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防地下室通风概论讲解
防空地下室通风讲义

战时,如果防空地下室的电源无保证,为了确保地下室的可靠性,
通风机应选用电动与人力两用风机,当供电正常时,采用电动驱动, 而当电源被破坏时则采用人力驱动。目前常用的电动脚踏两用风机 有DJF-1型和SR-900型两种
防空地下室中的预埋管件安装及质量问题对工程防护密闭至关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临战前防护设备安装在转换时限内的顺利进行,更为 严重的是出现质量问题将造成人防工程战时丧失防护密闭能力,直
防空地下室战时起着保护室内人员和战备物质免遭敌人武器破坏的 作用。对防空地下室构成威胁的武器主要有核武器、生物武器、化 学武器,以及精确制导武器。
防空地下室的防护通风设计必须根据相应的武器效应,采取对应的 技术措施来保障工程内的安全。
在防空地下室的防护通风设计中,主要采用以“挡”为主、“挡、 滤、排”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
挡――除在出入口设置防护门、密闭门外,在通风系统中设置活门、 密闭阀门和密闭穿墙管等措施将核、生、化污染物及冲击波“挡” 在工程之外;
滤――在工程内设置除尘和滤毒设备,将进入工程内的外界污染空气 进行一定的洁净处理; 排――保证工程内一定的超压并对口部防毒通道和染毒区实施排风换 气,将染毒空气“稀释”至安全浓度。
• 1、防护通风方式
对于有人员隐蔽和工作的防空地下室,战时应设置三种防护通风方 式: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和隔绝式通风。
对于无人员隐蔽和工作的防空地下室(如战备物资库、汽车库等), 战时应设置清洁通风和隔绝通风两种通风方式,滤毒通风的设置可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战时,工程所在地时刻有遭到敌人核、
与混凝土没有充分结合,达不到密闭 要求。
• 二、问题的原因
1、设计者不懂或不熟悉人防规范和人防战术技术要求,缺少人 防技术资料,其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此种多为非人防专业设计 院)。
人防工程通风

人防工程通风人防工程通风?指人防工程的通风系统及滤毒间的设计和应用。
人防工程通风比一般地下工程通风复杂,因为人防工程存在一个消波滤毒的问题。
即保证这类工程具有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的“三防”能力,用以消除冲击波、放射性尘埃、化学毒剂、细菌等的危害,同时还需要把清净无毒的空气送人工程内部。
“三防”通风设施平时不必一律装备齐全,只预留位置,在应急之时即行安装。
这些设施对设计地下工程通风的主要影响,是在通风系统中增加了一部分阻力,或者说增加了一部分通风动力的消耗。
风流运动规律是空气由压力高的地方流向压力低的地方,地下工程通风就是利用工程内外空气压力之差,促进空气按所需的方向和数量流动的—种技术措施。
地下工程通风的基本任务是,向地下各工作地点供应足够数量的新鲜空气,稀释和排除各种有害物质(包括炮烟、有害气体和粉尘),调节工程内部的气象条件,创造舒适的劳动环境。
人防工程还要造成“超压”,防止有毒气体渗漏到工程内部,保证工程具有“三防”的能力。
人防工程的进风系统包括:进风口、扩散室、洗消间、滤毒箱、通风机、消音器及其连接这些设备的管道;排风系统包括:排风口、消音器、排气活门等及其连接这些设备的管道。
平时使用时除通风机及消音器外均可省去。
一般单元地下室、地下车间、小型洞室,进、排风组成一个系统,可省略排风系统。
实践证明,人防工程的通风滤毒室(间)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应符合以下原则:1.通风滤毒间应位于工事牢固的地区,并力求染毒管路(滤毒前的管路)段最短。
一般人防掩体、地下医院的通风滤毒间设在工事首部。
2.在较长的地下坑道分区段通风时,要每一区段设一通风间,为造成两翼对角通风,滤毒通风间可设在各该区段的中间。
3.滤毒通风间应有足够的安装面积,一般不小于15~20㎡.4.为保证清洁通风和滤毒通风的转换和通风系统的严密,应在滤毒装置前后设有密闭活门。
5.重要的地下工程,为保护过滤装置不被大量粉尘所堵塞,可在滤毒器前方设置除尘器。
地下人防工程通风方式是什么

地下人防工程通风方式是什么文档1:一、地下人防工程通风方式的概述1.1 为什么需要通风1.2 通风方式的作用1.3 通风的目标和要求二、自然通风方式2.1 自然通风原理2.2 自然通风的适用条件2.3 自然通风的特点和优点2.4 自然通风的缺陷和限制三、机械通风方式3.1 机械通风原理3.2 机械通风的适用条件3.3 机械通风的特点和优点3.4 机械通风的缺陷和限制四、强制通风方式4.1 强制通风原理4.2 强制通风的适用条件4.3 强制通风的特点和优点4.4 强制通风的缺陷和限制五、混合通风方式5.1 混合通风原理5.2 混合通风的适用条件5.3 混合通风的特点和优点5.4 混合通风的缺陷和限制六、其他通风方式6.1 层流通风方式6.2 换风通风方式6.3 局部通风方式6.4 微通风方式七、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地下人防工程:指建设用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抵抗战争、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工程。
2. 通风方式:指地下人防工程进行通风处理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和手段。
3. 自然通风:指通过自然气流的对流和通风效应来实现地下人防工程的空气交换。
4. 机械通风:指通过机械设备的运行来引导、加速和实现地下人防工程的空气交换。
5. 强制通风:指通过强制送风和排风来实现地下人防工程的空气交换。
6. 混合通风:指结合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优点,采用混合通风系统来实现地下人防工程的空气交换。
文档2:一、地下人防工程通风方式的分类1.1 自然通风方式的分类1.2 机械通风方式的分类1.3 强制通风方式的分类1.5 其他通风方式的分类二、自然通风方式的详细介绍2.1 自然通风原理2.2 微通风方式2.3 换风通风方式2.4 层流通风方式2.5 局部通风方式三、机械通风方式的详细介绍3.1 机械通风原理3.2 轴流通风方式3.3 离心通风方式3.4 混流通风方式四、强制通风方式的详细介绍4.1 强制通风原理4.2 自然排风方式4.3 机械排风方式5.1 混合通风原理5.2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结合方式5.3 微通风与换风通风结合方式六、其他通风方式的详细介绍6.1 层流通风方式6.2 换风通风方式6.3 局部通风方式6.4 微通风方式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人防地下室通风

3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概述人防地下室建筑是建筑的一种类型,是为战时居民防空需要而建造的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的建筑物。
整个建筑是密闭的,其口部设计与通风设计,在战争空袭的条件下,能满足并能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确保生命安全。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必须严格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进行。
应确保战时的防护要求,满足战时与平时使用功能所必须的空气环境与工作条件。
设计中可采取平战功能转换的措施。
密闭门91-元协调一致,以减少转换工作,保证战时使用。
通风方式:平时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采用机械通风时,应能满足清洁通风、过滤通风、隔绝通风。
三种通风方式,在使用中由一种通风方式转换到另一种通风方式,是靠关闭和开启系统中某些密闭阀来达到目的。
人员掩蔽所:按防护单元划分,掩蔽所面积不大于800m2,容纳的掩蔽人员,可按每人应占掩蔽面积计算。
掩蔽面积是指供人员掩蔽使用的有效面积,不含口部房间、通道面积;不合通风给排水、供电等设备房间面积;不含厕所盥洗、洗消间的面积与建筑墙体占用面积。
一等人员掩蔽室/人,二等人员1 m2/人,防空专业队员掩蔽室3m2/人。
一等人员掩蔽所系指地、局级以上机关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系指一般城市居民掩蔽所。
防护通风设计设计参数1 各类工程战时人员新风量按表采用。
32 战时清洁通风的室内空气温湿度宜按表选用。
3 平时人员通风新风量标准宜按表采用。
表平时人员通风新风量标准[m3注: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时,人员新风量不宜小于30m3/(人·h)。
4 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选用。
注:1.冬季温度适用于集中采暖地区; 2.车库冬季温度不应低于5℃。
5 人防地下室战时隔绝防护时间,以及隔绝防护时室内CO2的容许含量,应按表采用。
人防地下室隔绝防护时间应按下式进行计算:t=1000·V·(y-y0)/(N·y1) (3-1)式中t- 隔绝防护时间,h;V- 人防地下室密闭区容积,m3;y- 人防地下室室内CO2容许含量,%(应按表采用);y0- 隔绝防护前人防地下室室内CO2初始含量%,其值:医院急救、救护站隔绝防护前的新风量3~5 m3/(人·h),取y0=~%,y≤%;专业队人员与二等人员掩蔽室隔绝防护前的新风3~5 m3/(人·h),取y0=~%,y≤%;y1-每人呼出CO2量,L/h。
解析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

2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存在的问题2.1风机合用问题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涵盖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通风这三个模块,在设计中主要采用的设计形式有:清洁512020.01 |52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式和滤毒式通风系统并置方式、清洁式和滤毒式合并式风机设置中,对风机风量及风压有较高率的风机。
如果条件不允许,则不可使用并置用进风机的系统,且易选取风量和风压合适的风2.2排风系统设计问题2.2.1防毒通道换气次数校核问题在平时通风设计中,冷冻机房和防排烟通风面积,增加机房占地,虽然这种情况对于后期定影响。
在现有规范中要求,防毒通道设计中要对防毒通道换气次数予以严格审核和校正,确2.2.2战时排风与平时排风的协调问题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设计中,应保证战时和产生的浊气排放出去。
这就要求将两者通风管道但由于平时功能和战时功能不同,应在接口处补风管或排烟管,则需再设计另外的战时排风素的影响,使两者通风管经常出现打架问题,在进而影响整个人防地下室设计。
2.3留洞与预埋件问题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中,为加强其防护效果预埋处理等内容。
结合目前法律条文来看,人中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
所以在设计中何预留孔洞,只容许预埋穿墙套管穿过,否则口部、防护单元隔墙等在浇筑完成后,不可出意人防通风预埋管的标高,确保周围人防门能能保证最大净高。
且预埋管要伸出人防墙面大于2.4人防地下室通风平战结合及平站功能转换基于人防地下室工程的特殊性,在实际设计功能区域,以提升人防地下室的战备效益、社用平战结合模式,对进风及排风系统实行科学空地下室的战时防护功能。
在落实人防地下室通风系统平战转换功能时一是确保通风设计与防护及使用要求相符合二是做到人力、物力、运输条件的充足,使维护生命财产安全。
基于此,在平战转换时,不必然能够在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战时功能转换三是平时使用通风口,可在临战前做好封堵四是如果两个以上防护单元在平时采用并置每个单元有独立的通风系统,做好防护与隔绝措具体来说,平战转换中采用的封堵方式主要以利用密闭盖板进行孔洞封堵;二是针对圆形风接启动密闭阀门,实现封堵效果。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探究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探究摘要:人防地下室战时起着保护室内人员和战备物质免遭敌人武器破坏的作用。
文中根据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的特点, 阐述了战时防护通风系统的设置及其主要设备的选型, 对平战功能的转换及通风管作了论述,旨在完善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前言人防地下室肩负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战备效益三大功能,是人民防空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正确、合理的设计是实现这三大功能的最基本前提条件。
实际工作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地摸索和完善,以确保人防地下室各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通风系统简介1 平时通风保障防空地下室平时功能的通风。
2 战时通风保证防空地下室战时功能的通风。
包括清洁通风、滤毒通风、隔绝通风三种方式。
(1)清洁通风室外空气未受到毒剂等物污染时的通风。
战时只要防空地下室尚未受到核、生、化武器的污染(包括次生害造成的污染),就可实施清洁式通风。
(2)滤毒通风室外空气受毒剂等物污染,需经特殊处理时的通风称为滤毒通风。
当防空地下室外的空气遭受敌人核、生、化武器的污染,进入防空地下室的空气必须进行除尘滤毒处理,并将防空地下室内部的废气靠超压排风系统排到室外。
(3)隔绝通风室内外停止空气交换,由通风机使室内空气实施内循环的通风。
隔绝通风是把防空地下室内部空间与外界连通孔上的门和管道上的阀门全部关闭或封堵,利用防空地下室本身的防护能力和气密性,防止核爆炸冲击波、放射性尘埃、毒剂、生物战剂或次生害产生的其他有害物质等对掩护人员造成毁伤的一种集体防护方式。
在战时外界空气污染的情况下,滤毒设备失效或更换滤毒设备时,应转入隔绝通风状况。
战时防护通风系统的设置及其主要设备的选型人防地下室除了少许的出入口与外界相通以外, 就是一个无任何外窗的高度密闭性的空间, 战时防护等级不高, 使用人员多、密度大, 出于平战结合的考虑, 一般防护体内通风系统的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战时防护通风系统; 平时地下室送、排风系统; 地下室火灾时消防排烟和排烟补风系统。
第三章人防地下室通风概论讲解

3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3.1概述人防地下室建筑是建筑的一种类型,是为战时居民防空需要而建造的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的建筑物。
整个建筑是密闭的,其口部设计与通风设计,在战争空袭的条件下,能满足并能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确保生命安全。
3.1.1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必须严格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进行。
应确保战时的防护要求,满足战时与平时使用功能所必须的空气环境与工作条件。
设计中可采取平战功能转换的措施。
3.1.2与密闭门1-3.1.3护单元协调一致,以减少转换工作,保证战时使用。
3.1.4 通风方式:平时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采用机械通风时,应能满足清洁通风、过滤通风、隔绝通风。
三种通风方式,在使用中由一种通风方式转换到另一种通风方式,是靠关闭和开启系统中某些密闭阀来达到目的。
3.1.5 人员掩蔽所:按防护单元划分,掩蔽所面积不大于800m2,容纳的掩蔽人员,可按每人应占掩蔽面积计算。
掩蔽面积是指供人员掩蔽使用的有效面积,不含口部房间、通道面积;不合通风给排水、供电等设备房间面积;不含厕所盥洗、洗消间的面积与建筑墙体占用面积。
一等人员掩蔽室1.3m2/人,二等人员1 m2/人,防空专业队员掩蔽室3m2/人。
一等人员掩蔽所系指地、局级以上机关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系指一般城市居民掩蔽所。
3.2防护通风设计3.2.1 设计参数1各类工程战时人员新风量按表3.2.1.1采用。
32 战时清洁通风的室内空气温湿度宜按表3.2.1.2选用。
3平时人员通风新风量标准宜按表3.2.1.3采用。
3注: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时,人员新风量不宜小于30m3/(人·h)。
4 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3.2.1.4选用。
表3.2.1.4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注:1.冬季温度适用于集中采暖地区; 2.车库冬季温度不应低于5℃。
5人防地下室战时隔绝防护时间,以及隔绝防护时室内CO2的容许含量,应按表3.2.1.5采用。
简析人防地下室通风方式设计

简析人防地下室通风方式设计在我国人防事业近年来逐渐向民防靠近的趋势中,以往单一的防空职能开始具备防空防灾的双重职能。
除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及沿海地区,人防地下室在内地也得到了大力建设,成为越来越多高层民用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人防地下室通风的方式及原理介绍人防通风主要以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隔绝式通风3种方式为主。
排风系统和送风系统主要设置在人防地下室的主出入口和次出入口处。
1.1 清洁式通风清洁式通风是指在平时通风采光窗失效(被损毁或是封堵),并且没有核、化学和生物武器威胁的情况下,利用消波设施和粗效过滤器对人防外部空气进行处理来实现人防内部的通风其目的是保障战时的掩蔽人员能够拥有足够的新风。
1.2 滤毒式通风当室内掩蔽人员遭受到核、化学或是生物武器袭击而感到不适时,在保证滤毒器能起作用且毒剂浓度不高时,就需要通过消波、除尘和过滤吸收将人防外部的染毒空气变为清洁空气,从而实现人防内部的通风。
这种方式就是滤毒式通风。
1.3 隔绝式通风隔绝式通风是指在接到核或生化武器袭击警报后,除尘、过滤吸收器都不能使用的情况下时,隔绝人防地卜室与室外空气以停止室内外通风。
再通过送风机进行人防内部空气循环,为掩蔽人员提供尽可能长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机会。
2、供暖通风设计存在的问题人防地下室平时充当车库和设备用房的角色,战时就为城市防卫和生产人员指挥提供场所。
然而急剧增多的数量和规模,使我们不得不对人防地下室在设计时是否严格遵照了相关规范标准给予更多的重视。
以下将针对人防地下室的供暖通风设计,就一些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以期对人防工程通风设计有所借鉴和帮助。
2.1 实现排风口部滤毒通风气流的合理引导将简易洗消间安排在防毒通道的一侧,将有利于合理组织气流,提高滤毒通风的效果。
并且应把防毒通道设计在工程口部靠外处,再把工程内部安排在简易洗消间附近这样在滤毒通风时,简易洗消间就能够首先接收内部超压排气气流,再将其通过防毒通道排至口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3.1概述人防地下室建筑是建筑的一种类型,是为战时居民防空需要而建造的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的建筑物。
整个建筑是密闭的,其口部设计与通风设计,在战争空袭的条件下,能满足并能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确保生命安全。
3.1.1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必须严格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进行。
应确保战时的防护要求,满足战时与平时使用功能所必须的空气环境与工作条件。
设计中可采取平战功能转换的措施。
3.1.2与密闭门1-3.1.3护单元协调一致,以减少转换工作,保证战时使用。
3.1.4 通风方式:平时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
采用机械通风时,应能满足清洁通风、过滤通风、隔绝通风。
三种通风方式,在使用中由一种通风方式转换到另一种通风方式,是靠关闭和开启系统中某些密闭阀来达到目的。
3.1.5 人员掩蔽所:按防护单元划分,掩蔽所面积不大于800m2,容纳的掩蔽人员,可按每人应占掩蔽面积计算。
掩蔽面积是指供人员掩蔽使用的有效面积,不含口部房间、通道面积;不合通风给排水、供电等设备房间面积;不含厕所盥洗、洗消间的面积与建筑墙体占用面积。
一等人员掩蔽室1.3m2/人,二等人员1 m2/人,防空专业队员掩蔽室3m2/人。
一等人员掩蔽所系指地、局级以上机关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系指一般城市居民掩蔽所。
3.2防护通风设计3.2.1 设计参数1各类工程战时人员新风量按表3.2.1.1采用。
32 战时清洁通风的室内空气温湿度宜按表3.2.1.2选用。
3平时人员通风新风量标准宜按表3.2.1.3采用。
3注: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时,人员新风量不宜小于30m3/(人·h)。
4 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3.2.1.4选用。
表3.2.1.4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注:1.冬季温度适用于集中采暖地区; 2.车库冬季温度不应低于5℃。
5人防地下室战时隔绝防护时间,以及隔绝防护时室内CO2的容许含量,应按表3.2.1.5采用。
人防地下室隔绝防护时间应按下式进行计算:t=1000·V·(y-y0)/(N·y1) (3-1)式中 t- 隔绝防护时间,h;V- 人防地下室密闭区容积,m3;y- 人防地下室室内CO2容许含量,%(应按表3.2.1.5采用);y0- 隔绝防护前人防地下室室内CO2初始含量%,其值:医院急救、救护站隔绝防护前的新风量3~5 m3/(人·h),取y0=0.72~0.46%,y≤1.5%;专业队人员与二等人员掩蔽室隔绝防护前的新风3~5 m3/(人·h),取y0=0.72~0.46%,y≤2.0%;y1-每人呼出CO2量,L/h。
对掩蔽人员取20L/h,对工作人员取20~25L/h;N-隔绝防护时室内实际容纳人数。
6人防地下室平时各类房间换气次数可按表3.2.1.6。
3.2.2 防护通风设计要点1清洁通风要求进风系统必须设有消波装置、粗过滤器、密闭阀门、通风机等。
2滤毒通风要求防空地下室需保持正压30~40Pa,进风系统除清洁通风所必备的设备外,还应有过滤吸收器。
3排风分两种情况:a 不设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的人防地下室,在厕所设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排出,其排风量按平时厕所间换气次数要求计算、选用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
b 设洗消间或简易洗消间的人防地下室,在主要出入口设排风管排出,同时厕所设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排出。
主要出入口排风管、密闭阀门的风量,按保证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要求来计算。
厕所间的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按平时厕所间的换气次数要求计算风量,选用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直径与数量。
4战时主要出入口、二等人员掩蔽所的最小防毒通道保证30~40次/h的换气。
其他类型的防空地下室最小防毒通道应保证40~50次/h的换气。
当滤毒通风的计算新风量不能满足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要求时,应按规定的换气次数确定其新风量。
厕所间的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按平时厕所间的换气次数要求计算风量和选用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直径与数量。
在战时要同时保证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的超压排风量和厕所的超压排风。
如出现新风量小不能同时满足,只能在运行中调整以保证防毒通道换气。
5隔绝通风要求与外界隔绝(即不进新风不排风),内部空气进行循环。
风机入口处设置3.2.3.1。
清洁通风系统气流:1→2→31→32→5 →8→关闭密闭阀33,34;滤毒通风系统气流:1→2→33→4→34→5→8→关闭密闭阀31,32;隔绝通风系统气流为内部循环,开7→5→8→关闭密闭阀32,34。
2平时人防地下室所需通风量与战时滤毒通风风量相差悬殊,但合用的一台手摇电动风机不能满足平时使用要求时,清洁通风与滤毒通风应分别设置通风机,其进风口、粗过滤器、管道。
1-12341滤毒通风系统气流:1→2→33→4→34→51→8→关密闭阀31及32,停风机5;气活门或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等防护通风设备组成。
1设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的排风系统如图3.2.4.1。
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可直接安装在墙上。
穿越密闭墙的风管要采取密闭措施。
①-排风竖井;②-扩散室;③-简易洗消室;④-防毒通道注:排风气流流向说明:清洁通风的排风,由室内过道→3b→②→1→通道或①排出(关闭3a密闭阀)滤毒通风的排风,由室内→2→③→4→④→3a→②→1→通道或①(关闭3b密闭阀)2 防护通风系统中,进排风设备抗冲击波的允许压力值,可按表3.2.5.2。
3对扩散室的要求:扩散室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或厚度超过3mm的钢板制作,出风管位置于L/3处。
如图3.2.5.1。
3.2.6 排风系统消波装置、密闭阀门、自动排气阀门或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等,设置方式按不同用途而定。
根据风量按表3.2.6.1~3.2.6.2选用。
表3.2.6.1 密闭阀1厕所间的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或自动排气阀的设置按平时厕所的换气次数所需排风量确定。
2洗消间及防毒通道处的防爆超压自动排气阀数量,按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量30~50次/h风量确定。
压差3O~50Pa。
手动密闭阀、短管的风量同上,其管内风速小于6m/s。
自动排气阀门与相邻的通风短管或密闭阀门应错开布置。
自动排气阀门不应设在密闭门的门扇上。
3.2.7 手摇电动两用风机选用应根据风管系统压力损失和电源情况选择确定。
如只供平时通风或滤毒通风,且有可靠电源时,应选择电动风机,如没有可靠的电源,应考虑手摇电动两用风机。
性能参数详见表3.2.7.1。
3.3柴油发电机房通风柴油发电机房宜设单独的进排风系统,不与人防地下室合并。
如果利用其它房间的空气进行通风时,蓄电池和厕所等房间的有害气体不得排入柴油发电机房。
3.3.2 柴油发电机房进风、排风的风量计算:1柴油机采用空气冷却时,按消除机房内余热计算进风量;2当柴油机采用水冷却时,按消除室内有害气体计算所需要的进风量。
为简化计算,可按≥20m3/kWh计算进风量。
3排风量为进风量减去燃烧空气量。
柴油机燃烧空气量,可按7m3/kWh计算。
清洁式通风时,柴油机可直接取机房内空气。
隔绝防护通风时,单独引室外空气燃烧。
吸气系统压力损失不宜超过1kPa。
表3.3.2.2排烟管散热量Q3注: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取λ=0.15~0.20[W/(m·℃)],厚度为50mm,烟气温度400℃~300℃,室温35℃。
3.3.3 柴油机房余热量计算:1柴油机采用开式水循环(水冷)时,柴油发电机组的散热量按下式计算:Q=Q1+Q2+Q3(11-2)式中:Q——柴油发电机组散热量,W;Q1——柴油机散热量,见表3.3.2.1,W;Q2——发电机散热量,见表3.3.2.2,W;Q3——柴油机排烟管散热量,W。
2 柴油机采用闭式水循环(即风冷)时,柴油发电机组的散热量按下式计算:Q=Q1+Q2+Q3+Q4 W (11-3)式中:Q4——柴油机汽缸冷却管散入机房内热量,W。
Q4的数值由厂家样本提供。
3.3.4 柴油机房的降温方式:当室内外空气温差较大时,尽量利用室外空气降温;室外空气降温不能满足时,可用其他方式对机房进行降温。
3.3.5 柴油机的排烟系统:柴油机的排烟口与排烟管要采用柔性连接,一般可采用带法兰的不锈钢波纹软管。
两台或两台以上机组连接时,排烟支管上要设单向阀门。
烟管在室内部分要有隔热处理,其表面温度≤60℃,排烟管出口处应设置消声装置。
3.3.6 人防地下室的蓄电池室可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
排风系统要单独自成系统。
蓄电由柴油发电机房供新风时,应在进风管上设密闭阀和消声器。
3.3.8 柴油发电机房的储油间等附属房,也要设排风。
排风管可并入发电机房排风系统。
但储油间的排风支管上要装防火阀。
3.4 工程设计实例二等人员掩蔽所,设有简易洗消间。
平时作库房用,掩蔽室有窗井采光,战时采用挡窗板完善防护密闭。
设计步骤如下:3.4.1 了解设计条件,明确设计标准,计算掩蔽人数,计算清洁通风,滤毒通风的新风量。
1计算人员掩蔽面积;掩蔽面积系指供人员掩蔽使用的有效面积。
其值为人防地下室的净面积,扣除下列各部分面积:口部房间通道面积;通风、给排水、供电等专业设备房间面积;厕所、盥洗室面积。
从建筑专业发给的作业平面中,计算得该工程的总掩蔽面积为255m2。
2二等人员掩蔽所,据规范每人占有效面积l m2(二等人员系指城市居民)。
掩蔽人数为:n=255m2/(1m2/人)=255人3计算清洁通风新风量:根据表3.2.1.1,清洁通风新风量5~7m3/(h·人),本工程取上限7m3/(h·人),总新风量L清=255人×7 m3/(h·人)=1785 m3/h。
4计算滤毒通风新风量:根据表3.2.1.1,滤毒通风新风量2~3m3/(h·人),本工程取上限3m3/(h·人),L滤=255×3=765m3/h校核最小防毒通道的换气次数:本工程设有简易洗消,据规范要求,二等人员掩蔽室主要出入口的最小防毒通道,保证40次/h的换气。
该项目最小防毒通道体积12.5m3。
L换=40次/h×12.5m3=500m3/h滤毒通风新风量765m3/h>500m3/h,取765m3/h。
580Pa,电源三相380v,0.75kW,两台并联。
2 过滤吸收器选用:滤毒通风新风量为765m3/h,选用500型过滤吸收器两台并联。
每台风量500 m3/h,压力损失700Pa。
3 粗过滤器选用:清洁通风量为1785 m3/h,选用LWP-(x)型金属网油浸滤尘器,详国标T521,每个风量1000 m3/h,初压力损失21Pa,两台并联。
4 消波装置选用:进风口部防爆波活门,一般由建筑专业设计选用。
暖通专业要作校核,本工程应选用门式防爆悬板活门MH1800-3,通风量1800 m3/h,v≤8m/s,抗冲击波0.3MPa。