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计算题和相关总结

宏观经济学课后计算题和相关总结
宏观经济学课后计算题和相关总结

某国某年有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消费支出90亿美元,投资支出6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5亿美元,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30亿美元,工资收入100亿美元,租金收入30亿美元,利息收入10亿美元,利润收入30亿美元,所得税30亿美元,进口额70亿美元,出口额60亿美元,求:

(1)用收入法计算GDP

(2)用支出法计算GDP

(1)用收入法计算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100+10+30+30=170亿美元

(2)用支出法计算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90+60+30+(60-70)=170亿美元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500+(125+50)+200+15=890

NDP=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折旧=890-50=840

NI=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840-75=765

PI=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765-100-50-130+120=605 DPI=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05-80=525

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50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为c=100+0.9y,投资i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到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1)均衡收入y=(100+50)/(1-0.8)=750

c=100+0.8×750=700 s=y-c=750-700=50

(2)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50=50

(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

(△y=y’-y=1000-750=250)

(4)变化后的收入y=(100+50)/(1-0.9)=1500

s=y-c=1500-(100+0.9×1500)=1500-1450=50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的收入1500增加500

(△y=2000-1500=500)

(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后,乘数从5(k=1/(1-0.8)=5)变为10(k=1/(1-0.9)=10)

课后11题

(1)均衡收入

y=(100+50+200+0.8×62.5-0.8×250)/(1-0.8)=1000

(2)b=0.8

投资乘数=1/(1-b)=5 ,政府支出乘数=5

税收乘数=-4 ,转移支付乘数=4 ,平衡预算乘数=1

(3)y’=1200,△y=1200-1000=200

1)△g=△y /k=200/5=40,

2)△T=200/(-4)=-50,

3)△g=△T=200

第514页,第二题

利率为3%时:

第一个项目现值:120/1.032=113>100 值得投资

第二个项目现值:125/1.033=114>100 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现值:130/1.033×1.03=115>100 值得投资

若利率为5%:

第一个项目现值:120/1.052=108.54

第二个项目现值:107.98

第三个项目现值:106.95 都值得投资

第514页,第三题

如果预期通胀率为4%:

第一个项目:120万美元现值为:120/1.042=110.9

再以3%的利率折现为:110.9/1.032=104.5>100 值得投资

第二个项目:125美元的现值为:125/1.043=111.1

再以3%的利率折现为: 111.1/1.033=101.7>100 值得投资

第三个项目:130万美元的现值:130/1.043×1.04=111.1

再以3%的利率折现为:111.1/1.033×1.03=98.7<100 不值得投资

第515页,第四题

若投资函数为i=100-5r,

则当r=4%时,i=80 当r=5%时,i=75

当r=6%时,i=70 当r=7%时,i=65

若储蓄函数为s=--40+0.25y 因为i=s

所以当r=4时,y=480 当r=5时,y=460

当r=6时,y=440 当r=7时,y=420

第515页,第五题

1 ①因为y = c+s 所以s=y-c=y-(50+0.8y)=-50+0.2y

又因为s=I 所以-50+0.2y=100-5r

IS曲线为y = 750 - 25r

同理:②IS曲线为y = 750 - 50r

③IS曲线为y = 600 - 40r

2. 比较①②,②的投资函数中的投资对利率更敏感,表现在IS曲线上就是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变小,即IS曲线更平坦。

3.比较②③,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从0.8变为0.75)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变大,IS 曲线更陡峭。

第515页,第6、7题

第6题

1.因为:L=0.2y-5r

当r=10时,y=800;L=110 y=900;L=130 y=1000;L=150

当r=8时,y=800;L=120 y=900;L=140 y=1000;L=160

当r=9时,y=800;L=130 y=900;L=150 y=1000;L=170

2. 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L=MS,L=0.2y-5r,MS=m=M/P=150 即:y=750+25r

3 . LM曲线上任一点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即货币市场均衡。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则LM曲线y=1000+25r,与(2)中的曲线相比,向右平移了250个单位。

5.对于LM曲线y=1000+25r,若r=10%,y=1100,则货币需求L=0.2y-5r=170,货币供给Ms=200,由于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利率下降,直到实现新的平衡。

第7题

1.LM曲线代数表达式:ky-hr=M 斜率为k/h

2.当k=0.2,h=10时,k/h=0.02

当k=0.2,h=20时,k/h=0.01

当k=0.1,h=10时,k/h=0.01

3 .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LM 曲线斜率越小,曲线越平坦。

4 .若k=0.2,h=0,则LM曲线为0.2y=M 即y=5M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h=0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第516页,第8题

1.先求IS曲线:

因为:y=c+i c=a+by i=e-dr

所以y=a+by+e-dr

IS曲线为:C=100+0.8y;i=150-6r IS曲线为y=1250-30r

第537页,2、3、4题

第2题

1.⑴IS曲线为y=950-50r LM曲线为y=500+25r

y=650 ; r=6 把r=6代入投资函数i=140-10r=80

⑵IS曲线为y=800-25r LM曲线为y=500+25r

y=650 ; r=6 把r=6代入投资函数i=110-5r=80

2. 若政府支出从50亿增加到80亿美元,⑴⑵的IS曲线都会发生变化

⑴y=c+i+g=40+0.8(y-t)+140-10r+80

得到IS为:y=1100-50r

LM曲线为y=500+25r

y=700 ; r=8

⑵y=c+i+g=40+0.8(y-50)+110-5r+80

IS曲线为y=950-25r LM曲线为y=500+25r

解得:r=9 ; y=725

3. LM既定,财政政策效果受IS曲线斜率影响。⑴IS斜率绝对值小,d大IS平,因此IS 曲线政府支出增加,右移利率上升,引起投资下降大,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⑵相反。

第3题

1.IS曲线:y=c+i+g=90+0.8(y-50)+140-5r+50

为:y=1200-25r

LM曲线:y=1000(古典区域)

均衡:r=8 y=1000 代入i=140-5r=140-5*8=100

2. 政府支出增加,IS曲线移动y=c+i+g=90+0.8(y-50)+140-5r+70 IS为:y=1300-25r LM曲线为y=1000

r=12 y=1000 i=80

3. 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存在挤出效应。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

第4题

1.IS曲线为:y=1150 LM曲线为:y=1000+50r

2. r=3 y=1150 i=150

3. 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新的IS曲线:y=1250 LM曲线:y=1000+50r r=5 y=1250 i=150

4. 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不存在“挤出效应”。因为投资是固定的,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

第5题

1. a图LM为y=750+20r IS为y=1250—30r r=10 y=950

b图LM为y=750+20r IS为y=1100-15r r=10 y=950

2. 若货币供给从150亿增加到170亿,货币需求不变,货币需求L=0.2y-4r,货币供给为170亿,

即0.2y-4r=170,得到a图LM曲线为y=850+20r

IS曲线为y=1250-30r r=8 y=1010

b图LM曲线为y=850+20r IS曲线为y=1100-15r r=7.1 y=992.9

3. a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b的利率下降多些。

a中的IS曲线更平坦,所以LM曲线同距离移动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小一些。b图IS更陡峭,所以LM曲线同距离移动会使均衡收入变动小,而利率变动大。

第6题

1.LM方程:150=0.2y-4r 得到:y=750+20r

IS方程:y=1250-30r 得到:r=10 y=950

货币供给不变需求变,LM′方程为:y=600+35r

IS方程:y=1250-30r 得到:r=10 y=950

2. 若货币供给从150亿变动到170亿,

则IM:y=850+20r 与IS联立:r=8 y=1010

LM′:y=680+35r 与IS联立:r=8.77 y=987

a中利率下降比b更多,收入增加也更多。原因a的货币需求利率系数小于b的利率系数,同样增加20亿,a中利率下降更多,使投资和收入增加更多。

第7题

1. 先求IS方程:y=1200-25r LM方程: y=1000

解得:r=8 y=1000

2. 若货币供给从200亿美元增加到220亿美元,则LM曲线右平移100个单位,均衡收入y=1100亿美元,均衡利率为r=4 消费c=100+0.8×1100=980

i=140--5×4=120

3. 由于L=0.2y,即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LM曲线垂直与横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第538页8、9、10题

第8题

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扩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

扩大货币供给使LM曲线右移,导致利率r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

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相应减少,使IS曲线左移。

第9题

1.政府减税,会使IS曲线向右上移至IS′,利率上升r1,国民收入增至y1,为了使利率维持在r0,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右移至LM ’,均衡点为E2。

区别:在1下,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利率不变,国民收入增至y2。在2下,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使利率上升,从而会使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分,因此,国民收入只增加到y1。

2.货币存量不变,LM不变,减税使IS右移至IS ′,均衡点为E3

第10题

1.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投资成本,即降低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右图:投资需求曲线从I﹡左移I′。若利率不变,投资量减少I1I0,国民收入相应减少,IS曲线左移,货币市场均衡LM不变的条件下,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使投资减少量达不到I1I0,下降到I1′,实际投资量减少I1’I0。

2.增加所得税会降低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减少消费支出,会使IS曲线左移。收入从y0降到y1,利率从r0降到r1,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曲线仍为I﹡,利率从r0降到r1,投资量从I0增加到I0’,因此,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下降,但投资却增加了。

一.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效果:变动政府收支,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大小。

(1)LM不变时的情况,当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斜率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IS斜率小,效果小。

原因:IS曲线斜率越小,d越大,意味着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利率上升时私人投资的下降较多,即“挤出效应”较大,则收入增加较少。

(2)IS不变的情况,LM的斜率

斜率小(h大),LM越平坦,意味着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越灵敏;即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小,因此“挤出效应”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则大。

斜率大,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较小,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不灵敏;即一定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上升较多,因此“挤出效应”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则小。

(3)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曲线越平坦,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那么当IS曲线垂直LM曲线水平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即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

原因:LM为水平时,利率降低到r0极低水平,进入凯恩斯陷阱。持有货币,不买证券的利息损失很小,购买证券的风险很大(证券价格上升到很高,继续上升的可能性较小),人们手中留有大量闲置货币,这时政府通过出售公债,向私人部门借钱,此时私人部门的资金充足,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财政政策非常有效。而此时已进入凯恩斯陷阱,央行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难以发挥作用。

IS曲线垂直,投资对利率完全没反应,即使政府支出增加带来利率上升,也不会挤出投资,而货币政策即使能降低利率,投资也不会增加。即财政政策效果大而货币政策无效。

二.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效果:变动货币供给量对于总需求的影响。货币政策,如果能够使得利率变化较多,并且利率变化导致的投资较大变化时,进而国民收入增加较多,货币政策效果就强。

1.LM曲线形状不变:当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曲线斜率越小,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原因:IS曲线斜率越小,意味着投资利率系数d越大。因此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稍有下降

时,投资会增加很多,国民收入有很大的增加。d越小时,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不多,收入增加也就不多。

2.IS曲线形状不变: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斜率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原因:LM曲线斜率越大(陡峭),意味着货币需求受利率的影响(h)较小,即货币供应量稍有增加就会使利率下降较多,因而使投资和国民收入有很大的增加。

3、古典主义极端: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效果极大.。

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原因:

LM垂直,此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为零,全部以债券形式持有(r很高,债券价格很低),因此货币当局想要通过购买公债增加货币供给,公债价格必然上升到足够高的程度,人们才愿意卖出。公债价格提高,利率下降,由于h小,L2上升不多,货币供给增加主要被L1吸收,收入会增加很多(人们卖出债券,换回的货币不愿留在手中,会去购买其他生息资产,新的资本投资就会提高生产或收入水平,即y增加,进而L1增加,这样的情况不断进行下去,直到y的增加将△m全部吸收),△y=△m/k。

IS曲线水平,斜率为0,d很大,投资对于利率很敏感,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稍微下降,投资会极大提高,国民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所需要的货币正好等于增加的货币供给。利率维持在原来水平。

四、LM曲线的移动

第一,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反方向的移动。即如果投机需求曲线右移(即投机需求增加)会使LM曲线左移。

原因:假如货币投机需求右移,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上投机需求的货币量增加,则交易需求货币量减少,要求的国民收入减少,即在同样的利率下国民收入减少,LM曲线左移。

第二、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移动,会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即如果交易需求曲线右移(即交易需求减少)会使LM曲线右移。

原因:假如交易需求曲线右移,交易需求减少。(即完成同样的一笔交易,所需货币量减少,或同样的一笔货币,能完成更多的国民收入交易。)货币投机需求增多,利率相应下降。即同样收入对应较低利率,LM曲线右移。

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国民收入会加倍增加,LM 右移。

1.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有支付能力的社会总需求,即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主要包括消费和投资需求两部分。

2.有效需求不足

总需求价格>总供给价格,就会扩大生产;

反之,就会因无法实现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

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

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总供给基本稳定。就业量实际取决于总需求。

形成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上总会存在“非自愿失业”。

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有效需求总是不足的,根源在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消费需求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3)流动偏好。总要把一定量货币保持在手里。利率不能太低,否则容易进入流动偏好陷阱。

凯恩斯认为,心理规律是无法克服的,所以,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只有依靠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增加总需求,以消灭经济危机和实现充分就业。

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增加总需求主要依靠财政政策。

IS曲线的经济含义

(1)描述产品市场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一一对应关系。

(2)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化。利率高,总产出减少;利率降低,总产出增加。

(3)IS曲线上任何点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处于IS曲线右上边某一点,i<s。利率过高,导致投资<储蓄。处于IS曲线左下边,i>s。利率过低,导致投资>储蓄。

二、LM曲线的经济含义

1、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 = m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

2、货币市场,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总产出增加时利率提高,总产出减少

时利率降低。

3、LM上任何点表示L = m。反之,偏离LM曲线的任何点都表示L≠m,即货币市

场没有实现均衡。

4、LM 右边,表示L>m,利率过低,导致货币需求>货币供应。LM左边,表示L<m,利率过高,导致货币需求<货币供应。

GDP折算指数:用于衡量基年与本年度之间所发生的价格变化。

计量经济学讲解习题二Word版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二) 一、单选题 1、根据样本资料建立某消费函数如下:,其中C为消费,x为收入,虚拟变量,所有参数均检验显著,则城镇家庭 的消费函数为。 A、 B、 C、 D、 2、如果某个结构方程是恰好识别的,估计其参数可用。 A、最小二乘法 B、极大似然法 C、广义差分法 D、间接最小二乘法 3、某商品需求函数为,其中y为需求量,x为价格。为了考虑“地 区”(农村、城市)和“季节”(春、夏、秋、冬)两个因素的影响,拟引入虚拟变量,则应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A、2 B、 4 C、5 D、6 4、消费函数模型,其中y为消费,x为收入, ,,,该模型中包含了几个质 的影响因素。 A、1 B、2 C、 3 D、4

5、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 据 C、修匀数据 D、平行数据 6、判断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属于()准则。 A、经济计量准则 B、经济理论准则 C、统计准则 D、统计准则和经济理论准则 7、对于模型,为了考虑“地区”因素(北方、南方),引入2 个虚拟变量形成截距变动模型,则会产生。 A、序列的完全相关 B、序列的不完全相关 C、完全多重共线性 D、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8、简化式模型是用所有()作为每个内生变量的解释变量。 A、外生变量 B、先决变量 C、虚拟变量 D、滞后内生变量 9、联立方程模型中,如果某一个方程具有一组参数估计量,则该方程为. A、不可识别 B、恰好识别 C、过度识别 D、模型可识别 10、如果联立方程模型中某个结构方程包含了所有的变量,则这个方程。 A、恰好识别 B、不可识别 C、过度识别 D、不确定 11、对于联立方程模型,若在第1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全部为先决变量;在第2个方程中被解释变量为,解释变量中除了作为第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1、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分别为500美元和400美元,投资为200 美元,消费中自发性部分为 100 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0.9,求国民生产总值水平。 1. Y=C+I+G 得Y = 4400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C = 100+ 0.8Yd (Yd是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 1 = 50 , 政府购买G = 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 (单位均为10亿元),税率t = 0.25,试求: ( l )均衡国民收入。 ( 2)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和平衡预算乘数。 2. (1) Y=C+I+G C=100+0.8(Y -T+TR) T =tY I=50 Y=200 TR=62.5 得Y=1000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1/【1-b(1-t)】=2.5 税收乘数=-b/【1-b(1-t)】=-2 转移支付乘数= b/【1-b(1-t) 】= 2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 0.5 3、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有如下方程式:收入恒等式Y = C+ I + G,消费方程式C= 100+ 0.9yd, 当投资1= 300亿美元,政府购买G = 160亿美元,税率t= 0.2,问: ( 1 )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为多少?乘数为多少? (2)假设政府购买G 增加到300 亿美元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3. (1) Y=C+I+G 得Y=2000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 1/【1-b(1-t)】=25/7 (2)^Y= △ g*Kg=500 所以新的均衡收入= Y+ △ Y = 2500 1、在两部门经济中,若社会投资函数1=150 —2r,储蓄函数S= —50+0.2Y。求IS曲线的方程。 1.I=S ,得Y=1000-10r 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L=0.2Y —4r,货币供给量M=200。求LM曲线的方程。 ? L=M,得Y=1000+ 20r 3、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7Y,投资函数1=200 —3r,货币供给M=100,货币 需求函数L=0.2Y —2r。求: (1)IS曲线的方程与LM曲线的方程; (2)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 1 ) IS :Y=C+I 得Y=1000 —10r LM :L=M 得Y=500+10r ( 2)联立IS、LM 方程,得Y=750,r=25 4、在四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C=100+0.8Yd,投资函数1=200 —5r,政府购买G= 100,税收函数T=20 + 0.25Y,出口X=50,进口函数M=24 + 0.1Y,货币供给M=100,货币需求函数 L=0.24Y —2r。求: (1) 四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方程与LM 曲线的方程; (2)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 1) IS:Y=C+I+G+NX ,得Y=820—10r LM :L=M ,得r= 0.12Y—50 (2)联立IS、LM 方程,得Y=600,r=22

计量经济学-李子奈-计算题整理集合

计算分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下表给出了一含有3个实解释变量的模型的回归结果: 方差来源 平方和(SS ) 自由度(d.f.) 来自回归65965 — 来自残差— — 总离差(TSS) 66056 43 (1)求样本容量n 、RSS 、ESS 的自由度、RSS 的自由度 (2)求可决系数)37.0(-和调整的可决系数2 R (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1X 、2X 和3X 总体上对Y 的影响的显著性 (已知0.05(3,40) 2.84F =) (4)根据以上信息能否确定1X 、2X 和3X 各自对Y 的贡献?为什么? 1、 (1)样本容量n=43+1=44 (1分) RSS=TSS-ESS=66056-65965=91 (1分) ESS 的自由度为: 3 (1分) RSS 的自由度为: d.f.=44-3-1=40 (1分) (2)R 2=ESS/TSS=65965/66056=0.9986 (1分) 2R =1-(1- R 2)(n-1)/(n-k-1)=1-0.0014?43/40=0.9985 (2分) (3)H 0:1230βββ=== (1分) F=/65965/39665.2/(1)91/40 ESS k RSS n k ==-- (2分) F >0.05(3,40) 2.84F = 拒绝原假设 (2分) 所以,1X 、2X 和3X 总体上对Y 的影响显著 (1分) (4)不能。 (1分) 因为仅通过上述信息,可初步判断X 1,X 2,X 3联合起来 对Y 有线性影响,三者的变化解释了Y 变化的约99.9%。但由于 无法知道回归X 1,X 2,X 3前参数的具体估计值,因此还无法 判断它们各自对Y 的影响有多大。 2、以某地区22年的年度数据估计了如下工业就业模型 i i i i i X X X Y μββββ++++=3322110ln ln ln 回归方程如下: i i i i X X X Y 321ln 62.0ln 25.0ln 51.089.3?+-+-= (-0.56)(2.3) (-1.7) (5.8) 2 0.996R = 147.3=DW 式中,Y 为总就业量;X 1为总收入;X 2为平均月工资率;X 3为地方政府的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最新整理)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重点)

(完整)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重点) (完整)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重点)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 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 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 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重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 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 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 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 以下为(完整)宏观经济学计算题(重点)的全部内 容。

1。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d y c 8.0100+=,投资50=i ,政府购买性支出200=g ,政府转移支付5.62=r t ,税收250=t (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2分) (2)试求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3分)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 200,试问: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6分) 解:(1)方程组 c=100+0.8y d y d =y -t +t r y=c +i +g 可解得y=100 + 0.8 (y – t+t r )+ i+ g =100 + 0。8 (y – 250 + 62.5) + 50 +200 = 1000,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也可以根据公式求得)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值: 政府购买乘数k g = 1 / (1 - b )=1 / (1 – 0.8) = 5 税收乘数k t = - b (1 - b)= — 0.8 (1 – 0。8 ) = - 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k b = k g + k t = 1 (3)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 200=?y 。 1) 增加政府购买g ?= g k y ?= 200 / 5 = 40 2)减少税收t k y t ?= ?=200 / 4 = 50 3)由题意: ()[]g g i t t t r ?++++?+-+=12008.01001200,由g t ?=? 解得g t ?=?=200 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2.(1)如果投资函数为r i 5100-=,找出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单位为亿美元)(2分) (2)若储蓄函数为 y s 25.040+-=,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单位为亿美元)(2分) (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3分) (4)若此时LM 曲线为 r y 10200+=,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3分) 2。解:(1) 若投资函数为i=100亿美元–5r ,则当r=4%时,i=100–5×4 =80亿美元 当r=5%时,i=100 —5×5 =75亿美元;当r = 6%时,i=100–5×6 =70亿美元;当r=7%时,i=100 – 5×7 =65亿美元。 (2)若储蓄为S= - 40亿美元+ 0。25y ,根据均衡条件i=s,即100–5r = — 40 + 0。25y,解得y=560–20r ,根据(1) 的答案计算y ,当r=4时,y=480亿美元;当r=5时,y=460亿美元;当r=6时,y=440亿美元;当r=7时,y=420亿美元. (3)求得IS 曲线为 r y 20560-=,如图 (4)联立IS 、LM 求解的: r=0。12 y=320 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资料: 单位:亿美元 个人储蓄.(本题 共10分) 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 300 = 500 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 = 4300亿美元。 (2)从GDP=c + i + g + nx 中可知 nx =GDP –c –i –g ,因此,净出口 nx = 4800– 3000–800–960 = 40 亿美元。 (3)用BS 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 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 –g ,从而有 T = BS + g = 30 + 960 = 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 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 d =NNP –T = 4300–990 = 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 d –C= 3310–3000 = 310亿美元 4。 假定:货币需求为L =0。20y-10r ,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消费C=60+0.8y d ,税收t=100亿美元,投资i=150亿美元,政府支出g=100亿美元。求: (1) IS 和LM 方程?(各1分,共2分) (2)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1分,共3分) (3)当政府指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 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各1分,共3分)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1分)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1、表中所列数据是关于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Y和价格水平X的观察值: ①用OLS法拟合回归直线; ②计算拟合优度R2; ③确定β1是否与零有区别。 2、求下列模型的参数估计量,

3 、设某商品需求函数的估计结果为(n=18 ): 解:(1) 4 、

5、 模型式下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标准误。又由t分布表和F分布表得知:t0.025(5)=2.57,t0.025(6)=2.45;F0.05(3,6)=4.76,F0.05(4,5)=5.19, 试根据上述资料,对所给出的两个模型进行检验,并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模型。

解:(1 )总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n-1,所以样本容量为35。 (2) (3) 7.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其中,Y 为需求量,X1为消费者收入,X2为该商品价格。 (1)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2)若价格上涨10%将导致需求如何变化? (3)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收入增加多少才能保持需求不变。 (4)解释模型中各个统计量的含义。 220.611 4384126783 /(1)10.587/(1)ESS R TSS RSS n k R TSS n ===--=-=-ESS/k 解:(1)由样本方程的形式可知,X1的参数为此商品的收入弹性,表示X2的参数为此商品的价格弹性。 (2)由弹性的定义知,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价格上涨10%,那么对此商品的需求量将下降1.8%。 (3)根据同比例关系,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为了保持需求不变,收入需要增加0.46×0.018= 0.00828,即 0.828%。 (4)第一行括弧里的数据0.126、0.032是参数估计量的样本标准差,第二行括弧里的数据3.651、-5.625是变量 显著性检验的t 值,t 值较大,说明收入和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显著. 分别是决定系数、调整的决定系数、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 值,这三个统计量的取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总体拟合 效果较好。 8、 现有X 和Y 的样本观察值如下表: X 2 5 10 4 10 Y 4 7 4 5 9 假设Y 对X 的回归模型为: 试用适当的方法估计此回归模型。

宏观经济学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曼昆)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作业 1 1.经济学得创始人就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就是建立得。 2.亚当斯密在年出版了《》。 3。凯恩斯在年出版了《》. 4。当代经济学最主要流派有、与 . 5.名词解释: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6。简述宏观经济学得内容。 作业 2 1.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GDP平减指数、中间产品 2。GDP与GNP得差别? P109 2、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得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得贡献大.因为GDP就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得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得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得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得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 轿车得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得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得市场价值,因而生 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得贡献更大。 3、农民以2美元得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美元得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GDP得贡献就是多少呢? 答:对GDP得贡献就是3美元。GDP只包括最终物品得价值,因为中间物品得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得价格中了。 4、许多年以前,佩吉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美元。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得物 品卖了100美元。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只包括现期生产得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得东西得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P110 1.下列每一种交易会影响GDP得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得话)?试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得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得支出 计算在消费得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得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 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得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得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得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得存货投资就是负得,因而减少了当期得GDP. D.您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得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得支出计算在消费 得非耐用品类中。 E.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得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就是政府得 行为。 F。您得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得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得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就是进口 食品,它得购买增加了美国得进口. G.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得工厂。

计量经济学分析计算题Word版

计量经济学分析计算题(每小题10分) 1.下表为日本的汇率与汽车出口数量数据, X:年均汇率(日元/美元) Y:汽车出口数量(万辆) 问题:(1)画出X 与Y 关系的散点图。 (2)计算X 与Y 的相关系数。其中X 129.3= ,Y 554.2=,2 X X 4432.1∑ (-)=,2 Y Y 68113.6∑(-)=,()()X X Y Y ∑--=16195.4 (3)采用直线回归方程拟和出的模型为 ?81.72 3.65Y X =+ t 值 1.2427 7.2797 R 2=0.8688 F=52.99 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2.已知一模型的最小二乘的回归结果如下: i i ?Y =101.4-4.78X 标准差 (45.2) (1.53) n=30 R 2=0.31 其中,Y :政府债券价格(百美元),X :利率(%)。 回答以下问题:(1)系数的符号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为什么左边是i ?Y 而不是i Y ; (3)在此模型中是否漏了误差项i u ;(4)该模型参数的经济意义 是什么。 3.估计消费函数模型i i i C =Y u αβ++得 i i ?C =150.81Y + t 值 (13.1)(18.7) n=19 R 2=0.81 其中,C :消费(元) Y :收入(元) 已知0.025(19) 2.0930t =,0.05(19) 1.729t =,0.025(17) 2.1098t =,0.05(17) 1.7396t =。

问:(1)利用t 值检验参数β的显著性(α=0.05);(2)确定参数β的标准差;(3)判断一下该模型的拟合情况。 4.已知估计回归模型得 i i ?Y =81.7230 3.6541X + 且2X X 4432.1∑ (-)=,2 Y Y 68113.6∑ (-)=, 求判定系数和相关系数。 5.有如下表数据 日本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1)设横轴是U ,纵轴是P ,画出散点图。根据图形判断,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拟合什么样的模型比较合适? (2)根据以上数据,分别拟合了以下两个模型: 模型一:1 6.3219.14 P U =-+ 模型二:8.64 2.87P U =- 分别求两个模型的样本决定系数。 7.根据容量n=30的样本观测值数据计算得到下列数据:XY 146.5= ,X 12.6=,Y 11.3=,2X 164.2=,2Y =134.6,试估计Y 对X 的回归直线。 8.下表中的数据是从某个行业5个不同的工厂收集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含答案

精品文档宏观经济学计算题 1、一国的国民收入资料如下4800万美元:GDP 800万美元总投资:300万美元净投资:3000万美元消费:960万美元政府购买:2)分;②净出口试计算:①国内生产净值(万美元500 解:①折旧=总投资-净投资=800-300=4800-500=4300万美元GDPNDP=-折旧==C+I+G+X-M GDP②万美元-960=40-X-M=4800-3000800 万亿0.90.2,潜在产出是1万亿美元,而实际产出是 2、假如某经济社会的边际储蓄倾向是美元,请计算政府应该增加(或减少)多少投资才能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水平?倍=5 解:支出乘数=1/0.2 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差=1000亿美元1000/5=200亿美元G政府应增加的投资额= ,,投资函数为i=150-6r0.8yc3、设某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100+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r,设P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150。试求: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①IS曲线方程;②若P=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解:①由y=c+i=100+0.8y+150-6r 得y=1250-30r……………………IS方程 ②当P=1时,150=0.2y-4r 即y=750+20r …………LM方程 解由IS和LM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得r=10, y=950 4、假设GDP为5000万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100万美元,政府预算赤字为200万美元,消费为3800万美元,贸易赤字为100万美元。 计算:①个人储蓄;②投资;③政府购买支出 解:①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3800=300万美元 ②政府储蓄=-200万美元 投资I=300-200+100=200万美元 ③G=5000-3800-200-(-100)=1100万美元 5、假如某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现政府增加购买支出100亿美元,厂商增加投资100亿美元,社会增加进口50亿美元,则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解:支出乘数=1/(1-0.8)=5 △y=5×(100+100-50)=750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净出口为100。 求:①均衡国民收入;②当i增加100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 解;①y=c+i+g+(x-m) y=2250

计量经济学课后习题1-8章

计量经济学课后习题总结 第一章绪论 1、什么事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就是把经济理论、经济统计数据和数理统计学与其他数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2、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那几个步骤? (1)建立模型:包括模型中变量的选取及模型函数形式的确定。 (2)模型参数的估计:通过搜集相关是数据,采用不同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模型参数估计。 (3)模型参数的检验:包括经济检验、以及统计学方面的检验。 (4)经济计量模型的应用:经济预测、经济结构分析、经济政策评价。 3、经济计量模型有哪些特点? 经济计量模型是一个代数的、随即的数学模型,它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对参数而言)形式。 4、经济计量模型中的数据有哪几种类型 (1)定量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面板数据 (2)定型数据:虚拟变量数据 第二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什么是相关关系?它有那几种类型?(书上没有确切的答案) (1)相关关系: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的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变量 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具有不确定性的相关关系 (2)相关关系的种类 1.按相关程度分类: (1)完全相关:一种现象的数量变化完全由另一种现象的数量变化所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关系便称为函数关系,因此也可以说函数关 系是相关关系的一个特例。 (2)不完全相关:两个现象之间的关系介于完全相关和不相关之间 (3)不相关:两个现象彼此互不影响,其数量变化各自独立 2.按相关的方向分类: (1)正相关:两个现象的变化方向相同 (2)负相关:两个现象的变化方向相反 3.按相关的形式分类 (1)线性相关:两种相关现象之间的关系大致呈现为线性关系 (2)非线性相关:两种相关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不表现为直线关系,而是 近似于某种曲线方程的关系

中级宏观经济学计算题完整解答

1、在以下列函数描述的经济体中,考察税收对均衡收入决定的作用。 C=50+0.8YD, I=70, G=200, TR=100, t=0.20 (1)计算模型中的均衡收入和乘数; (2)计算预算赢余; (3)设想t增加到0.25,新的均衡收入是什么?新的乘数是什么? (4)计算预算赢余的变动。如果c是0.9而不是0.8,预算赢余是增加还是减少? 2、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9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300亿 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收TA=0.2Y。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 3、考虑如下经济: (1)消费函数是) C- Y + =,投资函数是r 200T ( 75 .0 200- =,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 I25 100,针对这个经济体,画出r在0~8之间的IS曲线。 (2)在该经济下,货币需求函数是r / =,货币供给M是1000,物价水 ) (- P Y d M100 平P是2,针对这个经济,画出r在0~8之间的LM曲线。 (3)找出均衡利率r和均衡收入水平y。 (4)推导并画出总需求曲线。 4.某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函数为I=150-6i,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i,设P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150。 试求:(1)总需求函数 (2)若P=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800+150P,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5.以下等式描绘一个经济(C、I、G等以10亿美元为计量单位,i以百分率计量,5%的利率意味着i=5)。 M C=0.8(1-t)Y,t=0.25,I=900-50i,G=800,L=0.25Y-62.5i, 500 = P (1)描述IS曲线的是什么方程? (2)描述LM曲线的是什么方程? (3)什么是均衡的收入与均衡的利率水平? 6.在三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YD 20- I5 =,货币需求函数 C8.0 80+ =,投资函数为i 为i T25 G,税收Y M,充 = =,名义货币供给量90 .0 Y L10 4.0- = =,政府采购支出20 分就业的产出水平285 Y。 = (1)若价格水平2 IS-决定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是多少? P,则LM = (2)若总供给曲线方程为P AD-决定的均衡收入和价格各是多 =,则AS Y40 235+ 少? (3)若通过变动政府购买来实现充分就业,则政府购买的变动量是多少? (4)若通过变动货币来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如何变动货币供应量? 7.考虑一个经济,其生产函数为Y=K?(AN)1- ?,A=4K/N。假定储蓄率为0.1,人口增长率为0.02,平均折旧率为0.03,?=0.5。 (1)将生产函数化为Y=αK。α为多少? (2)模型中产出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是多少? (3)是什么因素使它成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 8.假设经济体的人均生产函数为y=k为人均资本。求: (1)经济体的总量生产函数;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

计量经济学计算题总结1、表中所列数据是关于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Y和价格水平X的观察值: ①用OLS法拟合回归直线; ②计算拟合优度R2; ③确定β1是否与零有区别。 2、求下列模型的参数估计量,

3、设某商品需求函数的估计结果为(n=18 ):解:(1) 4、

5、 模型式下括号中的数字为相应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标准误。又由t分布表和F分布表得知:t0.025(5)=2.57,t0.025(6)=2.45;F0.05(3,6)=4.76,F0.05(4,5)=5.19, 试根据上述资料,对所给出的两个模型进行检验,并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模型。

解:(1)总离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n-1,所以样本容量为35。 (2) (3) 7.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其中,Y为需求量,X1为消费者收入,X2为该商品价格。 (1)解释参数的经济意义。 (2)若价格上涨10%将导致需求如何变化? (3)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收入增加多少才能保持需求不变。 (4)解释模型中各个统计量的含义。 2 2 0.611 43841 26783 /(1) 10.587 /(1) ESS R TSS RSS n k R TSS n === -- =-= - 解:(1)由样本方程的形式可知,X1的参数为此商品的收入弹性,表示X2的参数为此商品的价格弹性。(2)由弹性的定义知,如果其它条件不变,价格上涨10%,那么对此商品的需求量将下降1.8%。 (3)根据同比例关系,在价格上涨10%情况下,为了保持需求不变,收入需要增加0.46×0.018= 0.00828,即0.828%。 (4)第一行括弧里的数据0.126、0.032是参数估计量的样本标准差,第二行括弧里的数据3.651、-5.625是变量显著性检验的t值,t值较大,说明收入和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显著. 分别是决定系数、调整的决定系数、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值,这三个统计量的取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总体拟合效果较好。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期中练习题 1、回归分析中使用的距离是点到直线的垂直坐标距离。最小二乘准则是指( ) A .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B.使∑=-n t t t Y Y 1 达到最小值 C. 使 ∑=-n t t t Y Y 1 2 )(达到最小值 D.使∑=-n t t t Y Y 1 2)?(达到最小值 2、根据样本资料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 Y 对人均收入 X 的回归模型为 ?ln 2.00.75ln i i Y X =+,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 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 ( ) A. 0.75 B. 0.75% C. 2 D. 7.5% 3、设k 为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个数,n 为样本容量。则对总体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的F 统计量与可决系数2 R 之间的关系为( ) A.)1/()1()/(R 2 2---=k R k n F B. )/(1)-(k ) R 1/(R 22k n F --= C. )/()1(22k n R R F --= D. ) 1()1/(22R k R F --= 6、二元线性回归分析中 TSS=RSS+ESS 。则 RSS 的自由度为( ) A.1 B.n-2 C.2 D.n-3 9、已知五个解释变量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的残差平方和为 8002=∑t e ,样本容量为46,则随机 误差项μ的方差估计量2 ?σ 为( ) A.33.33 B.40 C.38.09 D. 20 1、经典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下列哪些假定是正确的( ) A.0)E(u i = B. 2 i )V ar(u i σ= C. 0)u E(u j i ≠ D.随机解释变量X 与随机误差i u 不相关 E. i u ~),0(2 i N σ 2、对于二元样本回归模型i i i i e X X Y +++=2211???ββα,下列各式成立的有( ) A.0 =∑i e B. 0 1=∑i i X e C. 0 2=∑i i X e D. =∑i i Y e E. 21=∑i i X X 4、能够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 ) A.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 B. t 检验与F 检验综合判断法 C. DW 检验法 D.ARCH 检验法 E.辅助回归法

!!!宏观经济学计算题(整理打印)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万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4800 总投资:800 净投资:300 消费:3000 政府购买:960 政府预算盈余:30 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解:(1)NDP= GDP-折旧=4800-(800-300)=4300 (2)NX= GDP-I-C-G=4800-800-3000-960=40 (3)T-TR=G+BS=960+30=990 (4)DPI=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3310-3000=310 2.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万元),试计算: (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 解:(1)S=DPI-C=4100-3800=300 (2)I=S+(T-G)+(M-X)=300-200+100=200 (3)G=GDP-C-I-NX=5000-3800-200-(-100)= 1100 3.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 ,没有超额准备,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 ,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总准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金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解:(1)货币供给M=1000+( 400/0.12 )=4333.33亿美元 (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 0.2 ,则存款变为4000/0.2 =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 ΔM=10×(1/0.12)=83.3 亿美元 4.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c=100+0.8y d, i=50, g=200, tr=62.5,(单位都是10亿美元) t=0.25(边际税率)。(1)求均衡收入。(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6)用本题为例说明为什么要用BS*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解:(1)y=c + i + g=100+0.8×(y—0.25y+62.5)+50+200 解得:y=1000 (2)BS= ty – tr —g=0.25×1000—62.5—200= —12.5 (3)投资增加100时,y=c + i + 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 BS= ty – tr —g=0.25×1125—62.5—200= 18.75 由于投资增加,从而国民收入增加,税收增加,所以预算盈余改善。 (4)投资为50时,BS*=t(y*—y)十BS=0.25×(1 200—1 000)—12.5=37.5 投资为100时,BS*=t(y*—y)十BS=0.25×(1 200—1125)+18.5=37.5 (5)投资为50,政府购买为250时, y=c + i + g=100+0.8×(y—0.25y+62.5)+50+250 解得均衡收入:y=1125 BS= ty – tr —g=0.25×1125—62.5—250= —31.25 BS*=t(y*—y)十BS=0.25×(1 200—1125)—31.25= —12.5 (6)用BS*而不用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是因为:把收入固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消

计量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汇总.(精选)

计量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⒈计量经济研究中常用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时间序列数据,另一类是【 B 】 A 总量数据 B 横截面数据 C平均数据 D 相对数据 ⒉横截面数据是指【 A 】 A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B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 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D 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⒊下面属于截面数据的是【 D 】 A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平均工业产值 B 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各镇工业产值 C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 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工业产值 ⒋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B 】 A 横截面数据 B 时间序列数据 C 修匀数据 D原始数据 ⒌回归分析中定义【 B 】 A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B 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 C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非随机变量 D 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 二、填空题 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经济问题进行定量实证研究的技术、方法和相关理论,可以理解为数学、统计学和_经济学_三者的结合。 ⒉现代计量经济学已经形成了包括单方程回归分析,联立方程组模型,时间序列分 析三大支柱。

⒊经典计量经济学的最基本方法是回归分析。 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是:理论(或假说)陈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收集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参数的估计、检验和模型修正、预测和政策分析。 ⒋常用的三类样本数据是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 ⒌经济变量间的关系有不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相互影响关系和恒 等关系。 三、简答题 ⒈什么是计量经济学?它与统计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计量经济学就是对经济规律进行数量实证研究,包括预测、检验等多方面的工作。计量经济学是一种定量分析,是以解释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密切联系,如数据收集和处理、参数估计、计量分析方法设计,以及参数估计值、模型和预测结果可靠性和可信程度分析判断等。可以说,统计学的知识和方法不仅贯穿计量经济分析过程,而且现代统计学本身也与计量经济学有不少相似之处。例如,统计学也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经济问题的数字化特征和结论,也有对经济参数的估计和分析,也进行经济趋势的预测,并利用各种统计量对分析预测的结论进行判断和检验等,统计学的这些内容与计量经济学的内容都很相似。反过来,计量经济学也经常使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筛选数据、选择变量和检验相关结论,统计分析是计量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基础之一。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计量经济学是问题导向和以经济模型为核心的,而统计学则是以经济数据为核心,且常常是数据导向的。典型的计量经济学分析从具体经济问题出发,先建立经济模型,参数估计、判断、调整和预测分析等都是以模型为基础和出发点;典型的统计学研究则并不一定需要从具体明确的问题出发,虽然也有一些目标,但可以是模糊不明确的。虽然统计学并不排斥经济理论和模型,有时也会利用它们,但统计学通常不一定需要特定的经济理论或模型作为基础和出发点,常常是通过对经济数据的统计处理直接得出结论,统计学侧重的工作是经济数据的采集、筛选和处理。 此外,计量经济学不仅是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获得经济问题的一些数字特征,而且是借助于经济思想和数学工具对经济问题作深刻剖析。经过计量经济分析实证检验的经济理论和模型,能够对分析、研究和预测更广泛的经济问题起重要作用。计量经济学从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出发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的过程,也是对经济理论证实或证伪的过程。这些是以处理数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1、“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2、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 B.将各生产要素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 C.将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 D.把购买最终产品所支出货币价值加总 3.、为了生产方便面,某企业购进10吨面粉,这些面粉属于() A.最终产品 B.中间产品 C.一半是最终产品,一半是中间产品 D.不确定 4、如果当期价格水平低于基期价格水平,那么 ( )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 C、实际GDP与名义GDP 相同 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5、以下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 ) A、投资 = 储蓄 B、投资 = 消费 C、储蓄 = 消费 D、总支出 - 投资 = 总收入 - 储蓄 6、下列项目中,( )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 7、以下 ( ) 不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A、企业的库存 B、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安徽民工在江苏打工所得收入应该计入到当年 ( ) A、安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B、安徽的国民收入 (NI) C、江苏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 D、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9、通货膨胀时,GDP价格矫正指数 ( ) A、大于1 B、小于1 C、大于0 D、小于0 10、宏观经济学中所讨论的两部门指的是() A. 工业和农业 B.家庭和企业 C. 企业和政府 D.工业和第三产业 11、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 12、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3、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中? (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4.、统计一年内由本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15、下列哪项计入当年的GD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