类似OEE计算的性能稼动率,人和设备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有效产出。
为了控制生产过程的波动性,每日计划达成、企业管理。
宽放率目的是控制波动率:统计现状波动率、现状影响波动的因素可控,最终控制波动率
波动率影响=员工技能水平+产品变化+工艺变化+设备变化+物料变化+操作方法变化+作业环境变化+信息变化+失误等
评比系数和宽放系数是现状和标准的对比,标准和实际的对比。
单纯的为了增加系数,增加计算值,偏离了其真实的目的。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正常工时X(1+宽放率);宽放率=(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实测工时*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工时(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宽放率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总和:1.生理宽放一般取2%~5%。
2.疲劳宽放一般取5%~20%;3.管理宽放一般取3%~10%4.特殊宽放电子制造业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取10%21.75天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月计薪天数,无论某个月您的实际上班天数大于21.75天(如7月份、8月份)还是小于21.75天(如10月份、春节所在的那个月),月计薪天数都是按照21.75天计算的。
这个21.75天只是为计算加班工资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并不是平时计算月工资用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评比系数: 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标准工时评价系数及宽放附件

标准工时制定宽放比率参照表
对责任与危险注意度
说明:
A、作业宽放:主要是由于材料、零件、机械、工具等生产相关物品造成的非周期性、不规则的准备或是清扫等类似的作业,一般在15分钟內完成。
超过15分钟的不计入作业宽放之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 由于来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顿。
* 现场监督者与检查员临时抽检及口头指示造成的偶发停顿。
* 上下工位的传递中偶发问题。
* 由于公司制程能力限制而造成的机器故障、次品率等。
注:作业宽放之比率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频次统计分析而定。
B、管理宽放:由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所造成的管理时间的占用。
例如班前会及交接班会及体操时间等。
总之由于管理工作及制度所造成的时间占用可以归类为管理宽放。
注:管理宽放之比率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频次统计分析而定。
C、特殊宽放: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或生产计划周期的长短,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线根据具体情况可以
设定特殊宽放,但一般无特别原因是不可以乱加特殊宽放的,否则将失去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制定:
日期:。
标准工时评定方法

标准工时评定方法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展一道加工所需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观测时间×评定系数×〔1+宽放率〕观测时间将每道工序的工作分成假设干个工作单元,分别进展计时。
注:重点强调:测时前操作方法应已标准化。
操作方法不同,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同。
假设操作方法尚未标准化,操作单元的划分及其时间研究将毫无意义。
划分单元时应注意:1、每一个单元应有明确且易辨识的起点和终点。
在工作循环中,一个操作单元中止另一个操作单元开场的瞬间,称为分解点或定时点。
2、人工操作单元与机器单元应分开,时间研究主要是测定人工单元。
3、不变单元和可变单元应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其操作时间根本相等的单元,如焊接操作中的手拿焊枪为不变单元。
可变单元是指因加工对象尺寸、大小、重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单元。
在焊接操作中的焊缝所需时间是随焊缝的长短而变化的,故为可变单元。
4、物料搬运时间应与其他单元时间分开。
因为搬运时间受工作场所布置的影响很大,别离出来便于单独研究。
测时方法:〔1〕归零测时法,即在每一个操作单元终了时,使指针回零的方法。
现场记录时,因为要归零,所以费时,且易漏记。
〔2〕累计测时法,即每次按停显示当时时间,再按那么显示累计走时。
〔3〕连续测时法,在整个过程中,秒表不停的连续走动,直到整个研究完毕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内。
研究完毕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出操作单元实际的持续时间。
优点是现场记录时,因秒表开动后不再归零,任其连续走动至各单元末记录时间,比拟方便,且一直连续计时,能保证所有时间均可记录无遗漏。
缺点是各单元的持续时间必须通过减法求得,处理数据的工作量较大。
评定系数评比时需要将操作者的速度和理想速度作准确的比拟,所以必须有具体的数字来表示其快慢,为了到达这个目的,就必须有一个评比的尺度。
评比方法:1、速度评定法,是比拟简单的评定方法,它完全根据观测者关于理想速度概念评定工人的工作速度,即将工人工作速度与观测者脑海中已有的标准水平概念进展比拟。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3.2、正常时间: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
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
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
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标准工时讲解--宽放明细

五、细排程适用范围
1.分批订单生产的加工程序安排
(订单生产/程序加工业)生产批加工途程安排交期确认之用
2.制程组内机台(作业员)作业程序进 度安排
以人员/机台/工作组为对象 确立(日/时辰)排程数量,作进度稽催管制依据
3.包括生产前各项准备工程的作业安排
1.甘特图基本格式
生产线:____月份:___周次___
生产批 产制 一
二
三
四
五
号
件号
#90018 A111 A制程
#90023 B232
#90024 C334
#90029 D224
#90031 E443
#90033 E234
2.另一种形式的甘特图
排程 制令No. 制 一 二 三 四 五
对象
程
甲 #90002 A 100 100 8
#90003 A 4
第一章
标准工时的应用方向
一、标准工时在工厂管理的工具性 角色
1、多项“计划”作业的核算工具
生管排程 工作负荷量 人工成本基准
2、多项“查核”工作的基准
员工效率 人力编成/设备配置编成 生产线/设备绩效 损失分析
3、其他
方法比较与工作改善
二、标准工时之应用范围
1、生产管理方面
A、生产排程
各制程之“制程工时”,以“标准工时”乘“排程数量”与
考
.作部门间人力调度及作业工时调整之依据 .作自制/让工外发指令之依据
七、产能负荷管理之程序范围
.生产线(大制程)产能预估/修订
.依MPS(DPS)展开生产线负荷/异状提出 .产能负荷异状之提示/建议 .MPS(DPS)再调整 .作自制/让工外发指令之依据
标准工时宽放标准

标准工时宽放标准一、疲劳宽放疲劳宽放是为了补偿工人在长时间工作或重复性工作中所产生的疲劳和体力下降而设立的工时宽放。
疲劳宽放的时间应基于工作性质、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长等因素进行合理设定。
二、生理需求宽放生理需求宽放是为了满足工人生理上的基本需求,如休息、进食、饮水等而设立的工时宽放。
生理需求宽放的时间应基于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长等因素进行合理设定。
三、努力程度宽放努力程度宽放是为了补偿工人在工作中所付出的额外努力和体力消耗而设立的工时宽放。
努力程度宽放的时间应基于工作性质、工作难度和工作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设定。
四、技能宽放技能宽放是为了补偿工人在工作中所具备的特殊技能和经验而设立的工时宽放。
技能宽放的时间应基于工作性质、技能要求和工人具备的技能水平等因素进行合理设定。
五、特殊情况宽放特殊情况宽放是为了应对工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如设备故障、突发事件等而设立的工时宽放。
特殊情况宽放的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定。
六、设备与工具使用宽放设备与工具使用宽放是为了补偿工人在使用设备和工具时所产生的额外时间和体力消耗而设立的工时宽放。
设备与工具使用宽放的时间应基于设备与工具的使用频率、使用难度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设定。
七、材料和消耗品宽放材料和消耗品宽放是为了补偿工人在工作中所使用的材料和消耗品的处理和搬运所产生的额外时间和体力消耗而设立的工时宽放。
材料和消耗品宽放的时间应基于使用的材料和消耗品的数量、重量和搬运距离等因素进行合理设定。
八、环境因素宽放环境因素宽放是为了补偿工人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工作所产生的额外时间和体力消耗而设立的工时宽放。
环境因素宽放的时间应基于工作环境的具体条件,如温度、湿度、噪音、灰尘等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练系数
超佳 优 良 平均 可 欠佳 A1 A2 B1 B2 C1 C2 D E1 E2 F1 F2 0.15 0.13 0.11 0.08 0.06 0.03 0 -0.15 -0.1 -0.16 -0.22 超佳 优 良 平均 可 欠佳
努力系数
A1 A2 B1 B2 C1 C2 D E1 E2 F1 F2 0.13 0.12 0.1 0.08 0.05 0.02 0 -0.04 -0.18 -0.12 -0.17对工作未能熟悉,不能得心应手 动作显得笨手笨脚 不具有工作的适应性 工作犹豫,没有信心 常常失败 2.可 对机器设备用法相当熟悉 可以事先安排大致的工作计划 对工作还不具有充分的信心 不适宜于长时间的工作 偶尔发生失败,浪费时间 通常不会有所犹豫 3.平均 对工作具有信心 工作速度迟缓 对工作熟悉 能够得心用手 工作成果好 4.良 能够胆任高精度的工作 可以指导他人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非常熟悉 几乎不需要接受指导 完全不犹豫 相当稳定的速度工作 动作相当迅速 5.优 对所担任的工作有高度的适应性 能够正确地工作而不需要检查,核对 工作顺序相当正确 十分有效地使用机器设备 动作很快且正确 动作节奏快 6.超佳 有高度的技术 动作极为迅速,衔接圆滑, 动作犹如机器作业 熟练度最高
制定: 日期:
努力的评价
1.欠佳 时间浪费多 对工作缺乏兴趣 工作显得迟缓懒散 有多余动作 工作地布臵紊乱 使用不适当的工具 工作摸索 2.可 勉强接受建议 工作时注意力不太集中 受到生活不正常的影响 工作比较摸索 3.平均 显得有些保守 虽接受建议但不实施 工作上有良好的安排 自己拟定工作计划 按良好的工作方法进行工作 4.良 工作有节奏性 甚少浪费时间 对工作有兴趣且负责 很乐意接受建议 工作地布臵井然有序 使用适当的工具 5.优 动作很快 工作方法很系统 各个动作都很熟悉 对改进工作很有热心 6.超佳 很卖力地工作,甚至忽视健康 这种工作速度不能持续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