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如何形成的解读
物理学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研究

物理学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研究暗物质和暗能量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质和能量,因为它们无法被直接观测到。
然而,它们对于解释宇宙的演化和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论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一、暗物质我们知道,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会相互吸引,从而形成各种天体。
不过,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是不够的,宇宙中应该还有不少物质存在,但它无法被直接观测到。
这种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就被称为暗物质。
那么,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目前物理学家们还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但是,研究表明,暗物质可能是一种新的粒子,它们不参与强力和电磁相互作用,只参与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因此难以被探测到。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进行暗物质的探测研究。
最传统的方法是观测宇宙学的现象,比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射线等。
这些观测可以揭示宇宙大尺度的结构和成分。
此外,一些实验设备也被用来探测暗物质。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实验设备之一,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正在进行探测暗物质的实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并探测到暗物质的本质。
对于暗物质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二、暗能量暗能量是另一个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是用来解释宇宙膨胀加速的原因。
我们知道,以前人们认为宇宙的膨胀速度在不断减缓,而现在的研究表明,宇宙的膨胀速度在不断加速,这被称为宇宙加速膨胀现象。
暗能量就是解释这种现象的一种理论概念。
暗能量是负压力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越来越快的扩张会不断增加宇宙中的暗能量。
由于暗能量具有反重力作用,因此它会推动宇宙的膨胀速度不断加速。
但是,即使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暗能量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
暗能量的本质和它如何影响宇宙的膨胀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三、未来展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更好地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
一些新技术和实验设备的发展,如欧洲空间局规划的“暗能量普查卫星”等,将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从而推动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理解。
理解黑暗物质和暗能量

理解黑暗物质和暗能量近年来,人们对黑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这两个概念始终还是比较抽象的。
那么,什么是黑暗物质和暗能量呢?它们又有什么特性和作用呢?本文将从理论模型到实验结果,从宇宙到粒子,一步步为大家揭开这个谜题。
一、黑暗物质黑暗物质首先是通过天文学观测而发现的一种奇怪物质。
在20世纪80年代,天文学家利用体积观测到了许多沿银河系周围运动的恒星。
因为这些恒星的高速运动,被人们称为高速运动星轨道问题(或银河系旋转问题)。
根据牛顿力学和运动定律,这些恒星应该逃离银河系。
然而这些恒星没有离开,它们笼罩在黑暗物质的引力场内,也就是说,黑暗物质的质量在恒星周围组成了巨大的引力场帮助恒星运动。
这个引力场唯一的理解就是,这些恒星受到了由银河系外黑暗物质团块所组成的引力场的作用,而这个物质是天文学家从其他物质计量中未能观测到的,因此被称为“黑暗物质”。
在宇宙中,也有不少明显跟恒星和尘埃不同、但又有明显跟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也不同的天体,例如对恒星束缚更为强烈、重力波和引力透镜现象中表现出清晰不同、在回响和消光方面表现不同等。
它们所显示的明显星系外物质在天文学上被认为也是黑暗物质。
黑暗物质的密度是银河系等天体的可见物质的5倍以上,同时,更长的星系运动、更高的温度分析和更远的银河系中的黑洞应该包含更多的黑暗物质,该数据已卓有成效地预测了哪些邻近星系的数量和星系结构,而且成功地证实了耗散运动(星系形成和并行)是由于大量存在的黑暗物质形成引力场而出现的。
二、暗能量暗能量是相对于黑暗物质而言的,指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一种source,同时它也是宇宙能量守恒原则在引力方程中的表现形式。
暗能量由于我们无法观测到,所以被称为“暗”能量。
对暗能量最早的观测是由两组独立的天文学家完成的,又因为这个现象而被称为“偏远II超新星实验”。
它是研究暗能量的重大里程碑,奠定了关于暗能量存在的事实,并且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暗能量是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主要力量。
物理学中的暗能量和暗物质

物理学中的暗能量和暗物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深入逐渐,人们对宇宙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拓展。
在物理学中,暗能量和暗物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对象,它们既神秘又令人心悸。
一、暗能量与暗物质的定义暗能量是宇宙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是令宇宙膨胀加速的主要推动力量。
暗能量的特点是不可见、不可观察、不可测量,因此它的存在也很难被证明。
目前科学家们对暗能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模型和计算方面,以对其特性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解释。
暗物质成为了物理学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物质,它是宇宙中不可见的物质,也是宇宙中能够控制星系和星团运动的物质。
暗物质的存在并不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得到的,而是通过星系和星团的运动方程来推断出来的。
二、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关系暗能量和暗物质在宇宙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它们的本质却非常不同。
相比较而言,暗物质的存在更加显然和稳定,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观测星系和星团的运动轨迹来证明其存在。
而暗能量则相对更加神秘,因为我们对它的理解主要来源于计算和模型推测,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观测数据能够证明其存在。
不过,暗能量和暗物质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暗物质的存在是使得可见物质聚集成星系和星团的原因,而暗能量则是推动星系和星团的运动加速膨胀的主要力量。
我们可以将暗能量和暗物质比喻为驱动宇宙发展的机制,它们促进了宇宙的进程和演化,是宇宙中极其重要的存在。
三、未来关于暗能量和暗物质的研究在未来的科研计划中,对于暗能量和暗物质的研究仍然是很重要的。
目前,科学家们探索它们的手段主要包括大规模的计算和建立各种科学模型。
这些研究能够让我们对暗能量和暗物质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宇宙的本质。
此外,在未来的宇宙探索中,也将进一步寻找能够对暗物质和暗能量进行观测的方式,来证明它们的存在和性质。
比如说目前正在建造中的欧洲空间局的全新宇宙望远镜,就将会在未来的宇宙探索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暗能量和暗物质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对象,它们对宇宙的演化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

天文学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一、引言“宇宙是多么的神秘,我们对它的探索还只是刚刚开始。
”这是天文学家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天文学作为一门研究宇宙的学科,除了已经发现的恒星、行星、星系等天体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存在:暗物质和暗能量。
它们虽然不太为人所知,但却是解释宇宙现象的重要因素。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天文学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研究。
二、暗物质的定义与探测方法暗物质是指没有电磁相互作用的物质,因此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不发射光线,所以不可见。
但是暗物质质量很大,通过引力作用可以对周围的物质产生影响。
暗物质的存在是由于人类观测到的星系演化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不符合标准宇宙学模型所确定的物质存在量。
标准宇宙学模型预言初宇宙中的氢、氦等物质演化经过20亿年形成了所有物质,所以星系内应当只存在氢氦等普通物质。
然而观测发现,在星系内围绕星系中心旋转的物质并不能够仅由可见物质的重力对其产生的引力解释。
而暗物质的引力能恰好解释这个现象。
为了探测暗物质,目前一般采用对可见物质影响的探测手段。
暗物质的存在可以通过星系旋转曲线(即星系内物质的运动轨迹)来证明。
这一技术最早由美国天文学家威廉玛修斯在1933年发现。
其后的几十年里,许多科学家在研究宇宙运动时尝试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到了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星系的引力透镜现象,发现了更多的证据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现在,暗物质的探测手段越来越多,其中有最常用的直接探测方法、间接探测方法和反常引力探测方法。
三、暗物质的来源暗物质的来源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很确定的解释,人类推测的来源也仍只是纯理论的说法。
目前通常推测暗物质来自四种可能:1. 一类高密度的、大质量的非粒子物质,如沉积黑洞。
2. 宇宙早期膨胀的暴胀阶段产生的大量粒子类物质。
3. 由大质量粒子碰撞缩合产生的一种新颖的非标准粒子。
4. 新相互作用方式的纯粹新颖的暗物质粒子。
目前暗物质的物质成分还未被确认,但已有一些观测数据对暗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有限的限制。
理解银河系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理解银河系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当人们谈论宇宙时,难免会提到银河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通过天文观测和科学研究了解到了银河系的结构、星系分布情况等方面。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银河系的构成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其中就包含着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何谓暗物质暗物质,顾名思义就是藏在宇宙中的无形物质,与我们所熟悉的物质有着本质的区别。
就目前所知,暗物质的密度约占银河系总质量的5/6,可谓是银河系“隐形”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暗物质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等,它们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和观测手段被检测到。
而暗物质却不同,它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不发光、不发热、不发射射线,因此也就无法直接被探测到。
一些科学家认为,暗物质可能由一些新型基本粒子构成,它们不像常见物质那样受到电磁力的约束,但却具有重力作用。
换句话说,暗物质能够通过重力影响可见物质的运动,比如引起恒星轨道的偏移等。
此外,根据宇宙背景辐射的测量数据,暗物质的密度分布也可以推算出大概的分布情况。
暗物质的存在并非建立在纯粹的推测之上,它背后有航天探测、天文观测等科学研究作为支撑。
但由于科学技术和仪器的限制,我们还无法直接探测到暗物质,这一问题成为了众多科学家争论的焦点之一。
暗物质的研究意义探索暗物质的原理和分布情况,对于了解银河系的演化历程和宇宙的结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量化暗物质的分布、形态、密度等信息,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天体物理学的理论模型,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此外,暗物质在宇宙学、天体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何谓暗能量除了暗物质,银河系中还隐藏着另一项神秘成分,那就是暗能量。
暗能量是指一种不明确的能量,其存在主要是为了解释暗物质所带来的重力影响偏差。
根据文献资料,暗能量在宇宙形成的早期就已经存在,它带来的反重力效应是导致宇宙膨胀加速的主要原因。
粒子物理学中的暗能量与暗物质的关系

粒子物理学中的暗能量与暗物质的关系暗能量和暗物质是粒子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被直接观测到,但它们却在宇宙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将探讨暗能量和暗物质之间的关系。
1. 暗能量的概念与作用在解释宇宙膨胀的加速过程时,科学家引入了暗能量的概念。
暗能量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形式的能量,它具有负压力,可以推动宇宙的加速膨胀。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暗能量,但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及其他实验证据的分析,科学家们得出了关于其存在的结论。
2. 暗物质的概念与特性暗物质是一种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但由于其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因此无法被直接探测到。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星系运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手段得出了暗物质存在的结论。
暗物质对于构成宇宙的大型结构起到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对物质的引力相互作用影响着星系团的形成和发展。
3. 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关系暗能量和暗物质在宇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相互关联。
暗能量推动着宇宙的加速膨胀,而暗物质则通过引力影响宇宙的演化。
暗物质的存在可以解释宇宙的结构形成,而暗能量则能够解释观测到的宇宙加速膨胀现象。
虽然暗能量和暗物质在性质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共同作用于宇宙的演化过程。
4. 目前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对于暗能量和暗物质的研究仍然是粒子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重要热点。
科学家们利用大型探测器和卫星等设备进行观测和实验,试图更深入地了解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本质。
未来的研究可能涉及到对暗能量和暗物质性质的精确测量以及它们与其他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
总结:在粒子物理学中,暗能量和暗物质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解释宇宙演化和结构形成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虽然暗能量和暗物质在性质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共同塑造了宇宙的面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暗能量和暗物质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为我们揭示宇宙的奥秘提供更多线索。
黑暗能量与暗物质

黑暗能量与暗物质黑暗能量与暗物质是现代宇宙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虽然有相似的名称,但实际上指代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质。
本文将分别介绍黑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概念、性质以及对宇宙起到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黑暗能量。
黑暗能量是一种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力量,它占据宇宙总能量的约70%。
黑暗能量的存在最早是通过观测宇宙膨胀的加速度得出的。
物理学家认为,宇宙的膨胀应该是减速的,但事实却是加速的。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科学家引入了黑暗能量的概念。
目前对于黑暗能量的性质了解非常有限。
该能量是一种均匀地填满整个宇宙的能量形式,不与物质相互作用,不散播、不吸收和不发射光子。
也就是说,黑暗能量的作用就像是空间中均匀分布的“负压力”,它推动着宇宙加速膨胀。
关于黑暗能量的来源,科学家仍然在探寻中。
一种理论认为,黑暗能量可能是虚空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虚空能量是宇宙最基本的能量之一,即使在真空中也存在一些微小的能量。
据估计,真空能量的密度非常大,远远超过我们对它的直觉认识。
而黑暗能量可能就是这种虚空能量所产生的,但我们对虚空能量的本质和产生机制知之甚少。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暗物质的概念。
暗物质是宇宙中约占总质量的25%的未知物质。
与黑暗能量不同,暗物质与我们熟知的物质相互作用,但与一般物质不同的是,它不与光发生相互作用,也就是说,暗物质不会吸收、发射或反射光线,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它。
目前,对暗物质的研究主要依靠它与普通物质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进行。
通过观测星系旋转曲线、星系团形成等现象,科学家得出了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的结论。
暗物质的存在对于解释宇宙的结构形成和星系运动等现象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于暗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猜测和争议。
一种主流的理论认为,暗物质可能是由一种未知的新型粒子构成的。
这些暗物质粒子与普通物质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无法直接探测到暗物质的原因之一。
然而,由于暗物质粒子的性质和存在方式仍然是个谜,科学家们正通过实验和理论推断来寻找它的证据。
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宇宙是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的,但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听到一些特殊的物质和能量——暗物质和暗能量。
这两种物质和能量在宇宙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暗物质?暗物质是宇宙中一种神秘的物质,它不发射电磁波,因此无法直接被观测到。
但是,基于星系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引力模型,我们发现在现有的可见物质中计算不出这些结构的形成和运动,因此科学家们根据质量计算它们应该存在着另一种新的物质,这就是暗物质。
暗物质的质量与可见物质相比非常重要,它约占宇宙总物质的五分之四。
对于这种神秘的物质,科学家们目前还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完整解释,但研究人员们已经提出了一些猜测:暗物质可能是由一种新的基本粒子组成的,我们称这种粒子为WIMP(弱相互作用巨大粒子),也有科学家提出暗物质为一种具有超强交互力的粒子。
尽管暗物质至今还未被直接探测到,但其在宇宙学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和加以研究。
暗物质的存在解释了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演化过程,也有助于研究宇宙学中的重大问题,例如暗物质的起源和宇宙膨胀加速的原因等。
二、什么是暗能量?暗能量,同样是宇宙学中神秘的概念,是指一种理论上存在的能量,它具有能够产生引力的作用,但与我们所熟知的电磁波和引力场完全不同。
暗能量的存在证据与暗物质相同,是通过一系列宇宙观测和模拟分析发现的。
暗能量的密度在目前宇宙中占据了总能量的70%以上,是控制宇宙最近期加速膨胀的主导因素之一。
它的存在对宇宙学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暗能量的出现,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称为“余辉场”的假说,它认为暗能量是一种具有均匀恒定密度的能量场,和真空能差不多,而它通过产生反重力的作用来推动宇宙膨胀。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其他的假说,例如,暗能量可视为存在于时空中的真空,它的质量非常小, 但势能和可观测宇宙区域中的势能相对的比例却非常大。
三、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相互作用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宇宙的演化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能准确确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物质和暗能量揭秘开始想写这篇文章,源于多年对宇宙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对于宇宙如何诞生,演化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
特编写出来和广大宇宙物理爱好者共研。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朋友谅解,不胜感激。
1.宇宙的本质是什么?宇宙万物及我们人类存在于广阔无艮的宇宙之中,我们大多数人也许不会去思考的一些问题—宇宙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会有宇宙?其实中外古今有许多人是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如我国的盘古开天辟地,轻清上浮为天,重浊下沉为地,天地间隔随时间不断加大,女娲抟土而造人的理论。
西方的上帝创造宇宙,再创造了一个男人亚当,用亚当一根肋骨创造出第一个女人夏娃的理论。
当然还有其他创世神创世等各种学说。
这些学说我们先不要妄言其一定是谬的,可是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解之处,那就是创世神是存在于哪里,创世神所在那个世界又是怎么来的?如果不能解释这个问题,那这些理论就不是成熟的理论了。
现在有一个理论认为宇宙是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宇宙是从一个几乎无限小的奇点大爆炸而产生的,这就是著名的宇宙大爆炸起源理论。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观测遥远星系的红移提出星系的红移量和星系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理,并推导出星系都在远离的宇宙膨胀学说。
大爆炸宇宙论是一种观测证据最多,最获公认的现代宇宙理论。
大爆炸宇宙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宇宙,但还有一个问题不能解释,那就是宇宙为什么能存在?宇宙万物得以存在如果没有任何依据,难道不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吗?因此我认为一定会存在一种与构成宇宙的要素属性相反,能相互抵销的要素。
我们把构成宇宙一切物质和能量的要素称为原力,把我们所在的宇宙定义为正宇宙,那么与原力相反属性的反原力构成的宇宙就是反宇宙。
原力是构成物质和能量的最基本单位,所以不管物质粒子结构多么复杂,原力却是最简单、最单纯的,它没有内部结构,因为如果有内部结构就不能算是基本单位了。
因此既使最多量的原力都能集合于无限小的空间之内,是构成宇宙一切的唯一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原力不是力,但宇宙一切运动因它而起,故称之原力。
因此,我认为宇宙的本质是虚无的,可以用0=(+X+(-X表示,+X表示宇宙正原力总量,-X表示反宇宙反原力总量。
正反原力在理论上可以抵销湮灭,正原力和反原力绝对一样多。
其实古人们对于宇宙虚无本质早有论述,周易中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就是说虚无诞生无限多,无限多有阴阳两种属性。
正反原力理论上可以涅灭,是为了阐述两者之间的性质,实际上两者彼此对立存在,不会相互抵销涅灭,因为找不到它们相生的理论逻辑,有生则有灭,无生何来灭。
这是由宇宙虚无本质决定的,两个互为相反的存在才是真正虚无,绝对虚无不存在。
那么还有个问题是正反宇宙是否需要同步运动演化呢?如宇宙有你我,反宇宙是否一定要有反你、反我的存在?从理论分析这个同步演化运动的条件不是必需的条件,而正反原力要绝对一样多是必需的条件。
因此宇宙有你我,反宇宙不必有反你、反我,正反宇宙可以不同步运动演化。
正反宇宙单独看是不虚无的,两者相加才是虚无!正反宇宙虽然可以不必同步运动演化,但演化规律一样,以后的阐述都是关于正宇宙的。
2. 原力是如何构成宇宙的?原力的特性是没有内部结构的、最简单、最单纯的力,所以不管其量有多少,都会自动集合于无限小的空间。
这显然构成不了形成宇宙的条件,只有原力被划分为几乎无限数量的小原力点,再由这些原力点相互作用形成粒子,宇宙才能形成。
可是问题来了,原力既使被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原力点,它们很快就会集合在一起,不会形成粒子,宇宙也不会形成。
现在我们来两个假设,假设1:宇宙是唯一的;假设2:存在多个宇宙。
假设宇宙是唯一的,那么原力会集合于无限小的一点,宇宙不能形成。
假设存在多个宇宙,那么原力存在多个宇宙之中,每个宇宙拥有一部分原力。
每个宇宙的原力被分解为几乎无数的原力点,由于任意两个原力点之间存在原力缺失,缺失的原力存在于其他宇宙,所以原力点虽多而不会集合于一点,原力点按各自量的大小匀称分布,形成一个相对尺度空间无限小的空间,只是这个无限小的空间包含几乎无数原力点。
我把这样的空间称为原力海,原力海还不是宇宙时空,它是宇宙诞生前的状态,也是宇宙坍塌后的状态。
正如把一张完整的纸撕成几乎无数碎纸片,再把这些碎纸片分成若干份,把每一份单独进行拼凑,我们会发现每份碎纸片拼成一张缺失的纸,碎纸片之间有缺失,缺失的碎纸片存在其它份碎纸中。
其道理和原力海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是,我们可以人为地把每份碎纸硬拼成一张小纸,而原力海中没有外力让原力点这么干。
由此我们要抛弃一个观含,既一个无限小的空间只能有一个无限小的点,而不能有多点存在的观念。
原力海是相对宇宙这样的尺度空间无限小,如果有存在就有空间的话,原力海是有自己独特空间的。
3. 原力是如何形成物质粒子的?当一个宇宙完成它的演化历程,它的所有物质都湮灭为原力点时就会坍塌,尺度空间消失而成为原力海。
原力海与已有的另一个原力海重叠,由于原力海中的原力点都是匀称分布的,这就是原力点匀称分布特性。
当两个原力海重叠一方原力点和对方原力点会发生共用一个位置的现象,这就形成由彼此各一个原力点形成原力对,我称其为对子。
前面也提到由于任意两个原力点之间都有原力缺失,所以任意两个原力点都不会凝合为一个原力点。
对子所含原力量是构成它的两个原力之和,按原力点按各自原力量匀称分布规律,对子需要更大的存在空间,于是对子与对子之间产生排斥力,这就是对子斥力。
对子斥力让对子相互远离,产生宇宙尺度空间。
凡有尺度空间,必有万有引力,由于每个对子所含原力不完全一样,万有引力使含原力大的对子吸引周围的对子形成含若干对子的对子团。
原力点和单个对子没有体积,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但不能算基本粒子,而对子团是有体积的,所以对子团是基本粒子。
并且其体积在对子斥力作用下还会不断增大,直到其体积和它的原力量平衡而煙灭为一个个单独的原力点。
两个原力海叠合能形成的最大对子数量不超过含原力点较少的原力海原力点数量。
剩下的原力点和不能形成对子团的自由对子将形成原力海,等待某个宇宙坍塌后与之叠合,形成新的宇宙和新的原力海。
对子团作为基本粒子存在宇宙尺度空间形成宇宙,原力点和自由对子形成原力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原力点和自由对子不是粒子,他们本身的匀称分布持性使它们可以拥有无限快的速度在大爆炸同时集合为原力海。
粒子在对子斥力和万有引力作用下,随着宇宙空间增大而平均温度下降进而能形成更大粒子。
其层级如下:对子团—能量粒子—亚原子粒子—原子—分子。
4。
宇宙是如何演化的?现代科学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并且宇宙仍处于膨胀状态。
宇宙会一直膨胀下去吗?宇宙演化最终会走向何处?要知道宇宙演化规律,我们首先要了解宇宙两大基本力,对子斥力和万有引力(这两个基本力是如何形成的,本书后面将详细论述),现在宇宙之所以会继续膨胀,是因为对子斥力总体仍大于万有引力。
随着时光流逝,宇宙还会有越来越多暗物质和暗能量,对宇宙运动演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宇宙最开始时,只有对子团和能量粒子,物质是由能量转换而来(质能转换E=mcc,当代粒子物质研究认为,在足够高的温度下(称为“阈温”,物质粒子可由光子碰撞产生出来。
下面是物质进化详细过程:时标10^-43秒,宇宙从量子背景岀现。
时标10^-35秒,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和引力。
时标10^-5秒,10万亿开,质中和中子形成。
时标0.0001秒,温度达到几十万亿开,大于强子和轻子阈温,光子碰撞产生正反强子和正反轻子,同时也有的湮灭为光子。
在达到平衡状态时,粒子总数与光子总数大致相等,未被湮灭的强子破碎为夸克,此时的夸克处于没有仼何保护的“渐进自由状态”。
宇宙粒子有:正反夸克、正反电子、正反中微子,最后有十亿分之一的粒子存留下来。
时标0.01秒温度1000亿开,小于强子阈温高于轻子阈温。
光子停止产生强子,强子不再破裂为夸克,质子中子各占一半,正反质子和正反中子相互湮灭,强子数量减少。
中子、质子不断相互转化,到1.09秒时,温度100亿开,质子:中子=76:24 时标13.82秒,温度不超过30亿开,物质粒子被创造的任务完成。
中子开始衰变为质子加电子加反中微子。
这时质子:中子=83:17 时标3分46秒,温度9亿开,反粒子全部湮灭,光子:物质粒子=10亿:1,中子不再衰变,质子:中子=82:17,一直到现在。
时标30万—70万年,温度3000—4000开,能量粒子和物质粒子处于热平衡状态。
开始出现稳定的氢氦原子核,宇宙进入复合时代。
在后期宇宙逐步进入以物质为主的时代。
时标4亿—5亿年,温度100开。
物质粒子开始凝集,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
原子在恒星内部发生聚变反应,产生氦、碳、氧、镁、铁等元素的原子核。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反粒子,反物质,不是指由反原力构成的粒子,而也是由正原力构成的粒子。
随着时光流逝,不断有物质转化为暗物质,暗物质湮灭为原力点(即暗能量,当宇宙100%都是原力点时,宇宙湮灭为无限小的原力海。
这意味一个新宇宙又要诞生了。
新宇宙保留原宇宙一部分原力,吸收了一部分本就存在的那个原力海的原力,留下一个新的原力海。
由此可知,宇宙演化就是把不匀称的原力分布转化为匀称分布的一个过程。
5. 万有引力是如何形成的?当宇宙形成后,其由无限小变成一个尺度空间。
但由于一切物质和能量都是由原力构成的,而原力的特性之一是集合于无限小的空间。
由此产生的一切物体相互靠近的力就是万有引力。
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引力是物体质量使空间弯曲而形成。
虽然从数学模型和可预言性上爱因斯坦理论比牛顿更符合事实,但质量为什么会使空间弯曲?所以我有自己的一点看法,那就是使空间弯曲的是万有引力,而万有引力是原力集合于无限小的空间造成的。
引力能以宇宙最快速度发生作用。
如一个星体距离地球1亿光年,假设这个星体突然消失,他对地球引力改变将会1亿年后就会发生作用。
因为时间是相对的,这个星体距离地1亿光年,意味着地球既使以宇宙最快速度运动,也要1亿年才能到达它的位置,它相对地球是最早也是1亿年后的未来,地球相对这个星体最早也是1亿年后的未来。
6.对子斥力是如何形成的?当原力海叠合形成对大量对子时,由于对子拥有更大的原力量,其需要更大的存在空间,于是所有的对子都会对外产生排斥力,这就是对子斥力。
由于每个对子斥力对象是所有对子,这样,对子与对子之间有斥力,对子团与对子团之间有斥力,粒子之间也有斥力,一切物体之间都有斥力。
它们之间是远离还是靠近,取决于万有引力和对子斥力哪个占优势。
如给一块铁持续加热,这块铁的分子在热传递作用下被动吸收能量粒子,等于每个铁分子在几乎不增加体积的情况下获得了大量年轻的对子团,使分子间斥力增加大干引力增加,分子间距扩大,这就是热胀冷缩。
继续加热,这块铁会因为分子间斥力过大而变汽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