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集锦(课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大全(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8、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9、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全部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诗词1.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
3.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 《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理解性默写和课内古诗鉴赏答案

理解性默写《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山连绵起伏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山的高峻的语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直接描写山势陡峭高峻的语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描写夏水洪大汹涌的语句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5.直接表现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语句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6.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形象地表现江水迅疾)的语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7.概括春冬季节四种不同景致的语句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利用猿声烘托三峡山谷寂静,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引用渔者歌声的语句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描写清晨景色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5.描写傍晚景致的语句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提到谢灵运,表达沉醉自然之趣的语句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描写空明澄澈的庭中月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朱元思书》吴均1.直接描写江水清澈的语句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2.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语句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3.描写水流速飞快的语句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4.总领全文,概括景色总特点的语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5.运用拟人,赋予静止的山无限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6. 表达作者对富春江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四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唐诗五首》野望(王绩)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2.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浓浓秋意的句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写出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以动衬静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引用典故,抒发作者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黄鹤楼(崔颢)1.记述神话传说,抒发岁月流逝,世事沧桑感慨的句子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用神话传说起笔,回到现实描写黄鹤楼景象的句子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使至塞上(王维)1.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2.借意象自比,将孤寂,抑郁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 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 表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暗示战事频繁的句子: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渡荆门送别(李白)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运用奇特大胆想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 借故乡之水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描写花草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5.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1.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2.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3.写女主人公花香盈袖,但无可奈何,心生感慨的句子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4.诗中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5.诗中以花寄情,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龟虽寿》曹操1.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表达人的寿命有限,人生苦短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2.以老马比喻自己虽近暮年仍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表现人虽老了但仍有远大抱负,奋发雄心不会止息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表明人寿命的长短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5.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是:养怡之福,可得永年6.表达作者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赠从弟》刘桢1.诗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2.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3.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句子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4.诗中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一问一答中揭示本性的主旨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梁甫行》曹植1.从气候角度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恶劣的诗句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2.描述边海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同情的诗句是: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3.写出边海人民衣不蔽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诗句是: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4.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和凄楚的诗句是: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故乡景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援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赏析17篇

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鉴赏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
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
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
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1. 哎呀呀,《野望》这首诗啊,就像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卷!“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描写得多绝啊!你想想,那满树的秋色,那满山的余晖,是不是让你仿佛身临其境?王绩这家伙真厉害,能把景色写得这么生动!2. 嘿,《黄鹤楼》可不得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简直就是一种深深的感慨啊!就好像一个老朋友离去后再也回不来了一样,让人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崔颢这诗句,真是太能打动人心了!3. 哇塞,《使至塞上》那叫一个壮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画面感强不强?就好像你自己站在那茫茫大漠中,看着那直直的孤烟和圆圆的落日,是不是特别震撼?王维真不愧是大诗人啊!4. 哟呵,《渡荆门送别》啊,那可是充满了离情别绪!“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故乡的水都来送行了,多感人呐!李白这家伙,写起这种感情来真是太拿手了!5. 哎呀,《钱塘湖春行》多有意思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听着就感觉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白居易这描写,简直让你能听到莺的叫声,看到燕的忙碌,太神奇了!6. 嘿呀,《庭中有奇树》真的很有意境!“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那棵奇特的树就在那里,绿叶茂盛,花朵盛开,多美的景象啊!这诗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呢!7. 哇哦,《龟虽寿》可太有气势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就像是一个不服老的英雄在呐喊!曹操这豪情壮志,是不是让你也热血沸腾了?8. 哟,《赠从弟》写得好刚啊!“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就像那松柏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屈服,这品质多难得啊!刘桢这家伙,真有骨气!9. 哎呀呀,《梁甫行》真让人感慨万千!“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那海边的百姓生活得多艰难啊!曹植这一写,真让人心疼那些百姓!10. 嘿,《浣溪沙》也很不错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无奈的感觉,不就像我们生活中有时候的心情吗?晏殊这词,真能触动人的内心啊!我觉得这些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古诗都非常精彩,每一首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和品味!。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四首古诗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含答案)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151页课后古诗词赏析题(含答案)精心整理《浣溪沙》(宋)XXX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
XXX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2.请简要分析“XXX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
“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XXX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XXX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XXX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寄意深刻,发人深醒。
5.请简要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XXX归来”蕴含的1哲理。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XXX[宋]XXX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到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XXX、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2.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如何的图景?(4分)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全解(原文+鉴赏+默写考点 )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词全解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之感。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默写考点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
2.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集锦(课内)1.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的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杜甫现存诗中年代最早
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
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
(7)“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答:站的高才看的远
(9)请从“钟”字人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钟是聚集的意思本自然集神奇秀丽于泰山。
2.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列各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3)这首诗寓情于写景叙事之中,句句都
有言外之意,深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4)古人论诗“凡景语,皆情语”请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作简要赏析。
答:这一联诗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诗人触景生情,因感时而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惊心。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移情于物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思想感情。
3.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颈联实写塞上秋景,也写出了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
答:以十分工整的对仗,描绘出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
(3)诗中表明作者身份的字是使表明作者此行目的一个短语是问边,表明这首诗写的是塞外风光的词有汉塞,胡天,萧
关,居延等。
(4)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颈联所写的奇异景色。
答:沙漠上一支孤零零的烟柱袅袅直上云霄,河边水连天处是赤江滚圆的落日。
4.阅读陆游的诗《游山西村》回答问题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困境中蕴含着希望。
5.阅读杜甫的诗《石壕吏》回答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知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
老翁别。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诗中能概括全诗事件的一句诗是:有吏夜捉人。
(2)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答: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隐约听到(有人)低声地哭。
(3)“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答: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6.阅读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回答问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
秽,带月何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夕,但使愿无违。
(1)“衣沾不足夕,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意思?
答: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图景和生活状态?答: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
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 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7.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中的“随”和“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变化?
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写诗人坐在船上,
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
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写“离情别绪”的?赏析并对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看有什么不同。
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
不辞劳苦。
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而马致远却直抒胸臆,用“断肠人”陈述离乡之情,显得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