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气体,熔点-218.8℃,沸点-183.1℃,相对密度1.14。
化学性质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除了稀有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这些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经过反应产生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
氧气的用途是冶炼工艺、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医疗保健等。
冶炼工艺:在炼钢过程中吹以高纯度氧气,氧便和碳及磷、硫、硅等起氧化反应,这不但降低了钢的含碳量,还有利于清除磷、硫、硅等杂质。
高炉炼铁时,提高鼓风中的氧浓度可以降焦比,提高产量。
在有色金属冶炼中,采用富氧也可以缩短冶炼时间提高产量。
化学工业:在生产合成氨时,氧气主要用于原料气的氧化,以强化工艺过程,提高化肥产量。
再例如,重油的高温裂化,以及煤粉的气化等。
国防工业:液氧是现代火箭最好的助燃剂,在超音速飞机中也需要液氧作氧化剂,可燃物质浸渍液氧后具有强烈的爆炸性,可制作液氧炸药。
医疗保健:供给呼吸:用于缺氧、低氧或无氧环境,例如:潜水作业、登山运动、高空飞行、宇宙航行、医疗抢救等时。
以下是氧气的储运方法的相关介绍:
大气层氧气的出现源于两种作用,一个是非生物参与的水的光解,一个是生物参与的光合作用。
生物的光合作用对大气层的影响巨大。
它造成了大气层由还原氛围向氧化氛围的转变。
使得水光解产生的氢气能重新被氧化为水回到地球而不至于扩散到外层空间去,从而防止了地球上的水的流失。
同时光合作用也加速了大气层氧气的积累,深刻地改变了地球上物种的代谢方式和体型。
(完整版)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点燃
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
化学反应
1
2
4
化合反应 3 氧化反应
(1)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2)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是氧化反应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还是氧化反应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锌 + 盐酸 氯化锌+氢气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4.与磷的反应
现 象:
(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发出白光
(2)放出热量 (3) 产生大量白烟
文字表达式:
点燃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编号
燃烧时出现的现象
在空气中
反应前 反应后物
在氧气 的物质
质
中
实验3-1
木炭红热无 火焰放热
实验3-2 不燃烧,加热时 保持红热
分析下列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共同特点
反应物
点燃 生成物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氧化反应:物质跟点燃氧发生的化学反
磷 + 氧气 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石蜡 + 氧气
水 + 二氧化碳
氧化反应:
1.在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比较剧 烈如“燃烧”
铁丝、木炭、蜡烛等在氧气中的燃烧 2.在另一些条件下,物质和氧气发生缓慢的 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
4、硫、碳、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共同现象是( C)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主要内容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主要内容氧气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生物体必需的重要气体之一、其性质及用途具体如下。
性质:1.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比空气略重,密度为1.43kg/m³。
它是一种较差的热导体,在常温下不易溶于水,但溶于液态氮、液氩和液氢之中,同时也能溶于一些有机液体。
2.化学性质:与其它元素发生广泛的反应。
氧气与大多数物质发生燃烧反应,它是维持生物氧化代谢过程的必需因子。
氧气还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元素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用途:1.呼吸用途: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很大,绝大部分用于供给人类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氧气的呼吸用途广泛,包括医学用气、急救、潜水、高原缺氧症的治疗等。
2.燃烧用途:由于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广泛应用于燃烧反应。
例如,氧气与燃料混合使用,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效果,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及实验室中的火焰试验。
3.氧割用途:氧气有很强的氧化剂性质,可用于金属材料的切割、焊接和钎焊等工作。
在氧割过程中,将氧气与燃烧燃料(如乙炔)混合,使金属材料迅速氧化和燃烧,实现金属材料的切割。
4.氧化反应用途:氧气参与的氧化反应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如金属氧化反应用于制造金属氧化物,制造化工原料等。
5.卫生用途:氧气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调节人体有关生理功能失调的情况,如缺氧、窒息等。
同时氧气也可用于保持无菌状态,杀灭微生物等。
6.水处理用途:氧气可用于水的处理。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可通过充氧的方式供给水体中的溶解氧,提高水质。
7.工业用途:氧气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如铁矿石的炼铁、炼钢等冶金工序中需要氧气作为氧化剂,合成氨、乙烯、乙醇等化学工艺中氧气也是必需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氧气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于一般人群来说,要避免无故接触高纯度的氧气,以免引发意外事故。
此外,正常的大气中的氧气浓度为21%,过高或过低的氧气浓度对人体都可能造成危害,因此在使用氧气时应注意安全性。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知识清单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知识清单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在标准状况下(0℃,1013kPa),氧气的密度为 1429g/L,比空气略重(空气的平均密度约为 1293g/L)。
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 水中大约只能溶解30mL 氧气。
但氧气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可以被压缩成液态或固态。
液态氧呈淡蓝色,固态氧呈蓝色雪花状。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
(1)与金属的反应氧气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化学方程式为:3Fe +2O₂点燃 Fe₃O₄。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化学方程式为:2Mg + O₂点燃 2MgO 。
(2)与非金属的反应氧气能与一些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化学方程式为:C + O₂点燃 CO₂。
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化学方程式为:S + O₂点燃 SO₂。
(3)与化合物的反应氧气可以和许多化合物发生反应。
例如,甲烷(CH₄)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为:CH₄+ 2O₂点燃 CO₂+2H₂O 。
乙醇(C₂H₅OH)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化学方程式为:C₂H₅OH + 3O₂点燃 2CO₂+ 3H₂O 。
二、氧气的用途1、医疗急救在医疗领域,氧气对于呼吸困难或缺氧的患者至关重要。
例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哮喘)、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或严重贫血的患者,可能需要吸氧来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通过吸氧,可以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缓解缺氧症状,挽救生命。
2、工业生产(1)炼钢在炼钢过程中,氧气被吹入熔炉,与碳等杂质发生反应,从而降低钢中的碳含量,提高钢的质量。
(2)化工生产氧气用于许多化工过程,如合成氨(通过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与氧气反应)、生产甲醇等。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PPT

工业用途
氧化反应
01
氧气是许多化学反应的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工、钢铁、造纸
等领域。
燃烧
02
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燃气、燃料等领域。
焊接和切割
03
通过利用氧气和可燃气的混合气体进行焊接和切割,提高工作
效率。
科学实验用途
科学实验
氧气是许多科学实验的必要条件之一,如燃烧实验、化学反应实 验等。
详细描述
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发生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 等酸性物质。当这些酸性物质溶于雨水时,就会形成酸雨。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如腐蚀建筑物、 破坏土壤和水体等。
06
结论
氧气的未来应用前景
01
工业领域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氧气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钢铁、
几乎所有生物都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活动。
氧气支持燃烧
在燃烧过程中,氧气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使物质能够持续燃烧。
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例如,钢铁冶炼、玻璃制造、化工生产等都需要大量的氧气。
02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01
02
03
密度
氧气的分子量为32,相对 空气的密度为1.43,因此,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比 空气稍重的气体。
氧气通过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将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使 地球表面变暖。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 不断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不断上升,导致地球表面 温度升高,引发全球变暖。
氧气与臭氧层破坏
总结词
氧气中的氧分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与大气中的氮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和 自由氧原子。这些自由氧原子会与臭氧发生反应,导致臭氧层破裂。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初中化学教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基本概念氧气,化学符号为O2,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非金属元素。
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1%左右,绝大部分生物都必须依靠它呼吸才能生存。
二、氧气的性质1. 氧气的物理性质•外观: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密度: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为1.429 g/L。
•熔点和沸点:氧气的熔点为-218.4℃,沸点为-182.96℃。
•溶解度:氧气很难溶解在水中,但可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2.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高度活性的气体,它与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如碳、硫、氮等)能够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
•氧气还能与金属元素反应,产生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例如,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2Na + O2 → 2Na2O。
三、氧气的用途1. 氧气在生命活动中的应用•呼吸:氧气是呼吸作用必需的气体之一,生物通过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来进行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医疗:氧气的医疗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缓解呼吸困难、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等。
•潜水:潜水员需要进行呼吸氧气的训练,以便在深海中进行作业。
2. 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燃烧:氧气是燃烧所必需的氧化剂,可用于氧气炉、氧气切割等。
•化学合成: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进行,如焙烧白垩土等。
•氧气在生产中还可用于氧化碱金属、干燥烟丝、制造火箭燃料等。
四、教学提醒•学生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可结合实验进行学习,通过实践感受氧气的特性。
•在掌握氧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氧化反应的相关知识。
•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需注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8.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
熔点-218℃,沸点℃固态(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雪花状)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即具有助燃性。
这也是检验氧气的方法。
3.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
在医疗上用于急救病人,为登山、潜水、航空和宇航人员提供呼吸用的氧气。
(2)支持燃烧。
利用可燃物跟氧气反应放出热量,在工业上用于炼钢、气割、气焊。
(3)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O3),由臭氧分子所构成的的物质叫臭氧(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
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用于饮用水和器具的消毒。
(二)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1.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注意:氧化反应里的“氧”是指氧元素包括氧气和化合物中的氧。
如:氢(H2)+ 氧化铜(CuO)→铜(Cu) + 水(H2O)(2)缓慢氧化:有的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
如金属生锈,呼吸作用,食物腐烂等。
2.化合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1)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2)通式:A + B = AB练习:1.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B.液态氧是无色液体C.氧气易溶于水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光、发热,产生大量白雾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浓浓的白烟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臭味的气体二氧化碳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3.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气能供给人类和动植物呼吸B.氧气能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C.氧气是一种航天燃料,用于火箭发射D.氧气能够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4.下列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产生绿色火焰B.铁丝:发出耀眼的白光C.镁带:火焰呈淡蓝色D.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而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镁+氧气点燃氧化镁C.氯化氢+氨气→氯化铵D.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7.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铜+氧气点燃氧化铜B.碳酸钙高温氧化钙+二氧化碳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D.水通电氢气+氧气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0.空气中能维持生命呼吸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氢气D.稀有气体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B.铁丝C.硫粉D.红磷12.下列关于氧气性质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D.氧气极易溶于水。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2、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3、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O2点燃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 O5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时,不要死记硬背,应结合具体的氧气,采用比较的方法,抓住重点,如氧气的熔沸点较低、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等。
2.化学性质
(1)氧气的助燃性
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常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
(2)与硫反应
硫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并放出热量。
其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硫+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3)与铁反应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
这个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铁+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说: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把它放在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课,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是教材编写的成功之处。
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氧气的用途入手,引出氧气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后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元认知规律。
从水平培养来说:从看图理解氧气的用途开始,到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到闻氧气的气味,再到观察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能够说教材深入浅出,为后面几节氢气、碳及其化合物等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从情感培养来说: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理解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对化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能够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分析归纳水平,但是初三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水平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水平。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理解作为依托,能够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所以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持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用途。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了解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
了解氧化剂。
2、情感目标
通过相关氧气性质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自然的精神。
3、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闻气体的操作方法掌握观察和表达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水平和分析综合水平,初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观察和分析综合水平。
难点:氧化反应和氧化剂以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五、学法的指导
氧气是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系统地理解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人的正常感观习惯,指导学生先按色、嗅、味、状态的顺序去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再通过自主阅读去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等物理性质,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观察以及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准确习惯顺序。
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实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实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碳、硫、铁与氧气的反应事实,归纳得出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
总来说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学习氢气、二氧化碳、碳单质以及酸、碱、盐等具体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所以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准确的思维习惯。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表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持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因为学生担负这个责任的意愿和水平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协助。
根据这个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认知情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氧气的用途和物理性质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归纳小结——教师小结。
2、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添表——教师小结。
七、教学程序设计
1、讨论激趣,明确目标,引入新课,了解用途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氧气用途的资料。
新课引入:
问题1、生物体所必须的气体是什么?你们想不想了解相关此气体的知识?
问题2、同学们请想一想氧气除了提供给我们呼吸以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还有哪些应用?同学们能够将事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
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结合课本第二页上的插图,学生们已经集中注意,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同时也对课外自主学习情况实行了检查。
2、自主学习,了解物理性质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三页氧气的物理性质。
(2)问题:书上所描述的物理性质,有哪几点你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或事实来证明?
(3)出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并指导学生如何闻氧气的气味。
(4)小黑板展示下表,请同学们填写:
(5)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嗅、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实行的。
这样经过自主学习、讨论证明、观察实验、列表总结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实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氧气物理性质的记忆。
3、实验探究,了解化学性质
(1)问题1: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大家肯定在想了,氧气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2)问题2: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能够怎样实行这些实验?
(3)问题3:实验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观察什么?
(4)以木炭为例通过观察实验完成下表第一栏:
再同时连续完成硫燃烧实验和铁丝燃烧实验,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表格,教师实行指导。
然后要向学生说明铁丝与氧气反应的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或细沙
的原因。
经过实验探究,不但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以后更好地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5)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
5、归纳小结,知识的升华
(1)教师讲述:为了更好地系统地学习一类知识,我们常用比较归纳的方法。
对化学反应我们常根据不同化学反应的共同特征,归纳为多种反应类型。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几个化学反应,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教师陈述: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氧化剂的概念。
其中氧化剂的概念只作介绍。
(3)为了使学生能准确区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不至于把两者混淆,设计完成练习:
指出下列文字所表示的化学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
氧气+铝——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4)问题:今天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和它的用途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理论高度理解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本节课的小结,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论知识,使学生得到意义的构建。
6、布置作业,持续学习
(1)必做题:本节课后2、3题。
(2)探索题:今天我们研究了相关氧气的知识,还有很多方面我们没有涉及到,请通过各种途径,观察身边的现象,以“氧气和我们的生活”为主题准备一份发言稿。
其中探索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能够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交流,或在黑板报中登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观察。
八、板书设计
除了用小黑板逐条展示,完成两张表格(见上)以外,再在黑板上列出重点知识,以利于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加深记忆。
一、氧气的用途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1)一般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三、化学性质:(1)助燃性(2)氧化性
四、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中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