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性能检测报告
冷却塔检测报告

201年月
检验编号
字(201)第号
检验人员
检
验
结
论
依据中国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GFNL-1000×4设计标准对玻璃钢冷却塔进行检验,所检验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部门:
201年月
检验: 校对: 审核:
运行试验报告
字(201 )第 号 共2页 第2页
检测项目
单位
标准值
检测值
单项判定
长宽尺寸
合格
外观检测:表面光滑平整,无杂质,无气泡,无贫胶,无分层。
总体检测结果:合格
检验部门:
201年月
运行实验报告
字(201)第号
产品供货公司:河北科力空调工程有限公司
产 品 名 称:冷却塔GFNL-1000×4
实 验 项 目:天津市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工程
机械通风冷却塔
运行试验报告
产品名称
冷却塔
检验类型
运行实验
检验规格
GFNL-1000×4
依据标准
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GFNL-150设计标准
mm
7800×7800×4
7800×7800×4
合格
总高度
mm
8060
8060
合格
风机风量
m³/h
7.8×105
105
合格
冷却效果
在大气压力100400Pa,湿球温度27.2℃,干球温度33.4℃情况下,进水温度43℃,出水温度33℃,冷却水量1000m³/h
在大气压力100400Pa,湿球温度27.2℃,干球温度33.4℃情况下,进水温度43℃,出水温度33℃,冷却水量1000m³/h
冷却塔验收表

24 噪音测试报告
验收意见
备注
建设单位代表: 。
承建商代表:
管理公司代表:
验收情况代号: X不接受 MAL不平直 ADJ需调整 √满意 CHP缺席 REP需更换 N/A不适用 DMG破坏 MGD需完善 OUT未安装 SCR挂花 CUP需清理 INC未完成 CS破裂 TUP需修饰 US表面不平 DC变色、不清洁
楼层:
机房编号:
序 号
验收项目
一、塔体
1 塔身
2 底盘
3 塔体支架
4 底座及减震
5 导流片填料
6 电动机/风扇支架
7 进风网
8 风扇
9 浮球阀
10 入水管
11 排污管
12 溢流管
二、管道类
13 闸阀/蝶阀
14 管道
15 管道支架
16 补水管水表
三、电气类
17 电动机
18 配电箱
19 电源线
20 电动阀
工 程 设 备 验 收 表(冷却塔)
设备编号:
检查日期:
年
Hale Waihona Puke 月日接收数量 安装位置 外观状态 运行状态 存在问题
验收意见
备注
第 1 页,共 2 页
序 号
验收项目
接收数量 安装位置 外观状态 运行状态 存在问题
四、实验报告
21 电动机绝缘及耐压试验
22 冷却塔运转试验(就地开关)
23 冷却塔运转试验(遥控)
第 2 页,共 2 页
机械通风冷却塔与无风机冷却塔分析报告

机械通风冷却塔与无风机冷却塔分析报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郴州项目中央空调无风机冷却塔与机械通风冷却塔从初投资成本和性能及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分析湖南美世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暖通工程师:吴超彪目录机械通风冷却塔与无风机冷却塔分析报告1结构方式与冷却原理1.1无风机冷却塔无风机塔利用特殊结构的喷嘴和扩散器,将循环冷却水喷射成为细微的水滴(水滴的粒径几乎小于50um),这些水滴与吸热上升的空气接触时,增加了接触面积,在混合过程中发生动能转化,从而能有效的进行换热,冷却水落至填料层后与进入塔内的空气进行二次热交换来完成冷却水散热量的要求。
存在问题:A、因为塔内的空气是自然流动,流动速度比较低,塔内湿热空气残留较多导致湿球温比外界自然环境高,热力性能变化较大,得不到强制保证。
B、单位体积的散热能力较差,因此无风机冷却塔的内部须填料体积较大,塔体大。
以流量100T/h的塔为例,无风机塔的体积就是机械抽风塔的倍。
1.2机械通风冷却塔机械通风冷却塔空气的流动是依靠风机的转动来驱动的,流动速度大,空气的流量也较大,不易使塔内外的湿球温度发生变化;进出风口面积的不一样,进出风口的风速也不一样,形成塔内外有明显的压差,对诱导冷却水的蒸发形成有利前提条件;单位体积的散热效率高,填料的体积也会比无风机冷却塔小的多,设备整体体积小、占地面积小。
重力式散水设计,水膜分布均匀,距离大,不易阻塞结垢;重力自然落下之散水系统,压力低,水流速度缓慢,散水均匀,无水滴声,增加水流在散热片的停留时间,热交换效果非常好。
机械通风冷却塔现是目前市场主导设计、使用方向。
2环境适应性评价环境适应性指的是冷却塔可以根据气候条件、系统运行负荷变化来调节自己运行方式的能力和条件。
表1 环境适应性比较由对比分析可知,机械通风冷却塔的环境适应性明显要强于无风机冷却塔。
3热力性能评价冷却塔的热力性能是中央空调系统效果的保证,冷却塔的热力性能取决于出风量、进风量、湿球温度、换热面积等因素,现就这些因素比较如下:冷却塔的热力性能影响因素表2 环境适应性比较由表2可以看出,无风机冷却塔的热力性能完全受外界因素影响,热力性能较难保证达到设计额定性能;而机械抽风式则完全可以避免这些不利因素而保证系统出力。
武汉石化冷却塔测试报告

项目编号:HY-2006-3-44湖北武汉石化800t/h冷却塔考核测试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9月湖北武汉石化800t/h冷却塔考核测试报告项目编号:HY-2006-3-44承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谭水位项目参加人:宋志勇、冯晶、谭水位报告编写人:谭水位报告审查人:赵顺安报告批准人:目录一、测试目的及内容 (2)二、冷却塔设计参数 (2)三、测试项目及方法 (3)1.大气气象参数 (3)2.进塔空气干、湿球温度 (4)3.通风量及风机下全压 (4)4.进塔水量 (4)5.进、出塔水温 (4)6.风机轴功率测定 (5)8.测试仪器及测点布置说明 (5)四、资料整理方法 (5)1.温度实测数据整理 (5)2.通风量计算 (6)3.整塔阻力 (6)4.气水比 (7)5.冷却数N及散质系数Ka (7)6.风机轴功率 (8)五、资料整理结果 (8)1.测试时间及各参数总体变化 (9)2.基本气象条件 (10)3.进塔水量 (11)4.环境及进塔空气干、湿球温度 (11)5.进、出塔水温 (12)6.通风量及整塔阻力 (12)7.气水比、冷却数及散质系数 (15)8.风机轴功率测试结果 (15)六、冷却塔考核试验结果及评价 (15)1.评价方法 (15)2.评价结果 (16)七、结论 (18)参考文献 (18)湖北武汉石化800t/h冷却塔考核测试报告一、测试目的及内容武汉石化厂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青山镇。
武汉石化厂原有450t/h逆流式冷却塔30台,冷却塔的构造形式均相同。
为扩大生产,增加循环水的处理量,武汉石化厂对450t/h逆流式冷却塔的配水及填料部分进行改造,以使其满足800t/h的循环水处理能力。
为了保证循环水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了解冷却塔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配合工程验收工作的进行,武汉石化厂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于2006年8月18日至8月20日对其中一循5#冷却塔进行了考核测试。
冷却塔检测报告

运行实验报告字(201 )第号产品供货公司:河北科力空调工程有限公司产品名称:冷却塔GFNL-1000×4实验项目:天津市天重江天重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工程机械通风冷却塔运行试验报告产品名称冷却塔检验类型运行实验检验规格GFNL-1000×4依据标准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GFNL-150设计标准委托日期201 年月检验编号字(201 )第号检验人员检验结论依据中国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GFNL-1000×4设计标准对玻璃钢冷却塔进行检验,所检验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部门:201 年月检验: 校对:审核:运行试验报告字(201 )第号共2页第2页检测项目单位标准值检测值单项判定长宽尺寸mm7800×7800×47800×7800×4合格总高度mm 8060 8060 合格风机风量m3/h 7.8×1057.86×105合格冷却效果在大气压力100400Pa,湿球温度27.2℃,干球温度33.4℃情况下,进水温度43℃,出水温度33℃,冷却水量1000m3/h在大气压力100400Pa,湿球温度27.2℃,干球温度33.4℃情况下,进水温度43℃,出水温度33℃,冷却水量1000m3/h合格外观检测:表面光滑平整,无杂质,无气泡,无贫胶,无分层。
总体检测结果:合格检验部门:201 年月。
冷却塔减振降噪调研报告

冷却塔减振降噪调研报告冷却塔是工业和商业建筑中常见的设备,用于散热和降温。
然而,冷却塔的运行会产生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旨在调研冷却塔减振降噪的方法和效果。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冷却塔减振降噪调研报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冷却塔减振降噪调研报告》篇1一、引言冷却塔是一种用于散热和降温的设备,通常安装在商业和工业建筑的屋顶或室外。
然而,冷却塔的运行会产生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会导致听力下降、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减振降噪是冷却塔设计和运行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冷却塔噪声来源冷却塔的噪声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传声:冷却塔设备、电机、扇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通过空气介质向外界传播。
2. 振动噪声:冷却塔振动噪声也是主要的噪声源,主要是因为设备安装前期没有考虑到减震处理,以及根据设备振动幅度采取相应的减震举措,设备振动通过管道,连接杆等向钢结构连接件和墙体管道等散射,直接会给相邻区域带来噪声污染。
3. 进出风口噪声:冷却塔通过新风机循环系统实现空气流通,新风系统在空气流通过程中存在压力差,所以进出风口会出现较大呼啸声,对周围环境有较大影响。
三、冷却塔减振降噪方法针对冷却塔的噪声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减振降噪方法:1. 隔音措施:在冷却塔的周围安装声屏障或者隔声罩。
隔声罩采用双层隔音结构,里面填充吸声玻璃棉。
声屏障则是让噪声的传播途径被阻断,在噪声源和接收地之间放置设施,可以有效降低噪声。
2. 减小气流阻力:通过选择合适的形式,根据工艺场地布置要求,尽量加大气流通过面积,减小阻力,从而降低噪声。
3. 选择低噪声设备:选择单向风扇、双速风机等低噪声设备,可以降低几分贝到十几分贝的噪声。
4. 降低淋水噪声:采用软一点的泡沫塑料或者在冷却塔淋水区布置填料,让水流落速放缓,从而降低淋水噪声。
空调系统检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对空调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实验,验证其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
通过检测实验,可以评估空调系统的制冷、制热、除湿等功能的实现情况,并对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进行性能测试,为空调系统的优化和维护提供依据。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1. 空调系统:包括室内外机组、风管、风机盘管、水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
2. 测试仪器: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压力计、流量计、电表、噪声计等。
3. 工具:扳手、螺丝刀、万用表、绝缘电阻测试仪等。
三、实验方法1. 系统概况检查:检查空调系统的整体布局、管道连接、电气接线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设备安装是否牢固。
2. 制冷系统检测:- 压缩机性能测试:测试压缩机的工作电流、电压、排气温度、吸气温度等参数,评估压缩机的工作状态。
- 冷凝器性能测试:测试冷凝器的散热性能,包括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水流速度等。
- 蒸发器性能测试:测试蒸发器的制冷性能,包括蒸发器进出口温度、蒸发器表面温度等。
3. 制热系统检测:- 加热器性能测试:测试加热器的制热性能,包括加热器进出口温度、加热功率等。
- 风机盘管性能测试:测试风机盘管的送风量和送风温度,评估其制热效果。
4. 除湿系统检测:- 湿度计测试:测量室内外湿度,评估除湿系统的效果。
- 冷凝水排放测试:检查冷凝水排放系统是否畅通,防止冷凝水倒灌。
5. 电气控制系统检测:- 电气接线检查:检查电气接线是否正确、牢固,是否存在短路、漏电等问题。
- 电气元件性能测试:测试继电器、接触器、传感器等电气元件的工作状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制冷系统检测:- 压缩机工作电流、电压、排气温度、吸气温度等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
- 冷凝器散热性能良好,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差符合设计要求。
- 蒸发器制冷性能良好,蒸发器进出口温度差符合设计要求。
2. 制热系统检测:- 加热器制热性能良好,加热器进出口温度差符合设计要求。
- 风机盘管送风量和送风温度符合设计要求,制热效果良好。
《双曲线冷却塔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xx-20xx

《双曲线冷却塔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编制草案(征求意见稿)说明、本规范的编制工作是依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转发的建设部《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号、“电力工程部分”)文件的要求,由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会同双曲线冷却塔施工、设计等相关单位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主持下于年月日正式启动的,现将草案汇编成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
、根据建设部对标准、规范的要求,以及国家标准、规范编制的发展趋势,本规范在坚持弱化施工、强化验收、验评分开的原则基础上,根据双曲线冷却塔的特点,对施工过程中的步骤做了具体的要求。
、质量验收部分的编制依据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
、本草案参照了原水利电力部《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建筑工程篇)中的一些条款,并结合工程实际,增加了新的内容。
、请有关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草案,结合本单位的特点、经验以及工程实践的需要对本草案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使本标准更完善、更充实、更结合工程实际、更能代表先进技术水平。
、本次征求意见截至时间为,请有关单位在此之前将反馈意见寄至(或以电子邮件方式反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纺建路号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规范管理组邮编::,,::联系人:冯佳昱薛荣辉张福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双曲线冷却塔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送审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双曲线冷却塔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主编部门: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号)的要求,由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认真总结了冷却塔工程设计、施工、科研和生产使用等方面的经验,广泛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经反复讨论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