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课堂实录》十

合集下载

《马说》余映潮 课堂实录

《马说》余映潮 课堂实录

精心整理《马说》课堂实录余映潮别出心裁读课文。

师:这节课学习《马说》。

《马说》的学习要求是四个字:(大屏幕显示)“诵读,积累”。

我想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给我听一下,让我来感受感受同学们是怎样读课文的,开始了。

(生齐读课文)师:《马说》表现的是深沉的感叹。

你们看作者笔下的马,它的遭遇是不幸的,因此我们要将对千里马的那种同情读出来。

那么如何读出那种情感呢?抓住两个字“语气”(大屏幕显示)。

我们第一步学习用句子内部的停顿来表达语气(大屏幕显示)。

拿起笔,听老师读,做上记号。

(师范读课文)师:体会到老师读的句中停顿没有?生:体会到了。

师:现在我们就来试一下,同学们自己朗读,大声点。

(生齐读)师:读快了,再来一遍。

(生再齐读)师:刚开始还可以,越往下就越快了。

特别是“呜呼”的前面,要停顿一下,食马者的那一种嘴脸和作者的愤慨不能连读,这些地方要注意。

“食(sì)马者”不是“食(shí)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也读“食(sì)”,不卷舌。

还有停顿的地方,“才———美———不外见”,才能和优劣显不出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况且想和一般的马相同都不可能。

我们第二步学习通过句中关键的词语来表达语气(大屏幕显示)。

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马说》里有一个很关键的词语,叫做“不”,你们数一下有多少个?生:?个。

师:朗读《马说》,就要把这?个“不”字读好,它表现了作者的不平,表现了千里马的遭遇,表现了作者的愤慨。

下面就在掌握停顿的基础上,通过读好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表达文章的语气。

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慢一点读,各读各的,要旁若无人地朗读。

好,开始。

(生朗读)师:有没有同学愿意把第一段读给我听一下?(一名学生读第一段)师:读得好!那么第三步咱们学习什么呢?通过句末的叹词──三个“也”字来体会文章的语气(大屏幕显示)。

听老师读。

(老师示读“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师:这里要读出惋惜的意味。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

窗体顶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余映潮师: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很古老的诗,诗的作者离我们很久远了。

诗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大家看屏幕(放投影),进入诗歌学习的《序曲》,一起读起来。

生(齐读):他是俄国诗人(1799—1837),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

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

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了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新课的导入简洁自然,通过由学生读作者介绍这种别致的形式引入,在全员参与的不经意状态下给了学生较多的信息)师:他就是——俄国诗人普希金。

我们学习这首诗,有这样几个任务,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乐章。

(投影)第一、诗歌吟诵;第二、自由背读;第三、抒发感受。

下面我就开始进行诗歌的诵读。

大家各自根据自己的感受读这首诗,老师听一下,开始了。

(生读诗)师:读得很流畅。

我们刚接触这篇课文就读成这个样子,很不错。

老师现在给大家指导一下。

这首诗中有一种旋律,那么旋律是什么呢?那就是作者把深沉的感情和明亮的感受交织在一起(范读)。

同学们再读起来。

(生读诗)师:好,读得很有味道。

我们再换一种方式。

这首诗是诗人在流放期间写给邻居小姑娘的题词。

什么是流放呢?就是当时俄国革命者被沙皇放逐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地方,与外界隔绝。

这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给邻居小姑娘的劝慰,也是谈心。

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可以用谈心的方式、说话的方式来读的。

比如说,我们可以这样读(示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同学们用这种方式试一下。

(生读诗)师:老师很高兴地看到,有些同学刚才读的时候还有形体语言,还有手势。

这首诗对你们的爷爷辈、父亲辈影响很大,在困难的时候常常成为他们的座右铭记在心里。

因此这首诗是可以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用鼓励自己的方式来读的。

那么下面我们就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来读。

(完整word版)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完整word版)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执教:余映潮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非常高兴和我的校友们一起上课。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年轻的诗,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首爱情诗。

作者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已经很古老了,是十九世纪写的,它曾经激动过多少人的心灵!我们今天上课的程序是四步。

课件显示:美美地听美美地品美美地说师:下面我们就开始听。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这次课上听三遍。

(课件显示)第一遍,整体感受.听诗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一)生:(静听)师:下面听第二遍。

这一遍听的要求是:理解诗中的形象(课件显示)。

“诗中的形象”,我简单地解说一下:它有一个术语,叫做意象。

意象最基本的解释是比喻。

你看,“我愿意是急流",“急流”就是比喻;“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小鱼”就是比喻。

好,听第二遍,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的。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二)生:(静听)师:下面咱们听第三遍。

这次听的要求是:进一步地感受诗中那种热烈的深情(课件显示)。

这次听的要求不同了,要边听边读,跟着画面,跟着配乐来读。

这次的朗读文件是下载的一位播音员的朗诵,比前两次的要读得好一些。

好,作好准备。

咱们听读、跟读。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三)生:(小声跟读)师:好,下面就由我们自己来朗读了。

读,也要读三遍,第一遍,读的要求是:整体把握,读准语音(课件显示)。

老师先示范第一段(范读第一段)。

读的时候语音要饱满、圆润,每一个字读出来都带有情感,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泛泛地读。

下面大家就开始自己读一遍。

生:(各自朗读)师:请看第二遍读的要求: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课件显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

怎么样理解这“聪慧”二字呢?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这就要注意节奏、停顿、快慢的问题。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课堂实录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课堂实录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散步》课堂实录闻名特级老师余映潮《漫步》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

师:可以上课了吗?(得到回应)课文打开,看一看屏幕。

这节课我们来看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精美的散文。

(读屏幕上的文字)(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漫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我们将通过这样三个环节来学习(投影):我们的阅读活动: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尝语言。

二、理解文意师:(读屏幕投影的文字)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滋味。

同学思量,完成活动。

师:可以沟通了吗?(得到回应)你的标题是什么?说明理由。

生1:我拟的标题是:囫囵世界的重量。

课文第八小节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认真,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囫囵世界”,重量指的是我背上的母亲和妻子背上的儿子,一家四口,虽然很小,但在和妻子的心里,却是囫囵世界,可见浓浓的亲情。

师:拟得很好,你扣住了结尾,很有哲理的结尾。

生2:我拟的标题是:生活之美。

本文通过一家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家庭之间的亲情和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

师:是呀,家庭生活的眨眼之美。

漫步的生活细节,渗透出亲情,他们的生活是和谐的、美妙的。

生3:我拟的标题是:小路亲情。

一家人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敬重母亲,母亲疼爱孙子,体现了尊老爱幼,表现了一家人的和谐、相互体谅、相互体贴。

师:你抓住了小路,抓住祖母对孙子的呵护,可见也是有感而发,很故意味。

生4:我的题目是:亲情。

整篇文章就在写亲情,写相互体贴、关爱的亲情之美,我这个题目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师:写亲情、家庭生活、中年人的责任,亲情拟得很好,你读出了那种意味。

生5:我拟的标题是:情满小路。

本文有质朴的语言、有浓浓的情谊,有一家人的配合,小路上洒下了浓浓的情谊。

师:多有情味的标题,慈爱的母亲,乖巧的儿子,一起走向阳光,走向池塘。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

余映潮课堂实录22篇(总1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目录
1、《我的叔叔于勒》
2、《云南的歌会》
3、《说屏》
4、《记承天寺夜游》
5、《狼》
6、《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口技》
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9、《济南的冬天》
10、《孔乙己》的教学设计
11、《泥人张》
12、《刷子李》
13、《散步》
14、《顶碗少年》
15、《夏天也是好天气》
16、《邹忌讽齐王纳谏》
17、《我愿意是激流》
18、《紫藤萝瀑布》
19、《鹤群翔空》
20、《背影》
21、《夏》
22、《行路难》
23、余映潮点评《湖心亭看雪》教学
24、余映潮点评《老王》教学
25、余映潮谈小说教学艺术
1、《我的叔叔于勒》
师:今天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请同学们读作家作品简介。

屏幕显示莫泊桑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作家。

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生朗读)师:《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写亲情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的文章,是一篇写金钱与人的关系的文章。

这是一篇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余映潮《三峡》(八上10课)教学实录2024新版

余映潮《三峡》(八上10课)教学实录2024新版
预习,了解 三峡的相关知识,为课堂 学习做好准备。
精读指导
指导学生精读文本,理解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 深层含义。
略读指导
指导学生通过略读,快速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 构。
写作训练与提升
仿写训练
选取文章中典型的段落或句子,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学
生的写作能力。
“春冬之时……良多 趣味”
此段写春冬季节的三峡景色。作者运 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的静景,再写“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相宜, 相映成趣。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的 描写,“清荣峻茂”和“高猿长啸”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三峡的美景之中 。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
骈散结合
文章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既有整齐划一的骈句,又有灵活多变的散句,使语言 既具有韵律美,又富有变化。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 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 主题和内涵。
写作法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任 务,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精巧的布局
文章以三峡为描写对象,按空间 顺序进行布局,先总写三峡概貌 ,再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水流之疾;“高猿长啸”运 用拟人手法写出猿猴的哀鸣声,渲染了三峡秋天悲凉肃杀的气氛。
PART 03
知识点与技能训练
REPORTING
知识点梳理与归纳
1 2 3
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学生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 出色,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和中心思想,对文章中的重点句 子和段落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余映潮课堂实录

余映潮课堂实录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实录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他在幻灯片上将教学的几个阶段设为: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尾声。

用交响乐的结构来定义教学环节,非常精妙。

请看我记录的课堂实录:老师:咱们今天来学习一个大诗人的短诗。

一、序曲(幻灯)学生读:1他是俄国……诗人;2他一生创作了近800首诗歌;3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5他就是诗人——普希金。

二、老师谈读诗体会:14岁时读、17岁时读、现在读,每个阶段的感受不一样。

三、(幻灯)第一乐章。

1.诗歌吟诵2.自由背读3.抒发情感四、老师说朗读技巧。

学生读一遍,老师指导,学生再读。

这首诗是作者给邻居家小女孩(她全家遭流放)写的临别赠言。

是劝慰式的。

一种读法用说话的方式;另一种用心独白的方式;还有一种读法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悄悄地说。

老师读一遍,学生读。

五、自由背读。

六、齐背:读完诗题后,要说朗诵者:×××;男生读深沉的,女生读亮丽的,最后合读。

七、静静地思考:抒发感受。

你作为一个少年,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告诉你一个方法:拿起笔写一个关键词,你发言就由这个关键词来引导。

刚才读的同学倾诉一下,你有什么感受?八、交流。

学生:相信生活的美丽;学生:开心地面对;学生:安慰自己,相信未来的美好;学生:勇敢地走出有阴霾的天空;学生:坦诚面对;学生:用自己的手抚平心灵的悲伤;学生:相信自己会长大;学生:痛苦是暂时的。

九、理解“欺骗”的含义:生活打击了你,你不能改变现实。

十、(幻灯)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要乐观坚强。

十一、比较有艺术地读:男生深沉,女生亮丽,最后两句男女合诵。

十二、(幻灯)第二乐章:宫玺的诗《假如你欺骗了生活》1.自由朗读。

2.话题议论:你认为诗歌中哪个词的含义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十三、学生说:诚实、无愧、无憾、一步一个脚印、欺骗与诚实对比……无憾地付出,无憾地收获。

(幻灯)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要诚实踏实。

余映潮老师《爱莲花说》课堂实录

余映潮老师《爱莲花说》课堂实录

余映潮老师《爱莲花说》课堂实录本文记录了余映潮老师在《爱莲花说》课堂上的实际教学情况。

余映潮老师以其独到的观点和深厚的学术功底,生动有趣地讲
解了《爱莲花说》这篇名著。

他首先介绍了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潘荣胜的生平,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

接着,余老师详细解读了《爱莲花说》的内容和思想内涵,通过对
文本逐句解读,他让学生们深入理解了其中的美学观点和哲学思考。

在课堂中,余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引
发了热烈的讨论。

他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并耐心解
答他们的问题。

他还通过丰富的例子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将《爱
莲花说》与其他经典作品进行对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余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他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维,让他们在理解《爱莲
花说》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这堂《爱莲花说》课,学生们不仅对这篇作品有了更深入
的理解,也培养了对文学和文化的鉴赏能力。

他们对余映潮老师的
教学方法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这是一堂难忘的文
学课。

总的来说,余映潮老师在《爱莲花说》课堂上的教学表现出色。

他的引导性教学方法和幽默风趣的讲解赢得了学生们的赞赏,使他
们在愉快研究的同时,获得了知识的启发。

以上是我对余映潮老师《爱莲花说》课堂实录的简要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映潮老师课堂实录》(十三)
《散步》
师:大家看一看屏幕,一起读一下。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美文,一篇很美的很精致的散文。

我们有三项阅读活动,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我们开始第一项阅读活动,“理解文意”。

(大屏幕显示)建议你这样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标题能够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一。

(生阅读。

老师相机点拨。

)
师:好,你试一下,答两个层次的内容:你的标题是什么,然后说明理由,开始吧。

生1:我的标题是——这一个世界的分量。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量”就是“我”背上的母亲和“她”背上的儿子,就说明四口之家虽然很小,但在作者心中就是整个世界。

所以要用“这一个世界的分量”
师:真好,这一个世界的分量!她扣住了结尾,扣住了有哲理的议论与感悟。

分量,就是老、少、壮这三代。

生2:我取的题目是:生活之美。

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个家庭之间的亲情,文章中不断体现着家人之间浓厚的亲情,而且这个题目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似我觉得“生活之美”这个题目确实很好。

……
生7:我拟的标题是“延续生命”,这篇散文写了一家四口三代人在小路上散步,这就是三代人生命的延续,而且走在小路上,可以走得很远很远,有待续的感觉。

师:对。

我觉得你这个标题也很好。

我们来看文章。

写生命是传承的,“我”作为中年人,有很重要的义务。

要呵护小的,善待老的,而且他在课文里面穿插了对生命的感受——春天来啦,新绿铺展开了,这都使我们想到了生命,很好啊!下面来看老师给拟的一些标题。

“三代同行”,这是最质朴的一个标题了。

还有“幸福的家庭”,这也是很直白的。

“亲情无边”“分歧”“大路…”“小路”“责任”“背起整个世界”,还有“春意”。

这个题目就如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有点双关的意味,春天来了,春天是有意味的,那么我们这个家庭也有春意。

还有“呵护”“生命”“小事情深”“选择”“温馨瞬间”等等。

你们看,我们就这样理解了文意,但是话说回来,要说本文的标题呢,还是“散步”好。

它简明准确,有情味,有情致,还有画面感,有故事味,所以这一个课文标题是拟得特别漂亮的。

好,这一个环节我们就进行到这儿。

下面我们进入“朗读课文”。

师:老师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第一步:你就是作者,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因此这个时候的朗读应该是带点微笑,好像在欣赏《散步》,欣赏我自己写的《散步》,我要朗读它,修改它——作者在修改自己的文章。

好吧,按照老师的建议,各自开始用中速大声地、深情地朗读,开始。

(学生按老师要求开始专心地、深情地朗读)
师:好,再来读。

(大屏幕显示)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角色都集中在波澜里面,哪里是波澜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这个故事就开始了,到“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中间这一部分就是故事中的波澜。

好,开始吧,你就是这几个角色,孩子是孩子的语调,“我”是“我”伪语调,妈妈是妈妈的语调。

好,开始读起来!
(学生按教师要求读起来)
师:好,再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大屏幕显示)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

(学生按老师要求读起来)
师:好吧,哪几位给咱们作示范朗读?请你来!
(一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读得好,有那么一种淡淡的意味。

谢谢。

老师提一点改进的意见,就是把有些地方的重音稍微地加强一点。

哪位同学再来?你来!
(另一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读得好,读出了一点诗味。

特别是“整个世界”体会得很好,她没有高声地读,这叫举重若轻。

这个地方是很重要,但是读得意味深长,挺好的。

你再来读。

(第三个学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嗯,很好。

她进入了一种情境,用全部的感受在读文章。

她的几个重音处理得比较好。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注意“我们在阳光下”中的“阳光”两个字要带有一种意味:走向美好。

两个“蹲”字,要稍微地重一点。

还有,第三个同学在“但”字那里停顿了一下,非常好!“很”字要拖一点。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意味就出来了。

中速、深情,声音不要太高扬,读起来。

(学生一起用中速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师:读得好。

我们现在再来回味一下,要说这篇文章的朗读,要注意这样一些感觉:速度感。

情节感,重音感,意味感——这样的写景、写事、写人抒情的文章,它的结尾往往是含有深刻的意味的。

读它们的最后一段,就要特别地把握好。

(大屏幕显示)建议大家这样来品味语言一一
以“字、词、句、段对任务的表现”为话题,自选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

师:看例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你们看老师对这句话的品味:“散步”紧紧扣题,全句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

另外一个角度:全句
很有意味,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现在的写法,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

还可以品味,“我”这个字摆的地方非常重要。

把“我”放在前面,就表现出“我”的一种责任感,且与后面“我”起的作用是相呼应的。

还可以看,这个句子的句式很美,是一个倒过来的句子。

这样写很庄重。

表现了“散步”这件事在“我”心中很重要。

你看。

这个句子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品味。

大家就选一个地方,比如说“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这个“摸摸”就是表现人物的。

有很多这样的地方。

找一找。

(学生品味,寻找,相互交流)
师:把你的讲解讲给大家听。

生1:第5小节最后一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表现了儿子很活泼、天真,家庭很幸福、温馨。

师:对,一个小小阳光少年,而且句式也很美,生活的语言,原汁原味的语言。

生2:第4小节最后一句,这一句是作者的感慨,感到了春意,同时希望母亲的生命像春天的万物一样生机盎然。

师:生命,在文章中很重要,通过景色描写的亮丽,表达作者的愉悦,也暗含着对母亲身体健康的祝愿。

生3:我找的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里两个“背”和两个“蹲”写出了一家人的尊老爱幼,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使命感,表现了“我”和妻子都有一种责任心;同时也强化了亲情。

师:真是蹲得坚如磐石,背起的是生命的昨天和今天,一“蹲”一“背”,构成了一幅美好的充满亲情的画面。

生4:“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主意了:‘还是走小路吧。

’”母亲开始没听从是因为非常喜欢小孙儿。

这句话中的“摸”表现了对孙子的疼爱。

“吧”表明有商量的余地,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的温暖。

师:这位老人很温柔,对小孩子非常的关爱,这个细节很有意思。

生5:“一霎时,我感到责任的重大。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一家人负有很大的责任,那就是让全家人都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师:是啊,对中年人来讲,沉重的责任必须背负。

亲情、责任感在文中表现得很好,两个成熟的生命就要呵护下一代。

善待上一代。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人事景情,意味深长,表现人物“我”的情愫,读起来很舒服.很甜美。

说到这篇文章语言的欣赏,我们可重点关注“句子”。

要品味它们的造型美、用词美、情趣美、意蕴美,要感受到它们对我们心灵的熏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