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及碰撞与冲突
人民版必修三 8.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优质课件)(共28张PPT)

19C30S---19C末20C初
后现代主义
2、大众化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一、浪漫主义文艺出现的背景
(一)概念阐释
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 文艺思潮,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 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之父——卢梭
(二)浪漫主义出现的背景
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
《唐璜》
• 我仿佛听见鸟的歌说待不很久 • 人民就会强大
揭露了社会中黑暗、 • 唯有革命 ,才能把地狱的污垢从大
丑恶、虚伪的一面,奏 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
地除净。
放而斗争的战歌
(2)浪漫主义诗人雪莱
雪莱与拜伦的诗风迥然不同。雪 莱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 他的诗中充满了幻想和憧憬,体现 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1819 年,雪莱还写了最著名的诗篇《西 风颂》,以及《云》、《致云雀》 等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西风颂》 是雪莱的代表作。
(3)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雨果 ①代表作品: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小说《悲惨世界》通过描述一 个贫穷工人冉·阿让努力向善 却充满不幸的命运,展示了下 层人民的深切痛苦。
②特色:现实与浪漫相结合
在巴黎圣母院住着两个人,学识渊博的副主教克罗 德和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克罗德看上了美丽的吉普赛 姑娘爱斯梅拉达,并打发人劫持了她。姑娘被年轻英俊的 卫队长孚比斯救出,并爱上了孚比斯。满怀嫉妒的副主教 趁他二人约会之际刺伤军官,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姑娘 即将被绞死之际,被暗中爱慕她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救出, 并把她安顿在圣母院内避难。克罗德唆使教会把姑娘看作 女巫,法院不顾圣母院享有圣地避难权,决定予以逮捕, 姑娘又一次被送上了绞刑架,而此时孚比斯却正在向国王 的女儿献媚求爱。眼瞅着姑娘被绞死,卡西莫多愤怒地把 抚养他成人的副主教从钟楼顶推了下去,活活摔死,自己 则到公墓里面找到少女的尸体,并自杀在她身旁。很多年 后,人们发现墓地里两具尸体紧紧抱在一起,当人们试图 把他们分开时,尸体顿时化成了两缕青烟。
8.2碰撞与冲突

德沃夏克
代表作品——《自新大陆》
■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画派■
米勒《拾穗者》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 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 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 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在描绘自然景 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 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 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 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 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代表人物:法国的莫奈,塞尚,荷兰的凡· 高
凡· 高
荷兰伟大的印象派画家, 主要作品《向日葵》、《星 月夜》,其作色彩极其强烈, 富有个性,充满了火一样的 热情,被称为“扑向太阳的 画家”
夜星 月
莫奈《日出· 印象》
莫奈:《草地上的午餐》
塞尚《盘山路》
本课总结
19世纪以来,欧洲ຫໍສະໝຸດ 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 生动反映了这一系列的社会变迁。在这两个世纪里, 主要的文学形式诗歌、小说、戏剧各自取得了巨大成 就。文学家们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的同时, 也用嬉笑怒骂、调侃嘲讽的形式来警醒世人。从这些 反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我们是否能够得到一点有益的 启示呢? 艺术使我们从熙攘纷扰中超拔出来,领略宇宙、开拓 生命、回归本真。——余秋雨
《欧也妮· 葛朗台》
《高老头》 《高利贷者》 《人间喜剧》 “社会百科全书”
巴尔扎克(1799——1850) 通过材料,你知道为什么 《人间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 全书”吗?
“现实主义大师”
《欧也妮· 葛朗台》
专题八第一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课件(人民版必修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 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 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 C )
1.法国籍里柯:《梅杜萨之筏》发表了浪漫主义宣言。
《梅杜萨之筏》是籍里柯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
义杰作。画中表现的是1816年7月发生的法国“梅杜萨号”巡
洋舰的海难事件。“梅杜萨号”在舰长的错误指挥下,搁浅 在毛里塔尼亚海滩,舰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丢 下的150余名乘客,只好搭制简陋木筏飘泊大海。数天之后, 惨剧发生:人们饥饿难耐,互相残杀,啃吃死者的肉,最后,
木筏被救,15条生命奄奄一息。籍里柯以金字塔形构图,把
焦点集中在筏上的幸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金 字塔形”的塔尖上摇动红巾的人,喻示着法国人民在苦难斗 争中的希望。
2、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思考:你如何理解《自由引导人民》的内涵?
答案提示: 这部油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人民为推翻波旁王朝而进 行的“七月革命”。其中的女性形象象征着自由,她呼唤
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
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 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
3.下面两图反映的是19世纪早期法国浪漫主义在文学艺术 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B )
A.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件专题八第1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同意。这是雪莱的一首抒情诗。它以寒冷的冬天比喻腐朽黑暗 的社会状况,以明媚温暖、充满生机的春天比喻光明美好的未来, 用冬去春来这一浅显的事理鼓舞人们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腐朽中 看到生机。诗句充满高亢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揭示出历史进步的 必然性,因而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3.认识理解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文学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客观现实在作家头脑中反 映的产物。作家对于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结果。如 18 世 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戏剧文学的发展过程就鲜明地反映了法国大 革命前夕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变革,反映了贵族阶级统治地位的摇摇 欲坠和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
提示:(1)特征: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 感情世界,构思丰富,戏剧情节跌宕起伏。代表作:雨果的《巴黎 圣母院》,拜伦的《唐璜》。
(2)正确。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欧洲没有出现像启蒙学者所描绘的 自由、平等、民主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对现实的不满 导致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
[拓展升华]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1)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主义作家 认为古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于是把抒发情感置于首要地 位,对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挖掘。由此浪漫派发现了“自我”, 并成为探索人和世界新视野的源泉。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 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对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浪漫派从 民歌民谣中撷取素材,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大大丰富了 文学的表现手法。
②反对用古代艺术手法来束缚艺术创作,主张自由、奔放、 热情的主观描绘,使艺术家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充分地传达。
③反对刻板的雕刻般的造型和过分强调以素描为主要表现 手段,竭力强调光和色彩强烈对比上的饱和色调,以动荡的构 图、奔放而流畅的笔触,有时以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塑造艺术形 象,借以抒发画家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专题八第1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案人民版必修3

新授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分析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理解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阅读,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体会当时文学家们创作的心境,加深对历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或通过编演历史剧的形式,再现当时的情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1、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雨果和他们的代表作。
2、浪漫主义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两先两后,先学后教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创设问题情境:回忆在第六专题中我们学习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包括?(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2、激趣导思导学:讨论: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曾经讲过“理性是激情的奴隶”。
(浪漫主义对人文精神的贡献)二、质疑讨论:1、启发质疑讨论:社会政治经济影响社会文化,19C上半叶、19C中叶、19末20C初、20C四个时期欧洲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变革,使得欧洲的文学艺术、音乐、绘画、哲学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请学生课前预习本专题内容,完成:2、引导合作探究:浪漫主义(一)、含义:广义上指的是:宣扬人的感情至上的一种倾向态度。
本课所讲的浪漫主义指的是:18C末19C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张扬。
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二)、背景原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又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1、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和扩展。
高二历史课件 必修三 专题八 第1课 工业革命时代浪漫情怀、第2课碰撞与冲突、文学艺术

4、关于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顶峰 B、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 C、自由女神形象,突出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D、其作者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当历史步入19世纪中叶以后……
一、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
**工业革命先后在主要资义国完成 **资义制度得到巩固,但社会矛盾和弊端却 日益加剧 **殖民扩张加剧,带来民族意识觉醒和东西 方文化的碰撞交流
同时期的中国……
(鸦片战争前)
1、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 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 代的产物 B、对资本主义“理想王国”的失 望 C、资本主义 内部矛盾和弊病开始暴露 D、 是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产物。 2、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刻意突出人的理 性 ②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③塑造出鲜明的人物 形象 ④在文学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 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为主要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贝多芬自称是“强硬的民主主义者”,下列哪部作 品的创作体现了这一特点: A《英雄交响曲》 B《田园交响曲》 C《合唱交响曲》 D《命运交响曲》
丑在美的旁边, 畸形靠近优美, 丑怪藏在崇高背后, 美与丑并存, 光明与黑暗相共。
---雨果:《巴黎圣母院》
浪漫主义音乐
国家 代表 作品 特点
德国
奥地 利
德国
浪漫主义音乐
国家 代表 贝多芬 德国
(承上启下)
作
品
特点 **重抒情、 幻想 **重人的 心灵感受
《英雄》《命运》 《田园》《合唱》
舒伯特
历史是文化的镜子, 失去了历史的依托, 文化也就失去了魅力和光彩。
(18C末——19C初)
8.1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A、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B、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 C、舒伯特的《春之信念》 D、舒伯特的《魔王》
3、19世纪上半叶把浪漫主义美术推向顶峰的人 物是( )
A、籍里柯 C、米开朗琪罗 B、德拉克洛瓦 D、达· 芬奇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时期 19世纪初 特征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共融性
本专题的知识结构
四、小结
代表人物 作 品 特 点
文学
音乐 美术
代表人物 文学 拜伦(英) 雨果(法)
作品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 界》
特点 拜伦式英雄 抨击邪恶, 歌颂美好
音乐 贝多芬(德) 《第三交响曲》《第五交 舒伯特(奥地利)响曲》《第九交响曲》 《春之信念》《野玫瑰》 《魔王》 舒曼(德) 《幻想曲》 美术 籍里柯(法) 《梅杜萨之筏》 《处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法)
2、背景:
⑴政治: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⑵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延伸 ⑶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国”失去 了实现的可能
一、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的中心(成就最高): 英国、法国
2、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英国:拜伦:《唐璜》 —“拜伦式英雄” 雪莱:《西风颂》;济慈《夜莺颂》 ①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③俄国:普希金《致恰达耶夫》、《自由颂》 ④德国:霍夫曼;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 结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历史时期的 文化,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又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 政治、经济状况。
你眼中的浪漫是怎样的?
迅速浏览课本,本节课所讲的浪漫主义 内容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心灵的激荡 浪漫的乐章 向着自由前进
第1 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专题导引本专题主要讲述了19世纪以来在世界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展,社会动荡与变革改变着人类各个时代的精神。
在文学领域先后兴起了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派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以及亚非拉文学等;在美术领域先后兴起了浪漫主义绘画、现实主义绘画、印象派绘画和立体派绘画等;音乐领域则出现了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印象派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摇滚乐等。
19世纪末电影艺术产生,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诞生,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理清基本线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也愈加明显。
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分别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幻想求全——强烈不满——迷惘心碎的精神感受,以此线索分类掌握代表性作品。
2.明确基本认识:艺术创作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特定时期的文化是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3.加强重点落实:把握不同时期不同文学艺术派别的主要特征,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影响,认识其艺术价值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注重归类总结:本专题多采用时间顺序讲述各派,建议采用表格法,以时间、背景、代表人物、代表流派、主要作品、艺术特点等栏目为横向,以综合流派为纵向列表。
5.强化感性认识:本专题涉及的图片、名言等感性内容较多,我们可以借助其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增强效果,如利用名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来理解雪莱的作品是对未来充满希望。
第1课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情景问题切入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撒!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雪菜《西风颂》雪菜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创作有什么特点?作品风格与他相似的你还知道有哪些人,他们的著名代表作有哪些?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心灵的激荡”,讲述了浪漫主义兴起的背景以及在文学方面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第1课时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及碰撞与冲突
【教学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浪漫主义文学、音乐以及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识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2)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图表法列出和归纳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便于识记和掌握。
充分使用历史联想法,在学习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音乐、美术的相关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的了解,明白欧洲大陆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军队的影响与冲击之下;再加上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为追求理想世界而产生了浪漫主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一重积极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风貌。
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的代表人
物及其代表作品;(3)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3)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和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难点:(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浪漫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
实。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和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高考动向】浪漫主义文学、音乐、美术及代表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民族乐派音乐、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绘画。
【教学过程】第一个时期 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一.含义:18末19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个性的张扬。
二.背景:⑴政治: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⑵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延伸。
⑶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王国”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三.代表人物:
1.浪漫主义文学:以英、法成就最高。
英国文学以诗歌为主,代表有拜伦、雪莱、济慈。
法国以雨果为代表,俄国有杰出诗人普希金,德国有作家霍夫曼、海涅。
2.浪漫主义音乐:德国和奥地利是摇篮和音乐盛会的中心,代表有德国的贝多芬、舒曼。
奥地利的舒伯特。
3. 浪漫主义美术:代表有法国的籍里柯、德拉克洛瓦。
⑴表现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的特点。
⑵各国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
第二个时期 19世纪中期至末期: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碰撞与冲突】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原因:⑴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巩固,但社会矛盾也变得尖锐。
⑵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人和事的标准。
⑶浪漫主义不适应社会现实,出现敢于直面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的文学家;
⑷亚非拉人民掀起反帝反殖运动,也表现在文化领域。
2.特点:敢于面对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
3.代表: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源于法国,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公认的经典作家。
⑵英国代表有狄更斯、勃朗特姐妹。
⑶俄国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
⑷美国有马克·吐温。
二、民族音乐派的音乐
1.背景:⑴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各国音乐在继承本国传统同时受到外来音乐影响;
⑵东欧北欧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要求摆脱外国文化控制,发扬本国民族特色文化。
2.特点:作品旋律、节奏带有民族特点,形成民族派音乐。
3.代表:成就最大是俄国的柴可夫斯基,还有捷克的安东·德沃夏克。
1.背景:⑴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特别是光学)、民主的进步。
⑵传统绘画基础上吸收新的内容。
2.特点:现实主义绘画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
早期印象主义绘画对“光”和“色”效果追求,是绘画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3.代表:⑴现实主义绘画代表有法国的库尔贝,俄国的列宾。
⑵印象主义绘画代表有前期法国的莫奈,后期有法国赛尚,荷兰的凡高。
⑶还有法国雕塑家罗丹。
4.
天天练62
1.(2008年海南高考18题)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2、2008北京奥运,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
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也成为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
英国雪莱曾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
这部巨著反映了( )
A. 当时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
B. 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C. 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D. 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3.(2009年江苏高考16题)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
4.(2010高考广东文综23题)“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5.(2008年江苏高考18题)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6.(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3题)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属的文学流派是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印象主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7.(2008年海南高考24题)图1、图2为某著名画家的两幅作品。
作品反映出该画家力图()
A.以写实的方法表现客观世界 B.以夸张的形式表现主观内心感受
C.以严整和谐的画面表现理性D.以奔放的笔法和色彩表现感情
答案:1.D 解析:抓住两点,一是“20世纪初年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爱国青
年都在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二是G·Byron(拜伦)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的特点是对社会弊端进行抨击,反对封建专制,歌颂民主自由。
这正契合了当时中国爱国青年的需求,因此深受他们的喜爱。
故选D
2.解析:A 本题考查文学流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教材知识的能力。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属浪漫主义文学作品,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之一,故符合题意;B、C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之一,不合题意。
3.B 解析:此题考查近现代西方的文学艺术的发展和成就。
A项是浪漫主义形式小说家雨果的代表作;B项是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巨作;C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较多结合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的代表作;D项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巨著,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4.B 解析:题眼:“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考点:现代主义艺术。
解析: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其创作采用夸张变形抽象的离奇表现手法。
毕加索具有这一创作精神。
5.A 解析:A项是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画家西班牙的毕加索的作品,出现最晚,是正确选项。
B项是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画家俄国列宾的作品,C项是19世纪前期法国的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
D项日出印象是19世纪后半期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
6.B
7.B 解析:这两幅作品为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品,是与传统美术迥然不同的美术流派,只有B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