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论文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论文(1)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论文(1)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机遇和挑战的并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1.国际环境的变化目前国际环境的变化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
在全球化下,一带一路的推进以及金砖国家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为中国走向世界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时,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为中国提供了很大的机遇,特别是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可以借助这些机遇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内部改革在国家内部,政府在推进改革开放方面的努力也给中国带来了机遇。
实施更高水平的开放政策,按照现代化国家的标准来建设发展,不断推进深层次的改革,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挑战1.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旦世界经济全面开放,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运就会关联在一起。
因此,中国也面临着全球化的巨大挑战,需要在开放的过程中处理好全球的利益、抵制保护主义的影响,以及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等挑战,这些都是需要中国内外合作、共同为之努力解决的挑战。
2.资源缺乏的挑战前进的步伐势如破竹,但是中国面临的瓶颈在资源缺乏上。
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崛起,中国的资源状况已越来越不乐观。
领土扩张与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等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是未来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3.文化自信的挑战中国目前在向世界推介自己的文化时,也遇到了不小的文化自信的挑战。
在国内,中国也面临着要建设全面开放的国家文化体系,推进文化多元化,丰富国内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挑战,有可能会面临文化“走出去”的自信度不足,呈现为被其他国家的文化所代替的情况。
总之,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机遇和挑战的并存要求我们更需要把握机遇,面对挑战,密切跟进环境变化,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创新力和创业精神,不断提高中国国家的全面实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保与发展论文(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保与发展论文(1)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长期以来,人类对环境的过度破坏和开采已经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我们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例如空气和水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未来几十年或几百年内的生存和繁荣。
首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保证未来世代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实现。
环境变化已经催促我们实行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系列不确定的环境问题,并可能引起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其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种措施的综合实施。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责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以减少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政府应该采取合适的政策使气候稳定,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管理固体废物。
企业应制定环境保护方针,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并开发可再生能源。
个人家庭应减少浪费和污染,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如骑自行车或公共交通出行,拒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等等。
最后,环保与发展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着经济发展压力,但他们也应加强以环境保护为先的发展模式,特别关注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本国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在工业,交通和城市化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有害物质。
这些都应成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向更多人传递环保与发展直接相关的讯息,引导正面可持续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总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议题之一。
我们需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从政府,企业和个人层面来推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应关注环保与发展的平衡,引导全社会形成环保与发展相统一的新型消费观念,努力实现绿色低碳的经济,构建清洁美丽的家园。
生态环境的发展范文

生态环境的发展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然而,生态环境的发展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本文将以生态环境的发展为主题,探讨其重要性和发展策略。
生态环境是自然界的一个复杂系统,包括大气、水体、植被、动物以及微生物等各种生物体和非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态环境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如水、空气、土壤等。
同时,生态环境的稳定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此外,生态环境还具有保护和改善人类健康的作用,如清洁空气、净化水源等。
然而,目前全球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环保科研和技术研发的投入,促进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教育部门应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媒体和公众组织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另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实现生态环境的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全球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总之,生态环境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学校、媒体和公众组织等各个方面都应积极参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共同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环境问题论文(最新)

全球环境问题论⽂(最新)全球环境问题摘要:全球环境变化条件下的⼈类安全与健康问题,是20世纪末提出的重要问题。
全球环境变化是指全球范围的⼤规模的环境变化,本⽂主要从⼤⽓组成的改变、⼟地利⽤变化、城市化、全球化等⽅⾯对⼈类健康产⽣的影响做了⼀些阐述。
同时提及了我国环境变化对⼈类健康的影响。
关键字:全球环境变化;⼈类健康;⽓候变化⼀、全球环境变化随着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科学家逐渐认识到上述环境变化的各个⽅⾯不仅加剧了空⽓、⽔污染等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且由于不良⽣活⽅式、⼤城市拥挤的居住环境、就业竞争的压⼒、贫富差距等,影响⼈的精神状态并引起的多种慢性疾病和疾病谱的明显改变等⼀系列安全与健康问题。
⽬前,⼈类健康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内容之⼀。
虽然⽬前为⽌尚未完全搞清楚全球环境变化的机制、各种变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全球环境变化对⼈类健康的影响,但已有的研究表明全球⽓候变化、臭氧层损耗、⼟地利⽤和⼟地覆盖的变化、⽣物多样性的丧失、淡⽔资源、⾷物⽣产系统改变以及城市化等问题从多⽅⾯给⼈类健康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图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及全球环境变化对⼈类健康的影响途径)⼆、全球⼤⽓组成改变及其健康影响⽓候变化对⼈类健康的影响是多⽅⾯的,⽽且预计消极影响会⼤⼤超过其积极影响,其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且以间接影响为主。
⼤⽓成分变化对健康的另⼀重要影响就是臭氧层破坏使⼈类紫外线辐射暴露(UVF)增加⽽导致的健康问题。
臭氧层的耗减将增加地⾯的UV辐射,对⼈类、海洋鱼类、陆地和海洋⽣态系统与植物⽣长都有⼗分严重的危害【1】。
对⼈类和其他动物⽽⾔,其影响包括免疫系统抑制;增加严重晒斑、⽩内障和表⽪损害的发病率;减少维⽣素D的合成;导致⽪肤癌。
臭氧层臭氧每减少1%,⽪肤接触到紫外线辐射量就会增加2%,⽪肤癌的患病率就要增加4%【2】。
UV辐射对粮⾷作物和海洋浮游植物产⽣不利影响,会破坏⾷物链从⽽影响到⼈类健康.UVB 辐射在低空⼤⽓层的增加会催化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产⽣⾼浓度的⼤⽓污染物,从⽽对⼈类的呼吸系统产⽣不良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优秀3篇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优秀3篇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
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分享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优秀3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人们可以长久的生存下来,依靠的就是农业。
只有农业能够得到好的发展,国家才能保证更加稳定的粮食储备。
另外,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需要农业的发展程度来进行衡量的。
想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无法不对农业生态保护进行关注,我们需要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结构进行科学的调节,实现农业可持续进步。
因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只有对农业生态环境不断的改善,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目标。
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问题1.1农业生产结构不科学农产品种类非常单一、农业区域的重点目标就是保证全国所有地区所需要的农作物的使用用度,当中还要包含喂养牲畜禽类等的粮食用量;而且我国还有很大面积不合理开发使用的山地以及草原。
高速发展的农业范围以及农业机械水平的快速发展,就直接给地下水开采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用水量已经超过了标准量,最终造成土地表面出现沙化情况,将盐碱地面积增长了。
尤其是还在城市旁边建立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只会直接增加用水量,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1.2农业自然灾害增多,危害增大人们过度的对森林滥砍滥伐、荒地开垦,直接造成了地表植被严重受到损害的情形,扩大了出现自然灾害的几率。
极有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灾害,土壤当中微量元素的大量流失,让土壤养分流失,大地变得更加无养分。
还可能出现土地沙漠化,让耕地开始被吞没,可耕种土地面积逐渐减少。
还会出现全球变暖情况,直接造成旱灾或者洪水泛滥情况。
一旦不关心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变,农业受灾范围就会逐渐增大。
2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2.1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使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不仅仅具备生态功效,同时能够行之有效的将人们的实际生活品质提升,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
环境与发展作文

环境与发展作文
环境与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
自然环境,而环境的保护又需要经济的发展来支撑。
如何在环境保
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环境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环境的恶化会
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对立环境与发展,而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注
重环境的保护,实现环境与发展的良性互动。
其次,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
个人都应当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政府应当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
法律法规,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投入,提高
环保技术水平。
同时,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应当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再者,环境保护需要科技的支持。
科技的发展可以带来环保技
术的创新,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我们应当加大对环保科技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
和推广。
最后,环境保护需要国际合作。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立解决。
各国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同时,发达国家应当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全球环境治理。
总之,环境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美好的环境。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论文1000字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突出的标志是,西方国家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制度效率在不断下降,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和迅速增加的影响迫切需要找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中国金融科学院院长刘尚熙认为,“全球结构性大调整正在寻求世界新平衡”。
在2008年的外部环境中,国际金融危机从美国引爆,这直接导致了冷战结束后这波最大的全球化进程浪潮的严重破坏,甚至停滞不前。
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首,以华尔街金融利益集团为资源配置中心的“中心外围”国际生产和消费周期,产生了无法自身克服的体制矛盾,造成了断裂。
和崩溃。
随之而来的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以《历史的终结》和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的《最后的男人》为标志的新自由主义达到顶峰,并结合了“市场万能”理论,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倡导的“政府失灵”和“经济人”假说,以及美国华盛顿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倡导的“华盛顿共识”的全球化发展模式,“触礁”,掀起了全球金融危机。
危机中,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理论遭受了全面的挫折。
在过去的八年中,面对世界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和动荡的新现实,该理论所支持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和西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几乎是无助的,到目前为止,很难从根本上缓解金融危机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变变得越来越紧迫。
“中国还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胡鞍钢发现,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33.1%,数据回到18年前的1999年。
“中国对外贸的依赖在2006年达到了64.8%的峰值。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两年里,中国对外贸的依赖开始下降,如今已降至十多年前的水平。
这表明了这种影响对中国的危机极为严重。
”他认为,这是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
同时,也证实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展和转型的内在紧迫性已成为核心。
环境变了作文500字

环境变了作文500字
环境变了。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
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许多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呢?
首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以及汽车尾气都对大气和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还破坏了生态平衡。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行为,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全球气候变暖也是当前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我们应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森林资源,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大自然的侵蚀。
另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当前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人类的不断扩张,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受到了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珍稀物种的栖息地,禁止非法捕猎和盗伐,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最后,环境变化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极端天气频发、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应该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自救互救的能力,减少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总之,环境变了,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这些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也能够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环境现况以及对其的保护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不可能的”梦想已经或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这确实很令人欢欣鼓舞,但残酷的现实却摆在我们面前: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沙漠化迅速蔓延、水土流失加剧、环境变化有增无减等。
幸好,在20世纪中叶,人们终于觉醒了,认识到了他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物质享受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与资源换取得来的。
正是由于人类在发展中对自然环境采取了不公正、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的结果。
而环境与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正通过上述种种问题对人类进行着报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正遭受着严重环境问题的威胁和危害。
这种威胁和危害关系到当今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更危及地球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
下面是一些环境方面具体的表现:
一、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安全造成危害。
全球气温迅速变暖,且在地球上这种变化是不均匀的,这会引起大气环流的变化和雨量分布的变化,最终使干旱地区因地表蒸发量增大更加缺少降水,导致沙漠化范围扩大,农业萎缩,而潮湿地区气候变化也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
由于热带雨林的破坏,每年约有近5万种无脊椎动物受到威胁,而趋于灭绝;高等植物每年至少消失一种。
种类遗传变种和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消失速度比物种灭绝速度更快。
全球热带森林,80年代初,每年毁林114万h㎡,80年代末,每年毁林上升到1700—2000万h㎡,90年代已超过2000万h㎡,拥有全球50﹪物种的栖息地热带雨林面积比原有面积减少一半,生态系统多样性受到很大破坏。
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到2020年,热带森林物种的损失非洲可达6﹪—14﹪,亚洲达7﹪—17﹪,拉丁美洲4﹪—9﹪。
如果毁林速度加倍,物种消失将增加2—2.5倍。
三、土地沙化迅速蔓延
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增长速度,已由六七十年代的1560k㎡/a,增加到80年代的2100 k ㎡/a,全国在80年代的沙漠(沙漠荒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53.3万k㎡,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9﹪有11个省区200多个县的3500多万人口、2000多㎞铁路、393万k㎡农田、493.3万k㎡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
现在我国沙漠化的总面积为109万k㎡,占国土面积的11.4﹪;潜在沙漠化土地为15.8万k㎡。
…………
针对这些问题,人们也做出了补偿,就拿对我国西部的开发来说,这次开发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了起来:
一、将生态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生态建设的重点在植被恢复。
西部地区恢复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可以减轻长江、黄河流域的洪水灾害。
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实施中央确定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不用水浇灌植被就能成活的办法。
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山上种树、山腰种果、山脚种作物”的经济沟,把以粮食换林草同生物多样性保护、扶贫脱困结合起来,使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结
合流域综合整治,以大流域重点治理为骨干,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培育特色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潜力巨大。
探明煤炭储量最丰富的省区主要在西北,陕西、内蒙古、新疆都名列前茅。
青海钾盐储量占全国的97﹪。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防止乱采滥挖。
此外,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许多景点列入了世界和国家保护名录,是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
因此,要重视开发西部的特色产品,如生物资源产品、民族特色产品等,并通过增加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从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需要出发,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减轻农民对薪材需求的压力。
同时要加快城镇化建设。
西部地区有自己的环境、资源特点,可以根据本地特点围绕农牧业产品的加工流通或边境贸易形成新城镇;也可以通过培育优势资源产业形成工矿业城市。
这些城市的中心区、资源开发区、边境商贸区,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点”或增长“极”。
西北地区则需要注意处理好城镇用水和农牧业用水的关系。
长远来看,人口只有从农业中退出来,才能节约大量的农业用水,减轻水资源的紧张程度。
有限的水资源用于工矿业和城市生活,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生态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西部大开发,科技要先行。
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各类人才,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增强他们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缩短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我们的环境,我们做主。
永远记住:凡事有收获必定要有付出。
我们想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那么,只有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趋利避害,才能营造一个山川秀丽的河山。
姓名:文英
学号:20005003677
学院: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