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庭,大时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合集下载

小家大家国家演讲稿

小家大家国家演讲稿

小家大家国家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小家、大家和国家的故事。

小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家庭。

在小家里,我们有父母的呵护,有兄弟姐妹的陪伴,有温馨的家庭氛围。

小家是我们成长的起点,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

我们的小家教会我们爱与包容,教会我们坚韧与勇敢,教会我们担当和责任。

小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大家,是我们的社会。

在大家中,我们有朋友的支持,有老师的教导,有同事的合作。

大家是我们学习的舞台,是我们奋斗的天地。

在大家中,我们学会了团结和合作,学会了竞争和拼搏,学会了谦逊和成长。

大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国家,是我们的家园。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有着无数英雄的付出,有着亿万人民的奋斗。

国家是我们共同的根,是我们共同的梦。

在国家中,我们有着共同的信仰和理想,有着共同的文化和传统,有着共同的未来和命运。

国家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小家、大家和国家,三者相互交织,相互依存,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基础。

我们要珍惜小家的温馨,努力奋斗,让小家更加幸福美满;我们要关爱大家的和谐,积极参与,让大家更加繁荣昌盛;我们更要热爱国家的伟大,传承文化,建设家园,让国家更加强大富强。

在新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家、大家和国家的建设者。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还是在国家中,我们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承担自己的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民族复兴,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小家更加温馨,让大家更加和谐,让国家更加强大。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我的家庭故事作文

我的家庭故事作文

我的家庭故事作文我的家庭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里有爸爸、妈妈和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哥哥。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

每当我想起这些美好的回忆,心里就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我家住在一个小城市的郊区,虽然房子不大,但是我们一家人住得很开心。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职员,工作很辛苦,但他总是尽力让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好。

妈妈是一名全职主妇,她负责照顾家里的一切,包括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

哥哥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他总是能给家里带来欢乐和活力。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就会一起去郊外的公园或者是乡村里游玩。

爸爸会带上我们去钓鱼,妈妈则会准备一些美味的食物,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有时候,我们也会一起去爬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这些经历让我对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除了一起外出游玩,我们一家人也会在家里度过愉快的时光。

妈妈会给我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爸爸则会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而哥哥则是我最好的玩伴,我们经常一起玩耍、学习,互相帮助,一起成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哥哥都长大了,爸爸也渐渐变老了。

我和哥哥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爸爸也逐渐退休在家。

家里的氛围也变得安静了许多,但是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却依然存在着。

我们虽然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是每当有时间,我们还是会聚在一起,一起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家庭是每个人最温暖的港湾,它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更是我们永远的依靠。

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庭,它给了我无尽的爱和温暖。

我相信,无论将来发生什么,家庭永远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

愿我们一家人永远幸福快乐,一直走下去。

我的家庭故事作文

我的家庭故事作文

我的家庭故事作文我的家庭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个小县城里,那里的生活节奏很慢,人们都很朴实,邻里之间也非常和睦。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哥哥。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每天早早地出门上班,晚上回家总是满脸疲惫。

妈妈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她负责照顾家里的一切琐事,同时还要照顾我和哥哥的生活起居。

哥哥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但他也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哥哥,总是很关心我。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妈妈忙完家务,我们一家人就会围坐在餐桌前,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

爸爸妈妈会聊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而我和哥哥则会分享一天中发生的趣事。

那时候,我们的家庭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哥哥渐渐长大,爸爸妈妈也在工作中有了一些变化。

爸爸开始转行做生意,妈妈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渐渐好转了起来。

然而,幸福的家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爸爸的生意遇到了一些困难,家里的生活也变得紧张起来。

爸爸和妈妈为了家庭的未来,一直在努力工作,而我和哥哥也尽量节约开支,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我们一家人更加团结,互相扶持。

爸爸妈妈总是鼓励我和哥哥要努力学习,将来可以改变家庭的现状。

而我和哥哥也明白,家庭的幸福不是建立在物质上,而是建立在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爸爸的生意逐渐好转,家里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与幸福。

我和哥哥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为家庭争了光。

如今,我已经工作了,而哥哥也在一家知名企业担任要职。

家庭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它承载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我们一家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无论将来的路有多么艰辛,我都会铭记家庭的温暖,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家庭故事,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篇章。

小家庭中的大历史作文

小家庭中的大历史作文

小家庭中的大历史作文我的家,普普通通,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也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痕迹。

这些痕迹,如同星星点点的光芒,照亮了我们生活的道路,也编织出了属于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大历史”。

小时候,家里的房子不大,却充满了温暖。

那是一个老旧的小区,楼道里的墙壁有些斑驳,扶手也生了锈。

但每次走进那个楼道,闻到邻居家传来的饭菜香,听到不知哪家传来的电视声,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踏实。

家里的客厅摆着一张老式的沙发,坐上去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沙发对面是一台小小的电视机,每到晚上,一家人就围坐在那里,看着那些充满喜怒哀乐的节目。

记得有一次,为了争抢遥控器,我和姐姐闹得不可开交。

妈妈在一旁笑着劝架,爸爸则故作严肃地说:“都别吵了,不然谁也别看!”最后,还是姐姐让了步,把遥控器递给了我。

那一刻,我心里满是得意,却没看到姐姐眼中的失落。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天真可爱。

厨房是妈妈的“战场”。

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走进厨房,为一家人准备早餐。

那时候的炉灶还是用煤气的,点火的时候需要用火柴。

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划着火柴,然后迅速地凑近炉灶口。

有时候火柴灭了,她就得重新再来一次。

厨房里弥漫着油烟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

妈妈做的早餐虽然简单,却总是充满了爱。

一碗热气腾腾的粥,一碟香喷喷的咸菜,就能让我们吃得心满意足。

家里的阳台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那里摆满了爸爸种的花花草草。

春天的时候,花朵竞相绽放,红的、粉的、黄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我总是喜欢在阳台上玩耍,捉捉蝴蝶,看看蜜蜂。

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翻了一盆花,泥土撒了一地。

我吓得不敢出声,以为爸爸会责备我。

没想到,爸爸看到后,只是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下次小心点就好。

”然后,他和我一起把花盆扶正,重新填上泥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家的生活也在慢慢改变。

家里换了大房子,买了新的家具和电器。

但那些曾经的回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如今,每当我回到家,看到那熟悉的一切,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

活着 故事梗概

活着 故事梗概

活着故事梗概活着。

这是一部由余华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中国大时代变革中所经历的苦难与坚韧。

小说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历经战乱、政治运动、自然灾害等各种苦难的人民生活。

主人公福贵在这一系列的苦难中,经历了家庭的破碎、人生的坎坷,却依然顽强地活着。

福贵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个懒散的赌徒,母亲则是个勤劳善良的女人。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赌博欠下了一屁股债,一家人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

然而,福贵的母亲依然努力地支撑着这个家,她用自己的双手种地、干活,抚养着福贵和他的妹妹。

福贵从小就懂得了艰难生活的苦涩,也在母亲的影响下,学会了坚强与勇敢。

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就此停止。

在中国大时代变革中,福贵的家庭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父亲因赌博欠下的债务,使得一家人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母亲为了还债,不得不外出打工,而福贵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然而,正当他以为家庭的困境已经到了极限时,更大的苦难却接踵而至——母亲在外打工时不幸遇难,福贵的妹妹也因为家庭的贫困而被迫出嫁。

在这一系列的打击下,福贵的内心几乎崩溃,但他依然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活着。

他开始在农村里做起了苦力,辛苦劳作换取微薄的收入,他渴望着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渴望着给妹妹一个更好的生活。

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没有就此结束,一场自然灾害让他失去了所有的积蓄,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然而,即使再大的苦难,福贵也没有放弃。

他依然选择了活着,依然选择了坚强。

他和其他的农民一起,艰难地度过了那个艰难的时期,也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他的生活也慢慢地有了一些改善。

最终,他在苦难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找到了活着的勇气。

《活着》这部小说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展现了中国大时代变革中人民的苦难与坚韧。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种种困难时的坚韧与勇气,也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中国人民在历史巨变中的写照,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家庭简史作文

家庭简史作文

家庭简史作文我的家,就像一部充满喜怒哀乐的长篇电视剧,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有着最真实温暖的人间烟火气。

先从我的爷爷奶奶说起吧。

爷爷年轻的时候,那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能干人。

听奶奶讲,当年他们结婚,家里穷得叮当响,连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可爷爷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为了让奶奶过上好日子,他跟着村里的建筑队,起早贪黑地干活儿。

那时候的活儿可不像现在,有各种机器帮忙,全靠人力。

爷爷就凭着一双手,一把铁锹,一块砖头,愣是一点点攒下了钱,盖起了村里第一座大瓦房。

奶奶呢,也是个勤劳的人。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洗衣、喂猪,忙里忙外,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

记得有一年夏天,家里的菜园子大丰收,奶奶一个人忙不过来,爷爷又在外面干活儿没回来。

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地去帮忙。

奶奶在前面摘豆角,我在后面拿着小篮子装。

那豆角长得可真长,一根根绿莹莹的,还带着清晨的露珠。

奶奶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篮子。

我看着自己篮子里那少得可怜的豆角,心里有点着急。

奶奶却笑着说:“丫头,别着急,慢慢来,这干活儿啊,就跟过日子一样,急不得。

”到了爸爸妈妈这一代,家里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爸爸是个老实巴交的人,没啥大本事,但对妈妈那是真的好。

妈妈说,当初她嫁给爸爸,就是看中了爸爸的踏实肯干。

爸爸为了多挣点钱,跟着别人去城里打工。

那时候交通不方便,爸爸每次回家都要倒好几趟车,可他从不喊累。

有一次,爸爸在工地上干活儿,不小心砸伤了脚。

妈妈接到电话后,急得眼泪都出来了。

她匆匆赶到医院,看到爸爸缠着绷带的脚,心疼得直掉眼泪。

爸爸却笑着安慰妈妈:“没事,这点伤不算啥,过几天就好了。

”那段时间,妈妈一个人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既要照顾我和妹妹,又要去医院照顾爸爸,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她说:“一家人在一起,再苦再难都能过去。

”后来,我和妹妹慢慢长大了。

我们家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家里买了新的电视机、冰箱,还装了空调。

每到夏天,一家人坐在空调屋里,吃着西瓜,看着电视,那日子别提多惬意了。

2020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八《四世同堂》

2020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八《四世同堂》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八)——《四世同堂》阅读【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满族,北京人(正红旗)。

中国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主要内容】《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创作背景】《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

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

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

小说的写作延续了4年,其间经历了抗战胜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国讲学,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国完成了这部达百万言的长篇巨制。

大时代背景下的小家庭

大时代背景下的小家庭

大时代背景下的小家庭在大历史时代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小家庭,在世世代代的坚守与奋斗中,谱写着自己的家族传奇。

他们或许不是社会上的名流大咖,也不是政治上的权贵富翁,更没有世间的光鲜亮丽,但他们却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为这个时代增添了最真挚的色彩。

家,是一切的起点。

家庭,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单位。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有一个平凡的小家庭,他们的生活或许对整个时代来说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平凡的日子,组成了这个时代最真实最朴实的面貌。

这个家庭,由父亲、母亲和一个乖巧的女儿组成。

父亲在一家小型私营企业工作,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女儿是一名小学生。

他们生活虽然平凡,却也充满着爱和温暖。

父亲,是一个有责任心、勤奋努力的男人。

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去上班,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默默耕耘。

在这个大时代的浪潮中,他努力工作,迎接挑战,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期给家人一个更好的生活。

在他的心中,家庭永远是第一位的,他愿意为了家人的幸福而努力拼搏,愿意为了家人的未来而奋斗拼搏。

母亲,是一个贤惠、温柔的女人。

她默默地守护着家,悉心照料着丈夫和女儿。

她每天早早地起床,为一家人准备早餐,整理家务,尽心尽力地为家人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这个大时代的变迁中,她用自己的温暖和体贴,为家里增添了一份温馨和幸福。

她默默无闻,却是这个家庭的支撑点,她的付出和奉献,让整个家庭充满了爱和温暖。

女儿,是一个活泼可爱、懂事乖巧的小姑娘。

她每天勤奋学习,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在这个大时代的教育潮中,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为自己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她虽然年纪还小,但心中明白,为了未来的幸福,自己需要更加努力。

她不会让父母的辛勤付出白费,她会用自己的努力,为父母争光,为家庭增光添彩。

这个小家庭,虽然平凡,但他们的故事却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为这个时代增添了最真挚的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家庭,大时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小家庭,大时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发布者 thchen 在 08-03-03 09:17
请您惠顾赞助商
鼓励其长期支持CND
Quality Brand!
CND Amazon
Cameras, Books...
裴毅然
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说:“自传虽是一个人的历史,但却是史学家最原始的材料之一。

离开了传记材料,历史的建构,无论规模大小或时间长短,都是不可能的……自传出
于传主的亲笔,是所谓第一手史料,价值更高,远在后人所写的传记之上。

因此我们研
究历史的人无不盼望着自传的出现和流传。

” 笔者近年专力于中国现代知识份子研究,
读了数百部(篇)个人传记,十分认同余先生“传记建构历史”的论断,每一部自传的出
现都会引起我强烈的阅读期待。

尤其海外出版的自传,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的期待
度会更高,渴读度也更强。

李大立先生的《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乃是李先生六旬过后的回忆录,
且因身患癌症,有了强烈的生命叙述愿望,故而勉力留传于世。

李先生本名容国维,字张之,喻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名字搭配如此机巧,一望可
知出身书香。

祖父容伯挺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既认识孙中山,任职国民党广东支部总务
主任(支部长胡汉民),也认识共产党人李大钊、林伯渠,主办过广东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中华新报》,并宣传过共产主义,被吴铁城枪杀。

外祖父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

其父毕业于交通部柳州高级铁路学校,抗战后出任广州铁路站长。

其母出生香港,就
读于贵族名校圣保罗女子书院,中英文俱佳。

李先生本人不足五岁入学,1962年毕业于
广州顶尖中学——广雅中学,1967年毕业上海同济大学。

这样一位出身与教育俱佳的“中产子弟”,躬逢反右—文革这样的大时代,小家庭的悲欢离合自然捎带上时代的兴亡盛衰,不免有了许多曲曲折折的故事,一经撰述风咏,当可嚼吮一番。

该传的最大特色是真实性。

同济出身的李先生以工科态度操文科之事,追求客观真
实乃是本色当行,或曰“习惯性思维”。

该传一路据实写来,入微的描述、详尽的细节,
处处可引起亲历者的回忆性映证,事事可找到历史背景与时代逻辑。

笔者作为那个时代
的过来人,尤其是作为那个时代的研究者,也从中得到似曾相识但又首次听闻的许多故事。

真实总是最有力量的,真实也一定来自于细节。

如该传对大饥饿(所谓“三年自然
灾害”)有一段堪称经典的描述。

1960年初,年近六旬的姑母从澳门偷渡入港,以家庭
妇女身份月赚900港币,时合人民币300余元,达到七八级中共高干的薪阶。

她那时每次
回穗探亲,最好的礼物竟是带一锅红烧肉:
在那段全国陷入大饥荒的岁月,姑母每次上来广州都带一大铝锅红烧肉,一寸见方
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浸在褐色的酱油里面,面上漂浮着一层白色的猪油。

在那段饥饿的日
子里,这是比金子还要贵重的礼物。

我只记得自己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吃下一块姑母带
回来的红烧肉,空荡荡的肚子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脂肪,没有能力消化它,反而不断从
胃里往上涌出一股蛋白质的气味,几乎因此引致呕吐;吃下一块这样的红烧肉,好几天都
觉得饱。

姑母一个年近六十的老人家,肩挑背驮带着一大铝锅红烧肉长途跋涉给我们这
些年轻人补充营养,真是令我既感动又伤感。

(P-162)
该传的另一特点是家族群体列传,从一个家族的整体遭遇上反映赤色思潮的碾压痕迹。

如表姐朱丹霞原本嫁与才郎,亲戚们都认为天造地设,育有一子二女。

但成份论及南
下干部插足弄得这对恩爱夫妻反目成仇,表姐为追求“进步”,不顾子女尚幼,硬与资
本家儿子的丈夫离婚,以示与剥削阶级划清界限,逼得温文尔雅的丈夫居然想自杀与杀人,最后触电断失二指。

妹妹容洵美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不得已嫁给外省工人子弟,年仅
33岁即劳累而死。

一条阶级论,当年摆弄出多少这样“成分婚姻”的悲剧。

由于家庭出身及父母历史问题,少年李大立初识愁滋味。

其后,父亲一步步降职降薪,从广州站长调为佛山站长、西南站长,最后降为普通员工。

而父亲的每一步遭遇又如
何牵挂着家人的命运,包括母亲的下放劳动、妹妹的婚恋与死去,他内心所激起的阵阵
涟漪与波涛,无不在书中一一展现。

另一富有历史资讯与阅读趣点是:貌正学高的广州靓仔李先生,居然30岁尚未找到
对象,而之所以沦落至此,乃是因为大学里错过很多机会,毕业后却想找一位女大学生,
而且独钟上海小姐。

身在贵州大山里的李先生,他的婚恋轨迹最后竟是“宝鸡相亲”、“昆明邂逅”。

原本上宝鸡去见一位西安女大学生(被认为是“最后机会”),失望而回,却在昆明挽上一位上海知青,还是一见钟情。

如此偏爱上海小姐,既有时代特色,也有
个人因素,趣味多多。

李先生不避丑陋地记述了大饥荒年代如何偷吃食堂炒河粉、如何省钱搭车、如何为七
元薪差盘算心机,以及如何一点点对共产思潮产生价值质疑,清晰留下一位1960年代中
国大学生对社会与历史的反思脚印。

李先生的命运转机发生于1980年代中期,得力于母亲首先移民香港,然后他以41
岁之龄携家移港,完成人生战略大转移,打拼于港美。

近年关掉纽约曼哈顿百张座席的
中餐馆,转行“自由撰稿人”,专心撰述,已发表百余篇政论,并撰成这本传记,希望能
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发出自己的声音。

因为,他毕竟还惦记着这块土地上的事儿。

李先生
能够留下自己走过的脚印,将自己的个人生平留示世人,且达到一定深度,无论如何都是
值得尊敬的。

雁鸣长空,暮云播雨,该传忠实记录了一个家族的“非正常活着”,林林
种种,让读者通过事实去得出自己的判断。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世上惟有符合人性的价值理念才能天长地久,社会科学
领域的所谓真理也只是符合人性的一种认识。

各种被描绘得再好的东西,即使一时其兴也勃,但历经实践的检验,最终必然其亡也忽。

任何政治人物的政绩最终须由人民评说,
依靠暴力把持话筒的自说自好,只会留笑于后人。

而且,历史又不可能只由大人物独唱独演,经济基础的小人物联系着巍巍高耸的上层建筑,他们的每一声泣笑都在注释着时代,都是对政治大人物功过的评估考虑。

从广义上来说,李先生这本回忆录乃是赤潮退落后留
在沙滩上的一粒贝壳,里面既存有大海曾经的轰鸣,也留下种种无声的昭示。

历史需要叙述才能得以保存,人生需要记载才能成为经验。

尊重每一位生命就是尊重
我们自己,阅读别人的传记,会得到许多意外之财。

虽然该传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足
之处,情节失于枝蔓,篇幅失于冗长,但真实性使它拥有自身的重量,会沉淀为那一时代
整体记忆的一部分,并最终进入学者视野,成为中国知识份子研究的基础资料。

□ 原载《争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