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环境2[1]
绪论、噪声

(2) 在传播路径上降低噪声
①在总图设计时应按照“闹静分开”的原则 对强噪声源的位置合理地布置。
将高噪声车间与办公室、宿舍分开。 在车间内部,把高噪声的机器与其他机器 设备隔离开来,尽可能集中布置,便于采 取局部隔离措施。 利用噪声在传播中的自然衰减作用,减少 噪声的污染面。
(2)声压级 声压级常用Lp表示,定义为:
p2 p L p 10 lg 2 20 lg p0 p0
式中:Lp——声压级,dB; p——声压,Pa; p0——基准声压。 在空气中规定p0为2×10-5Pa,该值是正常青 年人耳朵刚能听到的1000Hz纯音的声压值。
(3)声强级 声 强级常用 LI 表示,定义为:
环境物理学
环境热学 环境光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绪论 噪声污染控制 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第4章
第5章
电磁辐射污染及其控制措施
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
第6章
第7章
环境热污染及其控制
环境光污染及其控制
第8章
污染物的物理性传播
第1章 绪论 物理性污染控制与环境物理学
§1 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性污染
作业
1、已知鼓风机声功率级为140dB,视为点声 源,求离鼓风机分别为5m、10m、100m处 的声压级。
2、测得离点声源5m处的声压级LP=75dB,求 该点声源的声功率。
3、声压级计算原理和方法
(1)分贝相加 ①声强级与声功率级相加 声能量(声强、声功率)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 源的声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W1+W2。而两个 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声强I总=I1+I2。 I I W1 W2 LI 10 lg 1 2 Lw 10 lg I0 W0 ②声压级相加 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a.公式计算:
物理常考简答题总结

绪论物理环境概论1.简述人类活动累加对环境和人类自身的伤害。
2.概述人居、营建活动的耗能、排废及对环境的影响。
3.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引起的城市物理环境变化。
4.举例说明物理环境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相互影响。
5.依自己的感受和了解,概述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与人居身心健康的关系。
6.概要分析物理环境诸因素的刺激作用及优化目标。
7.概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作在优化物理环境品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热工学1.1 室内外热环境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5.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7.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主要有哪些?8.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对设计有何要求?9.何谓城市气候?其成因主要有哪些?城市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10.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11.城市区域内微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1.2 建筑的传热与传湿1.传热有哪几种方式?各自的机理是什么?2.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试列举一些建筑材料的例子说明。
3.对流换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值与哪些因素有关?通常在工程中如何取值?4.辐射换热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平均角系数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各自受哪些因素影响?5.何谓稳定传热状态?稳定传热状态有些什么特征?6.试分析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特性,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如何应用封闭空气间层?8.在稳定传热状态下,为减少围护结构热损失,可采取哪些建筑措施?各自的机理是什么?9.在简谐热作用下,半无限厚物体的传热有哪些特征?10.围护结构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Y与材料蓄热系数S有何异同之处?各适用什么情况?13.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相对湿度能够反映空气的干湿程度,而绝对湿度不能?14.露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结露现象,并解释。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评价_幼儿游戏与指导_[共3页]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评价_幼儿游戏与指导_[共3页]](https://img.taocdn.com/s3/m/9c45da9de45c3b3566ec8b04.png)
063 第三章 -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二、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评价对幼儿园游戏环境进行评价,是反思游戏环境创设是否适宜、提高游戏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在评价游戏环境的过程中,对游戏环境不断进行改进以满足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的需要,使幼儿能在更加适宜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游戏。
在评价游戏环境时,可以从评价游戏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入手,评价指标要尽可能详细、具体,便于操作。
(一)幼儿游戏的物理环境的评价1.对室内游戏环境的评价对幼儿园室内游戏环境的评价,主要是对室内游戏区角的环境进行评价,一般可以从游戏区的空间、游戏区之间的间隔、游戏区的适宜性、游戏区的管理、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游戏材料的摆放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我国很多幼儿园越来越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会制定班级游戏环境创设评价表,定期利用评价表来对班级教师的室内游戏环境创设水平进行评价,并把考核成绩作为教师业务能力考核的一部分,以督促教师为幼儿创设出更好的游戏环境。
表3-1就列出了主要的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教师可利用该表来进行室内游戏环境创设的评价。
表3-1 室内游戏区环境评价表(在每项相应位置打“√”)班级: 幼儿人数: 评价时间: 评价者: 评价等级序号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 (5分) 较符合 (3分) 不符合(0分)1 游戏区的空间位置游戏区位置设置合理,环境温馨,采光好2 游戏区空间密度 根据室内空间大小设置游戏区,空间密度适宜,游戏区数量一般在4~7个之间3 游戏区之间的间隔游戏区之间有明显的间隔物,且间隔物高度恰当(应低于多数儿童的水平视线)4 游戏区的适宜性 游戏区的整体环境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游戏材料适合该年龄幼儿5 游戏区的管理 游戏区有进区卡、区角标识及区域活动规则示意图6 游戏材料的投放 材料分类摆放在玩具架上,使孩子能独立取放和使用,并考虑到不同能力幼儿的操作水平分层次投放材料7 游戏材料的种类 游戏材料数量充足,种类多样,一个游戏区至少有3种及以上材料8 游戏材料的选择 游戏材料安全、耐用,既有成品玩具又有自制玩具或天然游戏材料9 总分。
室内物理环境

室内设计中环境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方法1431306106 姜正烨指导教师杨志华摘要室内物理环境,顾名思义、其主要内容包括有室内空气的冷热、室内的采光照明、室内吸声隔声(概括为热、光、声)等室内物理现象以及物理条件所形成的室内环境。
这些物理现象和条件所形成的室内物理环境,是室内人体生理系统所能直接感受的,同时也密切影响着人的心理感受,所以室内物理环境是室内设计者所关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质量、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物理环境一般是指室内、外空间的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现今已夸大包括电磁辐射环境、水环境和空气品质。
物理环境是人们生存环境基本要求的组成部分,自人类祖先构筑洞穴,庇护所开始,“庇护”的基本功能就是抵御恶劣的自然气候和对自然光、自然风等的利用,当然还要防止食肉动物袭击。
随着时代发展,增加了对人为噪声环境和人为电磁辐射环境的防护要求,并且要优化物理环境设计。
1室内热环境与设计1.1室内热环境基本知识在原始社会,人类利用岩石、木材、兽皮等材料构筑各种掩体,庇护所,抵挡恶劣天气和野兽的威胁;现今人们利用以自然资源加工的各种材料,结合自然气候因素创造增进身心健康,有利于高效工作、学习的室内空间热环境。
室内热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环境,包括建筑空间热环境和城市区域热环境。
1.2 实例分析如图1.1为此前室内设计中一案例,其客厅与阳台相连,考虑到其客厅处于西北角,加上四周为承重墙,热辐射较差,便将与其相连的阳台做成全玻璃阳台。
波长在200-2800nm范围内的太阳辐射能够透过玻璃,其中380-78nm范围属于可见光部分,约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44%,而波长大于780nm的红外线部分约占53%,其余为紫外线部分。
建筑热工种把波长小于3000nm的辐射称为短波辐射,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波长大于3000nm的辐射则称为长波辐射,一般围护结构表面的辐射即属于长波辐射。
玻璃的一种重要特性是不能透过低温热源所放射的长波辐射,而对太阳辐射则有较强的透过性能,太阳辐射可以透过玻璃进入室内。
建筑物理复习整理[1]
![建筑物理复习整理[1]](https://img.taocdn.com/s3/m/607d724bfe4733687e21aa62.png)
绿色建筑: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追求实现的目标。
尽量利用自然条件,与自然和谐的设计策略,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排废,运用适宜的工程技术创造现在社会的人居环境品质。
物理环境: 是指在城市区域范围或建筑物室内空间,由热(包括温度,湿度),光,声,空气(流速,气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与人们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环境条件(品质)。
热岛效应:由于城市的人为热及下垫面向地面附近大气层散发热量比郊区多,气温也比郊区高,且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降低影响:热岛范围内的空气易于对流吻合,但其上不的大气则显稳状态而不扩散,就像盖子一样,使发生在热岛内的各种气体污染物质都被围闭在热岛之中,因此,热岛效应对大范围的空气污染有很大影响。
由于热岛的产生,为改善热舒适对制冷,供热的需求出现了明显区别,也直接影响建筑物耗能城市物理环境变化浅析:热环境,光环境(玻璃幕墙,靡虹灯),声环境,空气环境--------------------------------------------------------1.1章室内外热环境---------------------------------------------------------1建筑热环境:是研究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的热舒适问题,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改善建筑热环境,满足人们对热舒适要求,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2室外热环境:即室外气候,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湿物理因素的总称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首要因素3室内热环境:主要由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及壁面热辐射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室内微气候。
4热舒适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与向环境散发的热量相等,即保持人体的热平衡。
Δq= qm ±qc ±qr –qw W / m ²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蒸发必须使Δq=0 ,即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热量正好与人体在所处环境的热交换量处于平衡状态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 %~30 %,辐射散热量占45 %~50 %,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 %时,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能达到这种适宜比例的环境就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5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室外气候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6室外气候:太阳辐射,气温,空气温度,风,降水7空气湿度:指大气湿润程度绝对湿度:是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2、物理性污染与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是有害物质和生物输入环境.或者是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超过正常含量所致.而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电磁辐射等在环境中是永远存在的,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或异常.3、物理性污染与化学性、生物性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物理性污染一般是局部性的,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即消失.4、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评价和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和监测(4)物理性污染的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和技术.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噪声的定义:(心理学上)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物理学上)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2、噪声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3、简述噪声的特点.答:(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4)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的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4、听阈迁移(听觉疲劳):耳鸣持续时间不长,只要在安静的环境里停一段时间,听觉就会恢复原状.5、噪声性耳聋: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内耳听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听觉疲劳就会固定下来,造成听力损失,成为永久性的听阈迁移.6、暴振性耳聋:高强噪声(超过140dB)使得内耳骨膜破裂,导致双耳完全失聪,成为永久性耳聋.7、噪声的危害:(1)噪声对听力的影响;(2)噪声诱发疾病;(3)噪声妨碍语言交谈和通讯联络;(4)噪声对睡眠的干扰;(5)噪声损害设备和建筑物.8、噪声控制的途径:(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9、声波:压缩、膨胀交替运动由近及远向前推进的空气振动.10、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1)声波频率:指一秒钟内介质质点振动的次数;(2)波长:振动经过一个周期声波传播的距离;(3)声速: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11、频程:把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变化范围(20Hz-20KHz)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段落.12、频谱: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13、频谱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1)线状谱:由一些频率离散的单音形成的谱,在频谱图上是一系列竖直线段;(2)连续谱:指频率在频谱范围内是连续的.大部分噪声属于连续谱.(3)复合谱:连续频率和离散频率组合而成的频谱,有调噪声的频谱为复合谱.14、波阵面: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称为波阵面.15、声压:由于声波引起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16、有效声压的计算公式:P e=A2(Pa)17、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的计算公式:u e=A2(m/s),其中质点振动速度幅值u A=±P Aρ0c,±号取决于声波的传播方向.18、声抗阻率的计算公式:Z s= pu或Z s=ρ0c声抗阻率与声波频率、幅值等无关,仅与介质密度和声速有关,是介质固有的一个常数.19、声能密度: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称为声能密度,用D表示.22、声强的计算公式:I = ?DVS ?t = ?Dc =p e 2ρ0c 23、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 24、声功率的计算公式:W = SI = S p e 2ρ0c = S p e u e = S ρ0c u e 225、级:选定基准量(物理量),然后对被量度量与基准量的比值求对数,所得的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26、声压级:声音的有效声压与基准声压(2×10?5Pa )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27、声压级的计算公式:L p= 20lg P e P 0,将基准声压P 0=2×10?5Pa 代入,得L p = 20lg P e + 9428、声强级的计算公式:L I = 10lg I I 0,将基准声强I 0=10?12W/m 2代入,得L I= 10lg I + 120 29、声功率级的计算公式:L W = 10lg WW 0,基准声功率W 0=10?12W30、点声源:当声源的几何尺寸比声波的波长小很多,或者测量点离声源相当远时,则可将该声源视为一点,该声源称为点声源.31、球面声波振动速度的幅值计算公式:u A= A ρ0cr ,其中A 为声源辐射声波能力的常数. 32、声压级相加计算公式:L P = 10lg 100.1L pi n i =133、声压级相减计算公式:L Ps = 10lg[100.1L p ?100.1L pB ],L pB 为背景噪声,L Ps 为被测对象的声压级.34、相干波发生的条件:(1)频率相同;(2)有恒定的相位差;(3)在叠加处振动方向相同.35、扩散衰减:由于波阵面扩展,而引起声强减弱的现象.36、三种声源辐射的扩散衰减计算公式:(1)点声源辐射:L p2 = L p1- 20lg r 2r 1 (2)无限长线声源辐射(r 0≤l/π):L p2 = L p1-10lg r2r 1 当r 0>l/π时按照点声源辐射处理.(3)矩形面声源(a <b 且测点D 距声源中心距离为r 0):当r 0≤a/π时,声压级衰减值为0dB ;当a/π≤r 0<b/π时,按照无限长线声源处理;当r 0≥b/π时,按照点声源处理.37、城市绿地降噪计算公式:衰减量A g1 = (0.18lg f –0.31r)38、常用的环境噪声的评价量有:(1)响度、等响曲线和响度级;(2)A 声级和等效连续A 声级;(3)昼夜等效声级;(4)统计声级(累计百分声级);(5)更佳噪声标准(PNC )曲线;(6)噪声评价数(NR )曲线.39、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其单位是“宋(sone )”,定义1000Hz 纯音声压级为40dB 的响度为1sone.40、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与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响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41、连续等效A 声级:等效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 内与不稳定噪声能量相等的连续稳定噪声的A 声级.42、连续等效A 声级的计算公式:(1)L eq = 10lg 1T 100.1L A dt t 0;t 为噪声暴露时间,L A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 (2)L A 是非连续离散值时:L eq = 10lg[1t i i ( 100.1L Ai t i i )],t i 为第i 段时间,L Ai 为时间t 内的A 声级.43、昼夜等效声级:表示一昼夜24h 噪声的等效作用,用来评价区域环境噪声.44、昼夜等效声级的计算公式:L dn = 10lg[23×100.1L d + 13×100.1(L n +10)] 45、噪声掩蔽:由于噪声的存在,降低了人耳对另一种声音听觉的灵敏度,使听阈发生迁移的现象.46、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晴朗的白天传播的远一点?答:因为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向地面弯曲;而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声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影区,即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47、为什么逆风传播的声音难以听清?答:当有风时,声速应叠加上风速,叠加效果使声速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将向上空弯曲,距离声源一定距离处形成声影区,所以较难听清.第三章振动控制技术1、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2 、振动的评价评价指标:(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振动级.评价标准:(1)振动的“感觉阈”;(2)振动的“不舒服阈”;(3)振动的“疲劳阈”;(4)振动的“危险阈”.3、振动控制方法包括:(1)隔振;(2)吸振;(3)阻振;(4)消振;(5)结构修改等.4、简述常用的振动控制技术答:一.振动源控制: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提高制造加工装配精度,使其振动减小.二.机械振动控制:(1)降低机械的振动加速度;(2)利用支承台架质量的减振措施;(3)利用动力吸振的减振措施.三.弹性减振:利用弹性材料支承机械,使传递到基础的激振力减少.常用的弹性减振方法有积极隔振和消极隔振.四.阻尼减振:对于薄板类结构振动及其辐射噪声,在其结构或部件表面涂贴阻尼材料能达到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五.冲击减振:与周期性激励力的振动隔离相似,对脉冲冲击的隔离减振也分为积极冲击隔离和消极冲击隔离两类.六.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1)增大距离,使受影响对象远离振源;(2)采用防振沟和隔墙.七.振动衰减:从振源传播经过地面的波动随距离而衰减,因而可将振源和可能出现问题之处的距离拉开,以确保机械安装场所和用地.5、振动:任一物理量围绕一定的平衡值作周期性的变化均称为振动.6、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7、简谐振动:物体运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或角位移)按余弦(或正弦)规律随时间变化.8、振动污染的特点:(1)主观性;(2)局部性;(3)瞬时性.9、环境振动污染的主要来源:(1)自然振动;(2)人为振动10、人为振动污染源主要包括:(1)工厂振动源;(2)工程振动源;(3)道路交通振动源;(4)低频空气振动源等.11、简述振动的影响答:(一)振动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感官的各种病症,损伤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二)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人们在感受到振动时,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三)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振动引起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四)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从振源发出的振动可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筑物,导致构筑物破坏,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2、电磁辐射污染按场源可分为:(1)自然电磁场源污染;人工电磁场源污染.3、论述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答:(一)屏蔽: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二)接地技术:射频接地是将场源屏蔽体或屏蔽体部件内感应电流加以迅速的引流以形成等电势分布,避免屏蔽体产生二次辐射所采取的措施.(三)滤波:即在电磁波的所有频谱中分离出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有用波段.(四)其他措施:(1)采取电磁辐射阻波抑制器,通过反作用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无用的电磁辐射;(2)新产品和新设备的设计制造时,尽可能使用低辐射产品;(3)从规划着手,对各种电磁辐射设备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并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作业,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电磁辐射区的次数或工作时间.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放射性污染:指沉积在材料、结构物或设备表面的放射性物质.2、简述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答:(一)固化技术:(1)水泥固化:基于水泥的水合和水硬胶凝作用而对废物经行固化处理.(2)沥青固化:在一定的碱度、配料比、温度和搅拌速度下,放射性废液与沥青发生皂化反应,冷却后得含盐量可高达60%的均匀混合物.(3)塑料固化:将放射性废物浓缩物掺入有机聚合物而固化.(4)玻璃固化:以玻璃原料为固化剂与高放废物以一定配料比混合后,在高温(900-1200℃)下蒸发、煅烧、熔炼、烧结,废液中的所有固体组分都在高温下结合入硼硅酸盐玻璃基质中,装桶后经退火处理就成为稳定的玻璃固化体.(二)减容技术:(1)压缩:依靠机械力作用,使废物密实化。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物理环境【圣才出品】

第五章物理环境一、名词解释1.噪声答:噪声是指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噪声会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它不单独取决于声音的物理性质,而且和人类的生活状态有关。
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2.放射性污染答:放射性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污染物使局部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现象。
放射性核素排入环境后,由于大气扩散、水流输送、地下水运输,会在自然界中稀释和迁移,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最后进入人体,使人们受到放射性伤害。
其来源主要有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以及医疗照射等。
3.白亮污染答:白亮污染是光污染的一种,主要是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引起的光污染。
白亮污染会引发意外事故,伤害身体健康,以及间接造成经济损失。
二、简答题1.噪声的主要特性和来源有哪些?答: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并干扰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1)噪声的主要特性①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在空气中传播时不会在周围环境里遗留下有毒有害的化学污染物质。
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
②噪声源的分布广泛而分散,但是由于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衰减,因此噪声污染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
③噪声产生的污染没有后效作用。
一旦噪声源停止发声,噪声便会消失,转化为空气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热能。
(2)噪声来源①交通运输噪声。
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如小轿车、载重汽车、电车、火车、拖拉机、摩托车、轮船、飞机等,在行驶过程中会发出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等各种噪声,而且行驶速度越快噪声越大。
②工业生产噪声。
工业生产离不开各种机械和动力装置,这些机械和动力装置在运转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被消耗后以声能的形式散发出来而形成噪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音与环境 第1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声也会停止。
思考: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吗?
2.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振__动__。
3.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发声的声带、振动着
的音叉的叉股、发声的扬声器都是声源。
感悟新知
知1-讲
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 测量的物理量,使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 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的方法叫转换法。如:音叉的振 动难以观察到,把发声的叉股放入水中,通过激起水花 表明音叉在振动。
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2. 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0_._1_s_以上, 人
耳就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
至少17 m;回声与原声相隔在 0.1 s 内,原声与回声混
在一起可以加强声音。
感悟新知
建构模型
知4-讲
课堂小结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振动
发声体
声速
有 关
发声 介质
面部感觉发麻是 由于音叉在振动
感悟新知
知1-练
(3)同组的小明同学认为,物体发声的条件能感受、体验,也 能观察,于是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该实验的设计和 操作正确的是( B ) A. 可以用小钢球或者玻璃球替代乒乓球 B. 音叉发声后,应把音叉靠近乒乓球 C. 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运动 D. 经过一段时间后,乒乓球不再被弹开时,仍然可以听到 声音
推理↓ 真空不能传声 理想实验法( 实验+ 推理)
知2-讲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物理学的研究与学习方法
知3-讲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空气传导,二是骨传导。
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耳朵是人体五官当中的听觉器官(平衡器官也在耳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际单位制单位是贝可勒尔(Bq )
物理环境2[1]
四、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一)放射性废液的处理 • 用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无法
处理,只能通过本身固有的自然衰变逐渐 减弱其放射性活度。
物理环境2[1]
• 废液处理技术应在技术合理、经济可行前 提下,将废液按其物化性质、放射性活度 详细分类,分别加以处理。
物理环境2[宙射线 初级宇宙线—高能辐射,穿透力很强;
次级宇宙线—比初级弱 放射性核素-20余种 2、地表放射性物质---高本底区 3、水体 4、大气:浓度冬季高夏季低 5、食物和人体中
物理环境2[1]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二)人工源 1、核武器试验及航天事故 ----核裂变产物和中子
物理环境2
2020/11/22
物理环境2[1]
• 人类发现电磁辐射后,逐渐被应用到人类 生产、生活中来。但电磁辐射的大规模应 用,造成了严重的电磁污染。
• 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或仪 器设备所能容许的限度时,即产生了电磁 污染。
物理环境2[1]
一、电磁辐射来源
(一)天然源: • 雷电 • 火山喷发 • 地震 • 太阳黑子
物理环境2[1]
处理原则:
1、挥发性放射性气体可用吸附法处理,也可 用扩散稀释的办法处理。
• 最常用的吸附法是用分子筛吸附或活性炭 吸附把放射性去除掉。
• 蒸发法是根据加热后水分能蒸发,放射性 物质不挥发的道理把放射性浓缩,再做最 后处理的。
物理环境2[1]
3、放射性浓度更低的废水,如果其浓度不超 过露天水源中限制浓度的100倍、则可用稀 释排放的办法,把含放射性的废水排入本 单位的下水道。
物理环境2[1]
(二)放射性气体的处理
放射性在废气中的存在形态有两类: • 1、以挥发性放射性气体形式存在; • 2、以放射性气溶胶形式存在。 • 这两类放射性废气的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
• 放射性损伤具有潜伏性,可能需经过一定 时间才会显现出来
– 潜伏期
• 从生物体受到辐射,到首次检测出伤害之前,通常 会有一段延迟时间
– 显示期
• 可观察到不同的生物效应
– 恢复期
• 经过辐射暴露后,生物效应会在一段时间内恢复到 某种程度
物理环境2[1]
高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
剂量(雷姆)
影响
100000
物理环境2[1]
常见的几种效应
1. 急性效应(几秒~几小时内大量照射,事故) 2. >0.5Gy,急性放射病(骨髓型、肠型、脑型)
2. 慢性效应(长期过量接触,需专业诊断)
3. 胚胎效应(死胎、畸胎、发育减缓)
4. 远期效应(一次照射半年后发生的症状:
5.
癌、遗传、白内障)
物理环境2[1]
放射性损伤的特点
物理环境2[1]
人体的吸收作用
• 依据电磁波特性与人体组织含水量的关系:
– 含水量达70%的组织(含水量高吸收电磁能量 多)
– 含水量在70%以下的组织(吸收少,呈反射、 折射现象)
• 依据电磁场频率不同
– 150MHz以下频段 – 150~1200MHz频段 – 1200~3300MHz频段 – 3300MHz以上频段
人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的X射线、γ射线 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会产生急性损伤。 轻者有脱毛、感染等症状。当剂量更大时, 出现腹泻、呕吐等肠胃损伤。在极高的剂 量照射下,发生中枢神经损伤至直死亡。
物理环境2[1]
• 中枢神经症状主要有无力、怠倦、无欲、 虚脱、昏睡等,严重时全身肌肉震颤而引 起癫痫样痉挛。细胞分裂旺盛的小肠对电 离辐射的敏感性很高,如果受到照射,上 皮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很快会引起淋巴组 织破坏。
– 人体是电介体,在高变电场作用下被反复极化,分 子间碰撞和摩擦产生剧烈运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机体内还有电介质溶液(例如体液等),在电场作 用下产生传导电流,形成不同程度的闭合回路,产 生局部感应热流,导致发热。高频辐射特别是微波 辐射产生的热效应更为明显。微波炉、 微波治疗 仪等就是利用辐射能的热效应原理。发热过高和长 时间接受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破坏,低频电磁辐射 的热效应不明显。
物理环境2[1]
• 放射能引起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变化。放射 照射后的慢性损伤会导致人群白血病和各 种癌症的发病率增加。
物理环境2[1]
组织敏感程度
高度敏感组织
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肠上皮、 性腺、胚胎组织。
中度
感官、皮肤、唾液腺、肾、肝、肺。
低度
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
不敏感 肌肉、软骨/骨、结缔组织。
活化产物放射性尘埃可在大气层滞留0.3—3年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
核动力(核发电) 3、工农业、医学和科研等部门
医学占人工污染源的90% 4、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物理环境2[1]
物理环境2[1]
二、放射性污染危害:
• 放射性对生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 放射性损伤有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如果
物理环境2[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按对人体危害程度电磁辐射由大到小排列, 依次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 即波长愈短,危害愈大。
• 微波对人体作用最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 频率高,使机体内分子振荡激烈,摩擦作 用强,热效应大。
物理环境2[1]
•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头痛,心悸, 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 减少,窦性心律不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 少,乏力,免疫功能下降等 。
几分钟死亡
10000
几小时死亡
1000
几天内死亡
700
几个月内90%死亡,10%幸免
200
几个月内10%死亡,90%幸免
100
没有人在短期死亡,但是大大增
加了患癌症和其他缩短寿命的机会,
女子不育,男子在2—3年也不育
物理环境2[1]
三、放射性污染分类
• 放射性废物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体、液 体和固体。
和屏蔽眼罩等。
物理环境2[1]
屏蔽罩
物理环境2[1]
• 屏蔽室
物理环境2[1]
• 屏蔽衣
物理环境2[1]
•
屏蔽头盔
物理环境2[1]
(二)其他措施
• 合理工业布局 • 设置安全隔离带 • 改进电气设备以减少电磁辐射 • 提高自动化程度,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接触
物理环境2[1]
• 具有防电磁波辐射危害的食物有:绿茶、 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海 藻、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Va、Vc、 Vb1、卵磷脂、猪血、牛奶、甲鱼、蟹等动 物性优质蛋白等,有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 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
(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作用机理 • 对人体的作用特征
– 人体的吸收作用 – 人体的反射与折射作用
• 不同频段的危害
– 中、短波频段 – 超短波与微波
物理环境2[1]
•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 应和积累效应等。
• 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 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 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 净化后的废液应尽可能循环复用或再予以 稀释,以降低放射性水平,减少释放到环 境的放射性。
物理环境2[1]
• 放射性废水的浓度不同、性质不同,其采用 的处理方法也不同。
物理环境2[1]
处理原则:
1、浓度较高的放射性废液一般用固化法处理 • 固化法是把浓缩的放射性废液加入到沥青、
水泥、塑料或玻璃原料中,使放射性物质 与这些物质均匀混合,并被包容其中,固 化产物再按固体废物处理,多数是埋入地 下贮存。
物理环境2[1]
(二)人为源 • 脉冲放电:切断电源而产生的放电,从而
产生电磁辐射 • 高频交变电磁场:如大功率电机、变电器、
输电线附近产生的电磁场,形成严重的电 磁辐射。 • 射频电磁辐射:无线电广播、电视、微波 通讯所引起的电磁辐射。
物理环境2[1]
物理环境2[1]
生活中的污染源包括:
(1) 电脑、电视、音响、微波炉、电冰箱等 家用电器;
◆ 无线电波 用于通信等
◆ 微波 用于微波炉
◆ 红外线 用于遥控、热成像仪、红外制导导弹等
◆ 可见光 是所有生物用来观察事物的基础
◆ 紫外线 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测量距离,工程上
的探伤等
◆ X射线 用于CT照相
◆ 伽玛射线 用于治疗,使原子发生跃迁从而产生新的射
线等
物理环境2[1]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武器弹药在此种情况下有危险
物理环境2[1]
三、电磁污染控制
电磁污染途径: 1、通过空间直接辐射 2、借助电磁耦合由线路传导
物理环境2[1]
控制电磁污染从发生源和影响范围考虑: • 1、减小强度达到容许范围内 • 2、将危害控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
物理环境2[1]
(一)安装电磁屏蔽装置 • 金属材料制成的封闭壳体 • 包括屏蔽罩、屏蔽室、屏蔽衣、屏蔽头盔
物理环境2[1]
• 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该国每年有400多 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 电线太近,因而受到了严重的电磁污染。
• 瑞士的研究资料指出,周围有高压线经过 的住户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 倍。
• 美国得克萨斯州癌症医疗基金会针对一些 遭受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所做的抽样化验 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工人,其 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要快24倍。
•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 容易激动,失眠
• 视觉系统的影响:为使眼球晶体混浊,严 重时造成白内障,是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 影响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