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08体积和容积的认识苏教版 (1)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体积和容积的认识》(第)优质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体积和容积的认识》(第)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体积和容积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以及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单位。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年级下册《体积》的相关知识,对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容积的概念,并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容积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3.体积和容积的单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物模型。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不同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对学生进行巩固训练,让学生加深对体积和容积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鱼缸的容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体积和容积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做。
苏教版六年级上体积和容积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上体积和容积的认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比如一个盒子、一瓶饮料、一块积木等等。
而在数学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更精确地去描述和理解这些物体的特征,其中体积和容积就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的体积和容积吧!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体积。
体积呀,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比如说,一个正方体的积木,它的体积就是指这个积木在空间中所占据的那一部分的大小。
那我们怎么去测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呢?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像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这些,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公式来计算。
就拿长方体来说吧,它的体积等于长乘以宽乘以高。
假设一个长方体的长是 5 厘米,宽是 3 厘米,高是 2 厘米,那么它的体积就是5×3×2 = 30 立方厘米。
这里的立方厘米就是体积的单位,表示一个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那对于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又该怎么测量它的体积呢?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到一种叫做“排水法”的方法。
比如说,要测量一个石头的体积,我们可以先准备一个装满水的容器,量出此时水的体积。
然后把石头放进水里,水会溢出来一些,再测量剩下水的体积。
用原来水的体积减去剩下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啦。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容积。
容积呢,指的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比如说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一个箱子能装多少东西,这里说的就是它们的容积。
需要注意的是,容积和体积是有区别的哦!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部来测量的,而容积是从物体的内部来测量的。
而且,对于同一个容器来说,它的体积一般会比容积大,因为容器本身是有一定厚度的。
容积的单位通常有升和毫升。
1 升等于 1 立方分米,1 毫升等于 1 立方厘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标有容积的容器,比如一瓶矿泉水是 500 毫升,一桶食用油是 5 升。
为了更好地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我们来做几个小练习吧。
比如,有两个同样大小的盒子,一个是实心的铁块,一个是空心的纸盒。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5课《体积和容积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5课《体积和容积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体积和容积的认识》是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测量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方法,以及运用体积和容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等基础知识,对测量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与联系、测量方法等尚不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测量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测量物体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2.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运用体积和容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4.对比教学法:突出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测量工具等。
2.学具:学生自带物品(如水杯、文具等)、测量工具等。
3.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水杯、文具等),引导学生关注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和容积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体积和容积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5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1.5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苏教版一、知识概述:1. 体积的概念在数学中,体积是指一个物体所占据的三维空间的大小。
通俗地讲,就是物体所包含的空间大小。
在三维几何中,常常用长度、宽度、高度三个维度来表示一个物体的大小,它的单位通常是立方米、立方分米等。
2. 容积的概念容积是指一个容器(例如:杯子、罐子、桶等),所能够容纳的物质的大小。
常用毫升、升为单位,1升相当于1000毫升。
3. 计算公式三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 长× 宽× 高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V=πr²h球体的体积公式为:V= (4/3)πr³二、学习目标:•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方法;•能够应用所学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区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不同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出问题: 以下两个问题你知道答案吗?•如果一瓶水的容积是500ml,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如果一个正方体箱子的体积为1m³,那么它容积最多可以装多少的绿豆呢?2.回答问题:这两个问题,你知道答案吗?可以想一想,跟旁边的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
2. 讲解新课1.讲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物品界定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方法,例如三棱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3.进行一些计算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通过试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2.鼓励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认识体积和容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认识体积和容积前言体积和容积在数学中是比较基础的概念,同时也是很实用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和容量等。
本文将从教案的角度来介绍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内容1.体积和容积的定义;2.用实例说明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方法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常见物体(如盒子、杯子、罐子等)的实例演示。
2. 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1.立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3.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通过举例,结合图形,讲解体积的计算方法;2.在黑板上绘制相应图形,让学生自己计算体积。
3. 容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1.体积和容积的关系;2.不规则物体的容积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给学生提供不规则物体的实例,让学生探究如何计算容积;2.让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关系的基础上,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黑板演示、实物演示、图示演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具体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体验计算体积和容积的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掌握如何应用。
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可以设计许多生活场景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还需重视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习题课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体积和容积的掌握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体积和容积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体积和容积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掌握测量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的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体积和容积的测量方法:排水法、直接测量法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区别,以及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模型、容器、量筒、水、尺子等。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体积和容积的定义,以及测量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体积和容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中心词:体积和容积分支:定义、测量方法、实验操作、案例分析作业设计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有关体积和容积的练习题。
实践作业:在家中找一个物体,测量其体积和容积,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体积和容积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
此教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并掌握测量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重点1. 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这两个概念虽然相似,但有着本质的区别。
体积是对物体本身的测量,而容积是对容器容纳能力的测量。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模型和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形象。
2. 体积和容积的测量方法:测量体积和容积有多种方法,如排水法、直接测量法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体积与容积(1)》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体积与容积(1)》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2.能用毫升和升表示物体的容量。
3.学会用尺子、量筒、立方体模型等工具测量物体的容积和体积。
4.能够根据所给的物体的容积和高度等计算物体的体积。
5.能够在生活中合理利用容积概念并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和容积以及如何用毫升和升表示物体的容量。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用尺子、量筒、立方体模型等工具测量物体的容积和体积,并能够在生活中合理利用容积概念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程PPT。
2.尺子、量筒、立方体模型等教具。
3.大纸张、彩笔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或模型,并让学生讨论这些物体大、小、高、矮、宽、薄等特征,引导学生对物体的大小感知,并通过导入新课,回顾和复习什么是立方体。
2. 新课讲解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两个概念2.学生自己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内学生可以讨论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3.引入毫升和升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容积的概念,并了解不同单位的换算4.引入尺子、量筒、立方体模型等工具,分别介绍学习的具体操作,让学生亲自实践3. 实践操作1.按小组分配,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刚学到的工具测量物体的容积和体积。
2.容积测量完成后,把结果如实填入彩笔准备好的表格中,共同交流讨论。
3.引导学生用测量到的容积和高度计算物体的体积。
4. 课堂总结1.总结和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2.完成今天的小测验,回顾学生的掌握情况3.针对学生的错误反馈并指导其改正。
五、家庭作业针对家庭作业,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使用容积概念进行计算,增强学生的内容体验。
六、板书设计1.课程图示: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与容积。
2.计量单位:毫升和升的换算。
3.实际操作:尺子、量筒、立方体模型的使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体积和容积的认识导学案

六 年级 数学(上)导学案 课题体积和容积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5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2、我能在积极动手操作,体会实验、观察、比较对于学习数学的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 习 过 程师生笔记 一、知识链接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看到老师带来这么多的瓶瓶罐罐,非常好奇,这是个好现象,因为好奇是学习和研究的动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份好奇心,通过合理猜想,操作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思考,并获取知识,学以致用。
新知探究探究一:1、准备三个同样大的水杯,1号杯子里盛满水,2号杯子里放一个小一点的石子,3号杯里放一个大一些的石子。
2、把1号杯子里的水倒入2号杯子里。
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3、把1号杯子里盛满水再倒入3号杯里,倒进几号杯里的水多一些?为什么?。
4、准备一个荔枝、一个桃子和一个苹果。
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子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的水占的空间大?。
5、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无论物体是大还是小,都占有一定的( ),大的物体占的( ),小的物体占的( )。
6、想一想:什么叫做体积?。
7、举两个物体比比它们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探究二:1、左边盒子里书的体积大一些;也可以说左边盒子的容积大一些。
右边盒子里书的体积大一些;也可以说右边盒子的 。
2、有一个泡沫箱,能装入与它体积相同的物体吗?为什么? 三、达标检测★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体积是指物体外部,容积是指物体内部,容积是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我的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积和容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学习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和单位,初步认识并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
数学思考。
3.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同一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在生活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
1.做实验用的杯子和不同的水果。
2.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若干。
一、预习方向标——“仙”人一步!
⒈阅读课本P 19页例6:
⑴第一组中,两只同样大的杯子,将左边杯子里的水倒进右边杯子中,因为桃子占去了一部分的 ,所以尽管两个杯子一样大,还是 了一些水。
我推理: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 。
⑵第二组中,两只同样大小的杯子中都放进了水果,但水果的 不一样,所以 号杯子倒进的水要多些,因为这只杯子里的荔枝比较 ,相反 号杯子倒进的水要少些,因为这只杯子里的桃子比较 。
我总结:物体都占有一定的 ,但所占 有 之分。
⑶第三组中,三只杯子同样大,但三种水果所占空间不一样,即
直 击
教材魂
所占空间> 所占空间> 所占空间反过来,现在将水果放入杯子中,水在杯中所占的空间也不一样,即号杯水所占空间> 号杯水所占空间> 号杯水所占空间我概括:物体所占的,叫做物体的体积。
我运用:电视机所占的空间就是电视机的,录音机所占的空间就是录音机的,飞机所占的空间就是飞机的。
相比较,的体积最大,的体积最小。
⒉阅读课本P20页例7:
因为两只书盒都是用来装书的,但左边书盒里书的体积比较,而右边里书的体积比较,所以左边书盒里书的积比较大,由此可以推理出左边书盒的积比较大。
我总结:容器容纳物体的积,就是这个容器的积。
二、与课堂同行——“圣”人一绝!
⒊用“体积”或“容积”填空:
⑴盛满一杯牛奶,杯子的就是牛奶的。
⑵装满沙子的沙坑,沙子的就是水坑的。
⑶酒杯装满酒,酒的就是酒杯的。
三、当日练兵场——“快”人一刻!
⒋这瓶可口可乐上标有“净含量250毫升”,这说明这瓶可口
可乐的是250毫升,而瓶子的容积要比250毫升
些,这是因为,而瓶子的体积要比250毫
升更些,这是因为瓶子有一定的。
我总结:同一个容器,它的积一定比它的积要大,这是因为做容器的材料本身就有一定的积。
四、挑战陈景润——“悠”进一步!
⒌⑴从外面量长、宽、高都一样的包装箱,它们的积一定是相等的。
如果所用材料的厚度也是一样的,那么它们的积也一定是相等的;但如果所用材料越厚,那么它们的积就越,如果所用材料越薄,那么它们的积就越。
⑵从里面量长、宽、高都一样的包装箱,它们的积一定是相等的。
如果所用材料的厚度也是一样的,那么它们的积也一定是相等的;但如果所用材料越厚,那么它们的积就越,如果所用材料越薄,那么它们的积就越。
⒍右图中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