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老马识途

合集下载

老马识途【四字成语】典故释义押韵词近义词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四字成语】典故释义押韵词近义词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四字成语】典故|释义|押韵词|近义词|成语故事【拼音】lǎo mǎ shí tú【典故】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得道。

《韩非子·说林上》【释义】老马认识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结构】主谓式【近义词】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相反词】不知所以、乳臭未干【押韵词】如手如足、视有如无、应付自如、熔于一炉、乌合之卒、捶胸跌足、支支梧梧、矫世变俗、天赐之福、依样画葫芦、......【年代】古代【英语】anexperiencedmanknowstheropes【日语】老馬(ろうば)は道を知る。

経験者(けいけんしゃ)はその道に詳(くわ)しい【法语】unvieuxchevalconnaǐtlaroute【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兵攻打山戎,山戎首领密庐投奔孤竹。

孤竹国君答里呵听从宰相兀律的建议,杀掉密庐假降齐军,并把齐军引向旱海沙漠。

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挑选几匹漠北的老马给齐军带路,走出沙漠,乘机攻占孤竹,杀死答里呵【成语示例】老马识途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成语例句】◎ 老马识途的成语,在中国是尽人皆知的。

◎ 其实这个"日本名"不过是"老马识途"成语的另一种用法,并不是我们要他改的那种。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课件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课件
课件
目录
• 成语故事背景 • 老马识途故事 •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 老马识途的启示 • 总结与思考
01 成语故事背景
成语含义
总结词
解释成语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用法。
详细描述
成语的含义通常由四个字或更长的话语组成,用以简洁地表达一种思想、观点或 情境。这些成语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了解成语的含义是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语言的基础。
故事主题理解
理解故事所表达的主题 ,探讨其深层含义和启 示。
角色分析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理解其行为动机和性 格特点。
情节分析
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理解其逻辑和结构。
文化背景思考
思考故事所反映的文化 背景和社会现象,探讨 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成语在现代的应用的反思
成语的意义
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意义,探讨其在 现代语境下的适用性。
详细描述
许多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或传说。这些故事或传说通常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 、信仰、价值观和智慧。了解这些故事和传说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 用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这些故事和传说也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02 老马识途故事
03
营造意境
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营造特定的意境和氛围,有 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日常生活中的引用
01
02
03
交流பைடு நூலகம்通
在日常交流中,恰当地使 用成语能够使表达更加简 洁明了,提高沟通效率。
幽默诙谐
一些成语具有幽默、诙谐 的特点,可以在日常生活 中调节气氛,增加趣味性 。

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成语老马识途出处: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 不过稍有出人。

老马识途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 人。

春秋时,齐国的国相管仲,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

原来因为山戎国侵犯燕 国,齐桓公出兵援助燕国,打败了山戎,而山戎王逃往孤竹去了,于是齐国继续 进兵,去汀孤竹 3 据《韩非子·说林》上篇说:齐国军队去时是春天,回来时却已是冬天,沿 途景物, 大不相同, 因而迷失了道路, 不知该怎么走, 大家很着急。

管仲说: “不 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有经验 ,认得路。

”于是挑选几匹老马,放它们走在前头,队伍跟着走。

结果,果 然找到归路,平安地回来了。

《管子》 也有这段记载, 不过它说迷失道路的原因, 是由于中了敌方的奸计: 孤竹国国王答里呵故意叫黄花元帅向齐桓公假投降, 把齐军诱进了迷谷瀚海, 那 里一片沙漠,荒无人烟,风又大,天又冷,而且又是黑夜里,因此迷了路。

挨到 天亮,才由管仲想出了利用老马作向导的办法,把军队带出了迷谷。

后来,人们 便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老人能带领年轻的新人工作。


1/4


2/4


3/4


4/4













《老马识途》原文及翻译

《老马识途》原文及翻译

《老马识途》原文及翻译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马识途》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译文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

”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

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

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就会找到水源。

”果然挖到了水。

像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但现在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却不愿向学习聪明人的知识,不也是错得很厉害吗?注释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反:通“返”,返回。

放:放开,解脱羁绊让老马自己随便走。

遂:最终,终于。

得道:找到道路。

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

成语故事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会这一套。

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róng)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

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国,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

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

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出处《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途”路。

老马重新认识道路。

比喻存有经验的人熟识情况,能够在某个方面起至提示的促进作用。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存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够找寻回家回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就是老马,也可以存有重新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道:“大王,我指出老马存有向导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萨兰勒班县大军出来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一试。

管仲立即挑选出几匹老马,找出缰绳,使它们在大军的最为前面民主自由奔跑。

也真怪异,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前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跑、最后终于踏进山谷,找出了回齐国的大路。

发音lǎomǎshítú释义老马认识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原文《韩非子·说道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抵,蒙蔽诛之。

管仲曰:‘老马之智需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成仙。

”老马识途的故事示例近义词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反义词不知所以。

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成语故事在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农民,名叫张三。

他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以耕作为生。

这天,他决定去城里买些需要的物品,于是便驾着自己的老马出发了。

张三一路上心情愉快,马儿也配合得很好,一直稳步前行。

可是,当他进入陌生的城市后,却因为不熟悉路程而迷失了方向。

无论他怎么转弯骑马,都无法找到自己要去的目的地。

正当他感到困惑不解的时候,一位老者走上前来,他看起来是个有经验的人。

老者微笑着对张三说:“小伙子,看你好像迷路了。

我可以帮你找到你要去的地方。

”张三急忙答道:“非常感谢您,我迷路了好久,真是找不到回去的路。

”老者见到他的困惑,便骑马护送着他,一直走到了目的地。

张三感激地感谢了老者,但是他却无法忍受自己无法找到回去的路。

他对老者说:“老先生,我真的太依赖您了,我应该自己能够找到回去的路才对。

”老者笑着点点头,说:“年轻人,你不必感到自责。

你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又是个陌生的环境,迷路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个成语,它叫做‘老马识途’。

”张三好奇地问:“‘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呢?”老者耐心地解释道:“‘老马识途’意味着经验丰富的人在熟悉的领域中,能够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正确的方向。

就像这个城市,我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所以才能帮助你找回正确的路。

”张三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老者的意思。

经验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帮助人们避免迷失和错误的选择。

于是,他决定回去后,好好学习并积累自己的经验,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

故事中的张三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经验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迷茫时,能够正确并快速地找到解决方法。

而这个故事也与现实生活中的成语故事相呼应。

成语是汉语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既有深刻的内涵,又具有简洁明了的表达形式。

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智慧。

正如这个故事中的老马识途,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迷茫时,需要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老马识途儿童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儿童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儿童成语故事
第一篇: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成语,它的意思是说这匹马已经老了,但是它对路途非常熟悉,就算失去了主人它也能独自找到家。

我听过一则儿童成语故事,就讲了一个关于老马识途的故事,非常有趣,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条乡间小路,它转弯弯曲曲,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有时候还要穿过一些小溪流。

小路的两边都是绿油油的田地,而田地深处,就是村庄。

村子里住着一些老人和孩子,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

有一天,一个孩子被父母派去买东西,那孩子很高兴,因为这使他能够独自穿过小路走到村庄,而在那儿能和朋友们一起玩耍。

他一直走着,来了一个转弯处,心里开始犯嘀咕:是往左还是往右呢?他还没有学会看指南针,也不知道怎么问路。

他坐在路边思考,突然,一匹马从他身边走过,嚼着口香糖,它看起来好像知道孩子在看什么。

于是孩子跳起来追那马,走在它右边,它就转向右边,走到左边,它就转向左边。

孩子发现这匹马已经带着他走到了村子里,他非常感谢那匹马,这样他就能玩上一整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马虽然已经年老,但是它认识路,我们应该学习那孩子,遇到问题不要放弃,要找到解决办法。

我们也应该学习那匹马,恶劣的环境会造成我们的困难,但我们不怕,只要我们有目标和使命,多尝试几次,就会在江湖走出自
己的一片天地。

写作重点:通过引入故事并分析故事,让孩子在阅读中逐渐理解老马识途的成语,并明白“不怕困难”的重要性。

用词分析:引入的动态成语使作文生动有趣,词汇运用简单易懂,适合年龄为6-10岁的孩子阅读。

老马识途儿童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儿童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儿童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以下小编为你整理了老马识途儿童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⑴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伴随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带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异,这些老马都当机立断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⑵老马识途的寓意故事中的老马虽然年岁已高,但它仍能找到出路,这说明了老马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看年岁已高的人,他们的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年轻人难以超越的。

同时,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管仲的表现,我们可以学到要多和日常生活接触。

在你眼中或许认为”经验〃它是很渺小、不起眼,但是以后的日了还长得很呢!像管仲和隰朋都能注意平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才能解决迷路和缺水的问习题啊!假设管仲和隰朋没有日常生活的经验,那麼齐恒公以及大军不是要坐困他方呢!⑶老马识途材料【发音】lǎo mǎ shí tú【出处】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

【解释】桓公、管仲等回来时丢失了方向,于是放马带路,终于找到了归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尽管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晰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特别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那个地方。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特别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因此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能够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马上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惊奇,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