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分子生物学10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中山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试中山大学

一、名词解释1、基因克隆:是指把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上,构建成重组体,再转化入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表达。

或:是指在体外通过酶的作用将异源DNA连接到载体上,形成重组DNA并将其导入受体细胞,从而扩增异源DNA的技术。

2、基因文库:是指整个基因组或某一细胞所表达的基因所有克隆片段的集合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

常用的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目标基因的方法:斑点杂交、扣除杂交、免疫化学筛选法、染色体步移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cDNA文库:是指以所有mRNA为模板,不经选择地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反转合成互补的双链DNA,即cDNA,然后把cDNA与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再转化入宿主细胞扩增,建立cDNA文库。

4、管家基因:是指某些基因表达产物是细胞或者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持续需要而必不可少的,这类基因称之为管家基因。

如微管蛋白基因、糖酵解酶系基因与核糖体蛋白基因等5、散弹测序法:又称鸟枪测序法,是指大分子DNA被随机地“敲碎”成许多小片段,收集这些随机小片段并将它们全部连接到合适的测序载体,小片段测序完成后,计算机根据重叠区将小片段整合出大分子DNA序列。

6、功能基因组学:利用结构基因组学提供的信息,以高通量,大规模实验方法及统计与计算机分析为特征,全面系统地分析全部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包括生物学功能,细胞学功能,发育学功能。

7、限制性内切酶:是指能在特异位点(酶切位点)上催化双链DNA分子的断裂,产生相应的限制性DNA片段,被称为分子生物学家的手术刀。

8、CDKs:即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是一类Ser/Thr蛋白激酶,与周期蛋白结合时,才具有蛋白激酶的活性,通过使靶蛋白磷酸化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9、RT-PCR:是指首先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然后再进行常规PCR扩增的PCR。

10、逐个克隆法:对连续克隆系中排定的BAC克隆逐个进行亚克隆测序并进行组装(公共领域测序计划)11、荧光定量PCR: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因,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中山大学生物化学考研历年问答题

中山大学生物化学考研历年问答题

中山大学生物化学考研历年问答题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许多高校生物学、医学和农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

中山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其生物化学专业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整理并分析中山大学生物化学考研历年问答题的考点和难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在中山大学生物化学考研中,对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考查是一个重点。

考生需要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结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同时理解蛋白质功能与其结构的关系。

二、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关键过程。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过程的定义、反应过程、调节机制以及与蛋白质合成的。

这些知识点通常会以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对基本概念和过程有深入的理解。

三、糖类代谢糖类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其代谢过程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系统等。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过程的反应机理、调节方式和在细胞内的定位,同时理解它们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四、脂类代谢脂类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和信号分子。

考生需要掌握脂类代谢的基本过程,如脂肪的合成与分解、甘油磷脂的合成与降解等,同时理解脂类代谢与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

五、氨基酸代谢氨基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中间产物。

考生需要掌握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尿素循环等基本过程,同时理解氨基酸代谢与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六、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现代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如PCR、基因克隆、DNA 测序等。

这些知识点通常会以选择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需要考生对基本概念和技术有基本的了解。

七、细胞信号转导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重要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考生需要了解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概念、调节机制和信号转导通路的特点,同时理解它们在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10细胞生物学真题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10细胞生物学真题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这一现象足如何产生的(列举三种可能)?如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这种现
象,将对于细胞有什么影响?
4、你用纯化的微粒体研究蛋白质的翻译会转运但是你发现输入的效率非常之低。下
面提供的5种物质中预期有一种能够提高输入效率,方法是将该物质添加到蛋白
质和微粒体的混台物中,请指出是哪一种物质,并加以解释
A BiP B细胞质Hsp70 C游离核糖体
D Sec6l复合物 E SRP
5、培养具有下列缺陷的突变细胞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A不能降解M期细胞周期蛋白
B持续高水平表达p2l蛋自
六、综合问答题
1、细胞生物学是实验科学,研究方洁的创新对推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
的作用。根据你对细胞生物学的了解,请列举三种不同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对
细胞生物学的影响(简要介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氨酸激酶细胞外结构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如果细胞与这种抗体接触,请你预测
受体酪氨酸激酶将被激活、失活,抑或不受影响?并予以解释。
2、新生蛋白在ER中进行糖基化修饰时,首先是将一个含有l4糖的预制件(糖链)
加到肽链特定氨基酸残基上,请问这一方式具有哪些优越性?
3、有时可在一个子细胞中看到染色体中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的现象,请推测
6、胞质溶胶、内质网、内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细胞核、过氧化物酶体等是动物细胞的重要结构组分,其中,占有最大空间的是,而数量最多的则是。
7、能够抑制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外源信号,被称为,它是通过与细胞质膜受体的结合而起作用。
二、选择分析题
l、以下四种物质中,除( )外,其他几种物质添加到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
胞。
四、简答题
1、“构成过氧化物酶体的蛋白质是从细胞质中转运进来的,这些蛋白质的定位引导

中山大学分子生物学分析

中山大学分子生物学分析

2. 基因组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5)细胞器基因组 线粒体基因组
在不同类型的生物(多细胞动物、高等植物、 原生动物、藻类、真菌)中变化很大 多细胞动物:细小、致密,没有或很少非编 码序列 高等植物:复杂、不均一,比动物的大得多 原生动物、藻类、真菌:或偏向于动物型, 或偏向于植物型,但又有其各自的独特之处
生物的基因组大小及其变化

原核生物的genome size一般都比较小,且变化 范围也不大(最大/最小约为20)。细菌基因组 一般可含500 ~ 8000个基因。由于原核生物基因 组中的非基因DNA(non-genic DNA)的含量较 少,因此它们的基因组大小与其所含的基因数目 是相对应的
真核生物的genome size一般要比原核生物的大 很多,且变化范围也很大(最大/最小可达8万)

核基因组(nuclear genome)
即真核基因组(eukaryotic genome)
细胞器基因组(organelle genome)
线粒体基因组(mitochondrial genome) 叶绿体基因组(chloroplast genome)
2. 基因组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其他
病毒基因组(virus genome) 质粒DNA(plasmid DNA),又称染色体 外DNA(extrachromosomal DNA)
2. 基因组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5)细胞器基因组

叶绿体基因组 比较均一,85 ~ 292 kb(大部分都在120 ~ 160 kb 之内); 特例:伞藻属(Acetabularia),2000 kb
Acetabularia
2. 基因组的种类与结构特点
(4)非编码序列(non-coding sequences)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级 分子生物学 期末复习知识点By Fanw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级 分子生物学 期末复习知识点By Fanw

iii.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 级 分子生物学 期末复习知识点 By Fanw
e) E.coli 的热激蛋白基因:热激状态下,细胞会产生蛋白酶以降低不能 折叠好的蛋白 i. 32(H)代替70 ii. 32 并不是没有的,只是在没有热激的情况下是被隔离不起作用的 iii. 热激以后,32 能马上起作用并表达更多的32 和分子伴侣产生。 f) 噬菌体对 E. coli 的侵染 i. 噬菌体基因组在噬菌体颗粒里是线状(有什么意义?),两端有 粘性末端(cos),进入宿主之后是环状。进入溶原还是裂解取决 于 cI 和 cro 基因产物的竞争,而其又决定与 cII,cII 越多越容易 溶原:生长环境好,细胞内蛋白酶浓度高,cII 被降解,进入裂解 模式。诱变和辐射的条件下,recA 激活阻遏物本身的蛋白酶活性, 使其自我切割而脱离操纵区,进入裂解。 ii. 溶原模式 1. 晚早期部分基因的产物是进入溶原模式所必须的 a) 整合噬菌体 DNA 到宿主基因组的蛋白 b) 引起 cI 基因转录产生阻遏物 2. CII 产物的作用 a) 帮助 RNA 聚合酶结合到 PRE,转录出 cro 的反义 RNA 及 cI 的 mRNA b) 帮助 RNA 聚合酶结合到 PI,引起 int 转录 c) 使得 Panti-Q 转录,转录出 Q 的反义 RNA 3. cIII 产物的作用:延迟细胞内蛋白酶分解 cII 4. cI 的自我调节:阻遏物能够结合 OR 和 OL 阻止更多早期基因的转 录又能够促使 RNA 聚合酶结合 PRM 转录 cI;阻遏物有能够结合 OR3、OL3 阻止过度的转录 cI。阻遏物促进 K2,不影响 KB(转录 起始)同 CAP-cAMP 机制相反。 iii. 裂解模式 1. 分为三个转录阶段:前早期、晚早期、晚期;基因在基因组中 按顺序排列;使用抗转录终止机制 2. 抗终止转录机制:抗终止蛋白与 mRNA 或 DNA 上的特异位点结 合,再改变 RNA 聚合酶,使其忽略有关的终止子 a) 抗终止蛋白 N:与 mRNA 结合; b) 抗终止蛋白 Q:与 DNA 结合 21、 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中山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生物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山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生物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山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A卷)
院/系年级专业姓名学号
考生答题须知
1.所有题目答题答案必须做在考点发给的答题纸上,做在本试题册上无效。

请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

2.评卷时不评阅本试题册,答题如有做在本试题册上而影响成绩的,后果由考生自己负责。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画图可用铅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4.答题时不准使用涂改液等具有明显标记的涂改用品。

中山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现代分子生物学》考试试卷(A卷)
标准答案。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
H2O: 一般采用双蒸水; PCR反应缓冲液; Mg2+ Taq酶或其他聚合酶; 底物( dNTP: dATP, dTTP, dGTP, dCTP) 引物 模板
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
dH2O 10ΧPCR反应缓冲液 25 mM Mg2+ 6.1 μ L 1 μL 0.8 μ L
95℃ 2’30’’
DNA 双螺旋结构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开创 了分子生物学的新纪元。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中心
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从 基因到蛋白质结构的流动
常见的DNA符号
gDNA(基因组DNA) plasmid DNA(质粒DNA) mtDNA(线粒体DNA) ssDNA(鲑鱼精DNA) cDNA(互补DNA)
问题可能原因解决方法产量太低样本裂解或匀浆不充分延长匀浆时间rna沉淀溶解不充分65加热可促进溶解a260a280165匀浆时样本太多而抽提液使用量太小增加rna抽提试剂用量匀浆后样本没有静置室温静置5分钟促进裂解反应水相中可能有酚残留吸取上清时应注意操作的正确性rna沉淀溶解不充分加热可促进溶解测比值时rna溶解在depc水中低的离子浓度和ph值增加了280nm的吸光值比值时采用te溶液溶解rnarna降解取样操作不正确取样后应立即抽提和冻存样本保存不当80或液氮保存液相中可能有rna酶污染采用rna抑制剂制胶时所用甲醛的ph值小于35试剂新鲜配制dna污染匀浆时样本太多而抽提液使用量太小增加抽提液用量蛋白多糖污染抽提时蛋白和多糖去除不彻底rna沉淀时加入部分盐溶液选择性沉淀rna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insitunucleicacidmolecularhybridization简称原位杂交技术

【中山大学 分子生物学】-11

【中山大学 分子生物学】-11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5. 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子 (transcription activators) (1)激活子的基本结构 DNA结合域的结构 锌指(zinc fingers) 不少激活子(如Sp1)都有该结构,锌指结构一般连续出现多次 由1个 -螺旋与1个反向平行的 -折叠构成, -螺旋上的2个AA和 -
The homeodomainDNA complex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5. 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子 (transcription activators) (1)激活子的基本结构 DNA结合域的结构 bZIP和bHLH域(the bZIP and bHLH domains) 又称碱性域(the basic domain),能与DNA 结合及形成二聚体 b表示碱性区;ZIP表示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HLH表示“螺
中的2个激活域 富含脯氨酸域(proline-rich domains):富含 脯氨酸,如CTF中的激
活域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5. 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子 (transcription activators) (1)激活子的基本结构 激活子的DNA结合域和转录激活域是各自独立 发挥作用的 嵌合因子(含有一个蛋白质的DNA结合域和另 一个蛋白质的转录激
Homeotic mutation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5. 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子 (transcription activators) (1)激活子的基本结构 DNA结合域的结构 同源异型域(homeodomains) 每个同源异型域含3个 -螺旋,第二、第三个形成一种“螺旋-转角-
螺旋”(helix-turn-helix)结构,而第三个螺旋起到识别DNA特异序 列的作用 而且,同源异型域的氨基末端也插入到DNA的小沟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些基因甚至没有TATA区
看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s) 控制发育的基因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2. 真核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 (1)RNA聚合酶II识别的启动子 起始子(initiator)
转录起始位点前后的保守序列 共同序列为:PyPyANT/APyPy
某些基因的启动子中存在 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下游,无共同序列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2. 真核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 (1)RNA聚合酶II识别的启动子 上游元件(upstream element)
在TATA区的上游 GC boxes:富含G和C,如GGGCGG(-
47 ~ -61 region, in the coding strand)和 CCGCCC(-80 ~ -105 region),可有2 个或更多的拷贝 CCAAT box:共同序列为CCAAT
UCE),高效转录所需 核心元件与上游控制元件之间的距离很重要
Promoter elements in the human rRNA gene
核心元件(core element) 上游控制元件(upstream control element, UCE)
Effect of spacing of the two rRNA promoter elements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2. 真核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 (1)RNA聚合酶II识别的启动子(II类启动子,
class II promoters) 与原核基因的启动子最相似 可含有四类元件,前三类是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的元件
TATA区(TATA box) 起始子(initiator) 下游元件(downstream element) 上游元件(upstream element)
The enhancer is orientation- and position-independent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3. 增强子与沉默子(enhancers and silencers) (1)沉默子 能抑制基因转录的元件,可远距离(无位
置、方向的限制)影响(抑制)基因的转 录
(1)增强子 能增强转录的元件,但又不是启动子的
一部分(无位置、方向的限制) 增强常在启动子的上游,但也可以在
基因内部(如内含子中)
SV40 virus early control region
Enhancer
GC boxes
Effects of deletions in the immunoglobulin 2b H-chain enhancer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2. 真核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
(3)RNA聚合酶III识别的启动子(III类启动子, class III promoters)
位于基因内部
5S rRNA基因(+50 ~ +83) tRNA基因
位于基因外部,类似RNA聚合酶II识别的启动 子(含TATA box)
Py: pyrimidine N: any nucleotide A: transcription start point
有些基因仅有起始子序列作为其启动子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2. 真核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 (1)RNA聚合酶II识别的启动子 下游元件(downstream element)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2. 真核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
(2)RNA聚合酶I识别的启动子(I类启动子, class I promoters)
变化较II类启动子大,无甚保守序列(即随 物种而异)
有一定的结构特征
核心元件(core element),转录必不可少 上游控制元件(upstream control element,
只与甲状腺素受体结合,是一沉默子 与甲状腺素受体及其配体(甲状腺素)结合,是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2. 真核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 RNA聚合酶I识别的启动子(I类启动子,
class I promoters) RNA聚合酶II识别的启动子(II类启动子,
class II promoters) RNA聚合酶III识别的启动子(III类启动
子,class III promoters)
功能:确定转录起始位点(一般是TATA区 的第一个核苷酸后30 bp);有时甚至是决 定整个启动子是否有作用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2. 真核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 (1)RNA聚合酶II识别的启动子 TATA区(the TATA box)
有些基因的TATA区序列与其共同序列相差 较大,而只在某些类型的细胞中才表达的 基因则有明显的TATA区
沉默子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染色质的结 构(使其变得致密),从而使邻近的基因 不能转录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3. 增强子与沉默子(enhancers and silencers) (1)沉默子 增强子与沉默子有时可以是同一DNA元件
(取决于什么蛋白质因子与其结合)
甲状腺素应答元件(the thyroid hormone response element)
Class II promoter
Core promoter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2. 真核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
(1)RNA聚合酶II识别的启动子
TATA区(the TATA box)
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约25 bp(以中部计, 在酵母中可达50 ~ 70 bp),共同序列为 TATAAAA(in the nontemplate strand, similar to prokaryotic -10 box)
U6 snRNA基因 7SL RNA基因 7SK RNA基因
Class III genes with internal promoters
VA RNA: virus-associated RNA
四、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及其调控
3. 增强子与沉默子(enhancers and silence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