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温度与气温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PPT课件(3)[精选]
![教科小学科学四上《1.3、温度与气温》PPT课件(3)[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20e78951eb91a37f0115c40.png)
4、读数时,视线 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让老师 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
记录 测得的气平跟 地点 。
走廊上 室内外 温度的比较
2、哪一个温度能够 反应 当地 的气温?
日气温变更 折线统计图
时刻 :
年月日
4、读数时,视线 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你能从图中察觉 什么有价值 的信息?
有 价 值
你 能 从 图
的 信 息 ?
中 察 觉 什 么
气温数据柱形统计图
凌晨 傍晚
上午 深夜 下午
什么时刻 气温最高?什么时刻 气温最低?
一天中气温的变更 有什么法那么 吗?
阳光下
大年夜 树 旁
1、室内外 的温度一样吗?哪儿的温度高?
2、哪一个温度能够 反应 当地 的气温?
室外阴凉通风 处的温度更能反应 当地 的气温。
一致 地点 差别 时刻 气温的 测量
地点 :〔
〕
测量时间 清晨 上午 中午 气温℃
下午
傍晚
32℃ 28 ℃ 23℃
年9月15日
33 ℃
28 ℃
日气温变更 折线统计图
教室里 走廊上 阳光下 大树旁
气温℃
1、测量 室内温度。让老师 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 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
2、测量 室外温度。每组抉择 室外差别 的地点 测量 气温。记录 测得的气平跟 地点 。
课堂 里
让老师 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
2、测量 室外温度。
1、测量 室内温度。
每组抉择 室外别 的地点 测量 气温。
1、测量 室内温度。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第一章:气温概述1.1 气温的概念1.2 气温的计量单位1.3 气温的重要性第二章:气温的测量2.1 气温测量的方法2.2 气温计的使用2.3 气温测量的注意事项第三章:气温的变化原因3.1 纬度的影响3.2 海陆分布的影响3.3 地形的影响3.4 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第四章:气温的分布规律4.1 纬度带划分与气温分布4.2 海陆分布与气温分布4.3 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4.4 人类活动对气温分布的影响第五章:气温与生活5.1 气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5.2 气温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5.3 气温与节能减排5.4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第六章: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6.1 历史气温变化概述6.2 现代气温变化的特点6.3 全球变暖的证据6.4 未来气温变化的预测第七章:气候变化的影响7.1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2 冰川融化与海平面上升7.3 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7.4 农业生产的变动第八章:气候系统中的其他因素8.1 大气环流的作用8.2 海洋温度变化的影响8.3 地球辐射平衡8.4 碳循环与温室效应第九章: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9.1 国际合作与协议9.2 国家政策与法规9.3 科技创新与应用9.4 公众参与与教育第十章:气温变化的教育与传播10.1 气候变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0.2 气候变化教育的方法与策略10.3 气候变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10.4 提高公众气候变化意识的实践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气温的概念与测量补充说明:气温是大气中温度的一种表现,通常使用摄氏度(°C)作为计量单位。
测量气温的工具主要有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等。
在不同环境下,测量气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
重点二:气温的变化原因补充说明:纬度是影响全球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
海陆分布、地形以及人类活动也会对局部地区的气温产生影响。
例如,海洋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山区气温变化较大,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会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进而影响气温。
1.3温度和气温

2、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气象工作者把温 度计放在百叶箱 里面,测当地的 气温。 说一说放在百叶 箱里面有什么好 处?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的测量
地点:(
测量时间 气温℃ 清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
傍晚
日气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 现在教室的温度是多少呢?
• 教室外面又是多少温度?
• 会比教室内温度高吗? • 教室外不同的地方温度会相同吗? • 请你猜一猜。
活动一: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1、先测量教室的温度,将测量结果 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测量室内温度,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分钟, 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
2、测室外的温度,我们测量走廊 上的温度。
3、温度与气温
温度对大气的影响很大,是天 气日历中重要的数据。通过观察和 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 知道当地的气温。
温度计的知识
温 度 计 的 构 造
玻璃管
刻度 液面
水结冰的 温度
液泡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待温度计中的液面高度不再 变化才能进行 2、并且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落体 3、人的视线要跟液柱面相平
气温数据柱形统计图
清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总结
• 我们认识了温度计,知道怎么用温度计测气温
•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温度不同,室外通风阴凉出
最能代表当地的气温
• 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的温度不同,一天中傍晚到
凌晨之间温度最低,中午温度最高
教学反思认识气温计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认识气温计的重要性1.1气温计的定义和作用1.2气温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气温计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1.4观察气温计读数的技巧二、教学反思在气温计教学中的应用2.1教学反思的概念和特点2.2教学反思在气温计教学中的意义2.3教学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影响2.4教学反思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2.5教学反思对教师自身发展的促进三、改善气温计教学效果的方法3.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实验3.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3.3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3.4强化学生对气温计读数的理解和运用3.5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实践四、教学反思认识气温计的实践案例4.1案例一: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气温计使用4.2案例二:设计有趣的实验实践活动4.3案例三:启发学生运用气温计解决实际问题4.4案例四:学生参与教学反思的班级讨论4.5案例五:充分发挥教师的咨询与引导作用五、对教学反思认识气温计的总结5.1教学反思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改善5.2教学反思在气温计教学中的应用潜力5.3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5.4教学反思认识气温计的启示和反思5.5展望教学反思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总结:本文围绕教学反思认识气温计展开,通过对气温计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在气温计教学中的应用、改善教学效果的方法、教学反思认识气温计的实践案例等方面的分析和阐述,说明了教学反思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并展望了教学反思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教师通过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更好地认识气温计,并运用教学反思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
引言概述: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教学工具的使用问题,其中气温计是一个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
本文将从认识气温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实际应用、问题分析和教学反思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气温计。
土壤温度和气温对照表

土壤温度和气温对照表答案:地温10℃的话,气温在11-12℃之间。
气温与(10CM)地温没有绝对的换算公式的,各月平均气温均低于平均地温,全年平均低1.3℃,其中如果以1、4、7、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的话,分别如下:气温地温1月: 2.3 3.54月:13.7 14.67月:26.9 27.910月:16.8 18.2相差最小在3月0.8℃,最大在9月,相差2.0℃。
亦即地温10℃的话,气温在11~12℃之间。
延伸:土壤温度和气温的关系•土壤温度是指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温度,而气温是地面上的空气温度。
土壤温度受气温的影响,但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土壤温度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表层土壤温度变化较大,而深层土壤温度变化较小。
全年来看,表层土壤温度高于气温,而深层土壤温度低于气温。
•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变化不同,表层土壤温度日较差最大,随着深度增加,温度日较差逐渐减小,40厘米以下基本无昼夜变化。
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日变化:土壤温度随太阳辐射的昼夜变化而变化,表层土壤温度在午后达到最高值,日出前达到最低值。
•季节变化:夏季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下降,冬季则上升。
表层土壤温度在夏季高于气温,冬季低于气温。
•垂直变化:土壤深度每增加10厘米,温度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时间落后2.5~3.5小时。
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土壤热量的主要来源,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
•地形:地形影响太阳辐射的接收和热量的传导,从而影响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和耕作条件:土壤水分和耕作条件影响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进而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
•天气和作物覆盖:天气和作物覆盖会影响地表温度,进而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气候变化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一些重要方面。
一、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温度的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形态结构和生殖能力。
1.1 温度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
例如,高温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会增加,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光合机构的损伤,进而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
而低温下植物的生理代谢速度会降低,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物质合成和生长发育。
1.2 温度对植物生长速度与形态结构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结构有直接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使其根系生长更加强壮,茎叶生长更加旺盛。
而高温或低温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受到限制,生长形态会出现异常。
例如,高温下的植物可能会出现茎脆弱、叶片变小和失水等现象。
1.3 温度对植物生殖能力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的生殖能力也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植物花序的形成与开花,有利于花粉的传播与受精。
但高温或低温都可能对植物的花部结构与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植物生殖能力下降,甚至无法正常进行繁殖。
二、降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降水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来源。
降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与根系吸水能力,进而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2.1 降水对植物的生理代谢的影响适宜的降水量有利于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
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转运,维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等。
而干旱的环境将限制植物的生理代谢,导致养分吸收不足、渗透压的调节失调等问题。
2.2 降水对植物根系吸水能力的影响降水的变化还会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与吸水能力。
充足的降水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与扩展,增强其吸收水分与养分的能力。
【气候】秋天的气温变化:了解秋季的天气特点

【气候】秋天的气温变化:了解秋季的天气特点引言秋天是一年中气候变化最明显的季节之一。
在这个时候,我们经历着从炎热的夏季到寒冷的冬季的过渡期。
秋天的气温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秋季的天气特点对我们做好防护和适应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秋天气候的特点和气温变化,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季节。
1. 秋天的气温变化秋天的气温变化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从炎热的夏季过度到寒冷的冬季。
秋季的气温通常表现为一种波动,早晚较冷,白天较暖,但整体上会逐渐凉爽。
1.1 温度逐渐下降随着秋天的到来,温度开始逐渐下降。
夏季的酷热天气逐渐消散,凉爽的空气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白天的最高温度逐渐降低,晚上的最低温度也逐渐下降。
这种温度的逐渐下降给人们带来一种宜人的凉爽感觉,也使得秋天成为了户外活动的最佳季节之一。
1.2 波动的气温与其他季节相比,秋季的气温波动较为明显。
一天之内的气温通常会出现较大的范围波动。
早晨和晚上的气温可能会相对较低,而中午的气温可能会相对较高。
这种波动性使得秋季的气候变化更加多样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带来了一些挑战。
1.3 冷空气的影响秋天的气温变化常常受到冷空气的影响。
冷空气从北方或西方吹来,使得气温骤降和天气变冷。
冷空气通常会带来阵雨、下降与降水、阴天和多云。
这种冷空气的影响也增加了秋天气温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2. 秋季气温变化的原因了解秋天气温变化背后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季节的特点。
秋季气温变化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2.1 太阳辐射的变化秋季的气温变化与太阳辐射的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直射的位置逐渐向南方偏移。
这导致了太阳辐射的减弱,进而影响了地球表面的温度。
由于太阳直射位置的改变,秋季的太阳辐射较夏季减少,这是秋季气温逐渐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大陆与海洋的影响大陆和海洋对秋季气温变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陆与海洋的温度变化速度不同,也导致了气温的差异。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全册实验一览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全册实验一览表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四年级上册序号章节实验名称主要器材分组1 1.3 温度与气温温度计√2 1.4 制作风向标吸管、剪刀、硬纸板、大头针、带橡皮的铅笔√3 1.5 制作雨量器直通透明杯子、透明胶带、标有刻度的纸条√4 2.1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食盐、面粉、清水、玻璃杯、沙子、药匙、搅拌棒√5 2.1 过滤食盐、沙、面粉的混合物烧杯、玻璃棒、药匙、高锰酸钾√6 2.2 高锰酸钾的溶解药匙、烧杯、水√7 2.3 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胶水(或洗发水)、玻璃杯、搅拌棒、水√8 2.3 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醋、酒精、食用油、试管、试管架√9 2.4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食盐、小苏打、玻璃杯、水、搅拌棒√10 2.4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汽水(或苏打水)、注射器、橡皮塞√11 2.5 溶解的快与慢食盐、玻璃杯、量筒、搅拌棒、热水(6℃)、冷水、水果糖√12 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量筒、天平、药搅拌棒、食盐、记录单、水√13 2.7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浓盐水、烧杯、水、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14 3.1 听听声音大音叉、小音叉√15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大铁钉、中铁钉、小铁钉、泡沫架√16 3.3 声音的变化小鼓、钢尺、橡皮筋、水槽、音叉、清水√17 3.4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钢尺、塑料尺、玻璃杯(或广口瓶)、水、木棒√18 3.5 声音的传播塑料尺√19 3.5 闹钟铃声在玻璃罩中的传播玻璃罩、闹钟、真空抽气机√20 3.6 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气球皮(或薄橡胶)、口杯、橡皮筋、细沙、碎纸屑√21 3.7 控制物体发声塑料罐、豆子,纸√22 4.3 测量心跳和呼吸喇叭筒、软管、表、肺活量检测仪√23 4.4 体验心脏的工作洗耳球、水、烧杯√24 4.5 人体的消化器官塑料袋、水、小块馒头、煮熟的蔬菜、塑料管、煮熟的米饭粒√以下是四年级上册的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一览表,共有24个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室里
阳光下
室内外温 度的比较
走廊上
大树旁
1、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 2、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气温的变化
日气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清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1.什么时间的气温最高? 2.什么时间的气温最低?
午后两点 日出前后
• 1.绘制一张“日气温变化折线统计 图”。 • 2.继续记录“日期-气温柱状图”。 • 3.准备下节课的材料: 一把剪刀
气温
1. 什么是气温? 答:大气的冷热程度。 2. 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
答: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测定气温的工具是? 温度计
气温的单位是? 摄氏度 °C 怎样观测气温? 百叶箱
气温和 液面
液泡
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1、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
2、温度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室内外温度记录表
时间: 年 月 日
测量点 气温℃
教室里
走廊上
阳光下
大树旁
1、测量室内温度。让学生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 前)两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
2、测量室外温度。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 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