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赏析复习之边塞诗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

有关边塞的古诗及赏析1.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赏析】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2.《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3.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
这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七到九年级边塞诗总结

七到九年级边塞诗总结七 - 九年级(人教版)边塞诗总结。
一、七年级边塞诗。
-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壮阔景象,青海湖上空的阴云笼罩着雪山,一座孤城与玉门关遥遥相望,营造出一种孤寂、苍凉且宏大的氛围。
- 情感表达:后两句直抒胸臆,“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出了战争的频繁和残酷,战士们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历经无数次战斗,铠甲都已磨穿。
“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战士们坚定的报国决心,他们誓言不打败敌人绝不归还。
- 原文。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颔联中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暗示自己如蓬草般漂泊出“汉塞”,如归雁般进入“胡天”,有一种孤寂、飘零之感。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描绘出了大漠中孤烟升腾、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感极强。
- 情感表达:全诗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时的孤寂心情,同时也展现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
诗人虽有孤寂之感,但在尾联提到“都护在燕然”,也暗示出对边疆战事的关心以及对都护等戍边将士的敬意。
二、八年级边塞诗。
-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诗歌赏析。
- 意境营造:上阕描绘了塞下秋天的独特景色,大雁南飞,边声四起,在层层山峦之中,一座孤城紧闭城门。
这种景象烘托出边塞的荒凉、肃杀。
- 情感表达:下阕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燕然未勒归无计”则表明了他们因为还未建立功勋而无法归家的无奈。
最后“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通过描写羌笛之声、满地寒霜以及将军和征夫的失眠落泪,深刻地表现出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哀伤。
边塞诗赏析方法及试题解析技巧分析

边塞诗赏析方法及试题解析技巧分析一、边塞诗”是以反映边界战争和征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1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
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二、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及人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单于;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三、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白(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四、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五、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边塞战争诗鉴赏知识点+课文边塞诗四首

其一
曲笔抒情,虚写征人 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 思念之情
其四
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 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 情壮志
抒 情
都有悲凉意味 侧重写环境的凄凉孤 独,通过写羌笛之音, 从听觉方面抒发思乡 之情 心理描写上采用虚写 方式,以想象写情 侧重写边塞环境 条件的艰苦
环境 和 心理 描写
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 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 慷慨悲壮的激情。
•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
芦管、角、鼓。
• 人物意象: 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
征夫、闺中思征夫的少妇
边塞诗鉴赏二:主旨(思想感情)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杨炯· 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边塞战争诗四首比较总结
从军行
意象
蓟中作
热海行
塞下曲
烽火、黄昏、 沙漠、塞垣、 海上、白雪、 关、海窟、 海风、羌笛、 边城、黄云 沙石、天山、 箭、天山 金闺 夕阳 战士怀乡思 亲 悲凉孤寂 报国无门、 边塞奇异风光,报国杀敌 壮志难酬的 对友人的赞美 的雄心壮 苦闷 志 苍凉悲慨 暗示 雄奇壮美 想象奇特、 用笔夸张 比喻生动 慷慨悲壮 用典
主旨
风格
表现手 对面落笔 法 (曲笔、想 象、虚写)
综合联系:
• 凉州词
• 王之涣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这是一首 诗,请结合诗来谈谈理 由。
边塞诗 。诗中的意象有黄河,孤城,羌笛,杨柳,玉门关,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塞外风光。
• (2)“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句运用了什么 样的修辞?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表达了征人思乡之 情。
08.边塞征战类 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赏析

故土的眷恋。
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可能象征 着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专题
边塞征战类
何为边塞征战类古诗? 这类古诗有什么特点?
边塞征战类古诗
边塞征战类古诗是指以边疆地区的军事生活、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为题材,描绘战 争场景、抒发爱国情感、表达边疆将士豪情壮志的诗歌。这类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 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唐朝时期,边塞诗派的形成和发展,使得边塞征战类古诗的创作达到 了巅峰。
景象,反映了战争给家庭带来争的的破厌坏和恶老之兵情归。家后的无助丛了与生战、争迷荒给茫凉家寂庭。静带的来景的象破,坏反和映老
兵归家后的无助与迷茫。
《木兰诗》—北魏—郭茂倩
意象
原文背诵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主意象题
1.黄河流水:象征着离别和 留恋,反映了木兰代父从军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战争与和平:通过描绘木 兰代父从军的经历,表达了
雌?
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
和平的渴望。
《使至塞上》—唐—王维
原文背诵
单车欲问边,
主意象题
意象
1.征蓬:象征诗人自己像远飞 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表达了
1得23的...征 归 大志深蓬雁漠的刻属征归大长::、愤体国蓬雁漠河象 象 炊懑验过 出 入 孤 落征 征 烟和 。居 汉 胡 烟 日诗 着 :孤延 塞 天 直 圆人 对 描寂。 , 。 , 。自 家 绘思己乡了乡像的塞的远思外情飞念广怀奇 观 山的和袤。壮 , 。蓬对、描草安荒丽 赞绘一定凉的 美样生、边独祖出 艰活塞特国临 苦的雄景河边 的向塞 景往, 象。表 ,达 反诗和2和3袤了。了 映..归大人孤对、诗雁漠对寂安荒人诗 了:、受思定凉对人 诗象炊排乡生、边征烟挤的活艰塞对 人着:、情的苦生受 对对描不怀向的活家绘得。往景的排 边乡了志。象深挤 塞的塞的,刻思外愤反体、 生念广懑映验不 活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边塞诗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诗人,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1、边塞风光;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内容不仅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贺。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出塞》,王翰的《凉州词》。
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
唐朝的王维是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是以歌咏边塞风光、展现战争状况与男儿豪情壮志为主的诗歌流派。
在唐代,边塞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兴盛,成为唐诗中一个重要的类别。
下面是一些关于边塞诗的知识点:
1. 主题与内容:边塞诗的主题多集中于边疆戍卫、民族战争、边塞生活等方面,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反映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和奋发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2. 意象与象征:边塞诗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等,这些景物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成为边塞诗独特的艺术符号。
3. 情感表达:边塞诗的情感表达非常强烈,既有豪情壮志的激情抒发,又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眷恋,以及对战争的控诉和反思。
4. 语言特点:边塞诗的语言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注重形象刻画和意境创造,同时语言节奏鲜明,音韵铿锵有力,读来让人感受到浓烈的边塞气息。
5. 历史背景:边塞诗的兴起与唐代国力的强盛和疆域的拓展密切相关,唐代为了保卫边疆地区的安全和拓展疆土,派遣大量军队驻扎边疆,同时也有许多文人志士前往边疆地区游历或从军,他们的诗歌创作丰富了边塞诗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6.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性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壮美风光和将士们的生活风貌,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关于边塞诗的一些知识点,通过了解和学习边塞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

边塞的诗词集及赏析1、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
“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复习教案之边塞诗歌
教学目标:掌握文学常识;
熟练、准确地默写诗歌;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难点:熟练、准确地默写诗歌;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类知范围
诗歌有按照季节、体裁、朝代、作者分类。
按照内容分类有助于深入了解古诗内容,洞悉诗人的写作目,区分出同题材古诗的异同之处。
这也和《新课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品析语言,感悟情感”的要求相呼应。
中考古诗归类
边塞征战类王维《使至塞上》李贺《雁门太守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水田园类陶渊明《饮酒》陆游《游山西村》
即景抒情诗王湾《次北固山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杜甫《望岳》
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杜甫《春望》《诗经·关雎》《诗经·蒹葭》
咏物言志类曹操《观沧海》王安石《登飞来峰》
即事感怀类李白《行路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牧《赤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龚自珍《己亥杂诗》
文天祥《过零丁洋》
针砭讽喻诗杜牧《泊秦淮》白居易《观刈麦》
二、真题明题型
2008年(阅读)分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加点“乱”字的表达效果。
(①花开繁盛②色彩缤纷③贬词褒用)
2009年(阅读)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
(景:①长风:摧枯拉朽、刚劲有力的风。
②云帆:(借以乘风破浪的)高大的船帆。
③浪:喻指艰难与险阻,这里指不济的个人和国家命运。
④沧海:指国家命运及前途。
情:①破浪:冲破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行动。
②会有时:积极、乐观、毫不动摇的信念。
③直挂:果断坚定的愿望和行动。
④济:拯救。
“济沧海”指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崇高的人生抱负。
)
2010年自选角度,品析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
(①以落红自喻,表明龚自珍不甘自弃、继续为国奉献的志向。
②另辟蹊径,寓凋零残破的落红以积极昂扬的新意,情感豪迈雄壮。
③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红感情,落是为了护花,很有情韵。
④运用象征手法,象征了人们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
⑤不是表明了肯定的语气。
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2011年(阅读)一下面《蒹葭》中诗句为例,说说《诗经》突出的艺术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起兴手法,重章叠句)
2012年(阅读)品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①照应标题。
②写出边塞空旷苍凉之景。
③表明处境恶劣,人迹罕至。
④目送友人远去,久久不肯离开的情形。
⑤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失落。
⑥景、事、情融为一体)
2013年(阅读)“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
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
(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尘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
2014年(阅读)品析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中加点的“溅”字。
(溅,写出了泪如雨下向四外迸溅的情状,表现诗人极度的伤时忧国的思想情绪。
)
2015年(默写)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花自喻,表达了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句诗。
(内容: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写法: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交代了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
2016年(默写)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默写)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阅读)王维《使至塞上》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为人所陈道,其中“直”和“圆”两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直,写出孤烟的形态,间接写出了烟之浓,烟之密,侧面写出了大漠无风的状态;圆,写出了落日的形态,写出了落日之低,落日之大,落日之美;一直一圆相互辉映,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景)三、归纳析考点
三、寻法破题之边塞征战类古诗赏析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